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次干道与支路.ppt
54页第三章第三章 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城市主次干路及支路城市道路怎分级?城市道路怎分级? http:// 20062006年年1010月月1313日日14:45 14:45 金金 羊网羊网- -羊城晚报 本报羊城晚报 本报 讯近日不少市民来信询问讯近日不少市民来信询问 城市道路是如何分级?其城市道路是如何分级?其 有何限速规定?广州市公有何限速规定?广州市公 安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昨安交警支队有关负责人昨 日作出答复如下: 日作出答复如下: 1 1 、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 大城市中设置,主要联系大城市中设置,主要联系 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市区各主要地区,市区和 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主要的近郊区、卫星城镇 、主要对外公路等,提供、主要对外公路等,提供 交通量大、距离长的快速交通量大、距离长的快速 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 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 ,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 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 不应设置吸引不应设置吸引 大量车流大量车流 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量、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 进出口。
城市快速路的设进出口城市快速路的设 计时速一般为计时速一般为60—60— 80km/h80km/h例如广园快速例如广园快速 路、华南快速干线、南沙路、华南快速干线、南沙 港快速路等 港快速路等 2 2、主、主 干道:应为连接城市各主干道:应为连接城市各主 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 能为主自行车交通量大能为主自行车交通量大 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 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 或四幅路主干路两侧不或四幅路主干路两侧不 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 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城市主干道的最高车速城市主干道的最高车速 一般不超过一般不超过60km/h60km/h例 如东风路、环市路、广州如东风路、环市路、广州 大道、中山大道、中山路大道、中山大道、中山路 、解放路等 、解放路等 3 3、次、次 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 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 作用,兼有服务功能,允作用,兼有服务功能,允 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许两侧布置吸引人流的公 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
共建筑,并应设停车场 次干路的最高车速一般不次干路的最高车速一般不 超过超过40km/h40km/h例如五山例如五山 路、天府路等 路、天府路等 4 4、、 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 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 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部分主要支路用以补充部分主要支路用以补充 干道网的不足,可以设置干道网的不足,可以设置 公共交通路线,也可以作公共交通路线,也可以作 为自行车专用道支路的为自行车专用道支路的 最高车速一般不超过最高车速一般不超过 30km/h30km/h例如陵园西路例如陵园西路 、港湾路等港湾路等第一节第一节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第二节第二节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第三节第三节 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第四节第四节 无障碍步道体系规划与设计无障碍步道体系规划与设计 第一节横断面设计n城市道路横断面是指道路中心线法线方向的道 路断面道路横断面设计的依据是道路性质、道路类别 、道路规划红线以及交通组织方式主要任务是合理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及 其相互布置关系,包括路拱坡度及路拱曲线的 确定横断面设计原理及其布置类型 一、横断面设计原则n1.道路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宽度范围内 进行。
n2.横断面设计应近远期结合,使近期工程为远期工 程所利用,并预留管线位置n3.对现有道路改建应采取工程措施与交通管理措施 结合的办法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保证交通安全n一、横断面设计的基本类型n城市道路横断面根据车行道布置型式分为四种基本 类型,即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和四幅路,亦即 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和四块板图3-1 城市道路横断面基本型式湛南路中段湛南路东段新华路南段体育路北段南环路改造工地横断面基本形式 分为四种类型,即一块板(一幅路),两块板(双幅路), 三块板(三幅路),四块板(四幅路) 二、使用效果 (1)在交通安全上:三块板和四块板较安全 (2)在行车速度上:一块板和二块板型式,其行车速度一般 较高 (3)在照明与绿化上:三块板断面型式,能较好地处理照明 与绿化问题 (4)在城市噪音上: 三块板和四块板的机动车道在当中, 沿街居民的干扰较小,一块板和两块板则干扰大一些 (5)在造价上:一块板占地最小,投资省三块板,特别是 四块板用地最大,但有利于地下管线的分期敷设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适用条件n1.单幅路即一块板断面型式,适用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行 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量均不太大的城市道路。
n单幅路机动车车行道条数不应采用奇数n一般道路上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高峰时间不会同时出现,这 就为车行道的机、非车辆调剂使用提供了方便,这是单幅路断 面型式的最空出的优点但公共汽车停靠站附近与非机动之间 的相互干扰则是其缺点n2.双幅路即两块板断面型式,适用于有辅路供非机动车行驶 的大城市主干路或快速路双幅路的单向车行道的车道数不 得少于2条n3.三幅路即是三块板断面型式,其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行, 避免了混行时的机、非相互干扰n三幅路适用于路幅较宽、交通量大、车速较高、非机动车多 ,混合行驶已不能满足交通需要的主要干线道路n道路红线宽度小于40m时,不宜修建三幅路n4.四幅道适用于快速路与郊区道路其特点是机动车能以较 高车速行速,交通量大,交通亦最安全其缺点是占地更大 ,行人过街相对困难一些二二 车行道车行道n车行道是指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部分的总称(包 括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的设计包括 车行道宽度设计和车行道条数设计车行道宽度的 确定主要取决于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及一定设计车 速情况下车辆两侧安全净距的要求;车行道条数的 确定则是道路远景设计小时交通量的预测值及一条 车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有关。
一、机动车设计车辆设计车辆即是作为道路内何设计依据的车型设计 车辆的尺寸直接关系到车行道宽度、弯道加宽、道 路净空、行车视距等几何设计问题一条车行道宽度n道路上供一列车队安全行驶的地带,称为一 条车道n一条车行道宽度原则上由设计车辆身宽度a和 左侧安全净距加右侧安全净距组成一) 靠路边的车道宽度 1、一侧靠路边,另一侧为对向车道:(m)2、一侧靠路边,另一侧为同向车道:(m)设同向行驶车辆的安全净距为d,对向行驶为x,车辆与路缘石 的安全净距为c,道路设计车速为V(km/h),根据行车实验观测 ,则有:(m)(m)(m)(二) 靠路中心线的车道宽度 :(m)(三)同向的中间车道:(m)n表4-3 机动车车道宽度规范值车型及行驶状态计算车行速度(km/h )车道宽度(m)大型车或大、小 车混行≥40 <403.75 3.50小汽车专 用线3.50公共汽车停靠站3.00车 种 条 件普通客车小客车铰接汽车路 段10.671.33 环行平面交叉10.801.30 信号现面交叉10.631.56表4-12 普通车为标准的车种换算系数 注:环形平面交叉换算系数为实际观测研究结果,其它与表4-11 同一个资料来源,与表4-11系数可以相互换算机动车道路面宽度及常用路面结构(一)机动车道路面宽度机动车道路面宽度为机动车道两侧缘石至缘石间距离,包括 车行道总宽与两侧路缘带宽度。
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机动车道路面宽度的设计步骤如下: (1)初定车道数; (2)设计交通组织方案; (3)拟定横断面布置比较方案; (4)验算选定道路方案的设计能力; (5)确定各条车道的宽度; (6)确定路缘带和中央双黄线和临时分隔物的宽度; (7)计算机动车道路面总宽度 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n(二)常用路面结构材料n 城市道路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分两大类型,即刚性 路面和柔性路面刚性路面主要是指水泥混凝土路 面,柔性路面主要是指沥青类路面n1.柔性路面结构n柔性路面结构层一般由面层、基层、垫层和路基土 层组成n2.刚性路面结构n普遍混凝土刚性路面由混凝土板、基层的垫层组成 非机动车道设计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和畜力车等 一、非机动车设计车辆 二、一条车道宽度非机动车的一条车道宽,是根据车身宽度和车辆两侧安全净距 确定的 三、非机动车道的能行能力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关于一知自行车道可能通行能力推荐值 :有分隔设施时为1800veh(h·m) 一条自行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计算公式为:四、非机动车车行道总宽度 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单向自行车道总宽度=一条车道宽度×车道数根据我国各城市设计和使用经验,道路一侧自行车道路面 宽度推荐值为:4.5m、5.5m、6.5m、 7.5m 、8.5m几种,最小宽 度不应小于4.5m。
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n 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n 非机动车车行道主要供自行车、平板车、三轮车和畜力 车等行驶n 城市道路机非分行时非机动车道的常用路面结构型式有 :n1.沥青路面n面层采用3~5cm厚的沥青石悄或沥青石,基层采用15~ 20cm厚的石灰土、石灰粉煤灰土、煤渣灰土、碎石灰土等 ,同时,对土基要求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n2.水泥混凝土路面n面层混凝土板一般按机动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最小厚度确 定,即板厚h=18cm,基层材料与机动车道相同,基层厚按 材料的最小结构厚度取用若完全不可能行驶机动车时,板 厚h可取12cm,以减少工程费用平曲线车道加宽及其过渡1 加宽值计算静态加宽动态加宽 设计值见 表3-2 2 加宽值的过渡方式 直线过渡、高次抛物线过渡、回旋线过渡 、改进直线过渡 3 加宽缓和段长度三 路肩、分车带、路侧带与路缘石n1 路肩的作用及宽度n作用:保护和支撑;临时停车;增进安 全与舒适感;提供养护及管线场地;美 观n宽度:0.75~4m2.分车带的作用及宽度(1)中间带n作用:n1)分流上、下行车,安全、高效n2)提供交通管理设施场地n3)绿化或设防眩网n4)增加安全与舒适性n宽度:2~3mn300~400m设断口,l=6m(2)两侧带n用于分隔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n规范规定:宽度2.0~2.25mn寒冷地区需考虑积雪堆放3 路侧带 n车行道边缘至红线间的范围n1)人行道 设计取值见表3-3n2)绿化带行道树 间距4~6m 树坑1.5X1.5或 1.2X1.83)设施带 设置行人护栏、照明灯杆、标志牌杆等路面较窄时可与绿化带合并路侧带设计路侧带是指车行道最外侧缘石至道路建筑红线间的范围,一般道 路两侧各有一侧带。
一、人行道宽度人行道宽度可按下式计算: 二、人行道、人行横道、人行天桥(地道)通行能力 (一)行人交通特性 我国城市人口密集,一些大城市的城市布局与道路系统大都是 千面年前就已形面的,繁华的区往往就是主要干道所经过的地 带,两侧人行道的行人川流不息,节假日更是拥挤不堪,人行 不能各行其道,危及行车安全,造成车辆延误,最终导致道路 通行能力的下降此外,行人过街也是一个棘手问题,弄不好 ,将对车辆交通产生不利的影响 行人交通最基础的资料是行人步行速度和行人密度 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路侧带(人行道)布置形式路侧带(人行道)通常都是对称地布置在街道的两侧路侧带(人行道)的布置问题要同时考虑行人交通安全与畅 通、绿化效果和护栏、杆柱的安设等三方面因素 返回上一页下一页退出行人步行速度和步行密度根据大量实测资料表明,一般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