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_中学教育-教学研究.pdf
6页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 2(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二章第 3 节的内容, 主要包含了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应用, 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 并为第五章第 3 节 《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日后解答遗传综合问题中的一个关键, 掌握好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后, 才能把握遗传概率问题的解法, 所以是遗传中的一个重点突破口,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及其遗传学孟德尔的两大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总结、推理能力,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于伴性遗传的实例还是了解的很少,要求老师多加引导安排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认知的活动中来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识记:⑴伴性遗传的概念 ⑵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 ⑶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 应用:子女患病或正常概率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 ⑴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的合作分析、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一些常见问题的关注 ⑵形成学生认真对待科学,尊重科学的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难点: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三)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 便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采取引导式思维探究的方法:道尔顿发现小情境剧激发兴趣, 以道尔顿家庭中色盲遗传的探究为主线, 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环境,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带着问题小组讨论,观察分析,综合归纳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想探究问题,又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欲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在一堂课上的成功与否, 在于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 那么如何激起学生的这种强烈的探索愿望, 尝试到探索性学习的乐趣呢, 我的教学过程是如下设计的: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情景剧表演,引起关注 几位学生激情的表演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 在其他同学欢笑的同时, 引起学生的关注。
提出问题:从道尔顿发现色盲并发表《论色盲》一文,得到什么启示? 得到启示: ①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 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研究, 道尔顿的这种认真 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 ②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 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设计本环节意图:通过生动的故事呈现形式,达到对学生情感目标的教育并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伏笔 2. 展示图片,资料说明,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展示玳瑁猫,三色猫图片,说明这两种性状的猫几乎都是雌性的;展示人的外耳道多毛症图片,只发生在男性,而且还有个封建的特点“传儿不传女” 道尔顿发现的色盲在社会调查中发现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 问题引导:①这些性状的遗传都和什么相关联? ②为什么这几种性状的表现在性别上不一样? 分组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交流,得出结论 形成结论:与性别相关联,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性状,属伴性遗传借此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 1. 归纳概念: 伴性遗传: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2. 思维探究,突破难点 ①资料分析,寻找突破 展示道尔顿性染色体的组成: 教版第二章第节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应用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并为第五章第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日后解答遗传综合问题中口也是培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及其遗传学孟德尔的两大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总结推理能力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于伴性遗传的实例还标知识与技能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应用子女患病或正常概率的计算过程与方法培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培学生的合作分析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学生对日常生活一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问题引导:a. 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观察 XY染色体符合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吗? b.X和 Y染色体之间存在什么差异? c.在 X染色体上的基因是否在 Y染色体上一定有其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反之, 在 Y染色体上的基因是否在 X染色体上一定有其相对应的等位基因? d.白化病基因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且子女患病的几率无差异, 假设它们是位于 性染色体上应该位于哪个区段, 而色盲遗传女性多于男性, 那么色盲基因应该 定位的哪个区段上? 对比分析: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分组讨论,产生质疑,并请代表组织语言回答问题。
设计本环节意图: 带着问题, 根据直观的图片感知性染色体之间的区别, 纯思维的探究路线,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环节要求学生表达过程中强调出X和 Y染色体上有着其独特的基因,并将色盲基因定位在 XY染色体的非同源部分 自然过渡:色盲遗传是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那么致使道尔顿得色盲的基因位于哪条性染色体上呢? ②剧情分析,确定位置 回忆剧情:道尔顿的父母色觉是否正常,道尔顿和他弟弟又是怎样? 绘制系谱:教师绘制道尔顿系谱 提出问题: a. 如果道尔顿的色盲基因位于 Y染色体的差别部分上, 这个家庭的系谱图会是什 么情况?(得出色盲基因应该位于哪条性染色体上呢?) b.分析系谱图, 色盲的遗传符合前面常染色体遗传分析显隐性时的哪一种情况? c.道尔顿的色盲基因来自于谁? 道尔顿的性染色体组成 教版第二章第节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应用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并为第五章第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日后解答遗传综合问题中口也是培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及其遗传学孟德尔的两大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总结推理能力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于伴性遗传的实例还标知识与技能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应用子女患病或正常概率的计算过程与方法培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培学生的合作分析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学生对日常生活一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引导探究:以问题串的形式,层层深入分析色盲遗传是一种什么样的遗传方式。
学生回答: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色盲符合“无中生有为隐性”的情况,所以色盲遗传应该是隐性遗传病, 如果色盲基因位于 Y染色体上的话, 由于道尔顿的 Y染色体来自他的父亲,所以他的父亲也应该是色盲,但是父亲不是色盲,所以色盲基因应该位于 X染色体上, 道尔顿的 X染色体只能来自母亲, 那么他的色盲基因就只能来自母亲 (意思对即可) 设计本环节意图: 回忆剧情可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对其分析,并学会反正法判断问题,最后确定色盲基因是位于 X染色体的区别部分,并利用此图谱得出是隐性遗传带着问题,根据直观的图片感知性染色体之间的区别,纯思维的探究路线,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质疑过渡:道尔顿家庭中只有男性色盲,母亲有色盲基因,但不患色盲,不是女性中没有色盲呢?(母亲有两条 X染色体,另一条上是显性的正常基因) ③趁热打铁,继续深挖 填写表格: 婚配形式:引导学生说出婚配形式 故事引导:道尔顿与他的准女朋友结婚了,生了一双正常的儿女 教师示范:写出道尔顿和他正常女友婚配型式的遗传图解,但是不再强调遗传图解的写法 完成图解: 道尔顿的女儿和儿子都长大了, 道尔顿发愁了, 女儿嫁给一个正常男性那是最好,要是嫁给一个色盲男性,外孙、外孙女的发病率多少?儿子娶个色盲女性又会是个什么情况呢?请三个小组的代表完成遗传图解。
指正错误:遗传图解完成后的评价(纠错过程加深记忆) 设计本环节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使其更加深入的理解分离定律在伴性遗传中的应用并在教师的纠错过程中加深印象 总合婚配形式:将四种婚配方式绘制成一个家族简单的总合图 提出问题:a. 道尔顿的色盲基因在性别间是如何传递的呢? b. 为什么道尔顿的色盲基因不能传递给儿子? c. 道尔顿的色盲基因怎样才能传给男性呢? (通过女儿, 传给外孙即交叉遗传) d. 从图解看色盲在男女中的发病情况怎样?(男多于女) 教版第二章第节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应用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并为第五章第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日后解答遗传综合问题中口也是培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及其遗传学孟德尔的两大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总结推理能力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于伴性遗传的实例还标知识与技能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应用子女患病或正常概率的计算过程与方法培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培学生的合作分析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学生对日常生活一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e. 社会调查资料显示男性色盲发病率 7%, 女性色盲发病率约为 0.5 %, 你是否能从基因和染色体的角度加以解释? (提示: 从男女性染色体的构成结合基因位置及显隐性进行分析) f. 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的性状,正常男性的女儿和母亲的性状如何?( 女患者父子都患病,正常男性母女都正常) (三)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归纳特点:色盲(伴 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1. 隔代交叉遗传; 2.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3. 女病父子必病,男正母女必正。
判断依据:顺口溜: 无中生有为隐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 父子无病非伴性 设计此环节意图: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交流-讨论-归纳的途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 问题、归纳结果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体会到自己解决问题的乐趣 类比分析:幻灯片显示抗维生素 D佝偻病(X显)的系谱图,根据分析过程,对比分析并归纳特点 归纳特点:抗维生素 D性佝偻病(X显)的特点: 1. 女多于男; 2. 男病母女必病,女正父子必正 顺口溜: 有中生无为显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 母女无病非伴性 设计此环节意图:类比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系谱的能力,通过观察-分析-对比-归纳的途径,培养学生对相类似问题的分析能力,并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 (四)学以致用,课堂反馈 如果夫妻女方是色盲,男方正常或者男方抗维生素 D佝偻病,女方正常,如何选择生育 才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 (五)课后探究,验证特点 1. 编写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基因型写法的顺口溜 2.果蝇的眼色遗传 教版第二章第节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应用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并为第五章第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日后解答遗传综合问题中口也是培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及其遗传学孟德尔的两大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总结推理能力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于伴性遗传的实例还标知识与技能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应用子女患病或正常概率的计算过程与方法培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培学生的合作分析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学生对日常生活一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五、板书设计 伴性遗传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二、色盲遗传的特点 1. 隔代交叉遗传 2.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3. 女病父子必病,男正母女必正 三、伴性遗传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重难点突出, 又没有实验, 重点的突破就是引导学生能够一直带着疑问跟随教师创设的情境,由被动学习变成知识的思维探索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本节课学生达到了对观察、分析、交流、归纳及表达能力的锻炼;教师也能体会到穿针引线的指导作用 但是,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如何做好引导、指导工作,如何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教版第二章第节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应用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并为第五章第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日后解答遗传综合问题中口也是培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及其遗传学孟德尔的两大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总结推理能力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于伴性遗传的实例还标知识与技能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应用子女患病或正常概率的计算过程与方法培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培学生的合作分析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学生对日常生活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