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改革_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方案范文.docx
6页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改革_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方案 信息产业将是以后若干年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信息资源的集成、处理、流通与共享技术已成为当今和未来的重要技术之一目前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多以信息技术、软件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研究和利用先进技术,从事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大量的既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熟练操作技术与技能,还具有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的高技术人才,这种人才的培养,向我们的教育机构提出了挑战,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实际需要现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为例,探讨其人才培养方向、课程体系及课程模块的改革与实践 一、培养目标的确立 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培养人才质量的基本规格和主要要求,是评价和检查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依据,也是深入思考教育思想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结合国情和区域经济特色,根据市场需求本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在以行业为依托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专业的设置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培养面向地区、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准则,确立了三个职业岗位群: 1.信息处理技术岗位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与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的普及,社会需要大量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有效、安全地进行信息处理的人员。
这种人既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和日常维护,熟悉常用的办公软件,掌握Internet的使用,同时又要了解一些办公自动化、电子商务等相关知识,这种岗位可以适合本专业中较大一批学生 2.信息系统管理、维护与开发岗位随着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信息系统被各行业广泛采用,需要大量的管理与维护人才;同时既懂软件开发又懂数据库管理的信息系统开发人才也有大量需求这一岗位为本专业一批较优秀的学生提供了较广的就业机会 3.图形信息处理岗位面对社会需求确立三方面的能力培养:图形、图像的处理与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岗位是一门新兴的行业,该类人才岗位需求旺盛,就业渠道广,容易自主创业;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家具设计、家庭的装潢设计中广泛采用,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这类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同时结合我校的特点,将计算机知识与地理信息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开设“地理信息系统(GIS)”,通过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基本知识和GIS软件的应用,结合数据库,可以开发图文并存的信息系统这在水利工程等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和就业前景 二、课程体系与结构 专业课程体系和结构的合理与否关系到专业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我们在制订专业教学计划、设计课程时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根据岗位群职业能力的要求,设计了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为载体来进行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结构。
强化能力结构的设计与建设,使每个能力模块构成一个适当的训练系统 在理论教学体系中突出应用性,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岗位能力要求设置专业相应方向本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程(主要是人文、社科类课程)组成,必修课程又分专业核心课程和公共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一些不同专业方向、并根据企业的定单培养要求设置的课程专业课程体系还按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在各阶段按照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设置课程,并要求学生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构建了与岗位职业能力及技能相适应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逐年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力度,大力改革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形式和内容,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实践教学环节与职业资格考试或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相结合,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训均要求以实际企业工程项目组的形式开展 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大量的著名IT厂商业认证课程以及国家各部委的职业资格认证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环节;开设各种各样的专业讲座、人文、社会科学讲座,扩充学生的知识领域;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舜禹杯全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多媒体大奖赛,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生活;成立了学生工作室,承接各类小型实际工程项目,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保障体系的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支撑课程体系实施的前提条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聘请其他高校教师和公司企业的工程师;二是制定教师培训进修的计划;三是鼓励青年教师业务进修,四是教师到工程单位参加工程锻炼,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围绕岗位群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采取“静”与“动”的结合所谓“静”,就是对于基本操作、基础理论、原理、程序设计思想等内容,在3年中除了对之进行调整、更新外,课程的本质不变;所谓“动”,指的是专业发展性课程模块随岗位群需求而变化,随行业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它的设计好与坏也是体现高职高专特色的一个主要因素学校教学计划每年一大动,主要是指每年春季为新一届学生制定3年教学计划;每学期一小动,又称为对教学计划的修订,根据行业技术发展、市场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就业反馈情况调整部分或个别课程 针对课程特点制订规范的考核办法对学生考评制度不拘一格,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包括:课程考核总评――平时成绩(出勤+作业+上机实验)+期末考试成绩,最后再折合为所修学分,考核重点为考核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根据课程特点,我们将考试模式分为试题库闭卷考试、非试题库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用职业资格考试或职业技能考核并轨课程考试等多种考试形式。
但无论何种形式的考核,均有明确的评分标准,任课教师对学生考试成绩做试卷分析为落实学校的考教分离制度,确保考核办法的顺利实施,本专业教师已经建立了相关课程的试题库另外,学校推出多证书、以证代考、免修免考等政策,鼓励学生多拿证书,以证代考职业素质教育3年不断线,主要以企业、公司领导、有成就的往届毕业生代表以及实习带队教师等作报告的形式,让学生走出校门之前在心理上和职业素质上作好充分准备,力争做到“无缝对接” 四、结束语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围绕职业岗位群和学分制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但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怎样保持教材和课程模块建设相协调;职业岗位群的确定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这是一个长期、复杂而又专业的工作,需要分析研究,但骨干教师身肩繁重的授课任务,往往很难抽出专门的时间去做这项工作;课程模块是由与内容相关的若干课程组成,任何课程内容的变化都需要课程模块中其他课程内容的调整与之对应,否则体现不出针对性、先进性等特点 (作者单位: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