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语言学史教学文案.ppt
254页世界语言学史第一章 导论1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语言语言学发展的历史(补学发展的历史(补充讲解语言的本质)充讲解语言的本质)2.语言学史的任务语言学史的任务①①语言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语言学建立和发展的历史②②各语系语言研究的历史各语系语言研究的历史③③语言学各流派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语言学各流派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④④语言研究方法论的演进历史语言研究方法论的演进历史¡经学:解释古代经典文献之学在中国常被狭隘地理解为解释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之学封建帝王靠五经统治天下,士子靠读经博取功名¡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史》:小学本经学附庸,而音韵又为小学附庸但清儒在此方面用力颇勤久已蔚然大国→至清代音韵学已摆脱附庸地位,走向独立为什么说小学是经学之附庸?为什么说小学是经学之附庸?¡在《四库全书》中“训诂”是附在经部之末的¡小学家公开承认小学为经学服务许慎《说文解字》: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道之始前人所以垂古,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戴震《六书音均(韵)表序》 :训诂明,六经乃可明后儒语言文字未知,而轻凭臆解以诬圣经。
吾惧焉¡传统训诂学与现代语义学的差别传统训诂学与现代语义学的差别 训诂学研究具体文本、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涉及字词句章,注重实用(为解释典籍服务);语义学研究是跨语言的,研究脱离具体语境的意义,主要针对词义和句义,注重思辨所以,训诂学是解释学而非语义学¡传统音韵学与现代语音学的差别传统音韵学与现代语音学的差别 音韵学研究具体语言的音系(声、韵、调系统),现代语音学研究是跨语言的,研究语音的生理、物理、社会属性 人类因惊奇于宇宙的神秘而开始追问世界的本质,因疑惑于人生的短暂而开始追问生命的意义对宇宙自然之真实存在和终极奥秘的探究,对包括人自身在内的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和归宿的牵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追问并以此发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构成了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古代本体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宇宙和生命起源(气、五行……)、人类归宿、生存价值和意义[此岸的表象→彼岸的本质]¡近代认识论(笛卡尔):[思想也是一种存在→]思想的形成、知识的来源(认识来源于经验,还是来源于理性?);人类认识能力的界限、认识世界的途径和方法、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如主体能否反映客体?如何反映客体?)、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主体能否超越自身达到对客体的纯客观的认识?¡现代语言论:通过分析语言的本质和功能来解释存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1)将人的本质界定为一种独特的语言性存在物,人的语言观决定着人的存在观,人的言说方式影响着人与世界的关联;2)语言通过“切分-组合”机制构筑了一个“逻辑空间”,世界便是在这个逻辑空间中呈现并在语词水平上成像的现实,因此语言与世界同构(通过分析语言中的基本句型句式[如主谓句、存在句],可以了解世界中事件、状态、关系的主要类型),语言是事物的逻辑形式,思想是现实的逻辑形式语言学史的分期表¡古代: 上古(B.C.5~A.D.5):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古中国 中古(A.D.5~A.D.15):阿拉伯、欧洲中世纪、古中国 近古(A.D.16~A.D.18):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近代: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 ¡现代: 结构主义语言学(20世纪上半叶) 转换生成语言学(20世纪下半叶至今 Chomsky 1957) 系统功能语言学(20世纪下半叶至今 Halliday 1956) 认知语言学(20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4学习语言学史的作用学习语言学史的作用5 学习语言学史可以使我们了解语学习语言学史可以使我们了解语言研究和各种理论产生和发展的经过,总言研究和各种理论产生和发展的经过,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指导未来的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地指导未来的语言教学和研究。
语言教学和研究第二章 上古语言学研究(公元前5世纪~公元5世纪)1上古的语言神授说上古的语言神授说2古印度的语言研究古印度的语言研究3古中国的语言研究古中国的语言研究4古希腊的语言研究古希腊的语言研究5古罗马的语言研究古罗马的语言研究第一节第一节 上古的语言神授说上古的语言神授说1基督教圣经旧约的《创世纪》关于语言起源的“通天塔”的故事(←犹太人传说的希伯来语神话)¡补充:直到近代17-18世纪,语言神授说仍然主导着人们的思维苏斯密希坚持主张语言神授,因为语言装置如此复杂和精巧,绝不可能出自凡人之手 第二节第二节 上古印度的语言研究上古印度的语言研究¡古印度人研究语言是为了保存口耳相传的婆罗门教义《吠陀经》的原文和梵语文学¡公元前四世纪:巴尼尼/波尼尼(Panini)著《梵语语法》(即《八章书》)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语法学著作¡古印度语言研究不偏重理论,而多基于观察它所提出的问题往往与文学或哲学争论相关如:象声词与实体之间的关系在多大程度上能代表一切词与实体之间的关系(一)古印度语言研究的成就(一)古印度语言研究的成就1.语音研究:按生理和物理属性给语音分类语音研究:按生理和物理属性给语音分类①按声门开闭:无声音和有声音(清浊)②按口腔开合度:元音、半元、紧缩、闭塞音③按发音部位:喉、腭、头、齿、唇音2.语法研究:语法研究:古印度的语法研究基本采用分析法,所以又叫“语法分析”①词类:古印度人认为词法是研究词的类别、构成和变化的。
他们把词分为四类:名词(含今之代词)、动词(含今之副词)、前置词(犹今之“饰词”)和小品词(下分比较类、联接类)②词的构成:通过对形和义相似的词的比较区分出词的各个部分,即词根、后缀、词尾 把“词根+后缀”统称为词干词根:原始词根、派生词根③词的变化:动词的人称、态、式等形变 名词的八种格(主、宾、工具、与、离、属、方位和呼)的形变3.语义研究语义研究((1)考察了意义的多变性和伸展性他们认为,)考察了意义的多变性和伸展性他们认为,词义是通过观察语境得到的,或是由师长教词义是通过观察语境得到的,或是由师长教授的比如,在授的比如,在“大猫正带着几只小猫玩耍大猫正带着几只小猫玩耍”中,中,“大猫大猫”指母猫在指母猫在“最好买几只鸡给那最好买几只鸡给那个产妇吃个产妇吃”中中“鸡鸡”指母鸡¡评价:这种研究混淆了词语的概括义评价:这种研究混淆了词语的概括义(即义位)和语境实现(即义面)之间(即义位)和语境实现(即义面)之间的关系试比较:的关系试比较:烤土豆~烤面包烤土豆~烤面包((2)句子与其包含的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句子与其包含的词之间的语义关系 当时有两派:一派认为句义等于作为其组成成分的词义的总和;另一派认为句义大于其组成成分之和。
评价:句子如果是一个构式,则不是其组成成分的意义的函项如:有的是、你看你、美得你、爱理不理(二)古印度语言研究的影响(二)古印度语言研究的影响1.对欧美语言学对欧美语言学16-17世纪,梵语及其语法知识 传教士传到欧洲18世纪,在印度的英国人 更准确的介绍19世纪,梵语知识成为欧洲学者必须具备的修养布龙菲尔德《语言论》 威廉·汤姆逊《19世纪末以前的语言学说史》巴尼尼《梵语语法》已经蕴含有比较法他曾将吠陀语与其它梵语比较可见,在古印度语法研究中,历史比较语言学已经有所萌芽近代语音学的建立2.对阿拉伯语文学的影响对阿拉伯语文学的影响古阿拉伯语语法体系的建立,借鉴了古印度和古希腊语文学的一般范畴和描写原则3.对中国古音韵学的影响对中国古音韵学的影响反切、清音/浊音、“喉、牙、舌、齿、唇”五音是在古印度语音分析方法的影响下形成第三节 上古中国的语言研究1古代中国人对语言文字的看法和解释(?古代中国人对语言文字的看法和解释(?“小学小学”))2中国先秦哲学家关于名实关系的讨论中国先秦哲学家关于名实关系的讨论 1. 名:从夕从口夜晚黑暗中报名以招呼名:从夕从口。
夜晚黑暗中报名以招呼名名”在先秦有在先秦有‘名称名称’、、‘概念概念’、、‘名号名号’、、‘名声名声’、、‘命名命名’、、‘说出说出’(如(如“莫名其妙莫名其妙”、、“不可不可名状名状”)等诸多意义跟)等诸多意义跟“实实”相对的相对的 “名名”是主要表示是主要表示‘名称名称’、、‘概念概念’、、‘字词字词’、、‘语音语音’等意义2.孔子的孔子的“以名定实以名定实”、、“循名责实循名责实”:政:政治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正名治改革的首要任务是正名名不正,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刑罚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其足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其足→随着社会的发展,可能出现名存实亡、随着社会的发展,可能出现名存实亡、有名无实、名不副实等情况,这时则有名无实、名不副实等情况,这时则要正名孔子孔子“正名论正名论”的提出背景与基本主张的提出背景与基本主张¡提出背景:孔子处于春秋末期的社会大提出背景:孔子处于春秋末期的社会大变革之中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变革之中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犯上作犯上作乱乱”、大夫专权、政权下移、礼崩乐坏。
大夫专权、政权下移、礼崩乐坏祖国鲁国是周王朝管辖的文化中心所祖国鲁国是周王朝管辖的文化中心所谓谓“周礼尽在鲁周礼尽在鲁”¡基本主张:孔子提出通过正名来重建旧基本主张:孔子提出通过正名来重建旧礼制他认为政治混乱是政治制度的言礼制他认为政治混乱是政治制度的言论苟且造成的言论苟且导致论苟且造成的言论苟且导致“君不君,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实践目的:正名就是让名代表它应代实践目的:正名就是让名代表它应代表的,让政治制度中的一切关系符合表的,让政治制度中的一切关系符合其理想中的含义,以重建社会政治关其理想中的含义,以重建社会政治关系与制度系与制度¡评价:孔子正名论是一种实践论语言评价:孔子正名论是一种实践论语言观,高度重视语言的人文性和实践性观,高度重视语言的人文性和实践性孔子孔子“正名论正名论”的实践目的及其评价的实践目的及其评价中国古代(尤其先秦两汉)围绕词语(尤其文中国古代(尤其先秦两汉)围绕词语(尤其文化词)的释义展开了很多正名活动如:伯化词)的释义展开了很多正名活动如:伯(霸)(霸)→王王→帝在本质论者那里,声训成帝在本质论者那里,声训成了政治斗争的工具,力图从名称用语中抽绎了政治斗争的工具,力图从名称用语中抽绎出政治、伦理、道德意蕴,以发挥其政治主出政治、伦理、道德意蕴,以发挥其政治主张。
如:张如:君:不失其群者也《春秋繁露君:不失其群者也《春秋繁露·灭国》)灭国》)君:群也,群下所归心也《白虎通君:群也,群下所归心也《白虎通·三三纲》)纲》)王:天下所归往也王:天下所归往也/民之所往也民之所往也同上)(同上)鬼:人之所归为龟鬼:人之所归为龟 妇:服也妇:服也征: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征: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征征”之言正也之言正也→阐发儒家阐发儒家“仁者无敌仁者无敌”的的思想¡《释名《释名··释亲属》:天子之妃曰后后,言释亲属》:天子之妃曰后后,言在后不敢副言也在后不敢副言也¡《白虎通《白虎通··嫁娶》:天于之妃谓之后何嫁娶》:天于之妃谓之后何? ?后,后,君也天下尊之,故谓之后天下尊之,故谓之后¡《释名《释名··释长幼》:女,如也妇人外成如释长幼》:女,如也妇人外成如人也故从之义,少如父教,嫁如夫命,老人也故从之义,少如父教,嫁如夫命,老如子言¡《白虎通《白虎通··嫁娶》嫁娶》 :女者,如也.从如人:女者,如也.从如人也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没从子也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没从子也传曰:妇人有三从之义也曰:妇人有三从之义也五行白虎通·五行说文解字释名·释天金西方者,阴始起。
万物禁止,金之言禁也五色金也黄为之长,西方之行禁也,气刚毅能禁其物也木东方者,阳气始动,万物始生木之言触也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木,冒也华叶自覆冒也水北方者,阴气在黄泉之下,任养万物水之言准也准也,北方之行像众水并流,中有微阳之气准也,准平物也火南方者,阳在上万物垂枝,火之言委随也火,毁也南方之行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土土在中央者,主土含万物土之言吐也地之吐生万物也土,吐也能吐生万物也¡董仲舒把名号看作是董仲舒把名号看作是“达天意达天意”的结果,是的结果,是“圣圣人所发大意人所发大意”,将本是约定俗成的名号完今神,将本是约定俗成的名号完今神秘化在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说的指导下,秘化在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说的指导下,进而又把名号完全政治化既然名号是进而又把名号完全政治化既然名号是“圣人圣人所发天意所发天意”,那么名实关系自然是由上天根据,那么名实关系自然是由上天根据事物的本质所定、而圣人则揣摩上天之圣意事物的本质所定、而圣人则揣摩上天之圣意而将名传于人间所以,名实关系非凡人约而将名传于人间所以,名实关系非凡人约定俗成 《洞察名号》:名生其真非其真,弗以为名《洞察名号》:名生其真。
非其真,弗以为名2. 荀子的荀子的“制名论制名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3.惠施、公孙龙的名辩之学更强调分清概惠施、公孙龙的名辩之学更强调分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搞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念的内涵与外延、搞清概念之间的关系对于辩论的重要性反对辩论活动中偷对于辩论的重要性反对辩论活动中偷换概念名家对名实关系的看法去除了换概念名家对名实关系的看法去除了孔子看法中的为社会政治改革服务的因孔子看法中的为社会政治改革服务的因素,重在逻辑思辨素,重在逻辑思辨第三节 古中国的语言研究3中国秦汉时代的语言文字研究中国秦汉时代的语言文字研究《尔雅》——中国第一本词典/训诂学著作(春秋战国时出现,增订成书于西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国第一本字书/字典杨雄《方言》(全名: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中国第一本方言学著作刘熙《释名》第四节第四节 上古希腊语言研究上古希腊语言研究1古希腊哲学家的语言思考古希腊哲学家的语言思考1. B.C5~~B.C4关于关于词物关系的两次争论词物关系的两次争论 A. 本质论:词物之间的联系出于天然,词语不过是人们给事物所起的自然的名称。
所以,语言有规则和合逻辑(赫尔摩根、柏拉图)¡本质论认为名实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名本质论认为名实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名应副其实,名不副实,则要正名应副其实,名不副实,则要正名第四节第四节 上古希腊语言研究上古希腊语言研究 B. B. 约定论:词物关系是约定俗成的,约定论:词物关系是约定俗成的,所以语言有许多不规则和不合逻辑之所以语言有许多不规则和不合逻辑之处(克拉底洛、亚里士多德)如处(克拉底洛、亚里士多德)如:“:“差点儿没摔死差点儿没摔死””;;““好不蛮横好不蛮横/ /容易容易””、、““不敢说半个不敢说半个‘‘不不’’字字””、、““半个字半个字都不会吐露都不会吐露””、、““十二分喜爱十二分喜爱””、、““粗~细粗~细””的不完全对立(粗线~细线;的不完全对立(粗线~细线;粗粮~细粮;粗话~粗粮~细粮;粗话~* *细话)细话)¡对本质论与约定论之争的评价:本质对本质论与约定论之争的评价:本质论与约定论之争贯穿整个语言学史论与约定论之争贯穿整个语言学史比如,在近古,其代表人物分别是莱比如,在近古,其代表人物分别是莱布尼茨和卢梭布尼茨和卢梭¡本质论者看到的是语言整齐划一的一本质论者看到的是语言整齐划一的一面,约定论者面,约定论者( (和构式语法学者和构式语法学者GoldbergGoldberg一样一样) )看到的是语言斑驳参差看到的是语言斑驳参差的一面。
其观点都有对有错我们要的一面其观点都有对有错我们要区分语言在源生阶段和派生阶段的生区分语言在源生阶段和派生阶段的生成状况,要区分一般现象和个别现象成状况,要区分一般现象和个别现象2.2.语言结构分析,从逻辑角度研究语法语言结构分析,从逻辑角度研究语法A.柏拉图将词分为名、动两类;B.亚里士多德增加“连接词”,包括连、系动、代和冠词;C.斯多噶学派提出“格”概念;划分了请求、提问、回答、命令四种句子类型;名词有阳、阴、中三性2古希腊哲学家语言研究的成就和局限古希腊哲学家语言研究的成就和局限1.古希腊对语言的哲学思考所创立的许多术语至今还为语言学家广泛使用如:名词、动词、主语、谓语、数、格(亚里士多德创造“冠词/arthhron”,该词本指“枢纽,关节”亚氏用来指关系代词和指示代词,后来语文学家盛诺多图斯又从中分出人称代词并专用“冠词” 来表示名词前的成分这样,“冠词”的含义就发生了变化)2.古希腊哲学家对语言的许多悬想都是先验和抽象的,没有事实依据比如,他们提出名实关系的本质论,坚信可以就词的形式来探究其来源与意义词性相似的词他们就认为意义相近或存在意义上的派生关系比如:lithos(石头)←lian theein(跑得太快)3.对范畴和词类的划分从思想逻辑出发,而不是从语言实际表现出发。
他们所谓的“名词”其实还包括形容词补充:根据意义划分词类的弊端和意义在词类划分中的作用)2古希腊语文学家的语言研究古希腊语文学家的语言研究1.公元前四到一世纪,古希腊语言研究由哲学逻辑探讨转为对古文献的考证和解释,形成亚历山大语文学派代表学者:亚里士塔尔库斯亚里士塔尔库斯(Aristarchus)和盛诺多图斯盛诺多图斯(Zenodotus)[←荷马史诗的修订和注释]2. [盛诺多图斯首次指出:荷马史诗除单、复数外,还有双数]2.公元前三到二世纪,亚里斯塔尔库斯的学生古希腊著名语法学家狄奥尼修狄奥尼修斯斯··特拉克斯(特拉克斯(Dionisius Thrax))总结前人成果,著希腊语第一部语法学专著《语法术/ Techné grammatiké》 《《语法术语法术》》的成就和不足的成就和不足¡成就:构建了完整的词法体系和词类系统¡不足:缺乏句法分析3.3.公元二世纪公元二世纪 阿波罗纽斯阿波罗纽斯··狄斯考鲁狄斯考鲁斯著斯著《《论句法论句法》》(西方第一部句法著(西方第一部句法著作),影响深远作),影响深远①①对希腊语句法进行全面描写和分析对希腊语句法进行全面描写和分析②②区分了主语和谓语区分了主语和谓语③③分析各类词之间的句法关系分析各类词之间的句法关系3古希腊语言研究的成就和贡献古希腊语言研究的成就和贡献1.奠定了西方语言学的基础奠定了西方语言学的基础2.经古罗马人的推动得到广泛传播经古罗马人的推动得到广泛传播3.对后来的东方语言研究影响巨大对后来的东方语言研究影响巨大4.古希腊语言研究传统成为世界语言古希腊语言研究传统成为世界语言学的主流(补充:今天的形式语法学的主流(补充:今天的形式语法学和形式语义学研究传统的形成)学和形式语义学研究传统的形成)第五节第五节 上古罗马的语言研究上古罗马的语言研究(古希腊语言学传统的发展)(古希腊语言学传统的发展) 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到18C语言哲学—教学语法—思辨语法—经验/唯理语法一、概述一、概述1.B.C.3~A.D.2,希腊逐步落入罗马人的控制;2.公元初,罗马帝国极为强大;但文明程度远不如希腊。
所以,学习希腊语成为非常盛行的风气3.后期,随着罗马帝国的军事和统治扩张及与外界的广泛通商,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拉丁语的使用范围和影响便扩张至整个欧洲大陆、美洲中南部(即今拉丁美洲)和非洲很多地区第五节第五节 古罗马的语言研究古罗马的语言研究(古希腊语言学传统的发展)(古希腊语言学传统的发展)¡因拉丁语的共通性,它也被看作欧洲各国正统教育的必修语言和学术论文的写作语言.这一习俗到了上世纪初才终止但在法律,生物,和医学领域,拉丁语至今仍被广泛使用 ¡上古时期,罗马帝国语言研究的最显著成果就是教学语法方面的成就二、代表人物及主要成果1.克拉特斯①在罗马教授希腊语;②多次关于语法理论的公开演讲;③掀起了罗马人语法研究的热潮2.瓦罗(M.T.Varro 公元前116年~公元前27年)曾著《拉丁语研究》(De Lingua Latin),包括:词源学(第2至7卷)、形态学(第8至13卷)、句法学第14至24卷) 语法体系套用希腊语的语法体系; 分析细致,论证充分¡普里西安(Priscian )公元500年前后著《语法原理》(Institutiones Grammaticae)是拉丁语语法的经典著作(将希腊语语法体系运用于拉丁语的描述)。
该书系统描写了古典拉丁文学中的语言,包括:字母描写、形态学、句法学(三)评价(三)评价 古罗马人延续古希腊语言研究的传统,将对语言的看法和语法学说广泛传播,对后世影响很大1.套用希腊语法体系来描写拉丁语法;2.建立了拉丁语法体系;编写出系统且使用的语法教材;传播了以希腊语法研究为基础的传统语法体系;¡后世其他语言,如希伯来、阿拉伯、古爱尔兰等,以及几乎所有欧洲语言都采用了这个体系;中国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1898)也是套用拉丁语法体系的¡局限:只研究自己的语言;没有交流和比较的机会;进展慢、错误多;对后世造成一些障碍第三章 中古语言研究(5~15世纪) 第一节 中世纪欧洲的语言研究一、概说一、概说 1.1.““中世纪中世纪””的含义的含义: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5世纪文艺复兴之前中世纪被称为历史上的“黑暗时代”,其间宗教思想发达,罗马影响遍及全欧,拉丁语是学校教授的唯一语言¡前期:5世纪—11世纪 基督教及拉丁语的传播¡后期:11世纪-15世纪 其他民族语言和经院哲学语法第三章 中古时期的语言研究第一节 中世纪欧洲的语言研究2.2.中世纪拉丁语的主导地位中世纪拉丁语的主导地位:罗马帝国解体后,其欧洲地盘分裂成很多小王国,而各王国语言也是由拉丁语方言衍生而来的。
所以,欧洲很多语言有大量相似的词根和语法拉丁语作为基督教(含今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教会使用的语言,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而在欧洲广为传播,延续至今第三章 中古时期的语言研究第一节 中世纪欧洲的语言研究3.3.中世纪欧洲语言研究概况中世纪欧洲语言研究概况¡中世纪语言研究多墨守成规,几无进展拉丁语被看作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工具,是学习和研究的唯一语言语源研究多主观臆测语法现象正确与否全凭逻辑标准来衡量按:依据这种观点,汉语方言“不要太……”表达就是错误的表达)¡教学语法¡经院哲学影响下的思辨语法二、中世纪欧洲的教学语法1.拉丁语语法的研究和教学尽管罗马帝国解体了,但到后来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学者重拾古典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精神风貌和学术研究,再度掀起学习拉丁语的热潮2.中世纪教育以中世纪教育以“七艺七艺”为基础:语法、为基础:语法、雄辩术、修辞学、音乐、算术、几何、雄辩术、修辞学、音乐、算术、几何、天文中世纪以拉丁语法规则为一切天文中世纪以拉丁语法规则为一切语言的语法规则中国语言的语法规则中国《《马氏文通马氏文通》》的写作就是模仿拉丁语法体系写成的的写作就是模仿拉丁语法体系写成的3.基督教的传播带动了语言教学研究,基督教的传播带动了语言教学研究,著作基本延续多纳图斯和普利西安著著作基本延续多纳图斯和普利西安著作的模式。
作的模式4.《《拉丁语法拉丁语法》《》《拉丁语会话拉丁语会话》《》《教学教学手册手册》》三、中世纪后期(经院哲学时期)的思辨语法1.中世纪后期13-14世纪是经院哲学的繁荣期在经院哲学影响下,中古后期语言研究中出现“思辨语法”思辨语法学派致力于“为语法规则提供哲学和逻辑学解释”比如,“学钢琴”为什么表示“学弹钢琴”?“学书法”为什么表示“学写书法”?再如:2. 给他写封信→写封信给他3. 给他写副对联→*写副对联给他什么叫“经院哲学”?¡经院哲学(Scholaticism)是一种为宗教神学服务的思辨哲学它的研究只允许在基督教教义的范围内自由思维,为信仰找合理的根据它反对离开教义而依靠理性和实践去认识和研究现实因而其结论也不受经验和实践的检验经院哲学往往争论一些荒唐的问题,如“天堂里的玫瑰花有没有刺?”“上帝能否制造出自己举不起来的石头?”“天使吃什么?”“一根针尖上能站多少天使?”“到世界末日,死人复活时,是青年还是老年?”“鼹鼠有没有眼睛?”等等,都是一些脱离实际、烦琐空洞的抽象议论 2.经院哲学中的实在论和唯名论的争论经院哲学中的实在论和唯名论的争论①①实在论认为,一般概念是先于事物而存实在论认为,一般概念是先于事物而存在的本质,是在事物之中的实际存在的在的本质,是在事物之中的实际存在的东西。
比如,先有东西比如,先有[ [初始初始] ]概念,而后才概念,而后才有有““基(墙之始)基(墙之始)””、、““初(裁衣之始)初(裁衣之始)””、、““首(体之始)首(体之始)””、、““胎(孕之始)胎(孕之始)””、、““哉哉/ /才(草木之初)才(草木之初)””②②唯名论认为,一般概念仅是个别事物的唯名论认为,一般概念仅是个别事物的名称,它不先于事物存在,也不在事物名称,它不先于事物存在,也不在事物之中存在,而是在事物之后产生的之中存在,而是在事物之后产生的③③经院语法学(思辨语法学)在哲学经院语法学(思辨语法学)在哲学立场上赞同实在论它脱离个别语立场上赞同实在论它脱离个别语言而研究语言的一般特点把语言言而研究语言的一般特点把语言看作思辨而非观察对象不研究和看作思辨而非观察对象不研究和描写任何一种具体语言,特别是不描写任何一种具体语言,特别是不触及语音而主要从哲学角度对普触及语音而主要从哲学角度对普利西安等人的语法体系作解释利西安等人的语法体系作解释3.思辨语法学家的思辨语法学家的“三种存在方式三种存在方式”理论理论:事物本身的存在方式(自在世界)、精神的理解方式(认识世界)和语言的表达方式(语言世界)。
4.①精神的理解方式包括利用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进行的主动理解和由客体刺激而产生的被动理解今按:如果理解成“范畴化方式”则是合理的详见下页骊:黑色的马 骠:黄色的马骅:枣红色的马 骐:青黑色的马龙:纯白色的马 骃:浅黑带白的马骢:青白相间,类似蓝色的马骝:黑鬃黑尾的红色马 騧:黑嘴的黄色马骓:黑色白蹄的马驽:跑不快的马,劣马骒:母马 驹:小马¡汉语中有很多表示牛马的词语如:“牭”表示四岁牛,“犙”表示三岁牛;“牛市”表示两岁牛;“犊”表示小牛(或一岁牛)但汉语中早在营商时代就有了概括表示牛的词“牛”→汉民族并不缺乏概括这种抽象思维能力,但牛马在中国先民的生活中至关重要¡阿拉伯语中有5000多个表示骆驼的词,能区分骆驼的颜色、形状、年龄、走姿等但却没有一个概括表示骆驼的词语→缺乏概括这种抽象思维能力¡塔斯马尼亚语中没有表示硬、软、冷、热、方、圆、长、短等属性的词语要表示硬就说成“像石头一样”,要表示长就说成“像大腿”,要表示圆就说成“像月亮”→这个民族擅长具象思维②语言的表达方式含对事物的主动表示方式(即语音)和对事物的被动表示方式(即意义)。
对同样的概念的语言表示方式可能各不相同比如,‘痛苦’义在法语中可以用动词、名词、形容词这三种方式来表示再如,对[致使]概念的语言表示可以采用分析式(如:汉语“使/让、导致”等、英语cause、make等),也可以采用综合式(如:汉语动结式或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英语en-前缀或-en后缀)③“三种存在方式”理论的影响 [→Sweetser 1990:三个领域理论:现实域/社会-自然域、认识域、言语行为域]4.思辨语法学家关于为什么人能透过语言来认识世界的解释:词一头联系着人的心智,一头联系着现实¡现实-词-认识 ×按:现实-认识-词 √4中世纪教徒关于原始世界和天堂语言的拟测中世纪教徒关于原始世界和天堂语言的拟测1.《圣经·创世纪》中说在巴比塔/通天塔建成之前,世界上只有一种语言,后来才分化成很多种语言那么,当初的这种语言是什么语言呢?《圣经》的著名翻译者圣杰罗姆说:“全部古代文献证实写成《旧约》的希伯来语是人类最早的语言另一耶稣会士奥里根(Origen)也赞同此说这样,“希伯来语是人类祖先的语言”在中世纪耶稣教会士中成了一个真理2.还有一批学者不仅追寻人类最早的语言,还追寻天堂中的语言¡哥洛庇乌士(Goropius)主义者:指那些自高自大、随便抬高自己母语地位的人。
哥洛庇乌士是荷兰传教士,他在《论安特威尔伯语的来源》一书中认为荷兰语是天堂上的语言¡刚伯(Kempe)主义者:指那些随便蔑视自己母语的人刚伯是法国传教士,他认为上帝对亚当说话用的是瑞典语,亚当回答上帝问话时用的是丹麦语,而可恶的蛇对夏娃说话时用的是法语第三章 中古时期的语言研究第二节 中古阿拉伯的语文研究一、概况¡受古印度和古希腊的重要影响;但因为语言差异较大,没有照搬,只是借用一般的范畴和描写原则,运用于自己的语文研究1.早期(公元5世纪前后):第一部阿拉伯语语法《书》(西巴维希); 《阿拉伯语语法简明指南》(基赛)2.后期(11到12世纪):词典编纂波斯人札马赫沙利编《阿拉伯·波斯语词典》伊本·西德《阿拉伯语词典》(十七卷,11世纪)萨加尼编《浪漫》(二十卷,13世纪)曼殊尔编《阿拉伯语词典》(二十卷,14世纪)费鲁札巴底编大词典 《海洋》¡通俗语法和修辞著作如萨加基的《标准修辞学课本》、马立克《简明语法》、伊本·希沙姆的一套通俗语法书等¡16世纪以后,阿拉伯语言研究走向衰弱二、特色二、特色1.语法:区分出闪族语言所特有的、由三个辅音组成的词根例如: kataba (他写,过去时) katabat (她写,过去时) katib (写者,即作家) kitab (被写者,即书)表词汇意义的只有 k—t—b 这三个辅音,即词根。
2.语音:语音: 清音清音/浊音;紧张音浊音;紧张音/非紧张音;开音非紧张音;开音/闭闭音等音等3.书写:特殊的阿拉伯字母书写:特殊的阿拉伯字母4.最主要成就:词汇、修辞和词典编纂最主要成就:词汇、修辞和词典编纂第三节 中古中国的语言研究 中国魏晋时代音韵学的兴起及其后的发展中国魏晋时代音韵学的兴起及其后的发展1时代背景:时代背景:魏晋时代战乱频仍,民生凋敝,佛教成为精神慰藉,寺庙林立,僧徒众多,梵语影响加重2反切法的产生反切法的产生——中国注音方法的一大进步中国注音方法的一大进步1.我国古代我国古代语言文字研究本只重形义注音方法一注音方法一般用直音法般用直音法(读若某、读与某同)但直音法有直音法有很多弊端很多弊端,清古音学家陈澧说:“然或无同音之字,则其法穷;虽有同音之字,而隐僻难识,则其法又穷2.反切法起源于汉代中叶反切法起源于汉代中叶,但到魏晋时到魏晋时受梵语的影响才风行起来风行起来,因为梵音重复,汉语单奇3音韵学的产生和发展音韵学的产生和发展1.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朝李登的《声类》,该书收字11520个,按宫、商、角、徵、羽五声分类2.陈寅格认为,宫、商、角、徵、羽是中国的本体,阴、阳(平)、上、去、入是从西域输入的。
这两种分法其实是一致的因为古代的五声音阶名和平仄四声是相同的,所谓”宫商为平声,徵为上声,羽为去声,角为入声“(《文镜秘府论》引元兢语) 3.中古时期中国音韵学研究成果中古时期中国音韵学研究成果①①隋代隋代·陆法言陆法言《《切韵切韵》》②②唐末唐末·守温和尚守温和尚“三十六字母表三十六字母表”③③宋初宋初·陈彭年等人陈彭年等人《《广韵广韵》》④④按:汉文化重偶合按:汉文化重偶合命运不偶命运不偶”、对对联、、对对联、词以双音节为主语音也是两分的:音节分词以双音节为主语音也是两分的:音节分为声调和非声调部分;声调下分平仄,平声为声调和非声调部分;声调下分平仄,平声下分阴阳,仄声下分舒促;非声调下分声韵下分阴阳,仄声下分舒促;非声调下分声韵第四章 近古语言研究(15世纪~18世纪)一、概说一、概说本课程所讲“近古时期”指文艺复兴前期(15~16世纪)和后期(17~18世纪)文艺复兴:欧洲文化科学全面大发展 人文主义思想兴起、民族意识觉醒 拉丁语地位下降 各民族语受到重视二、各民族语言研究的发展二、各民族语言研究的发展 14世纪初 但丁 《论俗语》 15世纪 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的语法著作 16世纪初 法语、波兰语、斯拉夫语等民族语言的语法著作 16世纪末 几乎所有欧洲民族语言都有了自己的语法著作——”经验语法”三、普遍唯理语法三、普遍唯理语法1.17世纪中期 法国出现了普遍语法学派,又称“唯理语法学派”、“波尔罗瓦雅尔学派”(这个学派的两个代表人物都曾在法国南部的波尔罗瓦雅尔修道院任教过,代表作也是在那里完成的)。
2.代表人物:法国逻辑学家阿尔诺/阿诺德(Arnauld)和语言学家兰斯洛/朗斯洛(Lancelot)在波尔罗瓦雅尔修道院编写出《普遍唯理语法》(又称《波尔罗瓦雅尔语法》,1660)3.研究范式:普遍唯理语法就是用逻辑研究语言(注重探讨不同语言背后的共同之处),或让语言迁就逻辑倾向于把所有语言的语法范畴看作逻辑范畴的体现语言规则中不合逻辑的例外成了错误的用法,源于人类理性的缺陷例: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我们的欢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4.影响:17世纪中叶兴起后, 普遍唯理语法学派支配法国语法研究近两个世纪, 并对英德的语法学产生过影响对后世影响也很深远比如,转换生成语法学的创始人乔姆斯基(Chomsky, 1966:38一39)十分推崇《普遍唯理语法》, 声称“ 在许多方面, 把在目前研究中发展起来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视为基本上是波尔罗雅尔理论的一个现代的、更明晰的翻版,是很确切的”四、四、“理性主义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经验主义”的哲学对立的哲学对立1.理性主义理性主义(rationalism)哲学哲学①代表人物:[法]笛卡尔、[德]康德②哲学主张:强调一切真知都来自理性思维(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只有理性才靠得住,而感觉印象容易出错。
¡理性的核心是形式逻辑(含判断、推理等)¡推理是在规则控制下对符号之间联系进行的操作¡理性由纯抽象的逻辑关系及其操作构成, 不受个体的主观心理过程的影响¡存在超验的理性,即存在超越人类经验极限的力量③对语言研究的影响:④ 文艺复兴后期(17~18世纪)的普遍唯理语法 → 20世纪后半叶的转换生成语法(Chomsky)⑤ 形式语义学/逻辑语义学(Frege)⑥ 普遍唯理语法学派认为,语言是思想的表现,语言的组织规则(语法)与思想的组织规则(逻辑)之间存在必然联系既然逻辑是普遍的,那么语法也应是普遍的主张从逻辑角度研究语法形式语义学的基本观点:形式语义学的基本观点:A.意义是符号与客观世界之间的一种抽象关系;符号有意义是因为与外在世界相符合B.概念是抽象的心理表征或逻辑实体(弗雷格)概念独立于个体心理, 具有抽象性、普遍性客观性, 因而人们可以交流思想C.语义研究就是要解释所有语符列的“有意义性” (meaningfulness)D.意义分析最终要落实到一些清晰的(即特定的、离散的)概念E.自然语言的意义是模糊有歧解的所以,自然语言的语义研究需要用逻辑语言来表示2.经验主义经验主义(empiricism)哲学哲学①出现背景:欧洲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研究方法②代表人物:弗朗西斯·培根、约翰·洛克、乔治·贝克莱、大卫·休谟③哲学主张:身体经验在人类知识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来自外部的、感官的印象以及大脑对这些印象所进行的抽象概括人脑中不存在先于经验的任何观念④对语言研究的影响:文艺复兴前期(15~16世纪)的古典语文学→19世纪的历史语言学→20世纪上半叶的人类语言学和后半叶的社会语言学造就了描写语音学和不同语言语法的独立性研究关注语言主观性3.3.对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之争的评价对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之争的评价①经验主义重视语言的个性,认为应根据观察修改范畴和分类,而理性主义重视隐藏于各种语言表面差异之下的共性②经验主义重视材料的积累,多使用归纳法;理性主义重视与逻辑的结合,多采用演绎法③经验主义多重视语言与人类、社会、文化的关系,理性主义一般不重视语言结构本身以外的东西即经验主义的研究属于外部语言学,理性主义研究属于内部语言学④二者都为后来的语言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如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⑤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的对立以不同形式贯穿整个语言学史,它们直接影响了各语言学流派对语言问题特别是语法问题的看法如20世纪的描写语言学派与转换生成语言学派④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在解释知识来源时,一个强调身(身体经验),一个强调心(理性思维)。
其实都是身心二元对立的哲学主张和语言学实践后来的认知科学研究发现在身体感知和心理活动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发现了镜子神经元(mirror neuron)认知语言学强调身心互动,认为:包括语言能力在内的认知思维能力,是在身体经验与外部世界的互动过程中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基于体验(embodiment)的认知语义学(意象图式的形成、概念的[前景-背景]的组织、意象图式的识解、隐喻和转喻投射、心理空间的构建)镜子神经元¡镜子神经元是在1996 年由意大利科学家发现的在猴脑和人脑中有一种特殊神经元,能像照镜子一样通过内部模拟而辨认出所观察对象的动作行为的潜在意义,并做出相应情感反应如:看别人跳高时自己也跃跃欲试,看别人被锯腿时自己痛苦万分¡该发现一公布立即引起巨大反响科研人员把这种具有特殊能力的神经元叫作“大脑魔镜”一、什么是一、什么是“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1.“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是用比较的方法来揭示几种语言在历史演变中的对应规律,从而拟测出它们之间的亲属关系的学科换言之,它同时采用历史的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语言。
第五章第五章 近代语言研究(近代语言研究(1919世纪)世纪)第一节 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2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意义1.不仅能揭示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找出它们共同的始祖语,而且还能揭示语言演变的过程、性质、动因、机制和后果 2.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对于发现人类史也很重要格里姆在《德语语法》:有一种比骸骨、武器和墓穴更为生动的东西可以证明民族的历史,那就是他们的语言 三、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三、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1. 兴起的背景 18世纪末19世纪初①历史主义观点在科学中的贯彻②浪漫主义思想的发展浪漫主义思想引起学者们追溯语言过去历史的兴趣,促进了对各种活语言的古代发展史的研究③欧洲学者对梵语的研究梵语研究不仅使欧洲学者熟悉了古印度语,而且还使他们开始把欧洲语言同梵语进行对比2.兴起的条件((P55))①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引入:达尔文等人的生物进化论和黑格尔等人的辩证法,不仅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且也给古老的语言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比较法从生物学进入语言学,历史观从哲学、法学和社会学中进入语言学②对世界语言标本的广泛搜集(P56):全球航线的开通使西方语言学家们对欧洲以外各地的语言材料有了频繁的接触和了解,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必要的、新鲜的素材。
③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运用(P57-58)梵语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梵语在语言比较中的重要地位如:威廉·琼斯(1786年)、施勒格尔(1808年)四、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的前夜四、历史比较语言学产生的前夜1.1.但丁但丁《《论俗语论俗语》》:不同的方言来自一:不同的方言来自一种共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来自一种种共同的语言;不同的语言来自一种共同的母语划分出三大语系:北方共同的母语划分出三大语系:北方的日耳曼语系、南方的拉丁语系和亚的日耳曼语系、南方的拉丁语系和亚欧接壤地带的希腊语系欧接壤地带的希腊语系2.2.斯卡利杰斯卡利杰( (J.J.ScaligerJ.J.Scaliger,,1540-1609)1540-1609)提出提出两条谬论:拉丁语是从希腊语演变而来;一两条谬论:拉丁语是从希腊语演变而来;一切语言起源于希伯来语他利用词汇的相似切语言起源于希伯来语他利用词汇的相似程度,根据程度,根据““上帝上帝(god)”(god)”一词的词形差异一词的词形差异把世界语言分为四大语系:罗曼语系把世界语言分为四大语系:罗曼语系(Deus)(Deus)、、日耳曼语系日耳曼语系( (GodtGodt) )、斯拉夫语系、斯拉夫语系( (BodgeBodge) )、、希腊语系希腊语系( (TheósTheós) )。
但他还没注意到这几种但他还没注意到这几种语言之间更广泛的相似点语言之间更广泛的相似点3.3.1717世纪末,斯田赫姆(世纪末,斯田赫姆(StiernhelmStiernhelm)以)以‘‘有有’’义词表不同人称的词尾变化形式来论证拉义词表不同人称的词尾变化形式来论证拉丁语和哥特语来源于同一始祖语丁语和哥特语来源于同一始祖语4.4.莱布尼茨(莱布尼茨(LeibnizLeibniz,,1646-17161646-1716)的研究:)的研究:德国数学家、哲学家、神学家、律师德国数学家、哲学家、神学家、律师5.5. 真正有意识进行世界语言标本搜集第真正有意识进行世界语言标本搜集第一人一人 他邀请了自己认识的所有人,包括传教他邀请了自己认识的所有人,包括传教土、旅行家、大使、亲王甚至皇帝帮他搜集土、旅行家、大使、亲王甚至皇帝帮他搜集语言标本语言标本也曾作过一些语言分类,但也曾作过一些语言分类,但不成系统,且有许多错误不成系统,且有许多错误 他曾编过一份最简单和最必要的词表来比他曾编过一份最简单和最必要的词表来比较各种不同语言。
强调方言、土语词汇对较各种不同语言强调方言、土语词汇对解释语言词源的重要性他相信语言有共解释语言词源的重要性他相信语言有共同来源,由东方转向西方但他没能搞清同来源,由东方转向西方但他没能搞清各种语言间的正确的亲属关系,且错把芬各种语言间的正确的亲属关系,且错把芬兰语归入雅弗语系兰语归入雅弗语系 ( (即印欧语系即印欧语系) )尽管如此,莱布尼茨已拟好一个很好的语言研究此,莱布尼茨已拟好一个很好的语言研究计划有些语言学家甚至认为如果这个计计划有些语言学家甚至认为如果这个计划得到认真执行,且为同时代的学者所了划得到认真执行,且为同时代的学者所了解和支持.那么作为解和支持.那么作为——种归纳的科学的语种归纳的科学的语言学将可以提前一个世纪建立起来言学将可以提前一个世纪建立起来A.语言能力天赋论关于语言的本质,他语言能力天赋论关于语言的本质,他认为,人的知识不是由感官所得到的,认为,人的知识不是由感官所得到的,也不是生来就一清二楚的,而是作为倾也不是生来就一清二楚的,而是作为倾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能而天赋在向、禀赋、习性或自然的潜能而天赋在我们的心中天赋的语言能力犹如大理我们的心中天赋的语言能力犹如大理石的纹路。
这些纹路原来虽然不大清楚,石的纹路这些纹路原来虽然不大清楚,但是适宜于把它雕刻成什么样的东西,但是适宜于把它雕刻成什么样的东西,却早已由天赋的纹路决定了却早已由天赋的纹路决定了B.语言演变《圣经》说遵循《圣经》的学说,认为是先从希伯来语发展出两大语族,即:凯尔特-塞西亚(Kelto-Sythian)和阿拉米语(Aramain)C.对历史语言学研究原则的强调:地名和河流名是研究语言史的重要线索这些名称可能来自很久以前的某种语言,但是由于其使用者被赶走或其他语言代替了它,原语言已不复存在莱布尼茨极力主张研究词源,编写各种语言的语法、词典和语言地图他尤其鼓励调查俄国境内非欧洲语言,搜集其词汇和文字记录他认为,词性和词汇是探索语言之间的历史关系的重要依据五、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进程五、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进程¡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可分为三阶段:19世纪初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期)19世纪中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高潮期)19世纪后期(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后续发展期——“新语法学派”时期)六、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期六、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形成期1.1.历史比较语言学形成于历史比较语言学形成于1919世纪第二个世纪第二个十年,因为这个十年内欧洲出现了三十年,因为这个十年内欧洲出现了三位重要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出版了位重要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出版了三部书,奠定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三部书,奠定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础。
础2.2.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者:拉斯克、奠基者:拉斯克、葆朴、格里姆葆朴、格里姆①拉斯克(丹麦)《古代北欧语或冰岛语起源的研究》(1818[1814])被誉为“印欧语比较语法的胚胎”拉斯克被誉为“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第一位奠基者”他提出语言比较要注重系统性,语言比较研究以语法最为重要,因为词汇很容易发生借用现象对确定语言亲属关系来说,语法系统的有规律对应较为重要确定语言亲属关系的标志:语法、基本词汇、语音②葆朴(德国)《论梵语与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和日耳曼语动词变位系统的比较》(1816) 创立“比较语法”的原理;《梵语、禅德语、阿尔明尼亚语、希腊语、拉丁语、立陶宛语、古斯拉夫语、哥特语和德语的比较语法》(1833-1852) ③格里姆姆(德国)《德语语法》(1819)、《德语史》对日耳曼语族的15种语言进行历史比较,确立了语音演变规律,即“格里木定律”日耳曼语(如哥特语、英语)与其他印欧语言(如希腊语、拉丁语、梵语)之间存在着如下语音对应规律: 日耳曼语的f对应于其他印欧语的p; 日耳曼语的p对应于其他印欧语的b; 日耳曼语的θ对应于其他印欧语的t; 日耳受语的t对应于其他印欧语的d。
七、历史比较语言学的高潮期七、历史比较语言学的高潮期1.19世纪初期,历史比较语言学者已认识到历史上有亲缘关系的语言的共同原始母语是一种不再存在的语言到了19世纪中期施莱歇尔则开始具体构拟这种原始母语的形式,构拟出的形式显然不同于任何现存语言形式,他首先发明用星号*表示构拟形式2.施莱歇尔(德国)《印欧语言比较语法纲要》(1861) 提出“自然主义语言观” 、语言谱系理论、印欧语系树形图3.①自然主义语言观(语言生物观) :把语言看作不受人意志影响的有机体,把生物学的分类法引进语言学但忽视了社会因素和人在语言演变中的作用 施莱歇尔的自然主义语言观不仅影响施莱歇尔的自然主义语言观不仅影响了其始源语学说,而且影响了其语言类了其始源语学说,而且影响了其语言类型学研究他把孤立型、粘着型和屈折型学研究他把孤立型、粘着型和屈折型看作语言向其组织结构最高点成长必型看作语言向其组织结构最高点成长必经的三个阶段这种历史观可追溯到经的三个阶段这种历史观可追溯到1818世纪的臆测,洪堡特也提过类似看法世纪的臆测,洪堡特也提过类似看法施莱歇尔把印欧语的成长定在史前期,施莱歇尔把印欧语的成长定在史前期,把他构拟的单一始源语当作成熟且未经把他构拟的单一始源语当作成熟且未经损坏的语言,把此后语言的历史发展当损坏的语言,把此后语言的历史发展当作语言机体衰败的体现。
作语言机体衰败的体现②语言谱系理论 施莱赫尔《达尔文理论和语言学》(施莱赫尔《达尔文理论和语言学》( 1863 1863 ):):语言像生物一样生长、死亡,甚至更新(牛生犊、语言像生物一样生长、死亡,甚至更新(牛生犊、蝉变蛾)一种原始母语会逐渐衍生出若干子语;蝉变蛾)一种原始母语会逐渐衍生出若干子语;语言学家可借鉴生物分类法对语言进行分类,将语言学家可借鉴生物分类法对语言进行分类,将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家族谱系化这就是谱系树理语言的发生学关系家族谱系化这就是谱系树理论,也可称为裂变模型裂变模型是语言发生学论,也可称为裂变模型裂变模型是语言发生学的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它关注语言在时间序列的一种重要的理论范式它关注语言在时间序列上的有序分化:一种始祖语经长期分化,可衍生上的有序分化:一种始祖语经长期分化,可衍生出若干有亲属关系的子语;这些子语可根据亲属出若干有亲属关系的子语;这些子语可根据亲属关系的远近(即语言特征的相似度)进行分类,关系的远近(即语言特征的相似度)进行分类,形成如下层级: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形成如下层级:语系、语族、语支、语言、方言等 A.A.语言谱系树理论的缺点:语言谱系树理论的缺点:a.把语言发展比作植株生长,从而提出谱系树理论。
这易使人误解从一种语言分裂为两种语言是一时间突然实现的实际上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b.并不能解释亲属语言之间由于接触而引发的复杂的对应关系后来的波浪理论和底层理论等从不同角度解释亲属语之间及非亲属语之间的种种关系B.B.语言谱系理论的影响:谱系理论虽有缺语言谱系理论的影响:谱系理论虽有缺点,但点,但2020世纪以来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并世纪以来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并不否定其基本思想(结构主义语言学多不否定其基本思想(结构主义语言学多主张语言演变的原因是语言结构系统本主张语言演变的原因是语言结构系统本身的内部调整)语言谱系理论仍是现身的内部调整)语言谱系理论仍是现代用来解释语言发生学关系的基本理论代用来解释语言发生学关系的基本理论梅耶:梅耶:““我们现在之所以能用比较法来我们现在之所以能用比较法来建立一些语言的历史,是因为我们确信建立一些语言的历史,是因为我们确信每一种新系统都应从单一的系统出发来每一种新系统都应从单一的系统出发来解释补充:在历史比较语言学晚期,史密特(J.Schmidt)《印欧语言间的亲属关系》(1872)一书纠正了谱系树学说,提出了与之针锋相对的“波浪说” ““波浪说波浪说””是从物理学借来表示互动传递的模式,是从物理学借来表示互动传递的模式,它可解释语言形式怎样从某一方言发展而它可解释语言形式怎样从某一方言发展而来,然后又扩散到周围各语言的大部分地来,然后又扩散到周围各语言的大部分地区。
这正如在水面上用一块石头激起的波区这正如在水面上用一块石头激起的波浪,逐渐向四周扩散其影响施密特企图浪,逐渐向四周扩散其影响施密特企图用物理模式代替施莱歇尔的生物模式,可用物理模式代替施莱歇尔的生物模式,可以说是对施莱歇尔的一大挑战以说是对施莱歇尔的一大挑战 八、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期八、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发展期1.青年/新语法学派(19世纪70年代) 的研究 前期研究成果中的诸多例外;德国莱比锡大学一群青年学者:勃鲁格曼、奥斯特霍夫、雷斯琴、保罗、维尔纳、德尔勃吕克等创办刊物《形态学研究》,批评老派语言学家只关注语言的物理和生理性质而忽视语言的心理机制,只注意书面语言、古代语言而忽视现代活的口语和方言¡研究发现,语言演变的不规则现象是由多种外在和内在因素造成的;外在:隐蔽规律的作用、借词的联想、书面形式对语音形式的影响等;内在:类推作用(使用者心理因素)¡类推作用:指说话人依照语言中某些词的形式进行联想类推,改变另一些词的形式或者创造新词2. 2. 对青年语法学派研究的评价对青年语法学派研究的评价¡成就:深化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推进了学术研究¡局限:仍将语言看成物理、生物、心理现象,而非社会现象。
中国学者受青年语法学派影响,对历史主义原则理解狭隘不把历史材料看作研究语言历时演变的凭借,而只对历史材料本身感兴趣混淆了历史和历时概念我们认为,历史研究只是历时研究的基础,但不是我们研究的终极阶段2.语言地理学研究:与青年语法学派同时代的一些学者注重方言调查,从语言地理学角度检验语言研究成果,结果发现除了内在的自然演变之外,语言的变化还受到社会因素的重要影响¡舒哈特:1866-1868 研究罗马方言,结果认为,方言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语言成分的混合是常态,变异是语言的本质,即“地理变异论”¡施密特(1872): 认为,印欧语祖语时期实际上已经存在着方言,后来再分化的语种之间一直有关系语言特征会互相渗透,特征传播的方式是像波浪一样向外传播,谓之“波浪理论”¡温克(1876): 调查莱茵河流域的方言,结果证明方言之间真的没有明显的界限,但每一个都有自己的方言界限¡方言地理学派是现代社会语言学的先驱¡青年语法学派追求语言的规律,方言地理学派注重语言的实情这是二者基于语言研究中不同的出发点形成的分歧,其理论方法应该是互补而非对立的九、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评价九、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评价1.自从有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语言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
2.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最大成就是运用历史比较法确定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揭示了一系列语言演变规律今天,历史比较法在语言的历史发展研究、方言和民族语的调查研究等领域仍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历史比较语言学开创的历史比较法被广泛应用于神话学、文学、哲学研究,使得相关领域出现了比较神话学、比较文学、比较哲学等4.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偏重语言的纵向研究,忽视共时横向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五章第五章 近代时期近代时期第二节第二节 普通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一、什么叫一、什么叫“普通语言学普通语言学”?? 普通语言学又叫普通语言学又叫“一般语言学一般语言学”、、“理论语理论语言学言学” 它以人类所有语言为研究对象,着它以人类所有语言为研究对象,着重讨论语言学中的一般性问题主要研究课重讨论语言学中的一般性问题主要研究课题包括: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规律、语题包括:语言的本质、语言的结构规律、语言的起源、语言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语言言的起源、语言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语言研究的特殊方法、语言学的各个部门及其相研究的特殊方法、语言学的各个部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等互间的关系、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等。
第五章第五章 近代时期近代时期第二节第二节 普通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二、普通语言学的兴起二、普通语言学的兴起 奠基人:威廉·洪堡特(1767-1835),德国著名政治活动家、语言学家、翻译学家、美学家学术研究涉及政治学、美学、人类学和语言学等多个领域1800年后主要集中于语言学研究 ¡人的真正目的是使自身各种力量构成一个最崇高、最和谐的整体国家是手段而非目的,国家的主要功能是教养,民族利益高于国家利益—政治家洪堡特¡审美力是理性和感性的统一艺术就是遵照规律恰切地运用想象人类之美的表现形式是男性美和女性美,它们分别对应于诗歌和散文—美学家洪堡特¡在我看来,一切翻译只不过想要解开一道无解的题—翻译学家洪堡特¡作为语言学家,洪堡特重视活语言,重视从共时角度比较人类各种语言在结构上的异同,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语言理论,从而创立了普通语言学三、洪堡特的语言理论三、洪堡特的语言理论 代表作:《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原是三卷本著作《论爪哇岛上的加维语》的“前言”),其主要理论观点是关于以下几方面的:1.语言的本质2.语言的内部形式3.语言的结构类型4.语言与思维的关系1.关于语言的本质:语言是表情达意和解情会意的一种能力,而非具体话语或言说行为,更不是语言学家分析出的一套一成不变的规则。
语言不是僵死的,语言规则是动态浮现的语言能力是人类大脑功能的重要部分,否则儿童就不可能在环境中自然而然、不用专门教授地习得语言正因为如此,产生的语言才能随环境需要而变化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解释语言的基本事实,例如我们为什么可以用有限的语言手段创造出无限多的语言行为2.关于“语言的内部形式”洪保特继承海德的观点,认为各种语言的特性是其民族的特有财产语言发音基础对整个人类来说都一样,但它只是构成内在语言形式的被动材料内在语言形式指语言的语法和语义结构(尤其语源结构,详下)这种结构深藏于语言内部,是每种语言特有的东西,它应该是语言研究真正的对象¡词的语源结构(词源结构):用来命名的事物的性状特征和功能特征在词里的表现,又叫“词的内部形式”或“词的理据”例如:¡颠:人的头顶;巅:山的顶部;槙:树的顶部这三个词的语源结构都是“X的顶部”¡兼:一手同时持两把禾苗;鶼:比翼鸟;鰜:比目鱼这三个词的语源结构都是“同时有两个__的东西/动作”¡卷:捲:卷曲之动作;拳:卷曲之手;棬:卷曲之木;锩:卷曲之金这几个词的语源结构都是“卷曲之____”¡凡物之小者为兒(儿),婴儿谓之“倪”,鹿子谓之“麑”,小蝉谓之“蜺”,老人齿落更生者谓之“齯”。
倪” “麑” “蜺” “齯”这四个词的语源结构相同¡疙瘩、圪垯、紇繨:隆起之____(肌肉、土、绳子)¡上述事例表明:古代中国人在给事物命名时常在事物的外在特征而非本质属性上进行类比只要在性状上有某一共性就给以相同的名称,尽管在书面上字形不同事实上,这些事物的本质属性完全不同,在逻辑上不是一类3.关于语言的结构类型: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编插语补充讲解:语言类型学 的发展:语言共性和语言类型;绝对共性→蕴涵共性)▲语言类型学¡语言共性研究的意义:可以在语言对外教学中减少重复教学;可以透过语言共性洞察思维奥秘¡跨语言相似性和多样性¡古典类型学:洪保特等关于语言的结构类型的观点、关于语言的绝对共性的探索;→现代类型学:格林伯格、科姆里等关于语言蕴涵共性的探索¡语言共性的类型:语音共性:鼻元音ﬤ口元音;浊音ﬤ清音语义共性:多数语言视觉动词是多义词语法共性: Language Number(简写为LN) LN(SVO)>LN(SOV)>LN(VSO)>LN(其它语序)¡绝对蕴含共性( absolute implicational universal ):鼻元音ﬤ口元音;浊音ﬤ清音VO ﬤPrep O;三数ﬤ双数ﬤ复数关系化等级:S>DO>IO>OB¡绝对非蕴涵共性(absolute non-implicational universal):所有语言都至少有三个元音,即:i、a、u所有语言都有名词和动词所有语言至少有第一、第二人称代词¡蕴涵倾向(implicational tendency)共性:绝大多数动词居首语言用前置介词;绝大多数动词居尾语言用后置介词。
前者如汤加语,后者如日语绝大多数动词居首语言关系从句后于核心名词;绝大多数动词居尾语言关系从句先于核心名词前者如汤加语,后者如日语绝大多数动词居首语言属物名词先于物主名词;绝大多数动词居尾语言属物名词后于物主名词前者如汤加语,后者如日语¡非蕴涵倾向(implicational tendency )共性:多数语言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多数语言有主语、谓语、宾语4.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相对论语言与思维相互依赖,不可分割语言的不同引起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解释的不同例:marry a wrong man:嫁错了人; 复合方位词内部语素顺序的跨语言差异)A.只有通过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只有在其语言中才完整地铸刻下来”( 洪堡特1999: 39) B.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以及“属于某个人类群体的概念和想象方式的完整体系”换言之,在一定意义上,讲不同语言的人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中,具有不同的思维体系 洪堡特1999: 72-73) 例:汉语使用风格的南北差异C.母语在我们的周围筑下了一道樊篱只有我们学得了一门外语,才可能摆脱母语樊篱的束缚学习外语就是学习一种新的世界观,或者在业已形成的世界观中获得一个新的立足点。
¡指语言系统中的语法范畴和语义分类决定着说话者的世界(按:如何透过语言差异洞察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例:汉语为小马、小牛、小羊造专词;日语授受动词对世界的划分)这种系统会被说话者同他的民族文化一起继承下来正是这种与民族精神融为一体的民族语,反映了看世界的特殊图景(以汉英复合方位词的使用、拥有结构的语言编码的跨语言差异为例)¡给予我方为给予方:あげる(不分地位高低)、さしあげる(受方地位高于我方)、やる(受方地位低于我方)我方为接受方:くれる(不分地位高低)、 くださる(给方地位高于我方)¡得到:もらう¡霍皮语(Hopi)有延续时间概念,没有物理学中的时间概念要表达“他在这呆了五天”义,只能用“他第五天离开”这样的句子来暗示¡霍皮语中,除了鸟类之外,其它一切会飞的事物,如飞着的昆虫、飞机、飞机驾驶员、风筝等都用一个词表示这对讲英语的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英语中的snow(雪)对爱斯基摩人来说同样不可思议汉语中的“叔叔、姑父、姨夫、舅舅”和“堂X、姨X、表X”在英语中分别只用一个词来表示¡汉语中,金谓之镂,木谓之刻,骨谓之切,汉语中,金谓之镂,木谓之刻,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汉语中,汉语中,““沐,濯发也;沫,洒面也;浴,沐,濯发也;沫,洒面也;浴,洒身也;澡,洒手也;洗,洒足也洒身也;澡,洒手也;洗,洒足也””¡中古高地德语把动物分成家畜(中古高地德语把动物分成家畜(vihevihe)、走)、走兽(兽(tiertier)、飞禽()、飞禽(vogelvogel)、爬行动物)、爬行动物((wurmwurm)和浮游动物()和浮游动物(vischvisch)。
这种分类不)这种分类不仅与动物学的分类不同,而且与现代德语的仅与动物学的分类不同,而且与现代德语的分类不同完全依据当时德意志人的需要和分类不同完全依据当时德意志人的需要和判断▲洪堡特的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论的影响:¡作为洪堡特唯一的学生,斯坦达尔(1855)发展了“民族语言即民族精神”的思想,阐述了“语言并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民族”的原理从而主张在研究个人言语时应依据个人心理,而在研究民族语言时更应基于民族心理,以便最终建立语言类型与民族思维、精神文化类型之间的联系¡洪堡特的语言与思维关系理论对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Sapir)和沃尔夫(Whorf)产生了重要影响萨丕尔和沃尔夫大大发展了洪堡特的理论,提出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宇宙的看法;语言怎样描写世界,我们就怎样观察世界;世界上的语言不同,所以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也不同¡人类没有观察客观世界的自由,一切观点都受语言形式支配语言像一副有色眼镜,事先为人们规定了外界事物的形状和面貌——萨皮尔 1931¡语法已成为人们的背景现象/知识,即视为当然、意识不到的东西只有例外发生时,才会意识到它的存在。
正如只能看到蓝色、红色的色盲并不知道他们看到的只是蓝色和红色,而以为整个世界只有这两色,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诉他们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如果一个人学的几种语言都有性、数、格,他就会以为所有语言都有性、数、格——沃尔夫 1940¡当语言学家在能够对截然不同的许多语言进行科学的、批判的研究之后,他们讨论的基础就扩大了,就会察觉原来一直认作普遍现象的东西也有例外,一大堆重要事实进入了他们的知识领域结果发现,背景性的语言系统(即语法),不仅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再现工具,而且是思想的塑造者思想的形成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受到语法的影响我们都按本族语所规定的框架去解剖大自然我们在自然现象中分辨出来的范畴和种类,并不是因为它们用眼睛瞪着每一个观察者才被发现在那里——沃尔夫 1940沃尔夫的语言相对论(Language Relativity)¡语言相对论是相对于爱因斯坦的物理相对论而言的语言相对论是相对于爱因斯坦的物理相对论而言的¡沃尔夫:没有哪个人可以毫无偏见地描述自然,即沃尔夫:没有哪个人可以毫无偏见地描述自然,即使他认为是自由的时候,他也被迫采取某些形式使他认为是自由的时候,他也被迫采取某些形式在尽可能客观地描述自然方面,最自由的就是那些在尽可能客观地描述自然方面,最自由的就是那些熟悉了很多差别很大的语言的体系的语言学家。
迄熟悉了很多差别很大的语言的体系的语言学家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语言学家具备这样的能力于今为止,还没有一个语言学家具备这样的能力于是,我们得到一个新的相对论:以同一个物理证据是,我们得到一个新的相对论:以同一个物理证据为观察对象也不能保证所有的观察者都得到相同的为观察对象也不能保证所有的观察者都得到相同的宇宙图式,除非他们有相同或相似的语言背景宇宙图式,除非他们有相同或相似的语言背景沃尔夫的思想可以概括成两个论断¡所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都依赖语言¡习以为常的语言结构影响着我们理解环境的方式讲不同语言的人具有不同的世界图式哲学家对沃尔夫的呼应¡海德格尔认为:语言是存在之家,语言是存在的家园人的存在最重要的是母语的对话环境¡在哲学上对“存在”(比如人的存在价值)的解释都要受到前理论的观念的影响这些观念是先入为主的背景知识,存在于解释者的母语之中语言相对论的激进版和温和版¡激进版:语言与文化的范畴同构论比如,印欧语有数范畴,故西方数学发达;印欧语有虚拟语气,故西方哲学研究对此岸、彼岸的思考较多¡温和版:承认语言系统对文化和思维有影响,但认为语言与文化并不是完全范畴同构的语言相对论的遗留问题¡萨皮尔—沃尔夫假说在语言学、哲学、人类学领域引起轩然大波。
人们都在思考:是语言反映世界观,还是语言影响世界观,抑或语言决定世界观?语言相对论的遗留问题¡反对萨皮尔-沃尔夫假说的人提出:①在SAE(standard average European)的基础上为什么能发展出不同的科学学说?②人是否只能被动适应语言的分类?③语言差异背后还有共性,如何解释?④语言的生成性沃尔夫有没有考虑到?¡沃尔夫尚没有来得及对这些问题作出更深入的探索就已于1941年辞世(年仅44岁)此后,无数学者试图证实或证伪这一假说(三)对洪堡特语言理论的评价(三)对洪堡特语言理论的评价1.因历史比较语言学兴起,洪堡特的语言学说当时并未受到广泛关注,但后来大受赞赏2.对19世纪语言学理论乃至今天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一直延续比如,洪堡特提出“语言结构的规律”与自然界的规律相似这是认知语言学“句法像似性”思想的萌芽某些观点引起后来学者们的争论3.20世纪新洪堡特学派(如魏斯格贝尔)对洪堡特语言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提出了语言世界观,对语言塑造力的阐述达到了巅峰近现代西方语言学传统1.Humboldt→Boas→Sapir→Whorf(语言文化相对论)2.Saussure→Bloomfield→Harris(结构主义)3.Humboldt→Chomsky(生成语法)¡1和2是语言研究的经验主义路子,3是语言研究的理性主义路子;2和3是语言内部研究,是语言研究的科学主义范式,1是语言外部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人文主义范式。
第六章 现代语言学第一节 结构主义语言学¡现代语言学:20世纪¡20世纪上半叶,结构主义语言学占主流一、结构主义语言学兴起的背景一、结构主义语言学兴起的背景1.哲学背景: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即哲学家把哲学的研究对象转向语言,把对语言分析作为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西方哲学三大发展阶段:古代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哲学——现代语言论(或方法论)哲学¡对逻辑悖论的解决使得哲学家开始关注语言例:半费之讼 欧氏:欧提勒士;普氏:普罗泰戈拉 双方约定:毕业时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待欧氏学成毕业后,第一次出庭打赢官司时付清欧氏毕业后,对于欠交的学费久拖不还,普氏将其告上法庭要求欧氏付清所欠学费 如果欧氏赢了这场官司,那么按照合同,他应付清我另一半学费 如果欧氏输了这场官司,那么按照法庭裁决,他应付清我另一半学费 欧氏这次官司或打胜或打败 欧氏应付清我另外一半学费 普氏的两难推理: 欧氏的两难推理:欧氏的两难推理: 如果我这次官司打胜,那么按照法律裁决,我不应付清普氏另一半学费 如果我这次官司打败,那么按照合同,我也不应付清普氏另一半学费。
我这次官司或打胜或打败 总之,我不应付清普氏另一半学费¡对预设失败引起的真值空缺的关注使得逻辑学家开始重视语言例:法国国王是秃子 补充讲解:蕴涵、衍推、预设的真值表¡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受哲学语言转向的影响,对语言的本质、语言与外界现实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成为“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罗宾斯、莱昂斯 语)¡索绪尔与另外两位同时代的思想家(现代社会学创始人德克海姆/涂尔干(Emile Durkheim1859-1917)、现代心理学创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在社会科学领域掀起一场革命¡他们摆脱历史研究的局限性,分别从社会学、心理学和语言学角度阐明一个原理:个人的行为、思想和言语受制于潜在的规则系统(社会惯例、潜意识[如怕紫色/鸡毛]、语言系统)这种系统不能直接感知,但时刻制约着其中的个体因此,解释个人的思想、言语和行为就要了解这种潜在的规则系统因此,德克海姆在社会学中区分静态社会学(研究社会的结构、关系)和动态社会学(研究社会的演变、进化),索绪尔在语言学中区分静态语言学和动态语言学。
2. 2. 语言学背景语言学背景¡多数历史比较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生物现象但新语法学派认为语言是个人心理现象(人类语言的变化动因不外生理和心理两个);语言地理学派认为语言是社会现象美国语言学研究的先驱惠特尼提出语言符号的约定论(语言符号具有“约定-任意”性;“可变-不可变”性)¡在这种背景下,索绪尔提出语言是社会-心理现象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都是心理现象;语言符号的组合规则是由社会集体决定的,所以是一种社会现象3、个人背景: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1857生于瑞士;自幼习得法、德、英、拉丁、希腊诸语;15岁作第一篇论文《论诸语言》;1874年(高中)学习梵语;1876加入巴黎语言学会;1877进入德国莱比锡大学专攻历史语言学;1878年(21岁)发表《论印欧系语言元音的原始系统》引起关注;1879年博士论文《论梵语绝对属格的用法》¡1880—1890 法国巴黎高等研究院 先后讲授哥特语、古高地德语、日耳曼语比较语法、拉丁语-希腊语比较语法、立陶宛语等课程,对法国年轻语言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1891回瑞士,任日内瓦大学人文社科系教授,期间把印欧语系20多种主要语言都教了一遍或几遍;决心摆脱历史比较语言学的路子,开创新的研究道路。
¡1907—1911年,三度讲授普通语言学课程,提出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本理论¡1913年索绪尔逝世,之后他的学生根据课堂笔记整理出版了《普通语言学教程》该书成为语言学的“圣经”不仅建构了完整系统的结构主义语言理论体系,还有许多具体论证和深入论述二、索绪尔的语言理论(二、索绪尔的语言理论(集中体现于《普通语言学教程》) ①语言的本质: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②区分语言和言语 ③区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 ④区分静态共时研究和动态历时研究 ⑤区分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①①语言的本质: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语言的本质: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索绪尔语言符号学与皮尔士普通符号学的索绪尔语言符号学与皮尔士普通符号学的区别(详见张敏《自然句法理论和汉语语区别(详见张敏《自然句法理论和汉语语法相似性研究》):法相似性研究》):a.皮尔士是哲学家和符号学家其符号学皮尔士是哲学家和符号学家其符号学理论在广度和深度上优于索绪尔的比如,理论在广度和深度上优于索绪尔的比如,索绪尔偏重于任意符索绪尔偏重于任意符/象征符皮尔士对象征符皮尔士对符号的分类更全面、更细致符号的分类更全面、更细致b.索的符号只有能指和所指两部分。
其重索的符号只有能指和所指两部分其重能指皮的符号学理论包括代表项、被代能指皮的符号学理论包括代表项、被代表项和解释者三因素解释者用代表项代表项和解释者三因素解释者用代表项代表被代表项的过程就是意指过程表被代表项的过程就是意指过程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即所指)和音响形和名称,而是概念(即所指)和音响形象(即能指)语言符号所包含的两项象(即能指)语言符号所包含的两项要素都是心理的,由联想的纽带连接在要素都是心理的,由联想的纽带连接在我们的脑子里我们的脑子里今按:能指也可以是视今按:能指也可以是视觉形式(如字形、句子的结构形式)觉形式(如字形、句子的结构形式)所指指意义,不限于单词编码的概念,所指指意义,不限于单词编码的概念,还包括句子表示的信息还包括句子表示的信息¡索绪尔认为,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索绪尔认为,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关系是任意的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线条性、层级性和系统性线条性、层级性和系统性¡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说各个单位在时间的流逝中相继出现而不能同时出现单位有两种,一是区别层面的单位,即音位;一是表达层面的单位,如语素或词。
索绪尔所说的“线条性”有两层含义:能指(通常指音位、音节)的线条性、“广义的符号”(如语素或词)的线条性索绪尔说:¡当然,语言符号也有非线条性的一面,这是很多语言学家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转向转换生成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原因例:他从书包里拿出来一本书宾语后置)他从书包里拿出一本书来宾语中置)他从书包里拿一本书出来宾语前置)晒一次被子 | 洗得干净¡语言符号的系统性:语言是由符号构成的系统语言系统中的符号是相互联系的一个语言符号的价值和作用取决于它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取决于它跟其它相关符号之间的(聚合和组合)关系因此,语言是关系而非实体,即语言符号的实体形式并不重要,符号之间的关系才至关重要→在系统中研究语言¡语言系统中符号间的两种基本关系:句段(组合)关系和联想(聚合)关系¡聚合关系(类比联想关系):语素类、词类、短语的功能类、句类 如:where, here, there→-ere表示处所when,then→-en表示时间 ↓ ↓ wh-表示疑问,再如what,why,which,who 苹果、芒果、水果……→“果”是名性语素→“苹”是剩余语素? 妈ma、姆mu、妹mei→m-表示女性→-ei表示晚辈或年少 (注:虽符合音义同一性对比要求,但违反了双项对比原则)¡组合关系(邻接联想关系):词模、短语的组合关系(邻接联想关系):词模、短语的结构类、句型、语篇结构结构类、句型、语篇结构 仿拟辞格的运用就是以对词模、句型或句式、语篇结构的模仿为基础的 仿词: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或某个词,临时仿造出新的单词或短语。
仿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句型或句式中的某些词或短语,造出新的句子 仿篇:………………仿词仿词换用反义或者类义语素仿造新词语下分两类:换用反义或者类义语素仿造新词语下分两类:①①反义仿词反义仿词 例如:例如: 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我不知道上了多少石级,一级又一级,是乐趣也是苦趣《雨中登泰山》)是苦趣《雨中登泰山》) 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出来,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出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其实他的意思仍是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其实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毛泽东《反对党八股》)②②近义仿词近义仿词 例如:例如: 咀嚼着青梅,啜饮着香茗,聆听着茶话,陶醉了的艺术咀嚼着青梅,啜饮着香茗,聆听着茶话,陶醉了的艺术家们诗兴大发,画兴大发家们诗兴大发,画兴大发仿句ü原句: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有原句: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有钱的名女人难上加难钱的名女人难上加难仿句:做男人难仿句:做男人难, ,做没名的男人更难做没名的男人更难, ,做做没钱没名的男人难上加难。
没钱没名的男人难上加难ü北京青年报:无边心事萧萧下,无尽隐北京青年报:无边心事萧萧下,无尽隐私滚滚来私滚滚来原句:哥吃的不是面条,是浪漫原句:哥吃的不是面条,是浪漫仿句:姐逛的不是商场,是心情仿句:姐逛的不是商场,是心情仿句:爷穿的不是衣服,是品牌仿句:爷穿的不是衣服,是品牌原句: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原句:穿过你的黑发我的手——罗大佑罗大佑仿句:穿过你的墙壁我的眼仿句:穿过你的墙壁我的眼 唐唐··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仿篇仿篇 易和亢《才不在高易和亢《才不在高——仿仿< <陋室铭陋室铭> >》:》: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
前有吹鼓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无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无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唯颂扬之谐音青云能直上,随刺耳,唯颂扬之谐音青云能直上,随心显精神群众云:臭哉此人!心显精神群众云:臭哉此人!仿篇仿篇仿篇 一天有只老虎追一只螃蟹,一天有只老虎追一只螃蟹,追着追着螃蟹不见了老虎回头追着追着螃蟹不见了老虎回头发现树上有一只蜘蛛老虎笑着发现树上有一只蜘蛛老虎笑着说:说:““别以为你上了网我就不认别以为你上了网我就不认识你了仿篇¡[ [鸭蛋感谢星光大道节目主持人鸭蛋感谢星光大道节目主持人毕福剑毕福剑] ] 你要把我领上道了,我你要把我领上道了,我感谢你八辈祖宗,我做鬼也不会感谢你八辈祖宗,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小品《不差钱》)放过你小品《不差钱》)仿篇(仿调)¡歌手高晓松二次醉驾被刑拘后,好事网友防歌手高晓松二次醉驾被刑拘后,好事网友防其《同桌的你》创作《酒桌的你》:明天你其《同桌的你》创作《酒桌的你》:明天你是否会想起,喝的是啤滴白滴?明天你是否是否会想起,喝的是啤滴白滴?明天你是否会后悔,视法律如同儿戏会后悔,视法律如同儿戏…………歌迷们都不敢歌迷们都不敢相信,醉酒后肇事的你,我也是偶尔翻翻微相信,醉酒后肇事的你,我也是偶尔翻翻微博,才知道的确是你博,才知道的确是你…………谁灌醉才华横溢的谁灌醉才华横溢的你,谁让你放纵自己,谁让你不尊重法律,你,谁让你放纵自己,谁让你不尊重法律,谁给你穿上囚衣谁给你穿上囚衣…………②区分语言和言语¡言语:言语行为的个人部分,是说出的话语;包括说话者的意志组合(即心理)和语音表达,是次要的。
¡语言:言语行为的社会部分,是抽象的语言系统;是纯心理的东西,是在言语活动范围内人们的心理印象,是不依赖于个人的,是主要的¡象棋游戏规则和一盘盘象棋游戏区分语言和言语示例有人将下两种现象等而势之,可取吗?¡网络流行语——掉尾句:他们结婚了可能¡粤语:你走先?答:不可取第一种现象是言语交际中的追补句,属于言语现象,第二种现象是方言系统中的常叙句,属于语言现象跟第二种现象和谐的是:X高似Y都采用“中心语+修饰语”语序③区分内部语言学和外部语言学¡内部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结构系统,包括语音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外部语言学研究语言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包括:a.语言(学)和民族(学)的一切接触点,语言史和种族史或文化史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切关系;b.语言和政治史的关系;c.语言和各种制度如教会、学校的关系;d.凡与语言在地理上的扩展和方言分裂有关的一切¡强调语言学主要应该研究语言内部的结构系统④区分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科学的静态方面的一切都是共时的,涉及进化的一切都是历时的”;¡语言是属于社会的,虽然它在漫长的历史上有变化,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所以语言可以看作静态的、共时的。
¡强调语言的共时性,强调语言当前的结构和属性,把语言作为一种完整系统的整体来研究¡索绪尔强调语言的共时研究优于语言的历时研究这与青年语法学派保罗(Paul)的观点正好相反保罗主张优先考虑历时研究,认为只有历时研究才能把握语言的生命及其变化,揭示语言活动的因果关系反之,如果仅停留在描写共时状态上,那就称不上科学的语言研究作为青年语法学派的叛逆,索绪尔反其道而行之,标举共时静态研究应优先于历时动态研究法国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马丁内则主张语言研究要历时与共时并重三、索绪尔的影响三、索绪尔的影响1.奠定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传播甚广在索绪尔之后,结构主义语言学在20世纪20~30年代出现了三个分支学派:捷克·布拉格学派、丹麦·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开辟了现代语言学这一历史新阶段,对当代语言学也有深远影响;如对乔姆斯基、韩礼德等的影响2.对其他学科也产生了重要影响,许多社会科学学科如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历史学、文艺学、美学、心理学等,都有结构主义理论流派3.索绪尔理论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如对语言、内部语言学、共时语言学、能指的过分强调再如,索绪尔的学生梅耶:《教程》太强调语言的系统性,以至于忘记了语言中人的存在。
梅耶的学生马丁内:科学研究首先要求不能因为方法上的苛求而牺牲研究对象的完整性4.受索绪尔的影响,结构主义语言学不怎么重视语义研究后期虽有所改进,但意义的语义场分析方法和义素分析法主观随意性较大对此,我们可以借鉴中国语言学中训诂学的研究方法,用层次分类法来获得意义分类的客观性和义素分析的有序性 d a b c eb既处于跟a、c相对立的共时系统中,又处于跟d、e相替换的历时演变之中研究共时系统不能不考虑历时演变的积淀,研究历时演变不能不考虑共时系统的制约纯共时研究假设d-e的历时跨度很短,可忽略不计纯历时研究假设a-c对b的共时制约很小,可忽略不计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因为共时中蕴含历时,个体存在于系统中所以,共时与历时的二元对立观要被共时与历时有机结合的泛时观所取代共时中蕴含历时¡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具有线条性,认为音响线条和概念线条一一对应即:一个音响对应一个概念但语言的历时演变会造成该规律的例外。
比如汉语中的儿化音、英语中名词复数或动词过去式的不规则形式在分析这些蕴含着历时演变的共时现象时要结合历时演变个体存于系统中¡个体要素存在于系统中其演变往往也是牵一发个体要素存在于系统中其演变往往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比如,汉语普通话中擦音呈如下格而动全身的比如,汉语普通话中擦音呈如下格局:局: f h x sh s f h x sh s r r¡只有只有shsh有对应的浊音,系统不整齐沈阳话、桂有对应的浊音,系统不整齐沈阳话、桂林话用抹平策略,把林话用抹平策略,把r r读成零声母;成都话、贵阳读成零声母;成都话、贵阳话、太原话用拉齐策略,发展出跟话、太原话用拉齐策略,发展出跟f f对应的对应的v v;玉;玉溪话还发展出跟溪话还发展出跟s s对应的对应的z z¡个体要素的演变可能是整个系统日趋严整的演变个体要素的演变可能是整个系统日趋严整的演变的一个实例。
的一个实例第二节 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一、布拉格学派一、布拉格学派1.代表人物:创建人:马泰/德修斯(Mathesius)领导人:特鲁别茨科伊( Trubetskoi )、 雅可布逊(Jakobson)其它成员:马丁内(Martinet)虽不是布拉格语言学会成员,但其观点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传统也有人将其归入布拉格学派2. 成立时间:1926.10.6 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第二节 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3.主要理论及观点 布拉格学派的语言观:语言是相互联系的单位所形成的“结构-功能”系统,语言形式只有在交际中发生作用时才有意义语言形式和意义不可分割该派的语言观可称作“结构-功能语言观”这种观点是在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在跟新语法学派的对立中发展起来的新语法学派过分强调语言的历时研究、个案研究、书面语研究,相对忽视共时研究、系统研究和口语研究¡1928年,在海牙召开的第一次国际语音学会议上,布拉格学派发表声明,声称不同意索绪尔为代表的日内瓦学派关于语言的共时与历时截然区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截然区分的观点第二节 布拉格学派和哥本哈根学派①语言功能学说¡法国功能语言学家马丁内:功能在语言活动机制中具有关键作用,结构只是功能的一种表现。
¡布拉格学派: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尽管其基本功能是交际语言是一个由多种表达手段构成、为特定目的服务的功能系统;语言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功能¡索绪尔的语言结构系统思想→布拉格学派的结构-功能学说△补充讲解:语言功能的代表理论及其主要观点¡马泰休斯的二功能说:交际功能、表现功能(如:情态表达、口气[醒悟、(合/反)预料、侥幸、责备[例:要打了/要死了]、诅咒[例:倒头]等口气]表达、语气表达、日语中的敬体~简体、敬称~简称的对立)表现功能常常伴随着交际功能¡《布拉格语言论纲》的二功能说:根据语言与语言外现实之间的关系,语言可分为交际功能和诗歌/美学功能(如:叠音、双声、叠韵、押韵、平仄)当语言侧重于自身形式时,诗歌功能突出¡比勒的三功能说:描述功能、表现功能、呼吁功能¡雅可布逊的六功能说:指称(referential)或指谓(denotative)功能、表情(emotive)功能、呼吁/意动(conative)功能、沟通/寒暄功能(phatic)、元语言功能(metalinguistic)、诗歌(poetic)功能[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功能观对韩礼德的“语言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语篇功能、人际功能]说” 、Traugott的(交互)主观化理论[命题义>主观义>交互主观义]的提出有重要影响从概念功能到人际互动功能:¡再见:再次相见>分别用语>告别(≈说再见)¡寒暄:(问)冷暖>聊天¡起居:¡不审:¡感谢:感到惭愧>致谢用语¡难为:使…为难>致谢用语¡惭愧:感到愧疚>致歉用语¡恭喜:恭贺新禧>祝贺用语¡赞成:赞而成之>表态用语¡够百岁:达到一百岁>祈祷语>委婉詈骂语¡罪过:过失、罪状>致歉语¡God be with you > godbwe>godbye>goodbye>bye>bye-bye从概念功能到语篇组织功能¡while:同时>然而¡since:在……之后>既然¡unless: on … less than(只有当…才不至于……)>除非¡既:在……之后>既然¡于是:在这里>然后¡或者:有的>或许,可能>表选择从概念功能到表情功能从概念功能到表情功能¡人家:小桥,流水,人家。
人家:小桥,流水,人家 我们管好自己就行了,别管人家我们管好自己就行了,别管人家 人家都生气了,你也不来安慰我人家都生气了,你也不来安慰我②音位学说 布拉格学派最突出的贡献是创立了音位学 特鲁别茨科伊《音位学原理》(1939)¡音位体系:能用以区别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音位对立体的综合¡提出音位的辨义功能,并定义之¡全面研究了音位之间的聚合和组合关系,揭示了音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规律¡总结归纳了划分音位和研究音位组合的方法¡通过研究最小语音对立体,总结出12对语音区别特征,提出对分法理论和区别特征说;③词法研究:1932年,雅可布逊把“有标~无标”对立从音位学引入词法学 补充讲解:传统标记论与现代标记论的区别传统标记论:研究一个范畴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存在的不对称现象比如,数范畴内单数和复数是不对称的,复数要带-(e)s这样的词尾作为标记,单数只需用可数名词原形因此,复数是有标记项,单数是无标记项这是语法中的标记现象音位学中也有标记现象比如,特鲁别茨柯依提出,[b]和[p]的区别仅在于前者带有[+声带振动]特征,所以前者是有标记项¡音位学中“有标~无标”的对立是一种排除关系。
有标记项是对某特征的肯定,无标记项是对某特征的否定词法学中的“有标~无标”的对立是一种包容关系意义上无标记项可以包容有标记项的所指,只是有标记项多一个语义特征例如:woman~man、bitch(母狗)~dog¡现代标记论:认为“有标~无标”的对立广泛存在于语言的各个层面(如:语法层面的“否定句~肯定句”、“被动句~主动句”;语义层面反义形容词的“大~小”的对立;语用平面“好不容易、好不蛮横~好不讲理”的对立)研究标记的相对模式(改二分为多分,如:单数>复数>双数>三数)和关联模式(如:AN ⊃ NumN) AN NA NumN + + NNum - +④句法研究:句子实际切分说/句子功能前景观(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A.马德修斯区分句子的形式切分和实际切分形式切分的基本成分是语法主语和语法谓语,反映句子的表层语法结构;实际切分的基本成分是表述出发点(即表述基础和主位)和表述核心(即述位),反映句子的信息结构。
B.句子功能前景观主张用信息论来分析话语或语句,测量其各组成部分对全句意义的贡献,特别是对推动交际前进的贡献后者叫作“交际力(communicative dynamics,CD)”不同的语言成分,其CD值是不一样的例: 汉语语力限定算子“到底、究竟” 汉语内涵算子“毕竟”的语篇推展祖人植、任雪梅(1997)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篇内聚性理论研究“毕竟”所在语段的典型语义结构模式和信息表达,认为:通过语篇的内聚性功能,我们可以创造或复制出较大的连贯的语篇当“毕竟”用于因果-转折关系二重复句的原因分句时,带有解释语气典型句际模式为:¡繁式a:(虽然)A+[(但是)B+(因为)毕竟C] ¡简式b:B+(因为)毕竟C当用于表示转折的“但是”部分时,带有辩驳语气典型句际模式为:¡繁式a’:[(虽然)A+(但是)毕竟C]+(因此)B ¡简式b’:(虽然)A+(但是)毕竟CC.在语言交际中通常是把已知信息作为表述出发点(即主位),把传递的新信息作为表述的核心(即述位)在连贯性话语中,各语句结构通常按照“前一句的表述核心即为后一句的表述出发点”这样的结构排列D.主位-述位的排序通常跟主语-谓语的排序对应,但也不尽然。
E.马泰修斯认为,句子在信息结构上有三个部分:主位、过渡、述位主位是话语的出发点,是已知信息,至少在特定语境中是十分明显的信息述位是话语的核心,是说话人针对主位要讲的话过渡实质是述位的一部分,只是处于述位的边缘如:They have come. 主位 过渡 述位F. 用已知信息和新信息来区分主位和述位不太可靠例如:一个女孩打破了花瓶该句全部是新信息,但是主位是“一个女孩”所以,主位是表述的起点费尔巴斯主张用交际力区分主位、述位和过渡在She was ill中,she为双方所已知信息,交际力最小,是主位;ill是新信息,交际力最大,是述位;was交际力句中,是过渡④“语言联盟”学说A.特鲁别茨科伊认为,邻近地域的语言,由于相互影响,常常获得一些共同或相似的特征,形成一种语言联盟(德语Sprachbund)B.语言联盟又叫“语言的区域分类”它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存在大量的词汇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彼此不同这说明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因后起的彼此接触造成的,而不是来自同一祖先语或同一祖先语关系密切的后代。
例:我国南部的侗台、苗瑶诸语言,藏缅语族的部分语言和境外东南亚地区属于南亚语系的越南语,在语音和语法的结构类型方面非常相似C.特鲁别茨科伊认为,原始印欧语一开始就存在多种语言,由于互相影响形成语言联盟,后来发展为一个语系二、哥本哈根学派二、哥本哈根学派1.代表人物:叶尔姆斯列夫《语言理论导论》(L.Hjelmslev 1943)2.摒弃了索绪尔关于音位的物质属性和语言的社会本质的论点,排除了索绪尔理论中与语言现实有联系的组成部分,而将索关于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语言的本质是形式不是实体、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的论点发展到极端,形成了语符学理论体系¡语符学理论的主要观点:①①关于语言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关于语言研究的对象和方法A.语符学把语言看作一种纯符号系统,并专门研究它们的关系和模式B.“只有以这种结构分析的方法,把语言看作是相互关系的模式来进行研究才是科学领域的主要任务C.演绎法是最合理的分析方法例:以“把”字句的研究为例②②关于形式和实体关于形式和实体A.强调形式与实体的绝对对立以及形式的绝对独立性;B.“形式”指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C.“现实的语言单位决不是语音或是书写符号,也不是意义,而是通过语音或书写符号及意义显示出来的相互关系成素。
关键并不在语音或书写符号及其意义,而在于它们之间在言语链及语法变化体系中的相互关系¡“正是这些相互关系组成语言的体系,也正是这一内部的体系成为该语言与其他种种语言相区别的特征,而语言在语音中或书写符号或意义中的表现对语言体系本身来说是无所谓的,它可以改变而对体系毫无损失¡相似与区别取决于形式而不是实体,“构成常数的是形式,而变数包含在物质里,根据不同情况,变数可以有不同的价值”③内容平面和表达平面¡表达平面分表达实体和表达形式,表达实体指发音器官发出的具体的音(语音学),表达形式指某一语言中使用语音材料的方式(音位学)¡内容平面分内容实体和内容形式,内容实体指思想、事物(语义学),内容形式指某一语言中特有的调整与组合思想的方式(语法学)¡符号是由内容形式和表达形式构成的单位,只有表达形式和内容形式才是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实体和表达实体都是现实世界的东西,不应包含在语言之内,因此研究表达实体的语音学和研究内容实体的语义学,都不属于语言学,只是语言学的辅助学科¡哥本哈根学派的语符学理论对当代两大语言学派(形式学派和功能学派)都有重要影响;¡但其理论过于抽象,包含许多极端观点,也没有对具体语言进行具体分析,相比于布拉格学派和美国学派,哥本哈根学派时间短,影响有限。
第三节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一、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形成一、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形成1.20世纪初美国一些学者在对美洲印第安语进行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结构主义语言学流派2.美国语言学研究传统与欧洲语言学研究传统有很大不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起步英语研究在美国缺乏传统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土壤第三节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3.美国描写语言学派是随着美国人类学的兴起而形成的记录印第安文化的需要为描写语言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基督教的传播、二战期间的军事外语教学等促成了描写语言学派的形成4.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是一脉相承的,被看成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一个主要分支二、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发展(二、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发展(1933~~1950、、1951~~ ))¡先驱人物:美国人类学家、语言学家鲍阿斯及其学生萨丕尔;核心代表人物: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后期代表人物:哈里斯1. 鲍阿斯(Franz Boas,1858-1942)①生平:生于德国,1881年获物理学和地理学博士学位1892年入籍美国后,从事印第安部落语言文化考察近20年,1911-1938年出版了《美洲印第安语言手册》(三卷本)。
该书是美国早期描写主义语言学的代表作②鲍阿斯的主要贡献A.通过对美洲印第安语言长期深入的调查研究,以大量语言事实说明:研究人类的语言必须摆脱欧洲传统的偏见,客观描写人类的各种语言系统B.探索和总结了描写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奠定了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的基础,培养了一大批语言学家,并影响到几代语言学家2.萨丕尔萨丕尔(Edward Sapir)①生平:萨丕尔(1884-1939),生于德国,5岁移居美国1904年读硕期间认识了鲍阿斯,受其影响放弃了历史比较语言学而转向人类语言学的调查研究②贡献:¡在人类学和语言学两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语言论》(1921)¡其主要成就并不在于研究具体语言时得出的具体结论,而在于从这些具体研究中所总结出的理论方法③③萨丕尔的主要语言理论:萨丕尔的主要语言理论:¡关于关于“语音模式语音模式”(大致相当于布拉格学派的(大致相当于布拉格学派的“音位音位”)详细论述了语音成分的价值,即区)详细论述了语音成分的价值,即区别功能;根据语音的分布模式来分析语音,别功能;根据语音的分布模式来分析语音,最早提出了形态音位概念最早提出了形态音位概念¡对对“语言形式语言形式”的研究。
分析了六种语法形式:的研究分析了六种语法形式:词序、复合、附加、内部屈折、重叠及重音;词序、复合、附加、内部屈折、重叠及重音;对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分析,对形式和功能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分析,指出同样的形式可以有不同的功能,同样的指出同样的形式可以有不同的功能,同样的功能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功能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对对“语言结构类型语言结构类型”的研究反对语言类型优的研究反对语言类型优劣论,并提出了语言类型划分的综合标准劣论,并提出了语言类型划分的综合标准¡对“语言与思维、社会与文化关系”的研究主张把语言研究同人类心理、社会和文化联系在一起,指出语言与民族、文化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强调语言的思维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萨丕尔认为,不同的语言系统对世界进行不同的分类和分析,因此语言系统决定了语言使用者对世界的看法,即“语言决定人们的世界观”这种理论被称为“语言相关性”理论,后被其学生沃尔夫加以发挥,形成“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萨对某些具体问题的研究结论虽常常引起争论,但其许多理论方法极具启发性后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语言理论家之一3.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生于芝加哥,曾留德,受到了新语法学派的影响。
对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影响巨大,是该学派的主要代表,其专著《语言论》( 1933 )是该学派最重要的纲领性经典著作美国语言学的1933~1950阶段被誉为“布龙菲尔德时期”4.霍凯特(Hockett,1916— ),美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和哈里斯一起被誉为美国描写语言学在后期的代表忠实继承布龙菲尔德的学术思想,其《现代语言学教程》(1958)被誉为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集大成的理论著作,也是对传播美国描写语言学思想的著名教材5.5.哈里斯哈里斯(Zellig S. Harris,1909-1992)(Zellig S. Harris,1909-1992):生:生于乌克兰,于乌克兰,4 4岁移居美国,代表作《结构语言岁移居美国,代表作《结构语言学的方法》(学的方法》(Harris 1951Harris 1951)的出版用抽象数)的出版用抽象数理方法研究语言,引起强烈反响,开辟了美理方法研究语言,引起强烈反响,开辟了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后国描写语言学的后- -布龙菲尔德时代布龙菲尔德时代¡书中规定了语言结构分析的两项基本任务:(1)把话语里的单位(如语素)切分出来;(2)对单位进行归类。
¡分析时,根据语言单位的分布特征,用替换法来进行鉴别,后被称为“分布主义”;先分析出语素,再分析语素组合的序列,最后得出语素序列组合的模式¡在结构分析和描述中,采用抽象数学方法,把语言单位转为符号,然后按公式进行运算¡哈里斯认为语言学是数理科学,并在1950年代首先讲授变换语法(表层结构的转换)¡1960年代后哈里斯转向数理语言学研究,先后出版了《语言的数理结构》(1968)、《按数理原则建构的英语语法》(1982)三、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主要理论和方法三、美国描写语言学派的主要理论和方法¡集中体现在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和霍凯特的《现代语言学教程》中,概括如下:1. 行为主义语言观¡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提出“刺激—反应”学说布龙菲尔德接受并采用这一学说在《语言论》中分析描写言语行为中的“刺激—反应”过程人类无言语的反应:S(刺激)—〉R(反应)用言语作中介的反应:S—>r----s—>R¡言语行为的特殊之处:语言可以在一个人受到刺激时让另一个人去作出反应¡说话人和听话人两个互不相连的神经系统,通过声波连接起来,这就是r和s之间的虚线2.意义观:刺激反应论的意义观3.描写观: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跟其它结构主义学派一样,重口语,轻书面语。
重形式,轻意义认为语言研究的最高目标就是以具体语言为基础,如实客观地分析和描写语法的结构系统¡美国描写语言学认为对下列各句只要描写清楚它们各有几种理解即可,不必解释为什么是这样¡张三追累了李四¡张三把李四追累了¡李四被张三追累了¡“一个双音节动词+一个双音节名词”斩头则得到动宾解读,掐尾则得到定中解读为什么?¡查证件查证件←搜查证件搜查证件→搜查证搜查证¡租汽车租汽车←出租汽车出租汽车→出租车出租车¡测仪器测仪器←测量仪器测量仪器→测量仪测量仪¡选题目选题目←选择题目选择题目→选择题选择题“还还”的多义性(语义结构或语义地图分析)的多义性(语义结构或语义地图分析)¡返回:衣锦还乡、借书要及时归还¡回复:人死了,还会活过来吗?¡重复:这个电影我还要看一遍¡虚拟重复:明天下雨,你还去吗?¡追加:他吃了一个包子,还吃了一根油条¡延续:你要是还不发话,就会出大事 雨还在下吗?¡反预期:他还人五人六地发言 这设计师想得还真周到¡汉语:伴随介词→并列连词¡英语:伴随介词→方式介词→原因介词 为什么有这种差异?by:by bus / by sb (工具/施事)with:with sb/with a knife (伴随/工具)用:工具/方式日语:de 存在→伴随→工具→方式 ↓ 施事4.重视语言的个性研究:认为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套独特的结构系统。
任何语言都必须用适用于自身结构系统的一套术语(如汉语中的“补语”)来描写每一种语言的描写都不会相同因此,不能把一种语言的语法框架套在另一种语言上他们认为,语言中不存在普遍现象,或者说没有“普遍语法”四、美国学派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