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中考试卷评讲.ppt
28页期中考试卷讲评课期中考试卷讲评课考后自查与自评考后自查与自评1、找知、找知识点,回点,回归教材;教材;2、分析知、分析知识点考点考查的角度和能力要求;的角度和能力要求;3、回、回顾当当时解解题的思考分析的思考分析过程;程;4、解决每一道、解决每一道题,你的思路清晰,你的思路清晰吗?? 哪个地方遇到阻碍(哪个地方遇到阻碍(阅读/理解理解/接受接受/联想想/应用用/表述)?表述)? 有需要有需要优化的地方化的地方吗?5、整份、整份试卷的卷的应试策略是怎策略是怎样的?的? (如如时间分配、做分配、做题顺序、复序、复查技巧技巧)模块模块知识点知识点题号题号考查角度考查角度需要完善的需要完善的知识和方法知识和方法基本概念基本概念理论理论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分散系物质的量及物质的量及NA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示例)(示例)2/4/9/15(2)定义、共存、定义、共存、方程式的书写方程式的书写与判断与判断发生条件、发生条件、书写的步骤书写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电化学原子结构及周期表原子结构及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分子结构化学键、分子结构元素及其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合物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①①表达不规范表达不规范第第1515题题第第1919题题审题不慎审题不慎第第1616题题第第1717题题②②审题不慎审题不慎第第1919题题③③粗心大意粗心大意第第1717题题5、、氢化化锂(LiH)属于离子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LiH跟水反跟水反应可以放出可以放出氢气。
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LiH的水溶液的水溶液显中性中性 B..LiH中的中的氢离子可以被离子可以被还原生成原生成氢气气C..LiH是一种是一种强强氧化氧化剂剂 D..LiH中中氢离子比离子比锂离子的半径大离子的半径大 考点呈现考点呈现13、、设NA是阿伏加德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常数的数值A.含.含4molHCl的的浓盐酸与足量酸与足量MnO2混合加混合加热制制备Cl2共共转移移 4NA个个电子子19.((1)写出本实验(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写出本实验(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方向和数目:电子转方向和数目: 交流与讨论交流与讨论】】((1)说说你当时的解题思路?)说说你当时的解题思路?((2)考查了哪些角度的知识?能力?)考查了哪些角度的知识?能力?((3)形成什么方法?我要补充什么知识?)形成什么方法?我要补充什么知识?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氧化还还原反原反应应知知识识的考的考查查角度角度 1、准确、准确标标价价态态2、氧化、氧化还还原反原反应应方程式的方程式的书书写写3、价、价态转态转化关系化关系4、、电电子得失守恒子得失守恒常见元素化合价常见元素化合价1、单质:0价1、单质:0价2、化合物:2、化合物:①①金属元素:只有正价 金属元素:只有正价 ②②氢元素:一般呈+1价氢元素:一般呈+1价 ((-1价价H: SiH4、、BH3和金属氢化物如和金属氢化物如NaH))①①氧元素:一般呈-2价氧元素:一般呈-2价②②单个非金属元素原子构成离子:呈负价单个非金属元素原子构成离子:呈负价③③按按F、、Cl、、O、、N、、S、、C顺序:呈最低负价顺序:呈最低负价 升失氧,作还原剂升失氧,作还原剂降得还,作氧化剂降得还,作氧化剂价态转化关系价态转化关系1、有升必有降,有降必有升、有升必有降,有降必有升2、只靠近,不交叉、只靠近,不交叉 得失电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得到电子总数得到电子总数=失去电子总数失去电子总数=转移电子数转移电子数回归课本回归课本 必修一必修一 P36-37P36-37注意:单线桥、双线桥的规范表达注意:单线桥、双线桥的规范表达12、下列是某校、下列是某校实验小小组设计的一套原的一套原电池装置,下列有关描述池装置,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A.此装置能将化学能.此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能B.石墨.石墨电极的反极的反应式式:O2+2H2O+4e- = 4OH-C..电子由子由Cu电极极经导线流向石墨流向石墨电极极D..电池池总反反应:2Cu+O2+4HCl= 2CuCl2+2H2O 电化学——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考点呈现考点呈现2(+ +)(- -)e- -17、(、(4))温度温度650℃℃的熔融的熔融盐燃料燃料电池,用(池,用(CO、、H2)作反)作反应物,物,空气与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的混合气体为正极反正极反应物,物,镍作作电极,用极,用Li2CO3和和Na2CO3混合物作混合物作电解解质,,该电池的正极反池的正极反应式式为 。
电电化学的考化学的考查查角度角度 1、原、原电电池池——正正负负极判断、工作原理、极判断、工作原理、 电电极式极式书书写写2、、电电解池解池——构成条件、工作原理、构成条件、工作原理、 粗粗铜铜精精炼炼3、金属腐、金属腐蚀蚀——电电化学腐化学腐蚀蚀 电电极式的极式的书书写写 1、确定正、确定正负电负电极极2、找出在正、找出在正负电负电极上极上发发生反生反应应的物的物质质3、分析、分析还还原原产产物和氧化物和氧化产产物物((电电解解质环质环境)境)4、、书书写写电电极式极式(配平、守恒)(配平、守恒)电电极极总总式式 = 正极正极电电极式极式 + 负负极极电电极式极式 1.通过通过NOx传感器可监测传感器可监测NOx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意图如下:①①Pt电极上发生的是电极上发生的是 反应反应(填填“氧化氧化”或或“还原还原”)。
②②写出写出NiO电极的电极反应式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NO - 2e-+O2- =NO2 尝试应用尝试应用1还原 2. NO2、、O2和熔融和熔融KNO3可制作可制作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其原理见图,,其原理见图,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该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电极上生成氧化物电极上生成氧化物Y,,尝试写出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尝试写出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负极:NO2- e- + NO3- ═N2O5 正极:O2+2N2O5+4e- ═4NO3- 尝试应用尝试应用2方法完善:方法完善: 有时可先写总反应式和负极反应式,用总式减去负极的就有时可先写总反应式和负极反应式,用总式减去负极的就可以得出正极反应式可以得出正极反应式实战高考实战高考陌生情境下电极反应式的书写陌生情境下电极反应式的书写(2013全国I卷,27) 3.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很广,其正极材料可再生利用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子电池正极材料有钴酸锂(LiCoO2)),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
导电剂乙炔黑和铝箔等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充电时,该锂离子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6C+xLi++xe- - =LixC6 ⑴⑴LiCoO2 中,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2)充放电过程中发生充放电过程中发生LiCoO2与与Li1-xCoO2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之间的转化,写出放电时电池反应方程式时电池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Li1-xCoO2+ LixC6= LiCoO2+6C +31 1、将自己感想、将自己感想尝试总结,并写下来;,并写下来;(知(知识上的上的补充,思路上的分析和充,思路上的分析和规律上的律上的总结))2 2、、对做做错或有疑或有疑问的每一道的每一道题,重新写一次解,重新写一次解题过程;程;3 3、将以前、将以前试卷相关知卷相关知识点的点的习题重新看一次或重新看一次或动手解一次手解一次课后总结课后总结【【小测小测7】】6、、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 除去除去Fe2(SO4)3溶液中混有的溶液中混有的FeSO4:加入足量新制氯水:加入足量新制氯水B. 除去除去FeCl2溶液中混有的溶液中混有的FeCl3:加入足量铁粉,:加入足量铁粉,过滤过滤C. 铝粉中的镁粉,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铝粉中的镁粉,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D. 除去除去Cu粉中混有的粉中混有的CuO: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考点呈现考点呈现1——除杂除杂7、为了提纯下表所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有关除杂、为了提纯下表所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有关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的选择均正确的是试剂和分离方法的选择均正确的是(( ))编号号被提被提纯的物的物质除除杂试剂分离方法分离方法A乙酸乙乙酸乙酯(乙酸)(乙酸)生石灰生石灰蒸蒸馏B淀粉溶液(淀粉溶液(NaCl))水水过滤C苯(苯酚)苯(苯酚)NaOH溶液溶液分液分液D甲甲烷(乙(乙烯))KMnO4酸性溶液酸性溶液萃取萃取BC原原则则:: ①① 不增不增加新加新杂质杂质 ②② 不减不减少被提少被提纯纯的物的物质质 ③③ 易分离易分离除除杂杂的原的原则则和方法和方法方法:方法: ①①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 ②②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过滤、分液、萃取、过滤、分液、萃取、蒸馏、升华、渗析、结晶蒸馏、升华、渗析、结晶(蒸发蒸发/冷却冷却/重结晶重结晶) 沉淀(水解)、气体、沉淀(水解)、气体、直接转化为提纯物(如分解、氧化还原)直接转化为提纯物(如分解、氧化还原)选择选择最最优优方案:方案:简简便、便、经济经济、、绿绿色色环环保保 【【小测小测7】】12(4)煅烧过程存在以下反应:煅烧过程存在以下反应:2MgSO4++C 2MgO++2SO2↑++CO2↑MgSO4++C MgO++SO2↑++CO↑MgSO4++3C MgO++S↑++3CO↑利用右图装置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利用右图装置对煅烧产生的气体进行分步分步吸收或收集。
吸收或收集①① D中收集的气体可以是中收集的气体可以是 (填化学式填化学式)②② B装置的作用是装置的作用是 ;; B中盛放的溶液可以是中盛放的溶液可以是 (填字母填字母)a.NaOH 溶液溶液 b.Na2CO3溶液溶液 c.稀硝酸稀硝酸 d.KMnO4溶液溶液CO吸收吸收SO2d 尝试应用尝试应用考点呈现考点呈现2——无机流程图无机流程图16.硅孔雀石是一种含铜矿石,含铜形态为硅孔雀石是一种含铜矿石,含铜形态为CuCO3·Cu(OH)2和和CuSiO3·2H2O,同时含有,同时含有SiO2、、FeCO3、、Fe2O3、、Al2O3等等杂质以其为原料制取硫酸铜的工艺流程如图:杂质以其为原料制取硫酸铜的工艺流程如图:((2)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如下表:步骤步骤②②,可加,可加入入 调节调节pH=4时,滤液时,滤液B中含有的阳离子是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3)将滤液)将滤液B通过通过 、过滤等操作可得到硫酸铜晶体。
过滤等操作可得到硫酸铜晶体氢氧化物氧化物Al(OH)3Fe(OH)3Fe(OH)2Cu(OH)2开始沉淀的开始沉淀的pH3.31.56.54.2沉淀完全的沉淀完全的pH5.23.79.76.7CuO、、Cu(OH)2、、Cu2(OH)2CO3蒸蒸发浓缩、冷却、冷却结晶晶20、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新型、高效絮凝剂和净水剂,其单、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新型、高效絮凝剂和净水剂,其单体是液态的碱式氯化铝体是液态的碱式氯化铝[Al2(OH)nCl6-n]本实验采用铝盐本实验采用铝盐溶液水解絮凝法制备碱式氯化铝其制备原料为分布广、溶液水解絮凝法制备碱式氯化铝其制备原料为分布广、价格廉的高岭土,化学组成为:价格廉的高岭土,化学组成为:Al2O3((25%~~34%)、)、SiO2((40%~~50%)、)、Fe2O3((0.5%~~3.0%)以及少量)以及少量杂质和水分已知氧化铝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化学性质也杂质和水分已知氧化铝有多种不同的结构,化学性质也有差异,且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高岭土中的氧化铝难有差异,且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高岭土中的氧化铝难溶于酸制备碱式氯化铝的实验流程如下:溶于酸制备碱式氯化铝的实验流程如下:已知:已知:Fe3++、、Al3++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分别为3.2、、5.2。
煅烧煅烧浸出浸出搅拌搅拌,调节调节pH在在4.2-4.5,过滤过滤蒸发浓缩蒸发浓缩90~100℃℃Al2(OH)nCl6-n高岭土高岭土A酸酸适量适量CaCO3考点呈现考点呈现2——无机流程图无机流程图20、、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煅烧煅烧”的目的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浸出浸出”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为提高铝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为提高铝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写出1条)4))“蒸发浓缩蒸发浓缩”需保持温度在需保持温度在90~~100℃℃,控制温度的,控制温度的实验方法是实验方法是______5)实验中制备碱式氯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中制备碱式氯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工业生产的主要流程工业生产的主要流程原料预处理原料预处理除杂、净化除杂、净化产品分离提纯产品分离提纯反应条件反应条件控制控制原料循环利用原料循环利用排放物的无排放物的无害化处理害化处理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
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 生产条件的控制生产条件的控制1、核心考点:、核心考点:2、规律:、规律:无机流程无机流程图图1、解、解题题方法:方法:2、解、解题题步步骤骤:: ①①明确整个流程的目的和各部分的目的明确整个流程的目的和各部分的目的②②分析各步试剂分析各步试剂/条件,确定生成的产物条件,确定生成的产物③③结合理论与实际问题思考结合理论与实际问题思考④④答题要点、模式答题要点、模式正推法、正推法、逆推法、逆推法、突破口突破口发发散散 某炼铁废渣中含有大量某炼铁废渣中含有大量CuSCuS及少量铁的及少量铁的化合物(铁元素的化合价为化合物(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2和和+3+3价),工业以该价),工业以该废渣为原料生产废渣为原料生产CuClCuCl2 2·2H2H2 2O O的工艺流程如下:的工艺流程如下:预处理预处理 尝试应用尝试应用((1)高温煅烧时)高温煅烧时CuS发生下列反应,配平反应方程式发生下列反应,配平反应方程式 __CuS + __NaCl + __O2→ __CuCl2 + __Na2SO4,,((2)试剂)试剂A最好选用下列三种物质中的最好选用下列三种物质中的_____ (填序号填序号) a.NaClO b.Cl2 c.浓硫酸浓硫酸 d.H2O21 2 2 1 1a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