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二学案文言文阅读史传体.doc

27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59185357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1.50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十二学案文言文阅读(史传体)一 翻译方法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二 归纳要点 概括中心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阅读是基础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1)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3)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具体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如《六国论》的中心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在文章的开头;《过秦论》中“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个中心句在文末再则,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分析的方法可按时间顺序归纳,也可按地点的转移归纳,可按时空结合归纳,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纳这些方法视具体的文章而定  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断细节围绕文意,仔细判断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事件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故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 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5、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断 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发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努力培养能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一一迅速地从原文中找出对应内容的能力。

      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微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翻译1.(09高考全国I卷,语文,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译文: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译文: 【答案】⑴(赵君实)与群丞元宝藏互相往来,结交密切,先后来到馆陶做令长的人,没有不受他们指挥差遣的⑵馆陶境内的老百姓,全都悲伤乃至下泪,于是跟随他到贵乡居住的有几百家考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解析】本题涉及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句注意“交结”为古今异义和“令长”、“ 指麾”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合境”和“从而”“ 居住” 为古今异义考生要树立采分点的意识⑴中“相”译为“相互”,“交结”译为“结交”,“未有”译为“没有不”。

      相、交结、未有各1分,大意1分,共4分)⑵“庶”译为“老百姓”,“合”译为“全都”,“因”译为“于是”,“数”译为“几”庶、合、因、数各1分,大意2分,共6分)2.(09高考全国II卷,语文,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此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2)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答案】(1)郭原平自认为不能广泛施舍,致使这人跌倒,于是在种竹处的沟上搭起小桥,让人足以通行2)如果因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困,不只是我一个人而已考点】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解析】(1)注意“以”“颠沛”“乃”“立”“令”“足”的翻译2)注意“若”“以”“其”“耋齿”“屡空比室”的翻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找准得分点: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思路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句注意“颠沛”为古今异义和“立”、“ 足”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其”和“耄齿”“ 比” 等词的落实3.(09高考北京卷,语文,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 诸侯一起拥戴汉王在定陶即位为皇帝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您所侍奉过的人主将近十位了,您都是凭当面阿谀得到了信任和富贵C.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帜摆开战车骑兵步兵以拱卫皇宫,设置士兵的队列,并竖起旗帜D.以尊卑次起上寿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为皇帝祝寿【答案】C【考点】考查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

      解析】C项:“车骑”翻译成“战车骑兵”错【思路分析】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翻译,难度不大,但考生一定要据上下文仔细辨别其翻译中的细微之处据文章第二、三段可知,这是叔孙通为汉帝制定礼仪以使君臣的尊卑有序朝堂上当然不会像作战那样排兵布阵了4.(09高考上海卷,语文,20)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⑴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⑵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答案】⑴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翻译: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得分点:定语后置、疾、摄)⑵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翻译: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得分点:比、谒、引)【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5.(09高考天津卷,语文,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 (2)彼知吾将用之,必不吾予也 (3)于是鲁君乃不杀,遂生来缚而柙以予齐答案】(1)如果一定要使国家治理得好,那不是我所能做到的,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2)他知道我们将要任用管仲,一定不会(把管仲)交给我们。

      3)在这种情况下鲁国国君就没有杀(管仲),于是(把他)活着捆绑起来用木笼装着交给齐国考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解析】(1)“治”的意思是“治理、管理”,在这里就要译成“如果一定要治理国家”那么和后文不连贯,且不合常理,因为管仲未到任时齐国也在管理国家,所以要主要到效果“管理得好”这个意思是从与“乱”相对的词义上来理解,所以应该是使动用法“使……治”解释成“使……治理得好” 则非臣之所能也”注意是判断句式,要翻译出来 “其唯”是两个词,其,语气副词,表揣测语气,译为大概、恐怕;唯,只有2)“必不吾予也”是一个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的句式现象,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必不予吾”,还要注意省略现象,就是“予”的对象——管仲3)“于是”是个古今异义词,翻译的时候要注意分解成两个词“于”和“是”,解释成“在这种情况下”生来”也是古今异义词,“生”这里是修饰动词“来”,解释成“活着”;而“来”在这里应该为使动用法,“使……来”,可译成“交来、送来”柙”文中有注释——柙 [xiá,木笼],在句中作动词,用木笼装着 以予齐”中的“以”是目的连词,可以为“来给齐国”思路点拨】注意翻译推测出句子中的关键词的词义,判断出句式的特征,句子自然就翻译通了。

      考生一定坚持“直译为主”,因为高考的采分点往往是那些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用文言句式的地方,考生要特别留意平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6.(09高考重庆卷,语文,11)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2)翻译: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4分)【答案】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解题指导】对举在古文中是常见的结构相同,语意相近或相反,可以相互参照解释此句词语活用应译出,“丧”“亡”均是使动用法,同时为使整个句子文意通畅连贯,要添加必要的关联词,因为从句意看,是假设语气,所以加上“如果”连接更好此题容易作答,较好地体现了文言翻译“信、达、雅”的原则  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4分) 【答案】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解题指导】此题翻译时要明确此句是对前文的总结,才能正确译出文意重点词“陷、夫、何以”要正确译出,同时语意要顺畅,语气要恰当7.(09高考广东卷,语文,9)翻译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参考答案】⑵① (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② (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考点】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文从句顺解析】第⑴句注意“向”、“殆”“过”等词的落实,第⑵句注意“许”、“然”、“壮”等词的落实。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