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清单.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13838068
  • 上传时间:2017-10-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6.5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知识清单与重点阅读第 13 课 事物的正确答察不止一个 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深蒂( dì )固 汲( jí )取 孜孜 ( zī )不倦 压榨 ( zhà ) 锲( qiè)而不舍 2.解释下列词语1)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2)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3)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4) 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5)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6)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3.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1) 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推敲 (3)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模式 (2) 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创意 (4) 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素材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2.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3.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 运用所得的知 识,一旦产生小的 灵感,相信它的价 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作者是罗迦•费•因格,美国实业家四、重点阅读 阅读语段“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完成下面的问题1.第一段中的“此类工作”指的是创造性工作2.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之所以成为光辉灿烂的明星是因为( D )A.他们能轻而易举获得非凡的灵感   B.他们是具有创造力的人  C.他们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 D.他们关注、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且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3.在下列词语中选出恰当的一个,填在最后一段空白处( B  )A.所以 B.如果 C.否则 D.但是4.要成为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人,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①保持好奇心 不断积累知识②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5.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使自己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第 14 课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肇( zhào ) 嘹( liào )望 彷徨( páng huáng ) 2.解释下列词语1) 格物致知:穷究事物的原理和法则,而总结出理性的知识 (2)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3)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4) 一帆风顺: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 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1)“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 “格物”和“致知” 2) 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3)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 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2.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于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3.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以求到的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作者是丁肇中,是美国的物理学家2.“四书”是指《大学》 、 《中庸》 、 《论语》 、 《孟子》四部书第 15 课 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怡( yí )情 睾( gāo ) 狡黠( xiá ) 吹毛求疵( cī ) 诘( jié )难 要诀( jué ) 2.解释下列词语1) 文采藻饰:修饰文词,使之富有文采 (3) 味同嚼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2)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4) 吹毛求疵:这里指细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5) 狂妄自大:极端的自高自大。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 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刻理解 不求甚解 (2) 一下子弄通了某个道理 豁然贯通(3) 读书总有好处 开卷有益 (4)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咬文嚼字(5) 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因小失大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2.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 ,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 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3.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4.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谈读书》的作者是培根,英国的哲学家、作家著有《随笔》 、 《新工具》等 2.《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 ,作者马南邨,原名邓拓,当代作家。

      3.阅读议论文必须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4.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5.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 6.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论证组织起来的7.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此外,在驳论中,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法和“归谬法” 8.议论文按论证方式来分,可分为立论和驳论第 16 课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省( xǐng)悟 玄(xuán)虚 搽 (chá ) 诓( kuāng )骗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1)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 “地” ,信“物” ,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2)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 ,作者是鲁迅。

      四、课内阅读阅读“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批驳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观点证明“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这一观点2.文中“这一类的人们”是哪几类怎样的人?试举例说明埋头苦干的人” 指广大劳动人民;“ 拼命硬干的人”是指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如郑成功、林则徐等;“为民请命的人”指的是同情人民、伸张正义的正直的官员,如海瑞等;“舍身求法的人” 指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谭嗣同等3.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 ,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这两句话中加粗词语的含义是什么?“有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反动文人;第一个“ 中国人 ”指所有的中国人;第二个“ 中国人”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反动文人。

      4.为什么对方的论据都是事实,可结论却是错误的呢? _因为对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5.作者通过分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应如何理解这一结论?作者的结论是:“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要论有无自信力,就不要被统治者的官方文章所蒙骗,要着眼于人民大众,要看到人民大众不屈的斗志和伟大的力量6.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 ,目的在于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代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怀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7.本文语言尖锐泼辣,富有讽刺意味,试任选一例进行分析如开头作者揭示对方的论据作者简练地勾勒出三种形象:始而盲目自夸,妄自尊大;继而依赖国联,仰人鼻息;终至求神拜佛,自欺欺人,于变化之中揭示出悲观论者在精神上的节节败退,极富有讽刺意味,写得尖锐泼辣。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