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doc
30页人教版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试题整理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史称颜真卿①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生平善正、草书,宋祁称其“笔力遒婉”,今披阅遗迹,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②逾于球③璧矣节选自《跋颜真卿墨迹后》)【乙】 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④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败斥,至于七、八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呜呼!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节选自《史林测义》)【注】①颜真卿:唐朝名臣、书法家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谥“文忠”②啻:止,仅仅。
③球:美玉,特指玉磬④见……于……:表被动1)下列对【甲】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B.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C.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D.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宋祁称其“笔力遒婉” 其真无马邪(《马说》) B. 今披阅遗迹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C. 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D. 李希烈反 , 诏遗宜慰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逾于球璧矣②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充满忠义之气。
B. 【乙】文写颜真卿面对反贼李希烈以死相逼,依然大义凛然,气节不屈C. 颜真卿为人守正有礼,但由于奸臣当道,他只能把正直的言论藏在心里D. 颜真卿擅长楷书、草书,其楷书风格浑厚挺拔,用笔力透纸背答案】 (1)B(2)C(3)①我看重他的为人,更喜爱他的书法,胜过对珍稀美玉(的喜爱)②(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4)C 【解析】【分析】⑴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根据句意:天下不用姓名称而独称他为“鲁公”后为奸臣卢杞所忌颜真卿被派前去晓谕大义,因凛然拒降,终为敌所害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B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⑵A代词,代颜真卿/表诘问语气B遗迹/送,赠给C都是“厌恶”D谋反/通“返”,返回 ⑶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益:更加。
啻:止,仅仅球:美玉,特指玉磬达:实现 ⑷C项有误,“只能把正直的言论藏在心里”错误,与原文“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 故答案为:⑴B;⑵C; ⑶ ①我看重他的为人,更喜爱他的书法,胜过对珍稀美玉(的喜爱)②(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 ⑷C【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在了解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反过来,读得是否通顺,有没有读破句也是检查学生是否读懂文章的手段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附参考译文】 【甲】 史书称颜真卿指严正执法,性格刚直而有礼,不是公正的言论、确当的道理就都不去想。
天下人不用姓名称呼他,而只称呼他为“鲁公”后为奸臣卢杞所忌,他让唐德宗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降李希烈,(因凛然拒降)终被敌人所害再看他当时怒骂逆贼步入火中时的场面,是何等的壮烈慷慨啊!颜真卿生平喜欢正楷、草书,宋祁称赞他的书法“笔力遒婉”,如今再看颜真卿的遗迹,凝重沉郁,斜中取正,笔力匀整而不露锋芒力透纸背,笔墨纸间感觉到有一股生机勃勃的忠义之气我看重他的为人,更喜爱他的书法,胜过对珍稀美玉(的喜爱) 【乙】 颜真卿仕历经元、肃、代、德四朝,虽到晚年仍坚持不懈保有爱国之心因为曾经态度严肃,说些公道话,而被元载、杨炎、卢杞等奸人所嫉恨,被捏造罪名弹劾,或是被贬低、排斥,有七八次之多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李希烈造反,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颜真卿拜谢皇命后就启行了到了李希烈的住所,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并责骂李元平身受国家重任却不能完成使命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准备活埋他,后又堆起干柴,想要烧死他,多种胁迫都不能让颜真卿有丝毫的害怕经历了二十多个月,最终被绞死在蔡州哎,自从平原太守(颜真卿)首倡大义,到现在才有能够完成颜公您的遗愿的啊!但是能像颜真卿这样从容就义的,实在太难啊!2.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方山子① , 光、黄②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④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好友原名陈慥②光、黄:即光州和黄州光州和黄州邻接,宋时同属淮南西路③朱家、郭解:二人都是西汉时的游侠,喜替人排忧解难④矍:惊奇地注视(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下划线的词 ①方山子亦矍然________②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②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3)从文章第①段中________一词可见方舟子归隐的原因 (4)比较《桃花源记》与本篇文言文,试分析陶渊明笔下桃源中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和苏轼的朋友陈慥一家居于山中,“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的原因 【答案】 (1)……的样子;年轻(2)①(方山子)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 ②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3)(然)终不遇(4)桃花源中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安定,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和平劳动幸福生活,所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陈季常一家徒步往来山中,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这表明了他们一家人安贫乐道的美好品德。
【解析】【分析】(1)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这里要注意“少”解释为“年轻” (2)本题要注意:弃:放弃妻子:妻子和儿女 (3)由第①段内容可知,方山子年少时具有豪侠之气,终因驰骋当世之志未酬,晚年隐居山野所以由“终不遇”一词可见方子舟归隐的原因 (4)根据内容理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见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是和平、安定、幸福的,没有压迫剥削;而陈慥一家四壁萧条,家境贫寒,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这表明了他们一家人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格 故答案为:⑴……的样子;年轻; ⑵①(方山子)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②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奴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⑶(然)终不遇; ⑷桃花源中自然环境优美,社会环境安定,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民和平劳动幸福生活,所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陈季常一家徒步往来山中,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这表明了他们一家人安贫乐道的美好品德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注意“”的意思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 ⑷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需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然后比较不同即可 【参考译文】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