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感觉统合失调症学校教育的心理干预.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454743608
  • 上传时间:2024-01-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5.8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感觉统合失调症学校教育的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施加策略性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的变化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症儿童 (以下简称统失儿童)而言,在学校教育的角度, 运用心理学原理进行心理干预有三个层面一) 学校行政心理干预1、 学校行政心理干预有三个要求:第一、面向全体学生,要对全体学生中所有有感觉统合失调症儿童、轻微感觉统合失调症儿童以及有感觉统合失调倾向的儿童开展心理干预的教育第二、重视心理干预的持续性一项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不应只是走过场,长期而有计划地逐层实施才最有效第三、措施制定要谨慎一但从学校行政角度制订出针对统失儿童的措施,就不能朝令夕改,要充分考虑到弊端和不良后果2、 学校行政心理干预的策略2.1 强化干预强化是使有机体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它是形成各种、条件反射的关键变量能增强某个反应在以后呈现频率的刺激,称之为强化物活动性强化物既然我们知道了调适 “感觉统合失调症” 的方法之一是有针对性地开展运动,促进平衡、触觉等的发展,那么学校可以制订运动强化干预的措施例如: 召开小型运动会,增加统失儿童跳绳、投篮、走平衡木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

      社会性强化物这是与社会肯定相联系的言语刺激以及非语言刺激如表扬、 给予注意、 肯定的笑脸、目光注视、身体接触,它的优点一是有效,统失儿童一般会做出积极的反应;二是易行,可快速传递给多个统失儿童 学校行政心理干预可在期初工作中有意识的地制订可以有效改善感觉统合失调症的活动计划 这些活动可以是社区实践活动, 可以是有学生参、 与互动的卫生知识讲座和法制讲座,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元旦、 端午节活动的人际交往过程中, 对触觉防卫过当的统失儿童的行为表现会逐步趋于良好; 在社区活动在包饺子、 包粽子的过程中, 统失儿童触觉迟钝会大为改善物质性强化物诸如学生喜爱的食物, 喜欢拥有的东西, 这些强化物可以满足统失儿童的内心需求, 当然能起到强化作用 学校可对在集体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儿童(含统失儿童) 奖励纪念品,强化其内心愉悦的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对儿童发放的获奖证书, 也可视为物质性强化物 对感觉统合失调症儿童而言,从没有变为拥有,意义太重大了3、 模仿干预模仿干预, 又称为榜样干预和示范干预 由学校行政提供特定行为的榜样和良好行为的示范,统失儿童通过观察, 学习获得榜样行为, 对自身情况进行自我无意识的剖析。

      从而调整行为模式学校除了每学期树立“五好少年” 、 “文明学生”等榜样外,还可以专门设立“劳动小能手” 、“书写小状元” 、 “体育未来星”等特殊的榜样群体对于统失儿童而言,通过自我努力,向特殊榜样靠拢得越近,就离注意力不集中和前庭失衡等症状越远二) 教学活动的心理干预教师作为学生的授课老师, 同时又是学生的班主任, 可以在课堂内外多角度地对统失儿童进行心理干预加拿大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班杜拉(A.Bandula )指出:社会学习是一种信息加工理论和强化学习理论综合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统失儿童脾气暴躁的一种根源是影片、 图片中攻击性行为在儿童早期印象中的隐性刻划 那么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实施心理干预策略1、 支持性干预支持性干预是指不伴随其他心理干预, 仅提供支持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干预方法 支持性干预的方式有:倾听、解释、鼓励、提示、暗示、调整例如: 数学老师在教学数位顺序表时,将数位的道具打乱顺序,让学生重新排列 当统失儿童无法正确排列, 产生焦虑情绪时, 耐心给予提示或让其他学生给予提示, 让统失儿童获得心理上的支持体育老师在教学设计中, 增加诸如平衡木、投篮、 跳绳的活动。

      这些活动最好穿插在游戏环节中在接力赛跑中,将接力棒换成排球,让学生边、拍边跑通过富有趣味性的活动促进孩子身体与大脑的协调,帮助学生寻回失落的感觉运动统合能力语文老师适度安排统合儿童口头训练, 由浅入深、 由少渐多, 发展其语言统合能力和听觉统合能力班主任老师可以在集体活动中, 让班级内的统合儿童去完成较为精细动手任务, 当学生在活动中取得点滴进步,给予适度的鼓励,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上都是支持性干预的策略, 老师只是设计和安排, 老师其本身并不参与活动, 只在活动过程中倾听、询问、鼓励和提示孩子2、 角色扮演干预角色扮演又称行为排演 它是指角色承担者按其特定地位和所处情境, 遵循本角色期待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角色行为 角色扮演对感觉统合失调症儿童进行心理干预的基本原理, 是利用社会模仿角色体验, 团体互助, 促进学生用积极的心理体验战胜消极心理体验, 并努力在实践中促使成功体验和行为方式的巩固和迁移 其作用在于: 发挥统失儿童的主动性、 创造性;在扮演流程中捕捉扮演者个性弱点和行为缺陷;为统失儿童提供宣泄不良情绪的机会;作为观赏者的其他统失儿童在心理上对此发生认同策略一:课本剧教师依据、课本内容设计情节,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可借助头饰、服装等道具,以及音乐、图片、 视频等多媒体辅助表演。

      通过一系列课本剧,有助于统失儿童摆脱焦虑情绪,恢复自制力策略二:哑剧班会课上, 老师提出一个有关不文明行为的主题, 要求学生用哑剧形式表达主题, 或是给定部分情节, 让学生续编故事情节 学生在表演中仅仅凭借肢体语言和丰富的脸部表情传递出中心思想 老师可以更加准确的捕获统失儿童内心最真挚的想法 这种方法可发展其非语言交往统合能力策略三:独白技术独白技术可以让观众分享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想法 具体形式有: ①对自己说话, 自己和自己提出建议想象解决的方法,鼓励自己的勇气②自言自语,如学生有自言自语的情节,教师切勿打断,应当保持学生思维的连贯性3、 系统脱敏干预系统脱敏干预又称为缓慢暴露干预、 交互抑制干预其含义是,当统失儿童对某个事物、某种环境的反应过“敏”时,我们可以在他身上发起不相容的反应,使敏感的事物不再敏感比如, 有学生害怕跳高, 我们可以让他观察跳高的录像, 与之谈论跳高,讲解跳高运动的益处,让他摸一摸跳高杆和海绵垫,从最低的高度跳起,直至不再害怕 这样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就是“系统”厌学情绪是统失儿童比较典型的现象我们以此为例,阐述系统脱敏干预过程的六个步骤3.1.1 访谈老师与有厌学情绪的统失儿童面对面的恳谈。

      在恳谈中,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 厌学的原因和程度并做好记录3.1.2 介绍老师向学生说明本意,即下面将围绕学生本人的厌学展开教育,并简要说明流 程和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到关心和帮助,做好接受心理干预的准备3.1.3 放松告知学生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没有任何惩戒,让学生丢掉包袱3.1.4 排表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究竟是为难情绪,还是不良的学习 环境还是其他原因老师和学生约定好行为准则以此为基础,排出若干改进措施的层次表厌学儿童改进措施层次表编号改善程度事 件记 录15分仅仅完成计算题练习,注意听讲210分增加计算练习的量,提高正确率,注意力保持时间变长320分解答简单的应用题,愿意回答简单问题430分完成基础训练,可以回答稍复杂问题535分通过简单的小测试增强信心,回答错误不自卑,愿意倾听660分对照以前的作业和试卷自我比较785分与他人分享心得890分独立、持续地完成作业3.1.5 脱敏学生逐步产生学习动力,逐步摆脱厌学情绪,让其对照之前制订的改进措施层 次表,逐条打勾3.1.6 反馈虽经过一系列的措施,统失儿童的厌学情绪大为改观,但大部分会出现不同程 度的反复,此时,老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辅助性练习。

      3.2系统脱敏干预的注意事项为了提高系统脱敏干预的效果,在操作中应注意以下问题3.2.1 交流时注意言语的准确表达,不必无节制的夸奖学生鼓励和激励固然重要,但无节制地夸奖学生反而事倍功半这样会使学生觉得不通过努力就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降低学习动力3.2.2 安排的改善措施层次表的的内容,如果相邻的两个之间跨度大,则应增加细分内容比如上表中编号2和编号3的内容跨度大,学生还不能一下达到, 则可以增加根据题意仅仅 说出数量关系,不必解答的环节三)家校联动的心理干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时候通过家庭与学校相互联系,相互衔接,才能够是统失儿童的症状真正减轻或消失家校联动的过程:1、家校接触当学校系统与家庭系统接触时, 老师的任务一方面是向家长了解、 沟通, 另一方面是向家长介绍统失儿童在校的特殊表现,彼此达成共识,以此增进家长的忧患意识例如:小明同学在家欺骗家长已完成作业, 但到校后, 宁愿被老师责备也不愿完成作业 此外,课堂上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但在家能长时间观看动画片和漫画书2、 发现问题家校接触后,双方将问题记录下来 重新定位儿童对若干个症状进行初步的分析,找出原因, 排好需要改善的先后次序。

      小明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作业拖拉的问题, 其次是手脑协调问题,第三是胆小害羞的问题,以此类推3、 解决问题家校双方共同商讨对策, 建立定期联络机制 小明的爸爸每周打一次, 每周完成一份情况反馈表 学生在家的改进措施在家庭得以延伸 如老师布置的跳绳、 颠乒乓球的任务在家继续完成 小明在校与他人小组合作学习, 在家与亲友、 邻居的同龄人进行言语交流,或共同完成手工制作4、 破旧立新随着统失儿童情况的改善, 家庭内原有的交互作用方式、 成员的角色以及模糊的规则被否定, 需要建立新的规则和新的方式, 但是这一过程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家庭成员会因为出现“真空”而使成员感到不适老师的任务是配合家长制订新的方式,并注意积极的反馈老师和家长以及小明三方约定好,周六、周日的上午8 点到 10 点是完成作业的时间, 周五晚上和周六晚上6 点到 9 点是小明自由支配的时间, 可以看书, 可以看电视 应当注意的是这中新方式不是一成不变, 是可以随机做出微调乃至大幅度更改的新方式也可以对家长提出要求, 例如小明在完成作业的时间段内, 家长尽量不安排亲友到家,以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5、 效果评价干预是否有效,是否取得进步,都需要进行效果评价,如果发现不足,及时改进。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