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中药项目批地申请报告-(参考模板).docx
28页泓域咨询 /海洋中药项目批地申请报告目录一、 构建开放共享的协同发展体系 4二、 健全常态化的医药储备体系 6三、 背景和必要性 7四、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 8五、 项目承办单位 8六、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 9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9七、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10八、 创新驱动发展 11九、 公司发展规划 12十、 监事 13十一、 环境管理分析 14十二、 劳动安全分析 16十三、 项目技术流程 18十四、 项目进度安排 1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 19十五、 项目运营期原辅材料供应及质量管理 19主要原辅材料一览表 20十六、 项目总投资 2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21十七、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2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22十八、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23十九、 招标要求 25二十、 总结 27二级标产业环境分析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4%投资、消费、进出口额分别增长7.3%、5.6%和19.9%登记失业率为3.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6%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70.9亿元,下降3.5%(剔除政策性减收影响,可比增长7.5%)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进一步解放思想、整顿作风、优化环境,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在加快建设“六个强省”中充分发挥省会城市龙头带动作用。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未来五年,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但全球经济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和区域经贸规则主导权争夺加剧,地缘政治风险导致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从国内看,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达到新高度,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通过打出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在市场化改革、制度供给、倒逼转型机制和信息经济等方面形成了新的先发优势,转型升级已经找到跑道、见到曙光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粗放型增长方式和低层次低价格产业竞争模式尚未根本扭转,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够平衡,资源和环境约束趋紧,金融、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网络安全等领域潜在风险隐患较多,加快转型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一、 构建开放共享的协同发展体系(一)引导省内产业有序梯度协同打造省内医药产业创新平台和产业化平台间的梯度合作体系,通过建设定向输送的产业化基地、“产业飞地”、产业合作园等,引导杭州等地的创新溢出在省内平台科学有序承接,形成“一对多”“多对多”的平台载体合作网络。
支持各地依托上下游投入产出关系、龙头企业分支机构布局等,开展产业链共建、共创、共享,重点围绕新型化药制剂、生物技术药物的原料药需求,布局一批协同制造基地引导各地医药产业园区平台、特色小镇、小微园区和双创空间等形成梯度协作,强化项目信息共通,避免重复建设,最大限度提升医药产业资源要素整体利用率二)推进跨区域平台协同合作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围绕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评审审批、流通储备、药品监管、临床资源合作、知识产权保护、重大项目推进、自贸区机制创新等方向,探索推进长三角医药产业联盟、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等建设,构建长三角地区互认互信合作机制加强与北京、苏州、深圳等地高能级医药产业平台的资源对接、机制对接,形成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跨地区平台交互体系,探索布局一批虚拟产业集群深化省内区域协同发展,鼓励全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医疗器械注册人在省内平台引入高新技术产品、开展委托生产,探索飞地“双向共赢”协作机制与跨地区监管机制,提升创新资源转化能力三)推动医药产业全球精准布局围绕产业薄弱领域开展全球精准合作,突出招引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强、经济效益好、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支持省内医药企业从境外引进先进技术进行产业化。
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全球研发网络建设,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优化知识产权产业链布局和国际布局,形成一批高价值自主知识产权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制造中心、原辅料生产基地等产业链跨国部署,鼓励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谋划建设跨境产业合作园区,提升重要原料、产品等供应渠道的多元化与稳定性实施中医药海外发展工程,推动中医药技术、药物、标准和服务全球化二、 健全常态化的医药储备体系(一)全面提升医药储备能级按照“平战结合”原则,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三级储备体系,加强应急演习建设“一核多点”的省级应急医疗物资储备基地,推进设区市储备中心全覆盖,在重点县(市、区)建立规模储备点,全面提升医疗物资统筹调配、综合管理、协调联动、分级保障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事件跟踪监测和分析研判,优化储备品种结构,及时调整储备目录,加强防护用品、短缺药品、疫苗等的储备针对流通效率低、生产周期长、应急时急需的品类,加强产能和物资储备落实属地责任和储备单位主体责任,健全储备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二)构建精密智控保障体系按照闭环管理要求,建立完善应急状态下统一指挥、省市联动、运输协调、物资调拨、进口捐赠、会商决策、交办督导、信息通报等工作机制。
加快推进省重要医疗物资智能监测管控调度平台建设和功能迭代升级,做好重点保供单位产能、产量和库存监测推动公共卫生领域相关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支持应急医疗物资领域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平时定期、灾时定时”的产业链数据采集监测机制三)强化生产储备支撑能力推动各地结合实际,支持企业保障生产条件、稳定产能,加强生产能力储备、流通储备和医疗机构物资储备培育应急医疗物资产业链,推进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探索建设一批应急医疗物资生产能力基地提高应急扩容转产能力,推广抗疫生产十法等经验做法,完善应急状态下应急药械包容审慎监管及技术服务机制利用企业码深化“三服务”,持续做好重点保供单位的政策支持和联系服务三、 背景和必要性加快医药新技术产业化,推动全球新药在浙江首发,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在我省转化加强对在浙江新取得创新药物、改良型新药、首仿药、创新医疗器械、创新疫苗、生物类似药注册批件并在浙江生产的投资项目支持力度完善创新产品优先审查和罕见病药物优先审查、快速评审机制,优化变更中试、稳定性研究等审批或备案流程,缩短创新成果转化周期强化产学研合作体系,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健全提升中国(浙江)卫生健康科技研发与转化平台功能,争取国家实验室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发挥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平台作用;推进省药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联盟建设,积极引培第三方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构建医药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
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四、 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海洋中药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五、 项目承办单位(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有限责任公司(二)项目联系人龙xx六、 项目定位及建设理由我省自身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结构性、资源性、体制性矛盾十分突出;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活力不足等问题明显存在;发展环境还要大力优化;各级政府部门还存在专业化不够,以及不作为、乱作为、不会作为的现象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把握,下大气力加以解决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60000.00约90.00亩1.1总建筑面积㎡107513.271.2基底面积㎡35400.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347.682总投资万元43032.482.1建设投资万元33015.902.1.1工程费用万元28206.682.1.2其他费用万元3925.672.1.3预备费万元883.552.2建设期利息万元766.792.3流动资金万元9249.793资金筹措万元43032.483.1自筹资金万元27383.693.2银行贷款万元15648.794营业收入万元917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70076.76""6利润总额万元21133.99""7净利润万元15850.49""8所得税万元5283.50""9增值税万元4077.13""10税金及附加万元489.25""11纳税总额万元9849.88""12工业增加值万元32978.20""13盈亏平衡点万元27536.56产值14回收期年5.3015内部收益率28.64%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27228.04所得税后七、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一)项目场地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60000.00㎡(折合约90.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07513.27㎡。
二)产能规模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xx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xxx海洋中药,预计年营业收入91700.00万元八、 创新驱动发展发挥南宁龙头带动作用,引领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积极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打造“双核驱动”的核心引擎一)引领带动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以户籍、港口、园区、通关、金融及行政管理、人才开发、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南宁与北海、钦州、防城港同城化,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加快推进南宁港建设,积极培育开拓港航服务业,规划建设港航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枢纽型临港物流园区推进高新区、经开区、东盟经开区、六景工业园区管理服务市场化,打造北部湾经济区产业发展核心平台坚持产业引进与人才引进相结合,完善人才自主创新激励政策,加快实施南宁英才、新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外向型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参与构建物流联动监管系统,实现货物在北部湾经济区自由流转二)积极参与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落实粤桂共同行动计划,围绕交通、产业、生态、城镇化、开放合作、公共服务六大建设,深化与泛珠三角区域城市特别是省会城市合作充分发挥南宁在“一轴、两核、四组团”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协同推进铁路、公路、机场、航运以及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强与港澳台建立更加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借助港澳台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共同拓展东盟和全球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