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瘫患者的康复护理.pptx
37页脑性瘫痪的康复护理 1.定义脑性瘫痪: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一、概述v胎儿发育迟缓v早产儿v低出生体重儿v胎儿宫内窘迫v出生窒息v高胆红素血症 2.危险因素危险因素一、概述痉挛型 spastic不随意运动型dyski-netic强直型rigid共济失调型ataxia肌张力低下型 hypo-tonic混合型mixed types临床分型一、概述v分类v按瘫痪部位:v单瘫、双瘫、三肢瘫、偏瘫、四肢瘫v按病情严重程度:v轻、中、重一、概述发病率v发达国家:23v中国:约 1.86 目前:v全国31万例脑瘫患儿v并且每年:新增脑瘫患儿4.6万例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一、概述v痉挛型v占60%70%,主要损伤锥体系v特点:v肌张力明显增高,被动运动时有“折刀”样肌张力增高表现v运动发育迟缓;v肢体痉挛,关节运动范围变窄由于屈肌张力增高,多表现为各大关节的屈曲、内收模式,姿势异常W状坐位、剪刀步二二、主要功能障碍主要功能障碍 约占20%25%主要损伤锥体外系,表现为难以用意志控制的全身性不自主运动,颜面肌肉、发音和构音器官也受累,因此常伴有流涎、咀嚼吞咽困难,语言障碍(安静时不随意运动消失)。
约占5%左右主要损伤锥体外系,肢体僵硬,活动减少被动运动时,伸肌和屈肌都有持续抵抗,肌张力呈现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腱反射不亢进,常伴有智力低下,情绪、语言障碍,癫痫,斜视,流涎等不随意运动型不随意运动型强直型强直型二、主要功能障碍 约占5%左右主要损伤部位小脑,表现以平衡功能障碍为主的小脑症状步态不稳、不能调节步伐,醉酒步态,容易跌倒,基底宽,不敢迈大步手和头部可看到轻度震颤,眼球震颤,肌张力低下,语言缺少抑扬声调,且徐缓一般是痉挛型或不随意运动型脑瘫的早期过渡表现,临床以肌张力低下为显著特征,患儿肢体肌张力低下,仰卧位时四肢呈外展外旋位,状似仰翻的青蛙,俯卧时抬头无力,关节活动度比正常儿大,坐或站立困难共济失调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肌张力低下型二、主要功能障碍约占10%左右同时兼有上述两型以上的特点两种或两种以上症状同时存在时,可能以一种类型的表现为主,也可以大致相同以痉挛型和不随意型症状同时存在为多见混合型混合型二、主要功能障碍v伴随障碍v(1)语言障碍:脑瘫患儿中1/32/3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表现为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困难、构音不清,不能成句说话,不能正确表达,有的患儿完全失语二、主要功能障碍(2)智能障碍:部分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能障碍,其中痉挛型四肢瘫痪及强直型脑瘫患儿智能常更差。
3)视觉障碍:约半数以上患儿伴视觉障碍,多为视网膜发育不良或枕叶大脑皮层及视神经核变性,传导路性损伤主要表现为内、外斜视,视神经萎缩,动眼神经麻痹,眼球震颤及皮质盲二、主要功能障碍(4)听觉障碍:多为核黄疸引起,部分患儿听力减退甚至全聋,以不随意运动型患儿最为常见5)其他感觉和认知功能障碍:脑瘫患儿常有触觉、位置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缺失患儿常常无法正确辨认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对各种颜色的辨认力也很差,其认知功能缺陷较为突出二、主要功能障碍(6)癫痫发作:脑瘫患儿中伴随癫痫发作的并不少见,以痉挛性四肢瘫、偏瘫、单肢瘫和伴有智能低下者更为多见临床发作类型以全身性阵挛发作、部分发作、继发性大发作为多7)情绪、行为障碍:患儿表现为好哭、任性、固执、孤僻、脾气古怪、易于激动,情绪不稳定,注意力分散等8)其他:多数患儿生长发育落后,营养不良,且免疫力低下,易患呼吸道感染等病二、主要功能障碍1健康状态评估(1)患儿一般情况(2)父母一般情况(3)家族史(4)母亲孕期情况(5)母亲分娩时情况(6)患儿生长发育情况 三、康复护理评估2躯体功能评估 如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度、原始反射或姿势性反射、平衡反应、协调能力、站立和步行能力(步态)等。
3言语功能评估 主要是通过交流、观察或使用通用的量表,评估病人有无言语功能障碍三、康复护理评估 4感、知觉功能评估 可通过温、触、压觉的检查来确定障碍情况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日常生活活动包括运动、自理、交流及家务活动等三、康复护理评估6心理社会评估 家长对患儿患病的反应对不伴有智力障碍的年长儿,评估其对患病的反应和接受程度三、康复护理评估7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2)脑电图检查(3)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4)智商测试(5)其他检查:如心电图检查,甲状腺功能,免疫功能测定等三、康复护理评估(一)康复护理原则 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综合康复康复护理要与家庭和患儿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注重儿童发育需求和发育特点,预防继发性残疾的发生四四、康复护理原则和目标康复护理原则和目标(二)康复护理目标 1.短期目标(1)针对脑瘫患儿年龄及运动发育特点,及时发现患儿的异常表现,为康复提供依据2)做好患儿生活护理,加强营养、预防感染,对有吞咽、咀嚼障碍者,防止呛咳或窒息3)根据脑瘫患儿病情程度,给予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康复护理四、康复护理原则和目标(4)创造良好的生活和训练环境,促进患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提高康复疗效。
5)预防关节挛缩等继发障碍及因跌伤造成的二次损伤并发症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6)采取康复护理措施,纠正患儿的异常姿势,从而降低肌肉的紧张程度7)经常给患儿家长以咨询和指导,争取家长的配合四、康复护理原则和目标2.长期目标 通过综合康复护理,使脑瘫患儿在身体、心理、职业、社会等方面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和补偿,实现最佳功能和独立性,提高生活质量,同其他公民一样,平等享有权利,参与社会四、康复护理原则和目标(一)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1.创建宽敞、整洁、典雅、舒适、安全的康复环境(1)患儿应选择带有护拦的多功能床(2)避免灯光直接刺激患儿的眼睛(3)房间内无障碍设施,方便患儿及轮椅出入(4)通道应安装扶手、呼叫器,地面应防滑,以保障患儿的安全 五、康复护理措施(一)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2.进食活动的康复护理(1)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2)进食时的姿势与肢位很重要(3)进食时餐具及协助吞咽的手法的应用五、康复护理措施3.穿、脱衣物的康复护理(1)衣服的穿脱脱套头衫或背心对襟的衣服(2)裤子的穿脱(3)下肢障碍较重的裤子的穿脱 更衣训练五、康复护理措施4抱姿指导(1)痉挛型患儿的抱姿 (2)不随意运动型患儿抱姿(3)肌张力低下型患儿抱姿 (4)屈曲占优势患儿的抱姿(5)伸展占优势患儿的抱姿(6)重度角弓反张患儿的抱姿 (7)年长儿、体重较大患儿的抱姿 五、康复护理措施痉挛型脑瘫患儿 不随意运动型患儿的被抱肢位 脑瘫患儿的被抱体位五、康复护理措施(二)患儿良肢位的保持 良肢位是指为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促通正常运动模式,促进正常运动发育所采取的体位。
五、康复护理措施(二)患儿良肢位的保持1头部及肩的控制 2患儿坐位良肢位(1)患儿在椅子上的正确坐位 五、康复护理措施(2)患儿在床上的正确坐位 五、康复护理措施3.患儿睡眠体位 五、康复护理措施五、康复护理措施ADL训练训练(三)给予患儿及其家长情感支持,满足其心理需要不歧视、不嘲讽,态度和蔼、亲切,耐心细致五、康复护理措施1.向患儿家长介绍脑瘫的一般知识2.教给家长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的内容和方法3.告诉家长脑瘫患儿正确的卧床姿势4.教会家长如何正确抱脑瘫患儿5.告诉家长预防脑瘫发生的知识和措施,包括产前保健、围生期保健和出生后预防五、康复护理措施1.脑性瘫痪是小儿时期发病,病因不明,但与诸多因素有关的疾病2.主要是以肢体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临床主要表现3.根据临床表现分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强直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混合型4.根据各型特点采取相应康复护理措施小结小结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谢谢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