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类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评分细则.doc
22页附件1:第一类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评分细则(适用于特大型餐馆,大型餐馆,供餐人数300人以上的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供餐人数500人以上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被检查单位: 负责人: 结论:良好,一般,差单位地址: 联系 : 基本情况:加工经营场所面积: M2 最大供餐人数: 人就餐场所面积: M2 食品处理区总面积: M2 注:1.本表※表示关键项核查内容核查和评价方法分值扣分得分不适用(合理缺项)1.卫生管理(16分)安全管理组织和机构2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2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及培训记录10有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22.选址选择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地区,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
※3.场所设置、布局、分隔和面积(36分)设置与食品供应方式和品种相适应的粗加工、切配、烹饪、面点制作、餐用具清洗消毒、备餐等加工操作场所,以及食品库房、更衣室、清洁工具存放场所等各场所均设在室内※粗加工、切配、烹饪、餐用具清洗消毒、特大型餐馆餐用具保洁为独立隔间的场所2进行凉菜配制、裱花操作和食堂备餐,分别设置相应操作专间※制作现榨果蔬汁和水果拼盘及加工生食海产品,设置相应的专用操作场所5各加工操作场所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顺序合理布局,并能防止食品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10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用具和容器,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存放区域分开设置※食品处理区面积与就餐场所面积之比,以及最大供餐人数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要求10切配烹饪场所面积≥食品处理区面积50%(全部用半成品烹饪的可适当减少)2凉菜间面积≥食品处理区面积10%5加工经营场所内无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的区域(或距离25m以上)24.食品处理区地面与排水(7分)地面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不易积垢、耐腐蚀、防滑的材料铺设,且平整、无裂缝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和烹调等场所的地面易于清洗、防滑,并有排水系统。
※地面和排水沟有排水坡度2排水沟出口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网罩55.食品处理区墙壁、门窗(17分)墙壁采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平滑、不易积垢的浅色材料,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和烹调等场所有以上光滑、不吸水、浅色、耐用和易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10门、窗装配严密,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可开启的窗设有易于拆洗且不生锈的防蝇纱网或设置空气幕,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能自动关闭5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烹调等场所如设门,采用易清洗、不吸水的坚固材料制作26.食品处理区天花板(9分)天花板采用无毒、无异味、不吸水、表面光洁、耐腐蚀、耐温、浅色材料涂覆或装修5清洁操作区、准清洁操作区及其它半成品、成品暴露场所屋顶若为不平整的结构或有管道通过,加设平整、易于清洁的吊顶2水蒸气较多的场所的天花板有适当的坡度27.洗手消毒设施(12分)食品处理区内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设施,其位置设置在方便员工的区域5洗手池的材质为不透水材料,结构易于清洗5洗手消毒设施附近有相应的清洗、消毒用品和干手用品或设施,员工专用洗手消毒设施附近有洗手消毒方法标识28.餐用具清洗消毒保洁设施(12分)配备能正常运转的清洗、消毒、保洁设备设施。
※各类清洗消毒方式设专用水池的最低数量:采用化学消毒的,至少设有3个专用水池采用人工清洗热力消毒的,可设置2个专用水池各类水池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专用,与食品原料、清洁用具及接触非直接入口食品的工具、容器清洗水池分开※餐用具清洗消毒水池使用不锈钢或陶瓷等不透水材料、不易积垢并易于清洗2设专供存放消毒后餐用具的保洁设施,标记明显,结构密闭并易于清洁10清洗、消毒、保洁设备设施的大小和数量能满足需要※9.食品原料、清洁工具清洗水池(15分)粗加工操作场所分别设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水产品3类食品原料的清洗水池,水池数量或容量与加工食品的数量相适应各类水池以明显标识标明其用途10设专用于拖把等清洁工具、用具的清洗水池,其位置不会污染食品及其加工制作过程510.设备、工具和容器(9分)接触食品的设备、工具、容器、包装材料等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要求5接触食品的设备、工具和容器易于清洗消毒2所有食品设备、工具和容器不使用木质材料,因工艺要求必须使用除外 211.通风排烟设施(15分)烹调场所采用机械排风产生油烟的设备上部加设附有机械排风及油烟过滤的排气装置,过滤器便于清洗和更换。
10排气口装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网罩512.采光照明设施(2分)加工经营场所光源不改变所观察食品的天然颜色安装在暴露食品正上方的照明设施使用防护罩冷冻(藏)库房使用防爆灯213.废弃物暂存设施(7分)食品处理区设存放废弃物或垃圾的容器废弃物容器与加工用容器有明显区分的标识5废弃物容器配有盖子,以坚固及不透水的材料制造,内壁光滑便于清洗专间内的废弃物容器盖子为非手动开启式214.库房和食品贮存场所(9分)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分开设置5冷藏、冷冻柜(库)数量和结构能使原料、半成品和成品分开存放,有明显区分标识※除冷库外的库房有良好的通风、防潮、防鼠(如设防鼠板或木质门下方以金属包覆)设施2冷冻(藏)库设可正确指示库内温度的温度计215.专间(15分)专间内无明沟,地漏带水封食品传递窗为开闭式,其他窗封闭专间墙裙铺设到顶10专间门采用易清洗、不吸水的坚固材质,能够自动关闭5专间内设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的空调设施、空气消毒设施、工具清洗消毒设施;凉菜间、裱花间设专用冷藏设施※专间入口处设置有洗手、消毒、更衣设施的通过式预进间,洗手消毒设施符合本表第6项的规定。
※16.更衣室(2分)更衣场所与加工经营场所处于同一建筑物内,有足够大小的空间、足够数量的更衣设施和适当的照明217.厕所(2分)厕所不设在食品处理区※厕所采用水冲式,地面、墙壁、便槽等采用不透水、易清洗、不易积垢的材料,设有效排气装置,有适当照明,与外界相通的窗户设置纱窗,或为封闭式,外门能自动关闭,在出口附近设置洗手设施2总分185附件2:第二类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评分细则(适用于中型餐馆,快餐店,供餐人数300人以下的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供餐人数50~500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被检查单位: 负责人: 结论:良好,一般,差单位地址: 联系 : 基本情况:加工经营场所面积: M2 最大供餐人数: 人就餐场所面积: M2 食品处理区总面积: M2 注:1.本表※表示关键项2.本表中单位食堂指除学校和幼儿园以外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食堂,不包括建筑工地食堂。
核查内容核查和评价方法分值扣分得分不适用(合理缺项)1.卫生管理(16分)安全管理组织和机构2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员2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及培训记录10有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22.选址选择地势干燥、有给排水条件和电力供应的地区,不得设在易受到污染的区域距离粪坑、污水池、暴露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m以上,并设置在粉尘、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扩散性污染源的影响范围之外※3.场所设置、布局、分隔和面积(29分)设置与食品供应方式和品种相适应的粗加工、切配、烹饪、面点制作、餐用具清洗消毒、备餐等加工操作场所,以及食品库房、更衣室、清洁工具存放场所等各场所均设在室内※进行凉菜配制、裱花操作和食堂备餐,分别设置相应操作专间※制作现榨果蔬汁和水果拼盘及加工生食海产品,设置相应的专用操作场所5各加工操作场所按照原料进入、原料处理、半成品加工、成品供应的顺序合理布局,并能防止食品在存放、操作中产生交叉污染10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用具和容器,有明显的区分标识,存放区域分开设置※食品处理区面积与就餐场所面积之比,以及最大供餐人数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要求。
10切配烹饪场所面积≥食品处理区面积50%(全部用半成品烹饪的可适当减少),凉菜间面积≥食品处理区面积10%2凉菜间面积≥5㎡※加工经营场所内无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的区域(或距离25m以上)24.食品处理区地面、墙壁、门窗、天花板与排水(33分)地面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不易积垢、耐腐蚀、防滑的材料铺设,且平整、无裂缝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和烹调等场所的地面易于清洗、防滑,并有排水系统10地面和排水沟有排水坡度2排水沟出口有网眼孔径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网罩2墙壁采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平滑、不易积垢的浅色材料,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和烹调等场所有以上光滑、不吸水、浅色、耐用和易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10门、窗装配严密,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和可开启的窗设有易于拆洗且不生锈的防蝇纱网或设置空气幕,与外界直接相通的门能自动关闭2粗加工、切配、餐用具清洗消毒、烹调等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