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媒素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论文】.doc
6页高等教育论文-传媒素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摘要 本文在对国内传媒素养教育现状介绍的基础上,结合“艳照门’’事件在大学生中产生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传媒素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再进一步探讨分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如何培养传媒素养,并提少了较为具体的应对措施和办法 关键词 传媒素养 大学生 思政教育 当代大学生身处于大众传媒包围之中,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文化生活、心理状态等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然而,由于各传媒的立场、利益不同,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有选择性的传播某些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使得大学生不能全面、客观的观察和认识世界充分认识并有效利用、引导和控制大众传媒,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传媒素养教育在我国大学教育里的现状 对大众传媒的充分认识、有效利用、引导和控制,也就是要具有对纷繁复杂的媒介形式与媒介内容的选择、辨别,和驾驭能力,即我们所说的传媒素养能力 1 什么是传媒素养? 目前,有关传媒素养的定义有很多,笔者比较认同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的张开副教授提出的传媒素养的定义,“媒体素养是传统素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延伸,它包括人们对各种形式的媒介信息的解读能力,除了现在的听、说、读、写能力外,还有批判性地观看、收听并解读影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广告等媒介所传输的各种信息的能力,当然还包括使用宽泛的信息技术来制作各种媒体信息的能力。
通过理解,笔者认为传媒素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能够使用媒介、利用媒介了解周围的世界;能够透过表面现象理解媒介;能够利用媒介技术工具创造出媒介产品;对媒介特定内容、媒介影响进行批评性思考简单来说,传媒素养就是指人们面对媒体各种信息时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生产以及思辨和反应的能力身处于传媒信息社会,如何去认识、识别、取舍、利用、反馈和生产媒介信息成为必备的社会素养 传媒素养教育就是旨在发展批判理解和主动参与大众传媒的能力,“教育学生了解熟悉大众传播资源的内容,理解大众传媒的本质,掌握运用传媒的基本技能,学会管理自己的传媒事务和传媒生活,建立与传媒合理互动的关系它以培养人的传媒素养为核心,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地利用媒介的能力,并形成对媒介所传递的信息能够理解其意义以及独立判断其价值的认知结构此外,传媒教育还力图使未来信息社会的人具备有效地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 2 传媒素养在我国大学里的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的传媒素养教育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需要改进,例如:介绍性的、浮光掠影式的描述多,结合中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少,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多,传统媒介素养教育的成果少;定性分析多,定量研究少。
目前为止,在大学中有关推进传媒素养教育工作较具创造性的事件有:2003 年 9 月——12 月,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西安电视台开展了以“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西安各高校本科大学生;同年,中国传媒大学开始招收第一批媒介素养教育硕士;2004 年 9 月,上海交通大学的谢金文先生在该校开展了中国大陆首次传媒素养教育讲座,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出版了《新闻·传媒·传媒素养》一书;10 月 1 日,中国内地首个媒介素养专业网络“媒介素养研究”()由复旦大学媒介素养小组正式创建并开通,网站涵盖了媒介素养理论研究、媒介素养调查报告、媒介素养传播实践、媒介素养研究动态、媒介素养资料书籍、媒介素养知识普及等内容;10 月 8 日——11 日,以“创建沟通发展”为主旨的中国首届媒介素质教育国际研讨会在中国传媒大学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就“媒介素养及媒介素养教育”话题探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媒介素养教育理论,推进了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的发展截至2004 年中国传媒大学、山东菏泽学院等少数高校以通识课或者选修课的形式,将传媒素养教育开拓性地纳入大学课程体系,这标志着媒介素养教育开始进入教学实践阶段。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的传媒素养教育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研究时间短、成果少,尚未引起充分、广泛的重视,仅仅局限于理论研究和介绍,缺乏有效的实践 笔者认为,在大学推广传媒素养教育,把传媒素养教育纳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以生动的视、听形式将理论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将对中国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变革,这是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要求 二、传媒素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1 现今大学生的传媒素养状况 我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在媒介接触行为方面,媒介需求强烈,接触频繁,渠道多样,媒介消费较高,且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主要接触媒体,(2)对媒介道德规范认识还很薄弱,对利用媒介进行信息传播、侵权行为虽有认知,但自律意识薄弱在学习上滥用媒介信息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不可忽视的问题;(3)在媒介认知与媒介批判方面对媒介的类型和特点有一定的认识,尤其意识到了媒介的商业属性,但是对媒体传播的不良信息的自觉抵制能力有待提高对受众在传播中的能动地位认识不足,主动参与媒介互动的人数不足能意识到媒介对自己知识结构、观点思维方面的影响,却相对忽视媒介对价值观等其他深层次的影响。
对媒介的表征和建构能力也缺乏足够的判断和警惕 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当代大学生具有的媒介素养尚处于自发状态,他们是在日常媒介接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个人的自觉感悟来培养自身的媒介素养然而这种日常接触经验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媒介依赖分散了大学生的注意力,影响了学业;传媒的消费主义取向使大学生消费行为变得冲动而缺乏理智:耗费过多时间接触媒体,导致大学生自我封闭,社会适应能力差;媒介传播的暴力和色情信息,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等等这些负面影响无时无刻不显示着传媒素养教育的重要性,社会迫切需要提高大学生对媒介的辨析水平 2 “艳照门”事件对大学生的影响 2008 新年初始,“艳照门”事件震惊全国 据网络上一份关于大学生对“艳照门”看法的调查显示,100%的人听说过“艳照门”事件,其中 16%的人浏览过全部“艳照”,68%的人或多或少看过;只有 15%的大学生没有浏览过“艳照”关于照片来源,35%的人是从网络上搜索到的44%的人是朋友、同学所给的对于浏览“艳照”的原因,71%的大学生是出于猎奇心理,想知道是怎么回事,还有 9%的人是为了追求“探求名人隐私时”的刺激感,这两点是大学生浏览“艳照”的最主要的原因。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艳照门”事件波及范围之广,大学生对网络色情等内容的传播缺乏一定的抵制力,朋友同学之间相互影响甚大 大众传媒影响着大学生是否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念,是否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是否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美国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曾指出:“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也可以为恶服务的工具;而总的说来如果不加以适当地控制,它为恶服务的可能性则更大,导致凶杀、暴力和色情泛滥,削弱公众的辨别能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以低俗的内容剥夺人们的闲暇时间,麻醉人的精神等等 种种迹象表明,大众传媒在大学生身上的双重影响日趋明显,因此迫切需求在大学生中开展传媒素养教育传媒素养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一项能力训练,它着眼于大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的优化,通过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正确解读媒介信息,合理使用媒介工具,从而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手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如何培养传媒素养 (1)高校应大力开展传媒素养教育应该在大学生中普遍开设传媒素养教育课程,使课堂成为学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校传媒素养教育应跳出新闻类专业的局限开设独立的传媒素养课程和传播学的专业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或公选课。
同时,应当逐步将传媒素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等课程中,在不改变原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加传媒素养的内容 (2)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基础各个高校都有校报、广播、电视台、校园网等媒介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办报办刊办台,开展各项媒介实践活动,并利用这些媒介向广大学生进行宣传和培训,来增添传媒素养教育内容,丰富传媒素养教育的推广方式 (3)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研究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媒介素养的研究还没有质的飞跃,多数是对国外文献的追溯和引用,或是停留在定性分析与主观评述上,对我国目前的现状研究还不够深入如果高校的专家学者和思政教育工作者能从定性分析和主观评述中走出来,从事较多的定量调查认真调研媒介素养状况,做出多种人群的细致入微、贴近我国教育现状的分析,并把研究成果赋予有效实践,就能真正推动这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4)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社会的沟通,建立传媒素养教育的网络学校是教育单位,媒介素养教育是当代学校教育工作应有的题中之义与此同时,家庭和社会对媒介素养教育也有着重大的影响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者紧密结合,才能做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 通过对国外传媒素养教育实施案例的梳理,对比国内的传媒素养状况,以及对大学生传媒素养的调查,笔者认为,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媒介素养,但还是需要系统地训练。
因此,要在分析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为他们设计恰当的、高层次的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传媒素养水平总的来说,笔者建议在整个传媒素养教育当中,应以活动为主导,教材为辅,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引导教学活动: (1)有效设计课堂讨论这些讨论主要包括师生问的讨论、同伴间的合作、小组辩论或讨论以及实际制作成品等大学生群体的认知能力强,借助讨论的方法能够达到较高的学习目标通过讨论与意见分享,让学生了解媒体传递信息有不同的层面和不同的观点学习清楚表达自己意见的能力,学习主动倾听他人的看法,学习探索技巧,区分事实与意见,评鉴信息的可靠程度此外,由于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方法非常熟悉,教师可以将课堂讨论的内容延伸至网络平台,通过规划讨论的时间段、主题、具体讨论事项、思考方式,来组织和设计网上讨论,来扩大和巩固课堂讨论的空间和成果 (2)学生自主探索实践自主探索实践是大学生媒介素养知识内化为技能的必要途径对于媒介信息是否理解、对于媒介理论是否掌握、知识能否转化为技能等方面,都要靠学生的自主探索实践在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教学中,每一阶段、每一课题,老师都要帮助大学生确定一个探究主题,利用高校中的媒介资源,让学生制作视频、报刊等媒介内容,实现从做中学,从而学会操作媒介设备,掌握媒介使用技巧,了解媒介背后的意义。
提高媒介使用技能 (3)以电子学习日志辅助教学这种电子日志与日记差不多的用途大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语,将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知识时的思考过程、知识对自己的意义、知识与生活和学习的联系等内容,定期记录下来而老师可以在网络日志中设计不同板块,方便不同类别信息的搜集整理让学生写出当前媒介所涉及的热点问题的标题列表,让学生分析自己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的信息搜集情况,分析这些事件的进展和实质这种电子学习日志既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媒介认知,又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媒介应用能力,这对媒介素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