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x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模版).docx
83页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地质类型划分报告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二〇一七年七月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制人员:编制单位: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编制日期:2017年7月10日会审人员签字栏姓 名专 业职务/职称签 字目 录一 绪论 11.1 目的、任务和依据 11.2 煤矿概况 11.3以往地质工作 1二 地层构造 12.1 地层和含煤地层 12.2 地质构造 12.3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划分 1三 煤层、煤质和资源/储量 13.1 煤层赋存特征 13.2 煤种及煤质变化 13.3 煤炭资源/储量估算 13.4 煤层稳定程度划分 1四 瓦斯地质 14.1 煤层瓦斯参数和矿井瓦斯等级 14.2 矿井瓦斯赋存规律 14.3 瓦斯涌出量预测 14.4 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 14.5 矿井瓦斯类型划分 1五 水文地质 15.1 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规律和特征 15.2 充水因素分析,煤矿及周边老空区分布状况 15.3 涌水量构成,主要突水点位置、突水量及处理 15.4 煤矿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15.5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1六 其它开采地质条件 16.1 煤层顶底板特征 16.2 地层产状要素 16.3 陷落柱、冲击地压、地热和天窗等地质灾害危险程度 16.4 其它开采地质条件类型划分 1七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结果 17.1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要素综述 17.2 煤矿地质类型综合评定 1八 煤矿地质工作建议 1九 附图 1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一 绪论1.1 目的、任务和依据根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相关要求,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7年7月组织技术人员编制《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1.1.1目的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为安全生产管理计划和矿井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1.1.2任务充分研究矿井历年来生产建设所获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等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1.1.3依据 本报告所依据的主要现行法规、规范有: (1)《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 2016); (2)《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 2014); (3)《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28号, 2009)(4)《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储量核实报告》(2009)(5)《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矿山储量年报》(2016)(6)《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瓦斯等级鉴定报告》(2014)(7)《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层瓦斯基本参数测定报告》(2015.12)(8)《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水患现状调查报告》(2015)1.2 煤矿概况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x煤矿位于xxxxxxxx临江村境内,为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雅安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2007】14号),同意保留的煤炭资源整合合法技改整合矿井。
xxxx煤矿由原xxxxxxx沟煤厂与原xxxxxxxx光河三号井煤厂参与煤炭资源整合,xxxx煤矿为煤炭资源整合主体矿井xxxx煤矿整合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由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设计和编制,设计生产能力90kt/a,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矿井于2010年3月办理了开工令,开始施工建设,于2015年3月完工通过验收,目前矿井为正常生产矿井1.2.1位置与交通xxxx煤矿位于xxxx城275°方向,直距约9km处,行政区划属xxxxxxxx临江村管辖矿区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02°44′56″,北纬29°47′37″矿区有约1.8km矿山公路沿xxxx往东到临江连接G108国道,沿G108国道东行经xxxx至xxxx城约9km,xxxx至雅安市约45km,雅安市至成都市约140km;沿G108国道西行经泗坪-泥巴山-九襄至汉源县约105km,交通较为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1-1所示杨河沟煤矿图1-1 xxxxxxx沟煤矿交通位置图1.2.2 企业及矿权设置概况xxxx煤矿建于1988年,属私营企业依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雅安市煤炭资源整合方案的复函》(【2007】14号),以原xxxx煤矿为整合主体矿,原光和三号井煤厂为被整合矿进行煤炭资源整合,煤炭资源整合后xxxx煤矿更名为四川省xxxx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x煤矿。
原xxxx煤矿于2004年7月13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换发采矿许可证,证号5100000430575,有效期至2013年7月,开采双龙煤层,开采标高+1064m~948m,核定生产能力3万吨/年原光和三号井煤厂于2005年3月换发采矿许可证,证号5100000430575,有效期至2008年7月,开采独连煤层,开采标高+1039m~1097m,核定生产能力3万吨/年2008年7月14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以川采矿区审字【2008】第333号《划定矿区范围申请审批书-附件》正式批准了xxxx煤矿整合调扩方案:拟建规模年产量6万吨,开采双龙、三连、独连等三煤层,开采深度标高1130m至833m矿区范围面积1.1991km2,预留期保留至2009年7月,并要求在预留期内完成矿山建设立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制、论证等有关工作,办理新的采矿许可证,矿山矿产资源储量有待进一步核实清楚 (一)原采矿权设置情况 原xxxx煤矿和原光和三号井煤厂矿权设置分别见表1-2、表1-3表1-2 原xxxx煤矿矿权设置表拐点编号坐标拐点编号坐标XYXY1329900018282112332996951828291923299749182819484329900018283147面积(km2)0.7189开采深度(m)948—1064生产许可证X221803117Y1采矿许可证5100000430575有效期限2004年7月—2013年7月生产能力3万吨/年开采煤层双龙安全生产许可证5118221244B表1-3 原光和三号井煤厂矿权设置表拐点编号坐标拐点编号坐标XYXY1329894018281842332995701828227523299704182817824329894218282290面积(km2)0.3278开采深度(m)1039—1097生产许可证X221803030Y1采矿许可证5100000430572有效期限2005年3月—2008年7月生产能力3万吨/年开采煤层独连安全生产许可证5118220493B(二)整合后设置矿权范围按雅安市人民政府、xxxx人民政府规划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的复函,xxxx煤矿为已立项技改矿山,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于2008年7月14日,以川采矿区审字(2008)第333号《划定矿区范围批复》正式批准xxxx煤矿整合扩能方案:拟建生产规模6万吨/年,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圈闭,矿区面积1.1991km2,开采深度标高+1130m~+833m,开采独连、三连、双龙等三煤层,预留期1年,保留至2009年7月。
2012年1月`17日xxxx煤矿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换发采矿许可证,证号C5100002010121120102097,有效期至2012年1月17日,开采独连、三连、双龙煤层,开采标高+1130m~833m,核定生产能力6万吨/年见表1-4表1-4 xxxx煤矿整合后划定矿权设置一览表拐点编号坐标拐点编号坐标xYxY1329778834571945532974963457125923297759345729166329754034571803332970703457316273207734345717784329696334573330面积(km2)1.1991km2开采深度(m)标高1130m至833m,其中独连煤层+1130~+937m,三连煤层+1055~853m,双龙煤层+1025~+833m有效期限保留至2009年7月生产能力6万吨/年开采煤层独连、三连、双龙整合后的xxxx煤矿划定矿区范围内共查明资源储量1348kt,动用资源储量527kt,保有资源储量821kt,其中(122b)类229kt,(333)类592kt整合建设工程经四川省经济委员会以川经煤炭函[2009]1560号文和四川煤矿安全监察局川煤监函[2010]22号文分别批准了“xxxx煤厂整合建设工程初步设计” 和“xxxx煤厂整合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设计生产规模90kt/a。
矿井于2010年3月办理了开工令,开始施工建设,目前矿井建设井巷部份快完成,预计下半年内可进行联合试运行矿井在技改扩建时期没有条件进行生产该矿近三年来未发生过死亡事故,历史上未发生过水害事故目前,xxxx煤矿采矿许可证、矿长资格证书、矿长安全资格证书、企业营业执照等四证一照已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沿用原件,待技改完成验收合格后换发新证详见附件1.2.3 矿井采掘概况根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7月14日批准的矿区范围,(批准文号川采矿区审字〖2008〗第333号)矿区范围由1~7号拐点圈定,矿区面积约1.1991km2,走向长度为780m,倾斜宽度1280m,准采三个煤层,即独连、三连、双龙煤层;开采深度标高+1130m~+833m,其中独连煤层+1130~+937m,三连煤层+1055~853m,双龙煤层+1025~+833m矿井扩建设计规模90kt/a(原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kt/a)当前矿井正在进行整合扩建工程,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方式,设计利用原+965m平硐作主平硐,用于煤炭、材料运输,利用原+1029m平硐作回风平硐,担负矿井回风任务矿井煤层倾角70—120,为近水平煤层,设计将矿井划分为2个水平5个带区开采,即+965m水平、+935m水平。
带区走向长约550m,带区倾斜宽180~650m,扩建投产初期开采一带区,后期开采二带区、三带区、四带区、五带区设计将主要运输巷和主要回风巷分煤层布置,分别布置在各自的煤层中矿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后退式开采,截煤机掏槽、放炮落煤工艺,工作面的煤由刮板运输机转运至工作面运输巷内的刮板装载机转运入可伸缩带式输送机运至大巷装入矿车,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采用局部充填法管理顶板矿井为低瓦斯矿井,采用分区式通风方式、抽出式通风方法通风 矿井大巷运输选用CCG3.5/600型矿用防爆柴油机车运输牵引1t固定式矿车运输矿井开采双龙煤层采用斜井提升,主暗斜井选用JTPB-1.2×1.0/24提升绞车串车提升矿井采用双回路电源供电一回路电源接自花滩变电站,另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