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等职业学校特色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计划方案.doc
24页目录一、专业群建立背景2二、专业群建立根底3三、专业群建立思路7四、专业群建立目标10〔一〕总体目标10〔二〕具体目标10五、专业群重点建立容12〔一〕专业群构造优化12〔二〕模式创新15〔三〕课程体系改革17〔四〕教学团队建立21〔五〕实践教学运行24〔六〕质量效益27〔七〕特色创新30六、专业群建立预期效果32〔一〕成为**市乃至**省机电类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32〔二〕成为本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示基地32〔三〕成为区域专业技能竞赛训练比赛基地32〔四〕成为立足**市,辐射**区域的机电技术应用人才培训基地33〔五〕共享重点资源,带动专业群建立水平的提高33〔六〕提供产品研究、转化和向社会提供技术效劳33七、主要保障措施34〔一〕组织保障34〔二〕保障机制35〔三〕过程管理36〔四〕资金保障36一、专业群建立背景随着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开展,促进了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及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现代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自动化的机电设备,数控机床不断增加,工业机械手和机器人、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应用是必需的生产方式当前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在机电技术上相对落后,严重阻碍了相关产品的创新和质量的提高。
企业为加强技术改造和创新,增强开展实力和后劲,不断引进机电技术人才这也给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群毕业生提出更高要求,只有掌握生产第一线的工艺设计与编制、加工制造、供配电设施的平安运营保障、自动化生产的数控程序编制及自动控制操作、检测、检验、调试、机电设备的科学管理、故障诊断与维修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技能,才能成为企业亟需的能动手实干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中国人才报告"预计:全国对加工制造类人才的需求比拟旺盛,全国机电应用型人才的年市场需求量在500万人左右,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而目前全国开设机电及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有600余所,每年培养大约15万的机电技术应用高技能人才,全国300余所开设机电及相关专业的本科院校年毕业生大约为10万,其他途径培养的大约30万人,人才需求量缺口巨大,仅数控技术岗位人才需求量缺口就达30万人机电技术应用制造专业在**市开展广泛,无论在国企还是私企,该专业人才需求量较大,尤其是高技能机修人才机械行业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属于周期性行业目前**市机械加工大多采用普通机床加工零件,数控机床使用很低,大有潜力可挖二、专业群建立根底**省**工业学校创办于1983年,原名为“**省**职工中专〞,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在“**省**职工中专〞的根底上改制为普通中专,更名为“**省**工业学校〞。
2004年,学校被省教育厅评为“**省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05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33540平方米、实训场地建筑面积42183.44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25423平方米;有预留充足的建立空间,有标准田径场和完善的体育设施及器材〔其中网球场2个、篮球场17个、排球场4个、乒乓球台13个〕;具备完善的学生宿舍、食堂、超市、浴室、金融通讯等配套生活设施学校坚持“****,****〞的办学理念,秉承“知行合一,创新〞的校训,自学校创办以来,已培养十余万名毕业生在**省乃至全国很多厂矿成为中高级管理者和技术骨干,受到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级示性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等诸多称号〔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领导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效劳为宗旨的原则,知行合一,创新,紧跟市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岗位技能水平,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在校期间,通过推行“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融合企业文化,资源共享,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模式改革早在2006年,我校就是“中外合作**省职业教育促进就业综合工程试点学校〞之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专业群各专业,我们积极探索,深入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采用工程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和等多种先进教学方法,通过仿真软件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三〕办学模式改革学校积极投入**省新兴产业倍增方案建立浪潮,依托**集团等省外行业优势,以效劳经济社会开展为宗旨,整合多方资源,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参与、校企联合的多元办学模式一方面,依托行业优势,在省政府支持下,建立了****公司等17个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另一方面,投入巨资兴建校实训基地,购置实训教学设备,先后组建了数控、金工、机电、电气等20个校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287.5余万元学校先后被**省人事厅认定为“**省继续教育培训基地〞,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再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认定为“职业指导教学训练实验基地〞,被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认定为“高技能人才培训样板基地〞〔四〕教育容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积极进展市场调研,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切入点,根据产业开展规划和企业用人需求,建立专业群设置的动态机制。
确定以机电技术应用为核心、电气运行与控制、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制造技术4个专业组成的特色专业群并进展建立,其中机电技术应用室省级重点建立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被评为省级精品专业此外,学校在精品课程、教学团队、特色专业等方面正加大建立力度,力争出成绩、树品牌、创特色〔五〕加强教学队伍建立学校现有专业课教师214人,企业兼职教师4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81人,占总教师数的60.5%,占专业课教师数的97%在专任教师中,具研究生学历的43人,占总教师数11.7%,本科学历的181人,占83.2%,高级职称的47人,占26.2%,中级职称的54人,占17.0%学校历来重视师资队伍建立,尤其注重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确立、学历提升、教学水平提高、现代教育手段应用、实践能力增强等方面进展培养,力求使其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学校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学历提高、进修培训并举,个别、全员并重,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并存的方式对教师有方案、有目的地进展培训1、学校制定并正在实施"专业带头人管理方法"和"教师下厂实践管理方法",建立了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培训专业课教师的机制近三年来,先后安排了32名专业课教师到行业企业参加专业实践和培养培训1个月以上。
学校承当了受训教师的全部经费2、制订并实施了教师学历提升方案,学历未到达规定要求的专业教师全部参加了学历提升教育,并与**理工大学签订了在职研究生培养协议近三年来,有36名教师通过自考或函授教育,到达了本科以上学历,有60多名教师报名参加在职研究生的考试,现有11名教师已被录取在读教师参加学历提升教育的学费学校承当50%3、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近三年先后选派了38名教师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2名教师参加级骨干教师培训,先后安排了4名教师参加出国培训,省培、国培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7%4、认真组织校本培训,学校先后邀请**理工大学、**学院、**市学院等大学知名教授到校开展专题讲座在校开展教师“一帮一〞“以老带新〞教师培训方案,并签订师徒协议,组织开展校教师说课、微课、信息化教学设计等培训,教师校本培训到达100% 5、成立了督导处,建立了完善的教师考核、评教机制,每年都要进展教师评先评优工作,组织开展教师说课、微课、公开课、信息化教学设计等比赛此外,力求提高教师理论水平的同时,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办学的实际情况,积极改善教师队伍构造,加大了实践型教师的比重一方面聘用有实践经历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提高队伍整体水平。
〔六〕部管理完善通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已经形成了一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管理干部队伍,具有较高的规划、执行、质量监测和效劳能力更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规的招生和就业制度、严格的考试和学籍制度、实效的教学管理及督导制度、健全的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等,以制度建立为根底,学校各方面的管理正向科学化、制度化、规化、现代化和信息化迈进三、专业群建立思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走涵建立的开展道路积极开展行业企业调研,构建基于行动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推行“任务引领、工程驱动〞的教学模式;完善多元化人才评价体系;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打造一支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构造合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和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立,创新实训方式,完善实习实训制度围绕一个主题即以学生的开展: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为主题;紧扣一条主线即以职业素质和实际的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训基地建立和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以紧跟技术开展进展课程改革为切入点进展专业建立实现专业实体化、课程工程化、教师双师化、实训生产化、教材校本化、就业对口化,最终到达一个目标——创品牌专业,育优秀人才。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以效劳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由此带动专业调整与建立,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的专业建立指导委员会;突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特色实现与企业进一步深层次合作订单培养,做到教学方案共订、资源共享、基地共建、教材共编、学生共同培养学生实现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事、学会思考、学会创业成为机电技术应用教学中心、科研中心、技术效劳中心、社会培训中心,实现“产、学、研〞合一,“系、企、所〞一体〔二〕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工作岗位定位于机电设备和数控机床的维修;基于维修工作流程构建学生根本能力训练容;基于“工程引导+任务驱动〞改革教学方法,将对应的工程维修案例嵌入到教学体系中,将工程分解假设干子任务,开发工程教学型课程;成立课程团队,实行课程负责制进展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建立、教学资源开发、培训包开发通过信息化技术引入、课程综合化、教学模式创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学做合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形成珍贵的教学资源。
本专业群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机制行业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数控车铣刨和加工中心等机电技术应用成套设备的制造安装与调试、运行与维护、技术改造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作为中心点组织教学,整合理论与实践知识〔三〕实践一条主线三个层面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建立好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基地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院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以机电技术应用设备维修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即:根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根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主要在院完成,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由学院和企业共同完成一条主线、三个层面的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新体系随着科技进步、课程容综合化的深入需要不断完善,尤其是在具有多技术复合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综合课程等领域更是需要深入进展研究,使之成为可供借鉴的一种能力培养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生产、技术效劳于一体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