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路交通安全范例.doc
7页道路交通安全工程1. 道路交通事故及构成要点: 定义:200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道路交通事重新进行了定义: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构成要点:车辆、在道路上、交通性质、人的违法行为、损害后果、人的心态2. 道路交通事故类型: (1)按事故形态分类: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 (2)按事故责任分类:机动车事故、非机动车事故、行人事故3)按事故后果分类: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4)按事故原因分类:主观原因、客观原因3.我国和道路安全状况较好的国家相比,道路交通事故有以下特点:(1)事故死亡人数多: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多,不仅表现在绝对数量较多,而且单位事故的死亡人数也多2)事故总数有所减少,安全形势依旧严峻:从2004年开始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逐年递减,目前死亡总人数仍约有6万多人,安全形势依旧严峻3)高速公路事故率大大高于普通公路4.道路交通系统: 系统概念:系统就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而又相互区别的若干组成部分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组成:功能、组元或组成、结构、运行和环境。
系统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层次性、环境适应性 系统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整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联系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结构性原则、模型化原则5.道路交通系统的组成和交通安全的关系 (1)人,包括驾驶人、行人和乘客; (2)车,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3)路,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相关设施;(4)环境,包括路外的景观、管理设施和气象条件在四要素中,人的因素是音响道路交通安全的最关键因素;驾驶人是系统的理解者和指令的发出者及操作者,是系统的核心,其他因素必须通过人才能起作用四要素协调运作才能实现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性要求6.道路交通系统的分险因素人是交通安全的主导因素交通安全关键在于人,人对交通安全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在各类交通参和人中,驾驶人至关重要影响驾驶人的因素较多,既有短时因素又有持续因素,短时因素包括疲劳、情绪、酒精作用、药物作用、病理作用等,持续因素包括智力、驾驶技术和驾驶习惯、个性和态度、身体病残、感知缺陷等因此,研究分析影响驾驶人行为的因素,严把驾驶人交法关、技能关、体能关,加强驾驶人队伍教育和管理,是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的前提。
车是交通安全的关键因素有什么样状况、什么样类型的车,就会有什么样的交通安全结果相对于自行车和其它非机动车来说,机动车是交通强者,是众多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车辆种类不同、性能不同,造成的事故后果大小不同,就某种车辆的自身而言,影响机动车安全性能的主要因素有转向系统、制动系统、车轮和轮胎、灯光等 道路是交通安全的基本因素道路的设计是否合理、质量是否合格、等级是否到位,标志、标语、标线等交通设施是否齐全、醒目、有效都直接关系着交通安全要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就必须改变这种不适应的现状7.典型的交通事故致因理论 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又称海因里希模型或多米诺骨牌理论,该理论由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和事故间的关系人们用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描述这种事故因果连锁关系,得到图1中那样的多米诺骨牌系列在多米诺骨牌系列中,一颗骨牌被碰倒了,则将发生连锁反应,其余的几颗骨牌相继被碰倒如果移去连锁中的一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被中止该理论的积极意义在于,如果移去因果连锁中的任一块骨牌,则连锁被破坏,事故过程即被中止,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轨迹交叉理论主要观点是,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运动轨迹和物的因素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发生于同一时间、同一空间或者说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通,则将在此时间、此空间发生事故。
轨迹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造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和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8.哈顿矩阵模型哈顿矩阵模型因 素阶 段人员车辆和设备环境碰撞前防止碰撞信息态度损伤交警执法力度车辆性能照明制动速度管理道路设计和道路布局速度限制行人装备碰撞时在碰撞时防止受伤固定装置的使用损伤成员固定系统其他安全装置防碰撞设计道路两侧防碰撞物体碰撞后生命支持急救技术获得医疗救助容易进入车内起火的危险救援设施交通阻塞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WILLIAMHADDON提出了著名的“哈顿矩阵模型”, 将道路交通描述为一个设计得不好的“人造机器”系统,需要对它全面系统地进行“治疗” “哈顿矩阵模型”阐述了在机动车发生碰撞前、碰撞时和碰撞后的三个阶段中互相作用的三要素:人、车和环境该矩阵构成了系统动力学模型,矩阵中每一个格都有机会采取干预措施,减少道路交通危害的发生和程度哈顿模型加深了人们对行为、道路和车辆三方面因素对交通安全影响的认识世界各国重视危险因素的研究,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在道路交通系统中,危险由4种因素构成:①暴露的机会;②在特定暴露条件下发生碰撞的潜在概率;③发生碰撞后造成损伤的概率;④伤害的转归。
9.交通事故的预防原则(1) 事故可以预防在这种原则基础上,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研究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及方法 (2)防患于未然事故隐患和后果存着偶然性关系,积极有效的预防办法是防患于未然只有避免了事故隐患,才能避免事故造成的损失 (3)根除可能的事故原因事故和引发的原因是必然的关系任何事故的出现,总是有原因的事故和原因之间存在着必然性的因果关系为了使预防事故的措施有效,首先应当对事故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准确地找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以及基础原因所以,有效的事故预防措施,来源于深入的原因分析 (4) 全面治理的原则这是指在引起事故的各种原因之中,技术原因、教育原因以及管理原因是三种最重要的原因,必须全面考虑、缺一不可预防这三种原因的相应对策分别是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及法制(或管理)对策这是事故预防的三根支柱,发挥这三根支柱的作用,事故预防就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如果只是片面地强调某一根支柱,事故预防的效果就不好10. 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对策车辆因素车辆是现代道路交通的主要运行工具车辆技术性能的好坏,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 道路因素道路交通的安全取决于交通过程中人、车、路、环境之间是否保持协调,因此,除了前两个因素以外,道路本身的技术等级、设施条件及交通环境作为构成道路交通的基本要素,它们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
因道路因素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应该引起道路规划、设计、养护、管理等部门的足够重视,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尽可能的减少不良道路引发事故的隐患 环境因素交通环境主要是指天气状况、道路安全设施、噪声污染以及道路交通参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驾驶员行车的工作状况,不仅受道路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到道路交通环境的影响 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减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的诸多因素中,人是处在核心地位的人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违章现象比较严重,是造成交通事故的最主要因素国内外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实践证明,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存在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11. 驾驶人视觉特性和车辆运行安全外界刺激作用和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驾驶员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要不断注视前方,观察环境变化但驾驶员的视力和可见范围、判断力是和汽车的车速、运行空间的亮度及其变化(包括暗适应和亮适应)等有关的视觉随车速和运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称为视觉特性车速变化时,驾驶员对车外环境判别能力也会发生变化。
研究表明,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80%以上的信息来自视觉,所以,驾驶人的视觉特性(如视力、视敏度、视野、视觉适应等)都对行车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12.驾驶人听觉和车辆运行安全在复杂的道路交通中,驾驶人靠听觉获取大量的环境信息因此,除了视觉之外,听觉也是获取交通信息量多的感知器官听觉对驾驶人的安全行车起着重要的作用,他能补充视觉的不足,协助驾驶人分辨物体的远近和方位人的听觉基本能力:听觉感受性、听觉掩蔽听觉和行车安全:车辆行车过程中,驾驶人有时凭借收听声音信息、听取交通指挥人员的指令进行操作在超车或会车时常常用按喇叭来引起对方驾驶人的注意行车中听到警车、救护车和特种工程抢修车的鸣号,就会减速、避让或停止前进在雾天、夜间、雨雪天气,驾驶人视觉受到影响,或在 急转弯视距受到限制时,可以通过鸣笛引起对方行人的注意在有些高速公路上,控制室还可以通过广播告诉驾驶人前方道路交通情况在车辆运行速度的判断中,听觉也起作用,而且根据实验,对速度的判断,听觉要较视觉的误差小在行车过程中,常常是由听觉发现故障信息,然后再由视觉加以确认具体故障,以保障安全行车13. 驾驶人情绪和行车安全 情绪对人的认知、意志、行为和个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机动车驾驶人,其情绪对行车安全至关重要许多交通事故案例表明,驾驶人带着消极情绪驾车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相当比例具体说来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 不良情绪会导致驾驶人注意力不集中:驾驶人的工作身心负荷大,要求在驾车行驶时必须集中注意力2) 不良情绪会妨碍驾驶人技术的正常发挥:驾驶人一旦有了不良情绪,伴随着活动将会发生一系列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这些变化会造成驾驶人在操作时应激性过高或者过低3) 不良情绪会使驾驶人感到疲劳:人处于不良情绪状态时,其生理、心理都会存在较大的负担,此时驾驶人不仅需要继续承受驾驶工作的体力消耗,还要承受不良情绪状态导致的生理变化,如心律加快、血压升高等4) 不良情绪会驱使驾驶人不讲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依靠社会舆论,特别是依靠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护和巩固14. 驾驶人安全可靠性影响因素驾驶人时人--车--道路系统中最不稳定的因素,大多数道路交通事故都是由于驾驶人的行为失误而影响系统的可靠性,导致事故发生1. 反应行为模式:驾驶人的行为过程可以简化为对交通信息的感知S、判断O和操作R(驾驶行为S-O-R模式)组成的不断交叉反馈的动态信息处理过程2. 驾驶人安全可靠性影响因素:当驾驶人在道路上驾车行驶时只有不断地获取随时出现的各种环境因素信息,凭借自己的理解做出正确判断,才能对转向盘、制动装置等进行正确操作。
影响因素一般分为:(1) 作业时间引起的单调和疲劳2) 操作频率导致的失误3) 生理心理机能变化造成的视力、应激和活动能力下降而诱发判断和处理的不正确4) 外部环境缺乏良好的视认性和诱导性引起的错觉5) 作业环境危险性对驾驶人接受信息,判断和处理的影响15.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驾驶人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遵循驾驶人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交通安全有着直接关系操纵稳定性不好的汽车驾驶人难以控制,严重时还可能发生侧倾或侧滑而造成交通事故因此应深入了解影响操纵稳定性的因素,以确保行车安全1. 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有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