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项质量通病治理手册.doc
20页专项质量通病治理手册针对我公司近年来施工中所产生的质量通病,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操作的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手册一、模板分项工程(一)因模板支设不牢固,发生的混凝土浇筑后涨模几何尺寸变形,构件位置不准1、混凝土浇筑后涨模,柱模支设应根据柱子截面尺寸设置对拉螺栓柱截面尺寸在500mm内,可不设置对拉螺栓用Φ48钢管作为柱模横向卡杆,俗称柱箍杆用蝴蝶卡加对拉螺栓紧固,柱箍间距不大于500mm,上、下两端距梁底、楼地面终端柱箍不得大于200mm混凝土柱表面由于木、竹胶板重复使用,造成柱侧面出现竖向波浪条纹形涨模,竖向肋木的密度通常所用木楞多为50~70mm根据施工检查结果和经过反复操作,竖向柱楞净空间不大于80mm,便可保障柱表面不出现侧向波浪涨模状,总结经验为截面尺寸每120mm应设一根竖向肋杆严禁用十字型扣件卡子,单根钢管作为柱箍2、混凝土浇筑后柱子几何尺寸变形柱模要同整体结构架体拉结一般设上、下两排拉结杆即可,但遇较高、大柱,根据高、大度适当增加拉结杆如遇不能同整体结构架体拉结,可先做6~8根柱模连结为整体结构架体,然后再以柱为固定点,采用纵向与横向拉结杆,固定柱模,方能保证独立柱浇筑后不变形。
3、柱位置不准,模板支设完毕后,要根据技术员所放墨线或控制线,由项目经理、木工班长、瓦工班长、钢筋班长和项目部质安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检查时,对柱根部及垂直度做纵、横向两个方面的检查对保护层较小的柱侧面,要求钢筋工调整至能保证不漏钢筋为原则4、建议对于柱、梁不能同时浇筑的柱子进行混凝土模板的支设时,须设柱套柱套长度要设置在梁下500~800mm或更长一些,以保证梁下柱套不小于2道柱箍卡子,并在已浇筑好的混凝土柱上设上、下2道双面胶条,以防后浇梁板的混凝土浆液沿板缝向下流淌5、混凝土浇筑后柱与梁结合处不顺直、漏浆、几何尺寸不正确在支设整体浇筑混凝土的柱、梁模板时,对柱与梁接合处的阴阳角模板制作时,要用整板切割,按图纸尺寸裁割后,整体与柱模支设,模板外木肋杆要一杆到顶方能解决对个别部位数量极少且模板只使用一、两次的柱与梁结合处模板也可用边角小块(型)配制柱上端与板、梁结合部位的模板,但必须用胶带对拼接部位的模板缝进行粘贴粘贴前,必须对上、下模板拼接缝处清理干净,以防胶带因污染脱落而造成漏浆6、模板支设时要做到每次使用前,对模板表面的浮渣、粘结在模板上的杂物进行清理,损坏的模板要进行修整。
7、对于表面或边缘已破损的木、竹胶板,支设前要进行更换或裁割,以保证混凝土拆模后光洁美观 (二)因模板支设不牢固,发生的混凝土浇筑后梁及剪力墙涨模,几何尺寸变形,梁部位(构件)不准1、混凝土梁及剪力墙浇筑后出现涨模,梁及剪力墙支设应根据其截面厚度及尺寸设置对拉螺栓,梁截面尺寸在400mm可不设置对拉螺栓剪力墙不论厚薄及截面尺寸大小,必须按模板施工方案施工,设置对拉螺栓,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以书面形式下达技术交底2、内外梁侧面浇筑后涨模及几何尺寸变形由于内、外梁是与整体屋面同时浇筑,必须按施工方案搭设整体钢管结构架体在支设内梁时,当梁高超出500mm时,梁两侧钢管下端须与整体脚手架连接为一体上端设纵、横向钢管与整体钢管结构架连接,钢管前端连接在纵、横向梁两侧的钢管上,后端与整体钢管结构架体的立杆连接固定在不少于2根立杆间距的立杆上,用直角卡扣卡住,外梁必须与梁底支设成不大于45°角的斜杆支撑,详见内外梁支设图 3、剪力墙应根据截面尺寸及剪力墙高度来确定竖向木肋杆的密度及横向平直度纵杆间距,竖向杆净间距不能大于100mm,横向平直度纵杆间距不能大于500mm,上、下端不能大于200mm,剪力墙上端内侧与整体钢管架体连接,外侧不能支撑在四周基坑土、石壁上,应先穿套管,再从套管孔中伸出钢管与外模横向平直度杆连接(套管可采用大于Φ48钢管直径的塑料管)。
剪力墙下端支设,可在混凝土根部的钢筋上焊与剪力墙截面尺寸相等的钢筋棍,撑顶在模板内侧整体钢管结构架体上,以保证截面尺寸和与根部固定的方法,外侧根部可用木楞杆钢管等顶撑在坑基四周土、石壁上,撑紧顶牢,这样可保证剪力墙不涨及垂直4、构造柱模板其它面与梁或板底相吻合,留一面模板距梁底或板底不大于400mm浇灌混凝土的口,以利于混凝土浇灌,做为留口方向柱箍间距也应不大于500mm5、混凝土浇筑后,梁两端易发生的下沉现象,主要是梁下托梁水平杆距柱边过远,间距应不大于200mm,梁底模板必须与柱头模板相互吻合,不得留有缝隙对于周转使用的模板,每次支设时,要进行维修,对模板表面破损和边缘翘边等应及时更换6、梁、柱模板交接处漏浆,要采用屋面板压梁、柱侧模接缝严密,在梁模的阴阳角处粘贴塑料胶带,才能保证梁、柱模板交接处不漏浆7、施工缝设置,原则上除后浇带外一般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确须留置施工缝,必须由技术提供留置位置,在施工缝处支设模板,板边立面应支设模板梁必须在梁截面施工缝处下铁丝网,然后用木楞堵挡,对漏浆部位及时清理,以防对后期施工带来不必要麻烦 (三)其它问题:1、对于楼梯间部位框架梁与填充墙在梁上、下砌体不在一条线上,砌完填充墙后,楼梯间框架梁位移,给人们一种上、下层错位的感觉,解决此问题,由技术人员必须在南、北外立面墙上设置一条控制垂直度的墨线,逐层向上垂直延伸。
梁邦垂直以及支设方法按本章2.支设,就能控制框架梁与填充墙凹凸不平的问题,管道井及电梯井也可采用此类方法解决2、剪力墙、电梯井预留洞口严重变形设2个方案A与BA:剪力墙、电梯井预留洞口采用壁模板开洞法施工,即在剪力墙、电梯井等竖向墙体模板支设完成后,在模板里、外板上划出预留洞口尺寸,用切割机按线裁出具体洞口尺寸,然后用大于截面尺寸的木、竹胶板支设在洞口内加固牢固,就可以解决B:剪力墙、电梯井等预留洞口采用盒式实木积块,在积块中间部位设置可便于上下、左右操作孔,按扫地线标高控制,先安装在剪力墙及电梯间钢筋格网空间内,然后再安装里、外模板,按外模板扫地线标高控制,用操作孔调整好具体位置,两壁模板用铁钉固定重点为预留模支撑体系与固定体系3、模板轴线位移,梁底标高控制不准,临边与梁截面尺寸等不符合规范要求 A:在梁底支设完,未支设屋面板前,要抽查梁底模板与楼地面轴线误差情况,发现有误差后,及时调整(但整体钢管结构架体必须在上、下两端形成整体拉结),可保证轴线不位移 B:梁底标高控制不准,应将水平标高线引至整体钢管结构架体的竖杆部位,再引到所需标高处,在引标高时要依照技术人员给的控制标高点为准,标高计算准确。
在整体屋面支设完毕后,技术人员配合质检人员用水平仪检测,并做检测记录 C:临边及梁截面尺寸不符合规范要求,在支设屋面临边梁及屋面梁时,截面上口易出现大于或小于截面尺寸的情况,可在屋面板未铺设前,将梁上口用木、竹胶板拉条先将梁上口按规定尺寸拉住,调整梁侧面垂直度后铺屋面板对临边大梁外梁侧模拉通线调整后,铺屋面板 D:对圈梁、基础梁、连梁、连续梁及现浇柱混凝土等模板上口高度应与设计标高或需要标高支设一致,不得要求混凝土施工人员从梁外或柱外找高度控制线,将混凝土灌入模内,以模板上平高度为准,这才能保证几何尺寸准确4、相邻两板缝处理对与柱板相邻两板应采用双面胶条加图钉来处理屋面梁底部相邻两板,楼层不超过3.5m内,必须采用双面胶条加图钉(超过3.5m向上可不用胶条)在板与板、板与梁侧板阳角处,用胶带粘贴缝隙新模板第一次使用因基层表面干净,胶带粘贴不易脱落,而后再次使用,无论是柱、梁底板缝双面胶条还是胶带,都不易粘贴,所以在柱、梁底板可用图钉来控制不脱落,再次使用模板前必须进行清理,以保证胶带不脱落5、模板支撑系统稳固,不走形,不倒塌,不沉降等模板支撑要按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搭设。
6、模板及非模板支撑系统高,特大型整体钢管结构架体在支设高、特大型整体钢管结构架体时,应按施工组织方案要求,严格控制钢管壁厚不得小于3.5mm,同时还要将钢管表面锈蚀严重、脱皮、硬伤、钻孔、焊点变形等有缺陷的挑拣出来,不得使用竖向搭接必须按外脚手架搭设方法施工,横向连接杆拉结或连接,也要符合外墙脚手架搭接方法,严禁将竖杆固定在横杆上来搭接高度不足加固方法7、梁板柱宜同时支设高大模型例外)8、轴线、扫地线应及时到位、准确二、混凝土分项工程 现浇混凝土拆模后出现蜂窝、麻面、孔洞、漏振、涨模等现象1、模板拆除后发现剪力墙有孔洞及漏振和局部涨模严重,大梁局部有蜂窝、麻面、孔洞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所使用的混凝土搅拌及配合比是否准确一般来讲使用预拌(商品)混凝土,掌握振捣操作要求,上述问题基本不会发生但现场搅拌的混凝土最易发生上述问题,所以现场搅拌的混凝土级配要准确,水泥用量要保证不小于配合比规定所用的重量,石子以及砂不能超过配合比量的3%,含水量要准确2、振捣混凝土,如遇柱,可根据柱截面尺寸大小,先将振捣棒放入柱模板内,一般截面尺寸在500~600mm的,可放2根振捣棒,对角方向设置棒头要接触到地面或楼面板,先向柱模板内放入平均厚度不小于50~80mm厚同标号的砂浆,混凝土灌入模中约600~800mm时,开始向上慢慢提起,使振捣棒有效振动部位始终保持在混凝土中。
不允许将已振捣实后的混凝土再次用振捣棒由上向下插入振捣,这样最易将柱模固定箍卡杆振断、振弯或将蝴蝶卡扣用螺栓涨帽3、振捣大梁时,应根据大梁截面尺寸,宽度小于400mm高,高度小于700mm即400×700mm的梁可一次浇筑,大截面的梁要分层振捣,待下层混凝土初凝后,再进行二次浇筑振捣梁时振捣棒要按一定规律,由一端向另一端开始振动,由上向下插入,然后缓慢拔出,振距分布均匀,以不大于400mm为准4、混凝土屋面及柱不能一体浇筑时应怎样控制浇筑混凝土高度对于圈梁、单梁、连续梁、基础梁或先浇筑混凝土后支屋面的柱模板,混凝土以模板上端为平,浇筑满后自然就达到所需高度,对于屋面板厚度及上表面标高的控制,在屋面浇筑前利用上层框架柱筋在每根柱做标高点,然后拉线测量模板屋面数值,浇筑混凝土时以控制点再挂线找平,这样既可控制模板支设高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又可控制屋面板厚度及上标高平整度5、施工缝与后浇带、楼梯踏步接茬处夹渣及接缝不密实如用预拌混凝土,可不用采取用水泥砂浆接茬,但现场搅拌混凝土必须采用同标号水泥砂浆铺设,要厚、要多铺一些,以便保证接茬严密,对于上述等部位夹渣、夹杂物,主要是清理不到位,上述部位清理时,如是木、竹胶板的,可在模板上钻一个20~50mm的孔,用水冲洗干净,使碎石、废渣沿孔向下流出。
浇筑时,用大于孔洞的木、竹胶板铺上,固定不动为便于施工,在向上浇筑三步踏步最上端处,用木楞呈略带斜直状支设一块踏步挡板浇筑混凝土时注意不要将混凝土浇过挡板,若确有浇过挡板的混凝土,待混凝土初凝尚未硬化时,将其清理或捅散,以便下次浇筑冲洗干净6、柱、剪力墙及栏板等根部处漏浆、烂根因基础或楼、地面板平整度不好造成上述部位下部空隙过大,致使根部漏浆、烂根严重,易造成根部蜂窝、麻面、孔洞,可采取在其根部未支模前用1:3水泥砂浆提前找平模板下部缝隙过大,未找平时用1:3水泥砂浆沿根部板抹一趟堵缝灰层,待水泥砂浆凝固达到灌混凝土后不被混凝土浆挤动时,再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7、整体浇筑屋面预拌混凝土屋面不规则裂缝(纹)预拌混凝土屋面浇筑,由于预拌混凝土的特性,虽经二次振捣,仍出现不规则裂纹(已在滨州工地做的实验),在混凝土平整找完后随即用塑料薄膜覆盖,待混凝土初凝后浇水养护,可不再产生裂缝(纹)当气温低时,秋、冬季施工也要盖塑料薄膜8、对于混凝土涨模、变形不可避免的发生后,要待混凝土达到龄期后方可进行凿钻,对。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