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2025贵州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docx
54页备考2025贵州省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考核试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1、陶行知先生曾做过一个比喻“接知如接枝”,这个比喻体现了()A.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B.学生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C.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D.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辅相成【答案】 C2、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 A3、在一场篮球赛中,知道篮球比赛规则或在什么情况下罚球3次,涉及的是( )A.情景记忆B.程序性记忆C.行为记忆D.语义记忆【答案】 D4、白墙在阳光和月色下看都是白的,煤块在阳光和月色下看都是黑的这体现了()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不变性【答案】 B5、教师职业倦怠是用来描述教师不能顺利应对()时的一种极端反应A.个人压力B.生活压力C.工作压力D.社会压力【答案】 C6、义务教育具有明显的( )A.时代性B.经济性C.强制性D.创新性【答案】 C7、“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 人这体现了(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内发论【答案】 B8、贾德的“水下击靶”实验,支持的是( )A.官能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关系转换说D.概括化理论【答案】 D9、据《论语》所载,孔子教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后《学记》又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都是强调了()。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 B10、(2020年真题)要充分发挥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就必须编制好三个文本,这三个文本是( )A.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内容B.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C.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内容D.课程方案、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答案】 B11、概念中内涵和外延的关系是( )A.内涵越丰富,外延也相应越多B.内涵越丰富,外延则越少C.内涵越抽象,外延越狭窄D.内涵和外延一一对应【答案】 B12、小霞能根据他人的具体情况,以平等为标准,在同情、关心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道德事件进行判断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小霞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答案】 D13、人们对美育功能的认识成果有三,不包括( )A.对美育的直接功能的认识B.对美育的间接功能的认识C.对美育的超美育功能的探究D.对美育的美育功能的探究【答案】 D14、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以及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课程标准【答案】 C15、马丽曾经发生过一次比较严重的车祸,每当她坐车出现急刹车的情况或听到比较急促的刹车声时,她都会感到十分紧张与害怕,仿佛再次经历了当年的恐怖车祸。
这种记忆属于( )A.形象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答案】 C16、“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A.气质B.性格C.能力D.动机【答案】 B17、在大脑皮质各区域中,( ) 是视觉中枢A.顶叶B.颞叶C.额叶D.枕叶【答案】 D18、()认为“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A.吴伟士B.施泰伦C.华生D.格塞尔【答案】 B19、我国初中阶段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属于()A.综合性的选修课B.活动性的选修课C.综合性的必修课D.活动性的必修课【答案】 C20、教师成熟的标志是自觉关注( )A.教师B.生存C.学生D.教材【答案】 C21、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社会、教育现象,其不具备以下哪种属性?( )A.社会性B.继承性C.特殊性D.阶级性【答案】 C2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D.初中一年级至高中【答案】 B23、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到较大的强制性,与此相对的是,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较大的( )A.灵活性B.自愿性C.自主性D.发展性【答案】 B24、奥苏伯尔根据(),把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A.学习结果B.学习的意识水平C.学习方式D.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答案】 D25、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婴儿绕行茶几以取其后面的玩具,不再仅从茶几下爬过这时的婴儿处于()A.感知运动阶段B.思维准备阶段C.思维阶段D.抽象思维阶段【答案】 A26、教学的根本目的是()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B.提高学校教育质量C.促进生产力发展D.提高升学率【答案】 A27、陈老师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讲台上放着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气体,其中—瓶是二氧化碳,一瓶是空气怎么区分他们呢?陈老师边说边将燃烧的木条分别深入两个集气瓶中,告诉学生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继续燃烧的是空气,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B.讲授法C.演示法D.谈话法【答案】 C28、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答案】 D29、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能力B.性格C.气质D.动机【答案】 A30、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各种关系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 )。
A.课堂凝聚力B.课堂气氛C.课堂控制D.课堂管理【答案】 D31、韩老师常常说方琼勤奋努力,孙彤细致严谨,李冰诚实可信韩老师描述的这些心理特征属于( )A.能力B.性格C.气质D.情绪【答案】 B32、以下哪项不属于教材的内容?( )A.视听材料B.参考书C.幻灯片D.课外活动【答案】 D33、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方法是( )A.两难故事法B.对偶故事法C.实验法D.观察法【答案】 A34、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 )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模式再认策略D.组织策略【答案】 D35、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的国家是()A.古代印度B.古代埃及C.古代斯巴达D.古代雅典【答案】 D36、“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实质上忽视了人的( )A.生理健康B.生理卫生C.心理健康D.身体健康【答案】 C37、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B.夸美纽斯C.罗杰斯D.布鲁纳【答案】 A38、关系转换理论强调( )在学习迁移中的作用A.个体对各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B.学习任务之间的共同要素C.不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的原理和概括化的经验D.认知结构变量的特性【答案】 A39、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泰洛齐 D.凯洛夫【答案】 B40、(2021年上半年真题)王老师在讲授“磷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时,以磷化氢的“自燃"现象,说明民间俗称“鬼火'现象产生的原因,对学生进行了“无神论"教育王老师在教学中主要贯彻的是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原则D.启发性原则【答案】 C41、在学校里有时我们会看到个别学生情绪持续低落,思维迟缓,对班级、学校的活动都提不起兴趣,这可能是()的表现A.强迫症B.焦虑症C.社交恐惧症D.抑郁症【答案】 D42、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以及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 )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科书D.课程标准【答案】 C43、以下选项中( )是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A.权威型B.放纵型C.溺爱型D.民主型【答案】 D44、“过于安静,或由于紧张拘谨、惧怕老师,学生反应迟钝、呆板,回答问题被动;课堂纪律较松散,心不在焉这种课堂气氛是( ) A.积极型B.对抗型C.消极型D.一般型【答案】 C45、( )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
A.讲授法B.谈话法C.实验法D.读书指导法【答案】 D46、否定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割裂教育的历史传承,把教育完全作为政治、经济的附庸这样的观念违背了教育的哪—特性?( )A.生产性B.永恒性C.相对独立性D.工具性【答案】 C47、学校文化的缩影是( )A.学生文化B.教师文化C.校园文化D.精神文化【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