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物化实验报告-合金相图.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xzh****18
  • 文档编号:46658799
  • 上传时间:2018-06-27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96.5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物化实验报告 二组分合金相图二组分合金相图 实验者:黄浩 2011011743 分 1 同组实验者:李奕 实验日期:2013-9-28 提交报告日期:2013-10-1 实验老师:吉岩 1. 引言引言 1.1 实验实验目的目的 a.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Bi-Sn 二组分金属相图 b.掌握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基本原理和校正方法 c.学会使用自动平衡记录仪 1.2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人们常用图形来表示体系的存在状态与组成、 温度、 压力等因素的关系 以体系所含物质组成为自变量, 温度为应变量所得到的T-x图是常见的一种相图 二组分相图已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固-液相图多用于冶金、化工等部门 较为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 凝固后, 固相也能完全互溶成固熔体的系统, 最典型的为Cu-Ni系统; 另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而固相完全不互溶的系统, 最典型的是 Bi-Cd 系统; 还有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 而固相部分也互溶的系统,如 Pb-Sn 系统 本实验研究的 Bi-Sn 系统就是这一种 在低共熔温度下, Bi在固相 Sn 中最大溶解度为 21%(质量百分数) 。

      热分析法 (步冷曲线法) 是绘制凝聚体系相图时常用的方法 它是利用金属及合金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时, 潜热的释出或吸收及热容的突变, 使得温度-时间关系图上出现平台或拐点, 从而得到金属或合金的相转变温度 由热分析法制相图, 先做步冷曲线,然后根据步冷曲线作图 通常的做法是先将金属或合金全部熔化 然后让其在一定的环境中自行冷却, 通过记录仪记录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步冷曲线) 物化实验报告 以合金样品为例, 当熔融的体系均匀冷却时 (如图2-6-1所示) , 如果系统不发生相变,则系统温度随时间变化是均匀的, 冷却速率较快 (如图中 ab 线段) ; 若冷却过程中发生了相变, 由于在相变过程中伴随着放热效应, 所以系统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发生改变, 系统冷却速率减慢, 步冷曲线上出现转折 (如图中 b 点) 当熔液继续冷却到某一点时 (如图中c点) , 此时熔液系统以低共熔混合物的固体析出 在低共熔混合物全部凝固以前, 系统温度保持不变, 因此步冷曲线出现水平线段 (如图中 cd 线段) ; 当熔液完全凝固后, 温度才迅速下降(如图中 de 线段) 由此可知, 对组成一定的二组分低共熔混合物系统, 可根据它的步冷曲线得出有固体析出的温度和低共熔点温度。

      根据一系列组成不同系统的步冷曲线的各转折点, 即可画出二组分系统的相图 (温度-组成图) 不同组成熔液的步冷曲线对应的相图如图2-6-2所示 严格地讲, Bi-Sn 合金是固态部分互溶凝聚系统, 只是由于普通的热分析方法灵敏度较低, 无法测得固熔体相界数据,所以,我们通过本实验得到的是 Bi-Sn 二元合金的简化相图 一般说来, 根据步冷曲线即可定出相界, 但对于复杂相图还必须有其它方法配合 才能画出相图 用热分析法 (步冷曲线法) 绘制相图时, 被测体系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冷却速率要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2. 实验操作实验操作 2.1 实验药品、仪器型号及测试装置示意图实验药品、仪器型号及测试装置示意图 药品: 纯 Sn, 纯 Bi, 质量分数为 30%、 57%和 80%的 Bi-Sn 混合物, 松香、 液体石蜡 仪器: 热电偶 1 个、 立式电炉 2 个、 调压器 2 个、 陶瓷套管 5 个、 硬质玻璃试管 5 个、套管架 1 个、热电偶套管 5 支、沸点仪一套、自动平衡记录仪 1 台、计算机 1 台 测试装置示意图: 2.2 实验条件实验条件 温度:20.7℃ 绝对气压:100.36kpa 物化实验报告 2.3 实验操作步骤及方法要点实验操作步骤及方法要点 2.3.1 配制样品: 在实验前,样品已经由老师配好,套管等也已经安装到位。

      2.3.2 仪器安装与调整: 实验前,实验老师已经调整完毕 2.3.3 测量样品的步冷曲线: 本实验所用的两个电炉, 都可作为熔融样品的电炉, 但需注意, 不能将冷样品放入热电炉中,也不要将样品在电炉中加热时间太长,否则温度太高会使得降温困难 将样品放入小电炉内, 旋动旋钮、 缓慢升温, 待听到电炉的“嚓嚓”声后, 停止旋动, 使起始升温速率缓和、 防止受热不均而使套管开裂 待升温 5min 后, 即可加快升温速率, 电压可调至 40V 大约 20min 后, 样品熔化完全, 用热电偶套管将金属样品搅拌均匀, 迅速放入套管架中冷却 调整好热电偶套管位置 (位于金属样品中下部、 且不与样品套管壁接触) , 之后就不要再摇动或打开塞子, 以使降温缓慢、 均匀地进行, 打开记录仪开始记录冷却曲线, 注意观察相变平台,待平台全部出现后,即可取出热电偶 在绘制步冷曲线的同时, 冷电炉应放入样品开始加热, 热电炉应迅速用吹风机降温, 冷却后也可以放入另外的样品进行预热, 但预热速度应保持一定的梯度, 防止加热时间过长,冷却困难, 反而会浪费时间 在本实验中, 我们按照纯 Sn、 80%Bi、 57%Bi、 30%Bi和纯 Bi的顺序,进行的步冷曲线的绘制。

      在步冷曲线绘制完成后,可使用数据处理程序,寻找相变点 2.3.4 测量水的沸点 沸点仪加热电压控制在 30V左右, 将热电偶热端插入沸点仪的套管中, 待 4min 后, 内部的水开始沸腾,待温度基本恒定后,测水的沸点,作为标定热电偶温度值的一个定点 3. 结果与讨论结果与讨论 3.1 原始实验数据原始实验数据 3.1.1 水的沸点 表 1 水的沸点测量数据 标准值标准值/℃℃ 测量值测量值/℃℃ 校正误差校正误差/℃℃ 100 98.76 +1.24 3.1.2 各样品的相变点 表 2 不同样品的相变点测量数据 样品名称样品名称 相变点相变点 T1/℃℃ T1修正温度修正温度/℃℃ 相变点相变点 T2/℃℃ T2修正温度修正温度/℃℃ 纯纯 Sn 223.2 224.44 --- --- 30%Bi 162.82 164.06 125.97 127.21 物化实验报告 样品名称样品名称 相变点相变点 T1/℃℃ T1修正温度修正温度/℃℃ 相变点相变点 T2/℃℃ T2修正温度修正温度/℃℃ 57%Bi 127.6 128.84 --- --- 80%Bi 179.28 180.52 132.70 133.94 纯纯 Bi 243.07 244.31 --- --- 注 1:修正温度=相变点温度+校正误差 注 2:30%Bi 和 80%Bi两样品有两个相变点,这分别为两种固溶体的相变温度。

      3.1.3 课本中的已知数据 表 3 课本中的相图数据 温度温度 t/℃℃ 210 162 128.84 100 60 20 𝛚(𝐁𝐢)/% 5 15 21 11.6 5.3 1 温度温度 t/℃℃ 200 175 128.84 100 50 𝛚(𝐁𝐢)/% 98.3 98 98.4 99 100 3.2 计算的数据、结果计算的数据、结果 由表 2 和表 3,可绘制 Bi-Sn 二元相图,如下所示: 图 1 Bi-Sn 二元相图 3.3 讨论分析讨论分析 3.3.1. 相图分析相图分析 因气压恒定,温度可变,因而使用公式 f =K−Φ+1 a. 相区分析 FPE 之上:液相区,Φ=1,f=2 FBP 内:液相+固溶体 α,Φ=2,f=1 FEDCPBA0501001502002500102030405060708090100温度/℃w(Bi)/%物化实验报告 EPC 内:液相+固溶体 β,Φ=2,f=1 ABPCD 内:固溶体 α+固溶体 β,Φ=2,f=1 FBA内:固溶体 α,Φ=1,f=2 ECD 内:固溶体 β,Φ=1,f=2 b. 相线分析 三相线:BPC,液相(含 57%Bi) 、固溶体 α(含 21%Bi) 、固溶体 β(含 98.4%Bi)共存,Φ=3,f=0。

      其余的相线皆为两相共存线,在此不一一赘述 3.3.2. 异常现象异常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我们严格按注意事项操作,因此未遇到异常现象只是发现,纯Bi和纯 Sn 的实测熔点与标准值相差很大,这可能是由于样品不纯的缘故 3.3.3. 改进意见改进意见 在实验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在步冷曲线绘制的同时,两台电炉实际上都可以进行预热,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预热速度的控制以及当前温度的确定,由于只有一个温度计量装置,所以预热的样品不是太凉就是太热,太凉则要继续加热,太热则增加了冷却时间,都会耽误实验进程我们希望的最佳的状态是,当步冷曲线绘制完毕的时候,某个加热的样品刚刚熔化(约 200℃) ,而另一个加热的样品应刚刚开始加热(约 60℃) ,这样既能有效利用电炉,又能形成次序的梯度,实验时间会大大减少 因此我提出的建议是,每个实验小组再配 2 个温度传感器(不能是水银温度计,否则高热环境下,一旦打碎温度计,汞蒸气的挥发会非常剧烈) ,这样会大大节省实验时间 4. 结论结论 本实验我们通过测量 5 个不同样品的步冷曲线,获得了 5 组相变点,再结合书中给出的补充数据,在进行修正后得到了 Bi-Sn 的二元相图。

      从外形上看,该相图与之前理论课中的非常相似,曲线走势也比较平滑,说明实验操作合理、没有出现较大的实验失误;但由于样品的纯度问题,该相图的准确性是较差的,这是由实验药品本身造成的 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基础物理化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贺德华、麻英、张连庆,2008 年 5 月第 1 版 2. 《物理化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朱文涛,2011 年 9 月第1 版 6. 附录附录——思考题思考题 6.1 为什么能用步冷曲线来确定相界?为什么能用步冷曲线来确定相界? 答: 步冷曲线是熔体缓慢降温时, 体系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当熔体发生相变时, 会放出潜热, 导致曲线的斜率变化, 体现为转折点或平台 因此, 只要能够确定转折点或平台的温度,就能够得知该样品的相变温度,即确定相界 物化实验报告 6.2 请用相律分析各冷却曲线的形状?请用相律分析各冷却曲线的形状? 答:在本实验中,步冷曲线的类型共有三种,可用下图的步冷曲线为例进行说明 左数第一条曲线,可代表纯 Sn 的步冷曲线在熔点之上,Φ=1,f=1,温度随时间迁移而减小;到达熔点时,Φ=2,f=0,温度不随时间而发生变化,曲线出现平台;当全部固化后,Φ=1,f=1,温度继续下降。

      左数第二条曲线,可代表含 30%Bi的步冷曲线在固溶体出现之前,Φ=1,f=2,温度随时间迁移而下降;当固溶体开始出现时,Φ=2,f=1,温度仍为自由变量,因此仍然下降,但由于潜热的放出,导致温度下降变缓;当另一种固溶体开始出现时,即到达三相线时,Φ=3,f=0,浓度、温度均不可变,因此出现平台;当液相全部消失时,体系中只有两种固溶体存在,Φ=2,f=1,温度继续下降 左数第三条曲线,可代表含 57%Bi的步冷曲线因为该样品具有最低共熔点,因此两种固溶体会同时出现,即当体系温度到达三相线时,Φ=3,f=0,步冷曲线出现平台;当液相全部消失时,Φ=2,f=1,温度继续下降 左数第四条曲线和第五条曲线,可分别代表含 80%Bi和纯 Bi的样品,因过程与第二条、第一条基本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6.3 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保持冷端温度恒定?热电偶测量温度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保持冷端温度恒定? 答: 热电偶是将两种金属导线的两头焊接在一起, 形成一根长导线, 保持冷端温度t0不变, 改变另一接点温度 t, 则在结点处产生热电势, 只要事先知道热端温度与热电势对应关系,便可测得任意温度。

      冷端温度需要恒定的原因, 是因为它的变化也会影响热电势, 如果冷、 热端温度均发生了变化时,则原有的热电势与热端温度的对应关系就无法继续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