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申论模拟1350.docx
7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祝愿天下莘莘学子:学业有成,金榜题名!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申论模拟1350申论模拟1350问题:1. 人才的“流”与“留”主题 背景材料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人早已发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水不流动无以成河流大川、瀑布美景而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事物,包括土地、生产技术、人力、货币、观念等有形或无形的要素,都需要在流动中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大的价值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社会的流动性增加了人们选择的多样性,但也有一些人不惧枯燥和漫长,一生只做一件事在铅字印刷和电子排版的时代,大半辈子拣字块、排版,亲手在书页里留下墨香,王超辉坚守着修谱师的职业;一个人、一匹马、一个箱,用一生的脚步踏出一条架在山区里的绿色邮政通道,王顺友感动了神州大地这些人用实践验证了:一事精致,从一而终,便已动人 在一个选择日益多元的时代,良禽择木而栖是一个人的权利一个人可以选择领略不同的人生风景,也可以选择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求新求变的同时,也不应摒弃传统智慧和价值理念崇山峻岭是人生的风采,一平如砥也无可非议,曲水流觞和大河奔腾并存,才是人生真正的景致 背景材料中提到“一个人可以选择领略不同的人生风景,也可以选择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结合背景材料,联系实际,以“流与留”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紧扣主题,观点鲜明,论述充分; (2)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3)参考背景材料,但不拘泥于背景材料; (4)总字数800~1000字 答案:[范文] 既要“筑巢引凤” 更要“固巢养凤” ——让“流动”来的人才放心留下 时至今日,不论是“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还是“闪辞”成风的“90后”,人才的频繁流动已然屡见不鲜在这个选择日益多元的时代,人们可以领略不同的人生风景,也可以固守一方,专注于一项事业但作为地方政府,应创造条件让“流动”来的人才放心留下 人才流动是社会大势所趋昔日,国外的优越环境和高薪待遇致使人才外流;如今,国内的广阔前景和开放环境引回大量高层次人才昔日,一线城市以无可比拟的优势吸引精英涌入;如今,二三线城市的强势崛起也逐渐被就业者青睐不难看出,无论流向如何变动,人才流动大势已不可阻挡与此同时,人才的自由流动也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不管是东南沿海迅速崛起,还是北上广深领跑全国,都离不开多年来的人才流入。
而各类人才流向农村,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引擎”人才有序畅通地流动,为城市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助力 人才留下是发展必备条件流动是过程,留下才是结果当前,尽管人才流动已成大势,但在很多地方,人才“流”而不“留”的现象却普遍存在引来的人才留不住,本地的人才向外流,还有不少人在二三线城市就业只是为了积攒工作经验,提高职业技能,之后便涌向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若不能建设好人才生态,只“流”不“留”只会白白为他人做“嫁衣”,陷入人才短缺的困境而只有让“流”进来的人才“留”下来,才能令其真正化为本地的财富,推动进一步的发展 地方政府应尽力创造条件,留住人才为吸引人才,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人才新政,然而给房、给钱、给户口的“旧彩礼”却难以留住“金凤凰”实际上,很多高层次人才并非看中待遇,而是需要一个“用武之地”对此,四川成都苦练“内功”,在产业结构、宜居环境和城市定位上持续发力,终使人才纷至沓来,如今,“蓉漂”已成为新的时尚可见,想要留人,必须转变引才、留才的观念,打造匹配人才的环境、氛围,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和发挥作用的平台,并辅以贴心服务和暖心福利,让人才享受休闲、从容的生活节奏,从而长留于此,创造价值。
“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人才流动势不可挡,各地只有顺应时势,积极应对,把握好人才流动的机遇,留住人才,并“使人能尽其才”,方能为本地的发展贡献无尽的力量[解析] 一、立意结构 1.立意 总论点——作为地方政府,应创造条件让“流动”来的人才放心留下 分论点——人才流动是社会大势所趋;人才留下是发展必备条件;地方政府应尽力创造条件,留住人才 2.结构 评论型整体来看,文章另辟蹊径,没有局限于分析人才流动与人才留下的关系,而是立足政府角度,结合实际情况,提出要让“流动”来的人才放心留下的核心论点 具体来看,本文共有五段:第一段,先由问题切入,引出题干中的给定句子作为靶子,而后从政府角度提出作者观点,总论点清晰、明确,一针见血第二、三段,深入分析了人才流动的必然性与人才留下的必要性,强调指出“只‘流’不‘留”’会导致人才短缺的困境第四段,顺承上文,重申总论点先引入问题,再剖析原因,最后通过成都的经验说明想留下人才,必须转变观念、打造环境、提供平台第五段,即文章结尾由孙中山名言引入,简短而直接地总结了分论点,并明确要留住人才的主旨,体现“人尽其才”对本地发展的意义。
二、知识储备 1.事例介绍 (1)2020年,厦门强力实施“人才登鹭”行动,全面推进“群鹭兴厦”人才政策体系,搭建空中双选会“云平台”,覆盖全国近千所高校,加强毕业生人才与厦门市企业的对接,为全市产业复工复产达产提供全天候、不断线的云招聘服务此外,厦门还将实施优秀人才举荐制度、全力导人高校智力资源、升级完善“白鹭英才卡”一卡通制度、完善“人才+资本”服务机制等,进一步凸显厦门“温馨、包容、开拓”属性,让人才群体感受到特区速度和初心 (2)黑龙江省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初步破题,起草了激发人才活力推动振兴发展若干政策,提出7个方面28项措施,包括:加大人才政策创新力度,稳步推进高层次人才建设;创新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破格晋升高级职称政策;进一步发挥就业扶贫增收入、技能扶贫强素质、社保扶贫保生活、人才人事扶贫促发展的作用等,为“拴心留人”提供政策支持 2.理论政策 2019年,武汉市制定了《武汉市引才育才年度重点任务及资金安排》,以进一步降低人才生活成本,提供良好配套服务,支持更多人才脱颖而出,实打实促进武汉市新时代人才工作发展 围绕人才落户优化,武汉将对专科人才及其配偶敞开大门。
高等学校专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毕业生、年龄不满45周岁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不限年龄),可凭毕业证申请登记为武汉市常住户口,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均可随迁落户;各类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满足在汉创业就业一定年限的,可申请落户 对于“塔尖”人才,武汉将依托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在汉龙头企业等用人主体,靶向引进10名左右战略科技人才;通过单位举荐和人才自荐相结合的方式,引进200名左右武汉市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产业领军人才,并给予综合资助 对于留汉大学生,武汉将作为优秀青年人才予以培养遴选500名左右优秀留汉大学生青年人才,授予“武汉黄鹤英才(优秀青年人才)”称号,给予专项资助、储备培养、发展激励等支持;对入选的海内外知名高校博士毕业生、省级以上优秀毕业生,给予每人6万元、2万元资助春秋两季开展常态化校园招聘,为大学生筹集就业岗位20万个以上、实习实训岗位超5万个 人才安居和服务方面,武汉支持发展专业化长租公寓,年内筹集长租公寓5万套(间),并为留汉大学生提供租赁补贴;推出共有产权房1000套,依据人才对武汉的服务和贡献,最终将共有产权折算为完全产权对国家、省市级人才工程项目人选者发放人才服务绿卡,可享受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落户、居留签证、配偶(子女)就业、子女入学入托、医疗等“绿色通道”。
在人才集聚区设立人才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管家服务、上门服务,推进人才服务事项“不见面审批”和“全流程网上办” 三、精彩语句 1.昔日,国外的优越环境和高薪待遇致使人才外流;如今,国内的广阔前景和开放环境引回大量高层次人才昔日,一线城市以无可比拟的优势吸引精英涌人;如今,二三线城市的强势崛起也逐渐被就业者青睐 2.人既尽其才,则百事俱举;百事举矣,则富强不足谋也 7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