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阶段性计划.docx
10页2022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 阶段性计划 小学心理健康教化课题探讨 阶段性安排《加强心理健康教化》课题探讨阶段性安排二年级教研组近年来,小学生常出现嫉妒、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缘由,我们不难发觉,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冲突,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实力作为教化工作者我们对此不能漠视不理,不能只注意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们要培育的是人才而不是废才,更不是害群之马因此,我们必需促使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育合格的人才我们就这些方面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化详细做以下工作:(一)老师1.开展关于心理健康教化的课题探讨2.开展老师团体心理,提高老师心理健康水平1)请专家来校做讲座,组织全校老师主动参与心理,提高老师心理健康水平2)组织观看各类心理剧,建立论坛,共同探讨心理健康教化的热点问题,共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二)学生1.开启心理询问活动室和心理信箱为更好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化,帮助学生排忧解难,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我们将开设心理询问室,经常对学生进行个别,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赐予干脆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开通“心理信箱”和心理询问活动,刚好回复同学们写的每一个问题。
放学后可以邀请心理老师就学生提出的有关“不爱做作业”、“父母亲闹冲突,我该怎么办”、“和好挚友吵架了,该怎么和解”等话题赐予答复2.对于课题探讨的结果赐予反馈对于课题探讨的结果赐予反馈,主要是课堂教学心理干预,在课堂上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小学生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对有行为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实行有针对性的教化,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对大多数学生进行发展性的心理素养教化,重在培育具有擅长面对新环境的信念,富有创新意识的探究精神和具备较强的适应社会、适应环境改变的实力三)家长请专家来校做讲座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让家长、老师更多地双向了解孩子在校、在家的状况,家校形成合力,有效教化孩子健康、欢乐的成长邀请教化心理专家为部分家长上一堂有关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提高家长对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视,从而更好的进行家校互动扩展阅读:青少年心理健康教化探讨课题实施安排新墩中心学校《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探讨》课题实施安排《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探讨》课题组《中共中心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化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化的确定》指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化,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加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实力。
《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化的若干看法》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化,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须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养要求的须要我校由于地处城郊,西南北三面环绕甘州城区,大多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进城就读,后进生面积大,务工的子弟多,学生受家长关爱少,习惯较差,怕苦爱贪玩;家长忙于自己的事,很少关切子女的生活学习状况,缺少必要的沟通,甚至放任不管,更谈不上心理健康教化80%的后进生源于心理失衡,心理健康教化严峻滞后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阻碍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基于此,我们于201*年6月申报立项省级课题《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探讨》并开展探讨工作本课题是全面实施素养教化的必定要求,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客观须要,是全面提升学校质量的有力保障一、探讨目标1、探寻学生心理健康教化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校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心理健康教化的阅历2、探讨我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驾驭基本状况,并针对实际提出相应的教化对策3、树立让每个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观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为学生创建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情景让学生在深厚爱好、足够信念以及头脑和身体充分活动的状态中驾驭学问,形成实力,端正看法,稳定心情,发展思维,自由创建;让学生在主动活动中探究学习、世界和人身的本质,在主动活动中促进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4、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询问与,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整自我;另一方面,也积累个案,为个案探讨供应素材二、探讨内容1、基本指导思想:(1)面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化活动,使他们不断正确相识自我,增加自我调控实力,培育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特性心理品质2)对少数心理困挠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赐予科学有效的询问和,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学会调整自我,南昌市心理调适水平,增加自我发展的实力3)以面对全体学生为主,个别为辅,让心理健康教化真正进入课堂,通过心理体验来变更自己的观念2、完成的目标:(1)探寻适合中学生心理调适的途经和方法,积累了切合我校实际可操作的阅历2)探讨中依据不同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探寻缘由,进行了科学的测查分析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帮助他们解决了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学会了调整自我,同时积累了个案材料,为学校心理健康教化探讨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素材3)通过课题探讨,培育了一批心理健康教化方面的专业老师,提高了广阔老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推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化的深化开展4)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文化,为学生营造一个精神家园,为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提高班级生活质量供应发展条件。
5)运专心理学、教化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嬉戏、、活动等途径,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化,使学生不断正确相识自我,增加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实力;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特性心理品质6)课堂教学是干脆影响学生学问的活的、实力的发展,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和场所坚持以课堂为主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化仔细挖掘教材中具有心理品质教化内容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和训练7)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供应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整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发展自我的实力8)要以面对全体学生为主,个别为辅,让心理健康教化真正进入班集体,在班集体中主要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变更自己的观念9)心理健康教化在教材的选取上要注意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必需是经过科学探讨后的成果;在教化手段上,要依据心理健康教化的原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心理实力的提高;在评价方法上,要借助心理学的探讨成果,如心理测量等;在建立心理档案方面,要力争做到“严、实、详”,(10)心理健康教化必需强调行为训练假如心理健康教化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学问,而不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那么是收不到多少实效的。
三、心理健康教化探讨的实施方法(1)视察法:细致视察学生在班级中学习生活的各种表现,做好成长记录,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2)行动探讨法:在学生在班级日常学习、生活等条件下,有目的、有安排地创设和限制肯定的条件,结合班级管理、班队活动、以及家庭、社区教化,对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自变量进行分析探讨,从中总结出一般规律3)渗透法:加强在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化渗透,加强各科教学的心理健康教化渗透详细操作步骤:第一步:采纳问卷调查、座谈、日常视察等方式方法,客观分析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以及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习状况的影响其次步:采纳视察法、问题探讨法、理论综合法、文献分析法、个案探讨法、行动探讨法,学习借鉴别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化的先进阅历,结合我校的详细实际状况,确定心理健康教化的目标、方法、手段、形式、模式、机制和评价体系第三步:通过调研法、行动探讨法、实地考察法、视察法、教化阅历总结法等方法,每月进行一次总结,创新各种教化方法,主动利用各种教化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化,加强养成教化,改善学生学习状况,调动非智力因素,活化学生学习心理四、课题探讨的原则1、教化性原则。
始终要注意培育学生主动进取精神,心理健康教化与思想政治教化、道德教化有着不同的任务和内容,但其根本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读书”、“学会生存”,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德和心理素养,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须要的人才2、针对特点性原则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性别特点,针对学生的表现特点,针对学生的特性特点3、面对全体学生的原则心理健康教化不仅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追求主要局限在医学范畴,即:在心理疾病的治疗方面,现在开展心理健康教化是面对全体学生,防患于未然4、主体性原则心理健康教化的目的是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学生是心理发展的主体,应充分调动学生参加教化活动的主动性和主动性,一切方法要落实到学生身上,一切教化效果也要体现在学生身上,因此,老师必需全面了解学生,以学生为动身点与归宿,尽可能地供应和创建条件,使学生成为教化过程中的“主角”5、同等敬重性原则在教化过程中老师要以同等敬重的看法对待学生,对全部学生一视同仁,特殊是那些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更应留意,以确保心理健康教化在民主型师生关系中进行,没有师生之间的民主气氛,就没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也不是放任、迁就学生。
6、发展性原则学生是成展中的人,他们的心理也处在发展之中,这就确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化应是发展性教化模式,应围绕“促进发展”进行,着眼点在于通过主动地指导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7、艺术性原则心理健康教化工作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教化工作者要驾驭心理健康教化工作的理论学问和技能、技巧,擅长运用语言、表情和其他教化手段来理解学生的心灵,驾驭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促进学生的心理朝主动健康的方向转变8、协同合作的原则心理健康教化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进行,不能与学校其它的教化教学工作割裂开来从教化体系来说,心理健康教化应渗透到各教化之中去,与德、智、体、美、劳等教化要求结合起来,并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去,形成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协同一样地进行工作,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六、课题探讨的进程1、打算阶段(201*年4月201*年7月)①确定课题名称,成立课题领导小组②探讨课题的探讨方案以及课题的资金筹备问题,完成课题申报工作③组织成员学习《课程标准》、《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化改革全面推动素养教化的确定》、《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化的若干看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化》等心理学理论,学习构建理论,完成课题探讨培训工作。
④开设心理信箱⑵探讨实施阶段(201*、8201*、12)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学习,开展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探讨心得和发表相关论文详细包括资料的收集,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对课题的理解,丰富实践训练的内容:①201*年8月201*年12月,确定课题探讨内容与方法;制订嘉奖机制,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制度课题组进行学生心理现状调查,并撰写《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探讨报告》阶段性成果报告②(201*年3月201*年7月,各年级、各学科剖析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学习状况的影响,实施导师制,开通心理热线并撰写《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归因分析探讨》调查报告;③201*年8月201*年12月,发挥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的功能,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科研理念;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化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化子女,优化家庭教化环境撰写《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评价方法》论文展示;⑶探讨总结阶段(201*.3201*.6)总结与反思收集各年级、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