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文化符号特征及语义内涵分析.docx
7页楚文化符号特征及语义内涵分析 田 华(信阳师范学院 传媒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摘 要:楚文化集合了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的诸多元素,成为极具特色的文化样式,丰富了后世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在面对和认识这个综合体的时候,应该抓住几个典型性特征的艺术样式进行分析立足于楚文化载体的具有典型性的具体的出土器物,对于器物本身所显现出来的文化符号系统进行分析和论述,深入剖析楚文化器物所承载的精神特质和审美意义Keys:楚文化;符号特征;语义内涵J01 :A :1007-0125(2014)10-0233-02楚国作为先秦的诸侯国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在楚文化的基因里,集合了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的诸多元素,使其成为极有特色的文化样式,丰富了后世的人文精神和文化传统有学者将楚文化归结为六个要素,即青铜冶铸、丝织刺绣、髹漆工艺、老庄哲学、屈子文学以及美术乐舞说明楚文化的辉煌成就既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层面的;既有文字范畴的,也有器物范畴的面对这个复杂的文化综合体,本文由其具有典型性的部分器物入手,对于器物所显现出来的文化符号系统进行分析,从而深入探讨楚文化器物所承载的精神特质和审美意义。
一、楚国文化符号的载体和类型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文物出土,楚地的器物所呈现的特质也越来越明晰,对于楚文化载体的器物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结合当代对于楚器物和楚文化的研究,有一个比较确定的结论是“楚文化符号种类繁多, 它们是古代能工巧匠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撷取素材, 进行艺术加工、构思和演绎, 使之典型化、图案化、规律化和抽象化, 运用线条、块面轮廓、结构和色彩进行组合的结果作为楚国文化符号的载体,青铜器、漆器、陶器、玉器、琉璃器、金银器等形态, 以及民间玩具、乐器、神像面具、生活用品、祭祀用品上都镌刻着楚国特有文化符号的痕迹楚国样式的青铜器,不像北方中原地区的青铜器那样雄浑博大,在体量上无法与中原出土的青铜器相提并论,但是楚地的青铜器也形成了自身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它们具有造型优美,做工精细,想象丰富,表现夸张,器物形制大胆突破常规的特点在纹饰方面,形式多样且富有变化莫测的魅力楚青铜器的纹饰有抽象的“卷形云纹、勾连云纹、点纹、目纹、方块形纹、三角形纹、菱形纹、带纹、雷纹等, 还有作为象征性形象应用的凤纹、变形凤纹、鸟羽纹、龙纹、兽面纹、蟠缡纹等都是楚图案的典型纹样也就是说,楚国的青铜器在流传变化的过程中,脱离了中原文化的造型观念的影响,形成了自身具有特色的楚式器型,成为自成一格的青铜器符号系统。
在日常的生活用品和祭祀用品上面,不仅楚艺术特有的曲线形符号在这类器物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楚文化的符号系统表现并不是对于现实生活的生硬模仿,超越了对现实形象的一味的忠实描绘,而将现实存在的形象进行系统的抽象化处理,并在抽象的过程中融入多样变异,分解变形,拼贴置换等多种手法进行处理,对传统的意义、功能、结构样式进行了变形,从而达到一种寓新奇于平俗,超越整一性达到不同凡响的审美效果楚国式样的漆盘、漆盒、漆棺上的植物图案,往往被分解、变异、抽象,从而以雷纹、卷云纹、勾连云纹等纹饰形式出现;将动物、自然景象等物象类型,尤以龙、凤、虎、鹿等动物物象,进行抽象、拼贴和置换,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楚文化符号作为中国绘画艺术史的肇始,帛画作为最古老的绘画艺术样式,是研究中国绘画艺术史的代表,也是在楚地出土这其中的代表有两个,其一是人物龙凤帛画,其二是人物御龙帛画其独特的构图,线性描绘的方法,充分体现了“绘事后素”思想之于造型艺术的重要意义中国艺术的基本特质和精神在于利用线条的飞动去栩栩如生的描摹物象,而楚地的艺术则是超越了现实的物象,对于物象的把握是根据一系列的抽象、变形、措置等手法,从而形成一种浪漫、诡谲的艺术效果。
二、楚文化符号的语义和内涵据考证,楚之先民源自中原大地《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 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 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 共工氏作乱,帝喾使重黎诛之而不尽 帝乃以庚寅日诛重黎,而以其弟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作为主管火的官员逃避战乱至江淮流域,远离中原,在现实的生活中淡化了中原的礼法,而将浪漫主义情怀发挥到极致,在造型艺术中充分展示自己恣意汪洋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楚文化符号系统中,多有一些表现鬼神、天地与人间的神奇场景这些场景是楚文化中特有的语义表述方式在传统的儒家文化系统里, “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也”,蕴含着儒家对于死亡、鬼神问题的回避与中原儒家的传统观念不同的是,楚文化语义体系中对于这些问题进行认真面对,甚至是比较热衷如楚国曾经鬼神之道倡炽,巫觋之风盛行,楚国人并不否认鬼神作为一种现实力量的存在《汉书·地理志》记载:“楚人信巫鬼,重淫祀《吕氏春秋·异宝篇》曰:“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祀 这是楚人泛神论自然观和万物有灵论观念的一种体现在楚文化的表意系统里,将自然视为一种生命的力量的存在,并在人物夔凤图帛画,人物御龙图帛画中进行表现。
这些画作中,将天上的神仙世界,人间的世界和地下的鬼神世界融入一体,全面展现,是楚人万物有灵论的自然观的形象表达楚文化符号系统中,多是借助游动的飞龙和飘飞的凤来表现楚文化的精神实质,因此在楚文化的语义系统中,具有灵动和飘逸气质这种飘逸是超越了现实生活的羁绊,是一种恣意汪洋的美感体现对于这种特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有云:“寂然凝思,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是从创作的角度论述了这种灵动发生的机制,而这种灵动和飘逸带来的感受,陆机《文赋》有云:“精鹜入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以上的论述,就从根本上指出楚文化的精神实质的内涵除此之外,楚文化的浪漫情怀和生命精神,都在具体的楚文化代表符号中有着明确的体现对于楚文化符号的凝视和品读,就是一个发现积极审美意义的过程三、楚文化的成因及意义楚文化的类型丰富多样,创造的文化载体各具特色,其鲜明风格的形成有着诸多方面的原因,其主要的价值和意义离不开产生楚文化的基础根基,除此之外当时的社会环境,时代特征也是产生楚文化的丰沃土壤参照丹纳的观念:“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三大因素”这三种因素促成了楚文化符号系统和文化意义。
楚人的个性特点和革新精神,对于楚文化的形成起到一种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一切文化的形成,都是源于“人化”,人的聚集和改造,形成了文化特有的质素和样式在楚人的祖先筚路蓝缕逃亡至江淮流域的楚地之后,远离了严苛中原礼乐的桎梏,从而极大的解放了楚国人的创造力,使得楚人可以在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念的指引下极大的解放人的创造力冯友兰先生指出:“楚人虽不沾周文化之利益,亦不受周文化之拘束”,所以以一种超越的价值实现了对于另一种新价值和新世界的发现,并以灵动的方式表现出来,极大的提升和丰富了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实现了文化的多样成果换言之“楚文化成长的历程表明,楚人有不惮践等破格的进取精神” 楚国从肇始至被秦所灭,大约经历了八百年的时间,楚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是一个慢慢提炼和凝聚[来自www.Lw5U.com]成魂的一个过程这一发展的过程之中,是不断的吸取各处优秀文化,从而壮大自身的过程楚文化的成长历程还表明,楚人有不分此珍彼域的开放气度”荆楚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文化系统一道,共同构成了楚国文化瑰丽多姿,丰富多彩的样式与风格作为浪漫主义艺术传统的楚国艺术,因其特殊的从而使楚文化成为先进的充满活力的文化。
楚国特殊文化意义系统的形成,是和地域性的特点相匹配的在偏安南方一处的楚国,长期没有战乱从而得以休养生息,再加上其地广人稀,物产丰饶,所以没有中原战乱频仍居无定所无食裹腹的担忧,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有着较好的描绘:“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地艺饶食,无饥馑之患在这个意义上讲,楚国的文化是植根于江淮流域的丰沃土壤之中,在没有饥馑且少战乱的情形下,形成了特有的文化发展的氛围,在这种情形下,审美的精神和文化的观念得以最终形成楚文化的系统深深的影响到后期的文化艺术样式,作为浪漫主义的集大成之作《离骚》,和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诗经》一道,共同构成了中国审美类型的两大类型《离骚》作为楚文化的代表,其意义超越了居于江淮的楚地,扩展到了更为广大的地域,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传统和审美类型四、结语楚文化符号以铜器、漆器、陶器、玉器、琉璃器、金银器等器物为载体,民间玩具、乐器、神像面具、生活用品、祭祀用品上都镌刻着楚国特有文化符号的痕迹这些文化符号体现着楚文化的浪漫情怀和生命精神其成因是源于特殊的江淮流域,加上楚文化的创作者楚人的创造,以及形成楚文化的所特有的孕育期和成熟阶段。
楚文化对于中华文化传统中的浪漫主义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Reference:[1]皮道坚.楚艺术史[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2]左汉中.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3] [法]丹纳傅雷译.艺术哲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4]张正明,刘玉堂.荆楚文化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5]涂又光.楚国哲学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6]张正明,刘玉堂.荆楚文化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作者简介:田 华(1978-),女,河南漯河人,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豫南楚文化审美符号研究”(2012-QN-445 )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