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里斯本条约内容.doc
4页里斯本条约内容《里斯本条约》即欧盟非正式首脑会议葡萄牙首都里斯本通过欧盟新条约这一条约于 2007 年 12 月 13 日由欧盟各国首脑在里斯本签署,随后交由各成员国批准各国批准后,条约于2009 年 12月生效下面由 给大家整理了里斯本条约内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里斯本条约内容1 、设立常任欧盟理事会主席职位,取消目前每半年轮换一次的欧盟主席国轮替机制主席任期 2 年半,可以连任2 、将目前的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和欧盟委员会负责外交的委员这两个职权交叉的职务合并, 设立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一职,全面负责欧盟对外政策3 、从 2014 年起,欧盟委员会的委员人数将从 27 名减至 18 名,委员会主席的作用将加强4 、欧洲议会的权力将增强 此外,议会的议席数将从目前的 785席减至 750 席,一些国家所占议席数将根据其人口数量作出调整5 、将更多政策领域划归到以“有效多数表决制”决策的范围,以简化决策过程司法、内政等敏感领域的一些政策也将以“有效多数制”表决,成员国不再能“一票否决” 但在税收、社会保障、外交和防务等事关成员国主权的领域,仍采取一致通过原则。
16 、从 2014 年开始,以“双重多数表决制”取代目前的“有效多数表决制”,即有关决议必须至少获得 55% 的成员国和 65% 的欧盟人口的赞同, 才算通过双重多数表决制” 实施后的 3 年为过渡期7 、成员国议会将在欧盟决策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例如,如果一项欧盟立法草案遭到三分之一成员国议会的反对, 将返回欧盟委员会重新考虑8 、欧洲法院将被赋予更大权力,可以就各国司法和内政相关的法律是否与欧盟法律相冲突进行裁决里斯本条约简介《里斯本条约》是在原《欧盟宪法条约》的基础上修改而成,被视为“简版”的《欧盟宪法条约》 原《欧盟宪法条约》因遭到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否决而陷入僵局为解决欧盟制宪危机,欧盟领导人 2007 年 12 月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正式签署《里斯本条约》 ,取代已经失败的《欧盟宪法条约》 2009 年 10 月 29 日,欧盟 27 国领导人一致同意,欧盟将“以一种令捷克及其邻国都能接受的方式” ,使捷克在履行《欧盟基本权利宪章》方面享有一定的豁免权 从而扫清了《里斯本条约》生效道路上最后一个政治障碍《里斯本条约》 须经所有成员国批准才能生效 它对欧盟的决策方式和机构设置等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 以便更加顺利地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里斯本条约意义2这标志着困扰欧盟长达两年半的制宪危机暂告一个段落 如果该条约将来获得各成员国批准,将为欧盟的机构改革铺平道路欧盟制宪进程并不平坦 2005 年法国和荷兰在全民公决中否决欧宪条约后,欧盟陷入制宪危机,机构改革议题被迫搁置 2007 年3 月欧盟领导人在纪念欧盟成立 50 周年时通过《柏林宣言》,被视为《欧盟宪法条约》简化版的《里斯本条约》半年后诞生按照预定计划,条约的批准程序将在 2008 年内完成,并于 2009 年欧洲议会选举前生效《里斯本条约》将对欧盟机构进行改革,并通过改革表决机制提高决策效率《里斯本条约》 从制定到签署,既有各成员国的不懈努力,也是形势所迫欧盟领导人深知,在欧盟从 15 国骤然扩大到 27 国后,出现的“消化不良”现象必须通过机构改革才能解决同时,克罗地亚入盟迫在眉睫, 而 2003 年生效的《尼斯条约》没有为此预留空间欧宪条约失败后, 欧盟领导人采取了更加务实的态度 在 2007 年 6月的峰会上,欧盟领导人成功消除了已批准欧宪条约国家和未批准欧宪条约国家之间的意见分歧, 果断做出在新条约中剔除 “宪法”字眼,并舍弃让人联想到“超国家”性质的盟旗、盟歌等,为新条约的诞生设定了蓝图。
在此后的政府间会议架构下举行的谈判中, 成员国采取了妥协的态度,尽量满足英国、爱尔兰、丹麦、波兰、奥地利、意大利等国的要求这一系列的让步最终使条约在 10 月份正式获得领导人批准《里斯本条约》 保留了欧宪条约的基本内容, 但却并不一定要经过全3民公决,所以降低了被否决的风险里斯本条约价值《里斯本条约》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由于新条约要对欧盟的机构进行大手术, 其执行过程不会一帆风顺 欧洲政策中心首席研究员安东尼奥 ;米西罗利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由于新条约中规定的改革措施是全新的,条约生效后,可能会有一段磨合期比如,新设的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与欧盟委员会主席、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的职责分工并不完全明确, 三人能否合作默契也有待观察 此外,欧盟委员会委员人数减少后, 各成员国之间如何分配委员名额也没有最后确定由于新的“双重多数表决制”牵涉到人口数量,各成员国如何界定各自人口总数也将成为新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