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茄花园-兰亭集序.ppt
28页番茄花园-兰亭集序 Still waters run 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 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v 飘若浮云,娇若惊龙 五十一岁的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兴乐而书,完成一篇“兴于诗叙”的妙文手稿凡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写得既遒媚,又飘逸,各个字势纵横变化,如花乱飞,但转左侧右,无一处相抵触,好比以线穿珠,大小参差而不失其重心,特别是「之」字写了二十多个不同的样子,达到艺术的多样与统一 王羲之其人v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课文简介 东晋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孙绰、谢安、支遁等四十一人,集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在水边游赏嬉戏。
他们一起流觞饮酒,感兴赋诗,畅叙幽情事后,将全部诗歌结集成册,由王羲之写成此序v听录音v要求: 1.把自己不会读的字标音; 2.细心体会朗读者语调的高低快慢变化, 并在书中作出必要的记号 3.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 征整体感知,指导背诵 v分段诵读v理解段落大意v作者心情变化的轨迹:乐-痛-悲v你如何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点? 什么叫骈文?v骈文,又称“骄体文”,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骄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骄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v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时还将典故反用,起衬托、对比作用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
骈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害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桔v作业v1.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慨叹不已,情绪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无不蕴含其中,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v2.翻译全文v要求:先借助课文注释尝试自己翻译,有不确定的地方可作出记号或查阅字典自己翻译一遍后可查看参考书,看看自己翻译的和翻译书中有哪些出入,把你认为有需要记下来的知识点用笔记本那记下来v3.做课后练习第二大题v方法提示:根据词所在的位置和语境猜测该词的词类及词义v谢谢大家!v 第二课时常用字词积累vv修禊修禊修禊修禊事也事也茂林茂林修修竹竹况况修修短随化短随化v列坐其列坐其次次v丝竹管弦之丝竹管弦之盛盛俯察品类之俯察品类之盛盛v所以所以游目骋怀游目骋怀所以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兴怀,其致一也v足以足以极极视听之娱视听之娱v夫人之相夫人之相与与古代的一种风俗古代的一种风俗高高长长旁边,水边旁边,水边热闹热闹繁多繁多用来用来……的原因的原因动词,穷尽动词,穷尽交往交往v或或取诸怀抱,取诸怀抱,晤晤言一室之内言一室之内v况修短随化,终况修短随化,终期期于尽于尽v未尝不未尝不临临文嗟悼,不能文嗟悼,不能喻喻之于怀之于怀v固固知知一一死生为虚诞死生为虚诞v齐齐彭殇为妄作彭殇为妄作v每览昔人兴感之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由后之视今,亦后之视今,亦犹犹今之视昔今之视昔v后之览者,亦将有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于斯文文(有的人;会面)(动词,至,及)(面对;明白)(本来;动词,把……看作一样)(动词,把……看作相等)(原因)(如同,好像)(对;这)词类活用v①名词活用为动词:v一觞一咏 觞:喝洒。
v②形容词活用为名词:v群贤毕至 贤:有才有德之人v少长咸集 少:少者; 长:长者v无丝竹管弦之盛 盛:热闹的场面v死生亦大矣 大:大事v③数词活用为动词:v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用作动词,看做一样v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一:用做动词,是一样的v④使动用法:v齐彭殇为妄作 齐:形容词用动词,看作相等句式:v①介词结构后置:v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会) 不能喻之于怀 (于怀不能喻) 亦将有感于斯文 (于斯文有感)v②定语后置: 仰视宇宙之大 (广大的宇宙) 俯察品类之盛 (丰富的万物)v对课文的字词句还有哪些不懂的,请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v思考:v1.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何异同? v2.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慨叹不已,情 绪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无不蕴含其中,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v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v同: 1.作诗的缘由;(修禊事也,群贤毕至) 2.作诗的情景;(第一、二段) 3.作序的原因第四段) 异: 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
使得文章不仅是一篇很好的序,而且富含深度,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老庄的“齐生死”观: 不必区分生与死,因为“生意味着我获得人的模式,一生劳苦;死意味着我得到安息,又回到大自然中去因此生死都不值得留恋和厌恶v一死生为虚诞,齐鹏殇为妄作 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 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地活着,并且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v作业:v1.背诵全文;v2.写一篇随笔,谈谈你学了这篇散文的感想,也可以谈谈你对生与死的看法v3.预习下一课v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