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工艺技术规程.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25737943
  • 上传时间:2023-07-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1.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工艺技术规程 中国混凝土网 [2005-4-11] 阅读次数:4      1.总则     1.1 为提高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制造水平,加强企业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特制订本规程    1.2 本规程适用于按JC625《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标准并参照ANSI/AWWAC301《输水和输其它液体用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压力管》、ANSI/AWWAC304《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设计规范》标准生产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PCCP)    1.3 本规程适用于生产公称直径600mm—3400mm,静水压力为0.4MPa—2.0MPa的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生产其他规格和压力的管材,可参照本规程执行    1.4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等,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1.5 本规程如与国家有关规范、标准抵触时,按国家有关规范、标准执行    1.6 各企业应遵守本规程的技术要求,结合实际,制订本企业操作规程     2.原材料     2.1 水泥:制管应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抗硫酸盐水泥,其品质应分别符合GB175《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748《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的要求,其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32.5。

          2.2 粉煤灰:可用粉煤灰取代部分水泥拌制管芯用混凝土粉煤灰取代水泥应不超过水泥用量的20%,粉煤灰的品质应符合GB159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标准规定,其质量指标应不低于Ⅱ级粉煤灰的要求    2.3 砂子:管芯混凝土及保护层砂浆用砂质量符合GB/T14684《建筑用砂》的规定配制混凝土用砂宜采用细度模数Mx为3.2-2.3的中粗砂,制作保护层用砂宜用Mx为2.2-1.6的细砂    2.4 石子:管芯混凝土采用碎石或卵石,其颗粒直径宜在5mm—30mm,石子最大粒径应不大于管芯混凝土壁厚的2/5,质量符合GB/T14685《建筑用卵石、碎石》的规定    2.5 水:拌和混凝土和砂浆用水,应符合JGJ63《混凝土拌和用水》的要求    2.6 外加剂:根据不同品种水泥和管芯成型方法的不同,经试验选用合适的外加剂,但所加的外加剂不得对管材或水质产生有害影响,其品质应符合GB8076《混凝土外加剂》的要求    2.7 钢材    2.7.1 按口钢环及钢筒所使用的钢板应分别符合GB700《碳素结构钢》、GB912《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及钢带》的规定,其屈服强度承插口环不低于207MPa,50mm标距内的断裂伸长率应大于20%,钢筒用钢钣不宜低于215MPa,50mm标距内的断裂伸长率应大于15%。

          2.7.2 承插口钢环断面形状及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光滑,无重皮、毛刺及麻面    2.7.3预应力钢丝应符合GB522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标准的规定待使用的钢丝,质检部门在核实钢丝生产厂家“质量合格证”的前提下,需做如下检验或试验:    2.7.3 1从每批钢丝中取样做国家标准规定的抗拉、伸长率、反复弯曲的力学性能试验    2.7.3.2 扭转试验:从每批钢丝中取样作扭转试验,试样标距250mm时的扭转次数,对Φ5mm不能少于8次,Φ6mm~Φ7mm不能少于6次达到规定扭转次数后,检查无径向、螺旋向裂缝为合格;扭转断裂后的断口应平整,无撕裂并检查无径向、螺旋向裂缝        2.8橡胶圈        2.8.1 管子接头用橡胶圈的直径和环内径应符合设计要求性能、质量要求及试验方法应分别符合JC/T747《预应力与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用橡胶密封圈》及JC/T748《预应力与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用橡胶密封圈试验方法》的规定    2.8.2公称直径1600mm及以上的管材相配套的橡胶圈,每个胶圈上的拼接点数应不多于两个,且拼接点之间的最小长度应不小于600mm,对带拼接点的胶圈,每个拼接点都须进行检验。

      即将其至少拉伸至原长的2倍,扭转360°,目测每个经拉长的拼接点,拼接点处无剥离、裂缝为合格     3.制作钢筒     3.1 钢筒是由承口环、插口环、筒体三部分组成钢筒焊接可采用自动埋弧焊、气体保护焊或人工电弧焊        3.2 钢承插口环由符合要求的钢板焊接成圆环,并应用胀圆机扩涨整圆到所需尺寸    3.2.1 承口环:按设计要求的板厚及尺寸下料、对口焊接成圆环,焊缝及周围的焊渣应清除干净并磨平,经扳边成所需的形状,然后涨圆成型至设计直径    3.2.2 插口环: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异型钢按要求尺寸下料,对口焊接成圆环,对口焊缝及周围的焊渣必须清除干净并磨平,然后涨圆成型至设计直径     3.3 筒体:采用由符合设计要求的冷轧或热轧薄钢板卷制焊接而成筒体成型可采用螺旋式或拼接式     3.3.1 螺旋式制筒应先将合格的承插口环按要求固定在制筒机芯模上,制筒时遵照下列各款:    3.3.1.1 放板机所用钢板宽度以及边线与制筒机之间的角度应调整至互相适应    3.3.1.2 薄板起点斜角应与板宽、角度以及钢筒直径相适应    3.3.1.3 放板机的放板、制筒机的卷板、焊机的焊丝,三者的行走速度应同步,按规定的参数进行焊接,如有漏焊可用人工补焊。

              3.3.2 拼接式制筒由剪板、拼接、卷筒、组装等工序组成    3.3.2.1 筒板薄板按设计长度在剪板机上定长剪切下料和切边    3.3.2.2 按管径的圆周尺寸和宽度进行拼板,板间可采用对接、搭接,应保证平板尺寸正确    3.3.2.3 筒体卷筒在卷板机上进行,往返卷曲后点焊对接固定,然后进行合缝焊接、整圆,以确保筒体直径和圆度    3.3.2.4 将接口环与筒体在组装台上进行组装,检查钢筒长度及端面倾斜度无误后点焊牢固,进行接口环与筒体的环向焊接     3.3.3 钢筒的焊缝可为纵向缝、横向缝或螺旋缝,但不得出现“+”字形焊缝    3.3.4 PCCP-E钢筒上的凹凸不平若与表面误差大于10mm,应在浇灌混凝土前整平PCCP-L管缠丝后,不允许因钢筒凹凸不平而造成预应力钢丝与钢筒之间出现1.6mm以上的净空错位搭接焊的钢筒,其最大净空不得大于1.6mm加钢筒的径向厚度     3.4水压试验     3.4.1 制作好的钢筒必须逐个经过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管芯成型    3.4.2 水压试验可采用卧式或立式检验对于卧式检验,钢筒的钢板计算拉应力应为140MPa;对于立式检验,钢筒底部钢板的计算拉应力应为175MPa,依此按其规格计算所得的检验压力进行静水压试验,在达到检验压力后恒压3min,无渗漏点为合格。

          3.4.3 水压试验时,应对钢筒进行全面检查,并在所有出现渗漏的部位作出标记;卸压后重新补焊,并需再次水压,直至合格    3.5 每个钢筒都应清除粘附的油灰异物等,以免影响混凝土或砂浆与钢筒的粘接     4.管芯制作     4.1 管芯混凝土成型:PCCP-L宜采用离心法,PCCP-E宜采用立式振动法,也可用其他可行的方法成型管芯        4.2 管芯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如采用立方体试件,则应符合GBJ10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并不得低于40MPa;如采用圆柱体试件,则应符合AWWAC301标准,并不得低于32MPa使用的配合比应首先在试验室进行试配,以符合技术要求的最佳配合比,经过了小批量生产的验证后才能正式使用        4.3 混凝土搅拌    4.3.1 材料称量应准确,其误差范围:水泥及粉煤灰±1%、外加剂±2%、砂石±3%搅拌第一盘料时应适当增加水泥用量    4.3.2 混凝土宜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    4.3.3 拌合用水应计量准确,混凝土坍落度PCCP-L宜控制在3cm~6cm,PCCP-E宜控制在5cm~10cm    4.3.4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min(掺加外加剂时不宜少于3min),确保拌和均匀。

          4.3.5 拌制的混凝土应制作试块,用于脱模强度、缠丝强度、28天强度试验对每天成型的不同配合比混凝土至少制作2组试件,测定28天强度,从每天成型的不同配合比混凝土制作1组试件,测定缠丝强度    4.3.6 冬季生产时,按照国家有关的冬季混凝土施工规程执行       4.4 离心成型混凝土管芯    4.4.1 钢筒入模:模具与钢筒间宜垫有若干道厚度适当的橡胶条,应使钢筒在模内固定               4.4.2 离心转速分低、中、高速三级,高速时管芯线速度应大于600m/min,慢、中、高速的时间和速度根据不同的管径调整    4.4.3 混凝土料宜在规定时间内连续均匀投入,低速旋转布料均匀,高速旋转使其充分密实,将内壁凸出的石子打掉,清除多余浮浆,使内壁平整     4.5 立式振动成型混凝土管芯    4.5.1 管模的整理及钢筒的入模    4.5.1.1 管模必须清理干净,用毛刷或喷射方法,均匀喷涂隔离剂    4.5.1.2 内模插销坚固到位后,套入钢筒,并检查是否到位    4.5.1.3 顶盖就位,使钢筒与管模的中心保持一致    4.5.1.4 外模到位前,将预埋件用螺栓紧固在外模两端的正确位置上。

          4.5.2 浇灌混凝土    4.5.2.1 浇灌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使内侧混凝土的浇灌面高于外侧混凝土的浇灌面,并保持在一定的高差每次浇灌的时间间隔不大于30min,加料时开启振动器,直至混凝土表面无气泡后停止振动    4.5.2.2 加料到插口端面时,内侧混凝土应与插口端面相平,并用特制的高差尺测量外侧混凝土料面,保证达到设计尺寸     4.6 蒸汽养护    4.6.1 管芯成型后,按规定的蒸养制度进行养护,升温速度不得大于25℃/h,最高温度PCCP-L不应大于80℃,PCCP-E不宜大于60℃    4.6.2 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按试验室经过试验选定的蒸养制度进行蒸汽养护,经蒸养后的管芯脱模强度,采用立方体试件时,PCCP-L不宜低于28MPa,PCCP-E不宜低于20MPa;采用圆柱体试件时,PCCP-L不宜低于21MPa,PCCP-E不宜低于16MPa    4.6.3 应采取措施使外露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促进混凝土强度增长     4.7 吊拆模时应注意环境温度与管芯温度的温差,避免温差过大引起管芯开裂,并要注意轻起轻放,以免碰坏承插口端混凝土和管芯混凝土。

           5 管芯缠丝     5.1 缠绕环向预应力钢丝应采用机械法    5.1.1 管芯脱模后冷至常温方可缠丝,且在管芯成型后21d之内必须缠丝完毕,缠丝时管芯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缠丝强度,且缠丝对混凝土产生的初始应力不应超过缠丝时混凝土强度的55%    5.1.2 混凝土管芯外表面,凡直径达8mm的混凝土孔穴及6mm以上的错位缺陷应进行修补    5.1.3 被缠的预应力钢丝要预绕在滚筒上,在预绕时进行盘间的钢丝接头,钢丝接头可用搭接绑扎,搭接长度由试验确定,要求试验强度不低于母材的最小抗拉极限强度     5.2 缠绕预应力钢丝时,应同时用10.8(水泥水)的水泥净浆均匀喷涂在管芯表面上       5.3 根据设计要求的钢丝品种、直径、张力值(控制应力)和间距进行缠丝。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