
高密:昆山之梦.doc
4页高密:昆山之梦“打青岛牌,唱国际歌”“如果青岛是山东的上海,潍坊是山东苏州,那么高密就是山东的昆山!”四年前,吴建民数次往返于上海和昆山之间,在翔实调研和缜密分析后,他坚定地认为吴建民是高密市委书记,四年前,他是这座有潍坊“东大门”之称、与青岛三面接壤的县级市的市长吴务实勤奋,意识超前,注重理论研究十年前,诸城中小企业改革举国关注,并被作为一种模式推而广之时,吴时任诸城市委办公室主任潍坊政界人士告诉记者,当年诸城改革经验诸多文章,不少出自吴建民之手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昆山向上海频递橄榄枝时,江苏省上层有思想保守者曾在会上颇有意味地说‘昆山不要东张西望’在中国要干事创业,关键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环境 吴建民说,2004年,建设半岛城市群重大决策敲定时,潍坊市决策层态度鲜明:“高密要像昆山接轨上海那样,做好借势青岛这篇大文章有责任、有优势、有机遇”,这是高密市对自身和青岛深入比较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有责任”是指高密具备接轨青岛、承接青岛辐射的先天条件,高密与青岛三面接壤,交通便捷,地缘之利使其有责任在潍坊对接青岛方面率先突破;“有优势”则是高密与青岛交往密切,高密每年有大量农副产品销往青岛,更多的青岛企业来高密加工配套。
高密土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木器加工四大产业发展迅速,有承接青岛产业转移的良好基础;“有机遇”指的是省政府组织专家审定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已把高密确定为青岛城市区副中心城市,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这种规划定位,使我们借势青岛又多了一层含义:高密处于半岛城市群重要节点,该地段必须尽快‘隆起’,一旦塌陷势必影响半岛板块崛起吴建民补充说借势青岛快速发展思路既定,高密市连派两拨人马奔赴昆山、上海,“师夷长技”一组气势磅礴的排比句,被视为高密借势青岛的行动纲领——“不仅要接受青岛辐射,更要接受青岛产业转移;不仅要当好青岛大后方,更要争取进入青岛主战场;不仅要搞好与青岛大企业配套,更要吸引他们前来投资办厂;不仅要引入青岛项目资金,更要以青岛为跳板,放眼全球,把日韩和欧美境外资本项目引过来打青岛牌,唱国际歌”,吴建民精辟概括之语,在潍坊广为流传造环境”“外商在青岛看到的是碧海蓝天、绿树红瓦,享受到的是高效快捷服务进入高密后,如果产生了犹坐过山车之感——城市建设灰头土脸,办事效率拖沓、繁琐,这样的结果将使高密与青岛地缘相近优势抵消怠尽,外来投资者将裹足不前吴建民认为,高密借势青岛,关键在于造环境,软硬环境一同用力,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打造承接资本产业转移的最佳平台。
高密市抓住“潍坊市委提出高密要加快向中等城市迈进”和“青岛城市区副中心城市”这两大机遇,规划建设了以老城区为中心、附之北、东、南三个板块的项目承接区(简称“一个中心”、“三个板块”),总面积130平方公里高密市在资本运作上长袖善舞,自2004年起,以2亿元政府性资金作支点,吸引外资和社会资本15亿元,从而撬起庞杂的基础设施工程三年来,高密新修道路603公里,建成了沂胶路、平胶路,投资3亿多元、全长38.8公里的潍胶路业已开工建设,畅通工程使高密与青岛显现“同城效应”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城市设施要素,高密市斥资一一改善投资1.2亿元建成第二工业污水处理厂和排污管网,日污水处理能力8.5万吨,全市工业污水全部达标排放为进一步减污减排,高密拆除了年产能20万吨的水泥厂和上百台小锅炉一个中心”、“三个板块”承载力不断增强,先后聚集项目1577个,总投资347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招商引资“洼地”高密市围绕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了市行政审批中心,将有关审批事项全部纳入中心管理,实行限时办结、一站式服务,目前已有19个部门进驻中心高密市还成立了经济发展软环境投诉中心和机关效能监察中心,健全落实有奖举报制度,规范部门行为。
青岛市“创建高绩效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富有成效,高密大胆借鉴广泛应用青岛、高密区位、城市规模、产业基础等不可同日而语,高密在产业领域借势青岛,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的做法是,依托高密纺织、机械、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等比较优势产业,给青岛相关产业配套协作,争取尽快嵌入青岛产业链条吴建民说在产业协作上,高密市“造环境”的精细做法同样可圈可点——高密认真研究青岛海尔、海信等知名企业特点,引导与其性质相近、关联度高的本土企业针对性调整产业结构,主动为青岛大企业搞加工、上配套目前,高密有50多家企业给青岛海尔等“跑龙套”,仅此年增加销售收入8亿元深层次突破“和昆山主动接轨上海相比,高密借势青岛还处于初期浅层次运作水平比如,农副产品合作、粗放性的工业加工配套等借势青岛要深度突破,着力点在于要素资源共享,以科技、人才对接,提升高密区域核心竞争力吴建民认为,就目前而言,青岛虽为半岛城市群龙头城市,但其辐射重点仍主要局限在所属县区随着青岛经济高速增长和龙头效应释放,越来越多的周边县区将主动前来接轨青岛在这方面,昆山与上海正提供着活生生的样本——主动承接上海经济高速增长的强烈辐射,已成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各市共同选择,他们正在资源、政策、产业布局等方面与昆山展开激烈竞争,一些竞争有着明显的同质化,是典型的“内耗”,因此广受诟病。
居安思危在兄弟县区接轨青岛态度尚未明朗或接轨刚刚起步时,高密已在借势青岛上深层次突破高密市没有高等院校,由基础教育向高等教育跨越、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拓展,高密决策层一直在寻求最佳切入点2005年底,一次偶然机会,获悉青岛科技大学正在为建设独立学院四处选址,高密立即主动找上门去经过反复考察、论证、协商,2006年3月,高密市与青岛科技大学签定合作筹建青岛科技大学环海学院协议目前,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的环海学院一期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环海学院实施本科学历教育,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招生,今年9月,首届新生4500人将进驻青岛大学纺织工程、机械制造等专业设置与高密市主导产业发展相匹配、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高密市抓住这一特点,展开了与青岛大学全面合作2006年5月,“青岛大学高密人才培训基地”隆重揭牌,双方将采取函授教育、定向培养、短期培训、成果转让等方式,在职研究生培养、成人高等函授教育、企事业单位人才培训、毕业生实习基地建设、定向培养成人本专科毕业生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合作,从而建立起高密市与青岛人才智力全面接轨与深入合作的长效机制在潍坊12个县(市、区)中,高密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较多,“群岭少峰”,高密真正有规模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屈指可数。
接轨青岛的主角最终要让位企业,如果缺乏像孚日家纺、银鹰化纤这样业界叫响的本土大企业,高密就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昆山吴建民说,高密上下对此已有过冷静分析,青岛在培育大块头企业、培育品牌方面有许多成熟经验,高密正在对接开展系统学习无形的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其意义远远高于眼下眼花缭乱的招商引资数字在借势青岛发展上,高密已走在潍坊前列打青岛牌”,让高密有了沉甸甸的收获——高密市统计,自鲜明打出“借势青岛”旗帜起,高密通过青岛引进项目963个,实际利用外资88.7亿元,分别占全市招商总量45%和43%高密借势青岛实现快速发展,在“对接青岛”口号近期响亮喊出的潍坊市,不少兄弟县区、部门接踵前往“取经”成为真正意义的昆山,一直是高密的一个梦想吴建民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