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老影星程之相识在青岛.doc
3页与老影星程之相识在青岛与老影星程之相识在青岛吕铭吕铭康康(刊于(刊于《 《半半岛岛都市都市报报》 》2013、 、3、 、18—A27 版)版)著名影星程之(1926—1995) ,祖籍湖南宁乡,生于湖北武昌,书香门第出身,1928 年迁至上海定居他 1947 年就涉足影坛,到 1994 年已在许多电影扮演角色,多是“反派” , 并还拍过电视剧他的儿子就是一度风靡电视荧屏的程前80 年代后期,我本想与熟悉京 剧花脸的程之合作创作电视剧《裘盛戎》 ,并由他扮演主角京剧大师裘盛戎,但因种种缘故 而终成泡影……意外相识意外相识 邂逅青岛邂逅青岛我与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程之能够在青岛结识,以至于后来又有过一次没有结果的合 作,深感他确实是才华横溢的超级京剧名票这是 1987 年的盛夏,我到上海复旦大学出差刚回青岛便得知,著名影星陈述日前来青 演出,给我所在单位打来,说他下榻在黄海饭店,要与我见上一面,叙谈一番其实, 我与陈述也可算是“老相识”那是他 1981 年深秋来青岛拍摄电影《诱捕之后》 ,我为当时 的《青岛电影》月刊多次去探班,并采写了他的专访1984 年,他又来青岛参加相声大师 侯宝林发起的“全国相声作品评比研讨会”,我们又在会上频频相见。
这次,我闻讯后连忙奔往黄海饭店,一敲房门出来的竟是也是我仰慕已久的老影星程 之他告诉我,陈述已于昨天提前回沪,事前他已经听陈述提及过我的一些情况由于我 早就知道程之熟悉京剧,酷爱花脸,其父又是鼎鼎大名的京剧名票程君谋上世纪 60 年代 初,就买到了由他为其父程君谋整理的京剧《空城计》的剧本,并看到他在一些电影里演 奏京胡的镜头,显而易见他是地道的京剧内行之前,又看了他改编、导演、主演与京剧 有关的三集电视剧《名优之死》 ,而我也喜好京剧花脸于是,我们的话题就是京剧了这 一来,共同爱好使得我们的交谈非常投机他那年是 61 岁,这就是我们的第一次相识书香门第书香门第 多才多艺多才多艺不久,我接连几次到上海出差都与程之见面,话题自然还是京剧他 3 岁便随家由武 昌迁到上海父亲程君谋(1893—1993) ,是非常著名的京剧研究家,尤其擅长谭鑫培的老 谭派老生曾灌制、出版唱片十余张,并整理、出版潭派代表剧目多出,毕生致力于京剧 艺术的研究和实践,吹拉弹唱样样都行,曾和荀慧生、程砚秋同台演出,有“活孔明”的美 称后来,几乎所有的京剧大师或京剧名伶来沪演出,都要登门拜访程君谋程之从小深 受家庭影响,6 岁那年,就无师自通会拉京胡。
父亲见他很有点“灵气”,便教他操琴和唱 花脸程之 9 岁就和京剧界老前辈徐其秀合作,上电台播唱《李陵碑》 ,被誉为能拉会唱的 “小大花脸” 他从中学起,又迷上话剧,故在复旦大学经济系读完一年后,毅然辍学,投 身舞台从 1944 年起,先后在上海的一些话剧表演团体参加演出1947 年开始涉足影坛, 拍摄了许多电影,素以扮演反派角色著称,成就卓然,遐迩闻名他对语言艺术有很好的 修养,为电影《牛虻》里的蒙泰里尼神父配音,给人们留下极其深刻的良好印象他多才 多艺,还钟情于相声,并经常参加演出,还频频担任电视节目主持人为继承优秀的传统 文化,进一步传播谭派唱腔艺术,程之竭忠尽智地为他父亲程君谋整理、记谱了《空城计》 、《李陵碑》 、 《捉放曹》 、 《击鼓骂曹》 、 《举鼎观画》等五出谭派名剧 程之于 1984 年导演并主演的两集电视剧《名优之死》 ,是他一生中影响最大、获得好 评最多的一部作品经过半年的辛苦拍摄,1985 年春《名优之死》热播,大家都被著名程 之那炉火纯青的表演技艺所倾倒,立即是好评如潮京剧大师袁世海和京剧名家谭元寿等 都予以高度赞扬,并说没想到程之的老生也唱得如此之好前辈报人徐铸成称赞程之,不 仅“唱腔一宗谭派老腔,还带了几分余(叔岩)味”;而且“装龙像龙,装虎像虎”地演活了 一位“忠于艺术”的京剧老艺人。
许多观众来信、来电,对《名优之死》给予了最高的评 价此外,由于导演程之选定京剧演员出身的影星王馥荔主演刘凤仙,不但使台上彩扮的 “苏三”与“穆桂英”,唱做俱佳,而且使台下的“凤仙”,亦演得善良虚荣而亲情眷眷,真实 可信计划合作计划合作 遗憾未成遗憾未成由于程之拍摄的电视剧《名优之死》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良好印象,于是我就萌发 了与程之共同创作电视剧《裘盛戎》 ,并由他亲自扮演京剧大师、裘派花脸创始人裘盛戎 原因是我酷爱裘派花脸,80 年代初到北京出差,尽管裘盛戎已于 1971 年病逝,但我还是 经常借机到裘派花脸艺术创始人裘盛戎的故居,多次采写过当时还健在的裘夫人李玉英与 子承父业的裘少戎我还应裘夫人之约,安排她的两个女婿当时所在的北京风雷京剧团来 青岛演出,而且是天天满场,理所当然与裘家很有交往 在我与程之结识后,发现他的脸部颧骨比较高,本人就唱花脸,裘盛戎当年来上海演 戏时,就必登门拜访程之的父亲程君谋他与裘盛戎都唱花脸,惺惺相惜,感情自然深厚, 彼此都是称兄道弟因此,我就当面向程之提议共同创作电视剧《裘盛戎》 ,剧中五六十年 代的裘盛戎就请程之扮演,并由他亲自导演,青年时的裘盛戎的演员就是其子裘少戎。
同 时,拟约请青岛京剧团的钳韵宏(裘盛戎的大弟子)为艺术顾问程之立即表示非常赞同, 并由他去联系有关电视台拍摄与资金赞助1987 年 12 月初,我再次来沪出差,还想与程之当面把电视剧《裘盛戎》再具体商讨 一下恰巧他在石家庄拍戏,我就给他留下了一封信并附上我发表在《青岛日报》上的名 人专访《程之是京剧名票》 不久,我就收到他 1988 年 1 月 3 日的亲笔信信中首先对我 给他写的专访予以肯定,接着谈到:“由于不断外出,来信最近才拿到,迟复为歉自北京 主持京剧大选赛结束返沪后,11 月下旬至 12 月上旬期间,又去石家庄,为河北电影厂拍 的一部四集电视剧(我主演的)后期配音你在上海复旦大学期间给我打,我正好又 不在上海12 月下旬我又应邀去深圳、广州,参加深圳电视台四周年台庆等活动,今年元 旦才回而四号(明天)又要去武汉了,是参加我们“电影表演艺术学会”活动,约十天后 回来 ”在信中,他还明确表示:“关于创作《裘盛戎》电视剧剧本事,我愿与你和钳韵宏合 作 ”并强调:“不仅要写裘的艺术,更要写裘的为人,他的戏德而且后者应该是主要的, 因为这是个故事剧就像我搞《名优之死》一样,即重视‘戏中戏’(《打渔杀家》 、 《起解 会审》的演出片断)……”遗憾的是,我在启动剧本的创作之时,裘夫人身体愈加不好,进一步采访困难极大, 而钳韵宏又应邀到天津给青年京剧演员进行指导,程之还是一直忙于拍戏。
为此,我与程 之通谈及此事,他表示:那就先缓些时日令我根本没有料到的是,程之 1995 年 2 月 14 日应邀出席上海市政协的元宵节联欢晚 会,他清唱了京剧花脸戏《盗御马》选段之后,又兴致勃勃地为老影星舒适清唱《李陵碑》 操琴不料突因大面积心肌梗塞猝然去世,享年 69 岁翌年,能够扮演青年裘盛戎的裘少 戎,也因病英年早逝,年仅 39 岁这一来,电视剧《裘盛戎》再难以有既形似又神似,还能够演唱京剧花脸的演员扮演,实出无奈,我与程之的这次合作只好以“流产”而告终……2013-3-12 青岛青岛““夹缝斋夹缝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