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第二十章 课程本位评估.ppt
27页第二十章 课程本位评估,学习目标与要求: 1、理解、掌握课成本位评估的涵义、课成本位评估的类型、课成本位评估的方法、课成本位评估的实施步骤 2、了解课成本位评估的原则、课成本位评估的特征及对课成本位评估的评析 3、分析课成本位评估的实施案例,练习课成本位评估的实施步骤内 容,一、课程本位评估的涵义 二、课程本位评估的类型 三、课程本位评估的方法 四、课程本位评估的原则 五、课程本位评估的实施步骤 六、课程本位评估实施案例分析 七、课程本位评估的特征 八、课程本位评估的评析,一、课程本位评估的涵义,课程本位评估(curriculum-based assessment,CBA)并不是崭新的理论,也不是创新的设计,很早就有学者提到相关的问题它是直接使用学校所教的课程进行评估,为发展有效教学提供了最丰富的资料,并改善了标准化测验与教学评估无法连结的缺点奎克林(Gickling)于1981年首次提出课程本位评估一词, 20世纪80年代中期便在特殊教育界盛行关于“课程本位评估”的定义: (1)塔克(Tucker,1987)认为,任何以实际上课的课程内容为依据,来评估学生技能发展的程序,都可称为课程本位评估。
同时还指出课程本位评估具有三个基本条件,即测验材料选自学生的课程;必须经常性且重复的施测以及测验的结果要用来作教育上的决定 (2)塞尔维亚和塞蒂克(Salvia &Yssedyke,1990)也认为,课程本位评估是以学生在现有课程内容中的持续表现来决定其教学需求的一种程序课程本位评估:是一种整合课程、教学与测验的一种教学评估模式,是一种非正式的评估技术它是根据学生目前的课程表现来决定他们的教学需要,给施教者提供快速而有效的信息,强调教学与评估并重它重点在于将测量所获得的资料直接运用于教学中 课程本位评估可以应用于哪些方面? 特殊教育方案开始于特殊需要儿童的筛选、鉴定与分类,然后加以安置,再就是安排课程、编选教材与实施个别化教学活动二、课程本位评估的类型,(一)着重流暢性的课程本位评估模式 该模式目的:在于直接测量学生的进步情形,作为教师长期观察与修正教学的依据 着重流畅性的模式:着重于评估速率,测量结果显示个人在单位时间内正确反应的次数如某位学生在一分钟时间内答对了二十题数学计算题 教师若能系统性的实施课程本位测量不但可以有效提高轻度障碍学生学习成就,而且也能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二)着重正确性的课程本位评估模式,该模式目的:在于检查教材内容对于个别学生的难易程度,作为挑选教材和分组教学的依据。
着重正确性的模式:着重于计算比例,例如答对题数相对于答错题数的比例、答对题数相对于总题数的百分比 台湾叶靖雲(1996)曾比较三种课程本位数学评估模式的效度,显示着重正确性的模式较容易在一般学校的班级中推行,可作为选取形成性数学评估工具的依据三)标准参照的课程本位评估的模式,此模式目的:以学生在具有顺序性的课程目标上的表现,来作为教师设计教学的参考 标准参照的模式:是先将课程中所要教的技能,按照难易程度或教学的先后顺序予以排列;然后为每一项技能写出相对应的行为目标;接着再根据行为目标来编选试题,同时拟定可以接受的表现标准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在试题上的表现,判断其是否熟练掌握每项学习目标,用来作为种种与教学有关的决定三种课程本位评估模式都是以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作决定的依据,而且经常被学校教师非正式的混合使用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以着重流暢性的课程本位评估模式的运用最为普遍三、课程本位评估的方法,(一)观察 (二)测验法 (三)主观印象 主观印象:是指基于非系统化的搜集资料(或全然无资料)或未经界定的标准,来对个人下一个结论,主要包括评定量表、面谈及临床的主观印象在评估的最初阶段可以使用主观印象。
许多研究指出,主观印象和判断会受到不相关资料(如学生父母的社会地位、学生的长相等)的扭曲四、课程本位评估的原则 (一)要推广用于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补救教学 (二)在学习期间要坚持持续性地评估 (三)应尽可能应用电脑进行课程本位评估 (四)尽可能将课程本位评估用于职业教育的评估,五、课程本位评估的实施步骤,(一)分析课程,决定评估的主题与范围 分析学生的学业困难应从分析学生的课程着手根据课程本位评估的目的,分析课程包括探究课程中知识和能力的安排、评估课程中知识和能力间的逻辑关系、检查课程中的教学活动以及评估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需成就表现或能力并根据课程选择教材,清楚界定将要进行评估的课程主题与范围二)以行为目标陈列学习内容 分析学习所需要的技能,以行为目标叙述学习内容,以便掌握未来将对学生进行施教的教学内容 (三)按顺序陈列学习目标 根据难易程度确定逻辑顺序,陈列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依此决定教学的次序,以方便评估学生的能力表现四)评估学生目前的表现水平,确定起点行为 搜集适合对个别学生作教学决定的资料,可从四方面着手 (1)查看记录和文件(如永久性的记录、个别化教育计划) (2)咨询了解学生状况的教师 (3)直接评估学生 (4)与其它学生作成就表现的比较 最后,将学生的表现直接与学习目标作比较,评估学生在课程内容中的学习起点能力,以准备教学。
五)决定适当的达标标准 确定达标的标准通常可根据下列三种方法来决定: (1)考虑布鲁姆的认知分类,它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及评价等六个层次这项分类系统可用于决定学生获得、同化、应用资料和概念到内容资料中 (2)考虑所需操作内容的层次例如,数学的任务层次可以依据学生必须用来解决问题的各类资料在最低层次,通过身体操作来完成问题解决;至于较高层次,则要求学生使用数学关系和抽象的表征来解决问题 (3)考虑期望学生的学习层次不仅要考虑课程阶层,还要考虑学习阶层,即获得、流畅、保留、类化及顺应等五个层次六)进行教学设计及实施教学 根据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并对学生进行教学 (七)评估学习状况,并整理成绩 编写与学习目标和达标标准相对应的试题,进行评估,搜集资料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作为调整、改变教学的参考把经常性的评估成绩进行整理,以了解学生个人内在学习状况的变化八)作教育性决定 (1)不要改变介入:如果资料显示学生有适当的进展且达到标准,就不需要改变介入措施 (2)改变教学:如果学生进展缓慢或错误率增加,那么应该考虑四种改变教学的选择(回到较容易的技巧,回到较容易的任务形式,尝试不同的教学程序或者是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
3)提高教学目标:如果学生表现出高的成功率,那么教师应该考虑改变教学目标依据任务和真实世界的要求,教师应该考虑三种可能的选择之一(进入新的学习阶段、增加任务的难度或提供新的技巧) (4)传授顺从训练:当学生的成就表现资料出现高度的变化,而且平均成就表现低于标准时,建议考虑顺从的问题如果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诱因、成就表现标准、教学条件及教学质量发生改变时,就可能会产生顺从上的困难,有必要给予调整六、课程本位评估案例分析,教学来源:我想上学去(江苏教育出版社,健康与体育第一册,第二单元) (一)主题范围 上学途中要注意些什么? 上学路线概述:家左转第一个红绿灯右转经过警察局第二个红绿灯左转直走十字路口直走校园门口二)学习内容 1.能够分清楚方向 2.能够注意交通规则 3.认识警察局的标志 4.知道迷路了改怎么办?,(三)行为目标 1. 能分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 2-1. 能够分辨红灯、绿灯、黄灯三种信号灯 2-2. 能够了解“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的意义 3. 能够指认警察局标志 4. 迷路了会问人、找警察、打(寻求帮助) (四)起点行为的评估 1. 会辨认红、黄、绿三种颜色 2. 了解次序的意义。
五)达标标准 达标及评估标准共分为十个等级,10分一个等级,最高等级是100分,最低等级是10分,未达到10分等级标准的为零分我想上学去成就水平达标及评估标准(节选部分),(六)进行教学 1. 前、后、左、右方位的认知(现场表现教学,由老师带领分辨四个方位) 2. 红绿灯教学(课堂上使用照片,再以录像带教学及实际引导) 3. 警察局(图片、警察局的建筑、标志的图样十什么?像什么?) 4. 假设迷路的各种情境,及启发学生认知可运用的资源 (七)评估学习状况,整理成绩 本例以列表呈现学生的评估结果,如表1;并以图1整理学生成绩表1: 课程本位评估记录范例,注:每项每次评估均以100位满分图1:课程本位评估记录图,操作练习: 请根据课程本位评估的实施步骤及相关知识,为一名特殊需要学生设计一份课程本位评估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