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人力资本法和疾病成本法的案例研究修改2.ppt
40页基于人力资本法和疾病成本法的案例研究基于人力资本法和疾病成本法的案例研究12海经小组成员:沈洁 胡阳 王沁妤 佳妮 蓝天 赵婉秋01人力资本法案例及评价02人力资本法的案例03同时使用两种方法的案例及方法评价Contents目目录录疾病成本法案例及评价人力资本法(简介、具体案例及评价)01什么是人力资本法?人力资本法亦称工资损失法是指用收入的损失去估价由于污染引起的过早死亡的成本根据边际劳动生产力理论,人失去寿命或工作时间的价值等于这段时间中个人劳动的价值一个人的劳动价值是考虑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因素情况下,每个人的未来收入津贴现折算成的现值 1.1 定义定义 本文将采用改进的人力资本法,即使用流行病学关于疾病负担的计量方法——YPLL 潜在寿命损失年法来评价 PM10对北京市居民健康造成的经济损失YPLL 是流行病学中用来衡量疾病负担的一个指标,即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在 1982 年首次用它来衡量人群疾病负担和分病因疾病负担YPLL 是指死亡的实际年龄与期望寿命之差:YPLL=EY-DY (1)式中:EY 为期望寿命;DY 为死亡的实际年龄。
某人群的YPLL 是每例死亡的 YPLL 之和,某死因在某人群的 YPLL 总和除以该死因的死亡数,得该死因平均每例死亡的 YPLLYPLL 单位为人年,是指把某人群不同年龄的死亡人数转变为统一的损失人年用一个人一年的工资来表示一个人年的价值,这样就可以避免计算死亡人的价值,而只计算每个人年的价值改进的人改进的人力资本法力资本法 1.2 案例案例 使用北京市 2000—2008 年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 (PM10) 的浓度变化数据描述北京市大气污染程度的变化趋势,并应用改进的人力资本法,即使用流行病学关于疾病负担的计量方法——YPLL 潜在寿命损失年法来评价 (PM10) 对北京市居民健康造成的经济损失案例案例简介简介 1.2 案例案例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把大气中粒径在 10 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 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它能附着在人的呼吸道内壁上,刺激局部组织发生炎症,出现咽喉刺激、咳嗽、胸闷等症状情况严重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由表 2 可以看到,可吸入颗粒物年日均值 2000-2002 年 超 标 率 分 别 8.0%,10.0%,10.7%,2003-2005 年 及 2007-2008 年可吸入颗粒物的年日均值均未超过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但是 2006 年的超标率为 7.3%。
1.2 案例案例step1step2step32008 年北京市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北京市居民健康造成经济损失的具体计算需要以下 3 个步骤:建立污染计量—健康反应之间的关系:H=f1(D)建立健康反应—经济价值之间的关系:V=f2(H) 得出污染控制的经济价值:V=f3(D) 1.2 案例案例北京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北京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的量)污染的量—反应关系反应关系由于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之间关系的极端复杂性,大气 PM10污染的剂量—反应关系研究很少深入到定量阶段PM10的剂量—反应关系如下表 3 所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大气质量推荐值,对健康不致产生不良影响的浓度为TSP120ug/m3,SO250ug/ m3依我国现有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大气污染物每增高 100ug/ m3各种死亡率增加的百分数如下表 4 所示其中 PM10通过转换系数计算而得 1.2 案例案例健康损失的价值评估健康损失的价值评估——减少过早死亡的健康效益(减少过早死亡的健康效益(V1))(1)可减少的分病 因的死亡人数(M)的计算M(分病因)= 总死亡率 * 人口 * 死因构成比 *归因系数 其中,总死亡率为 2008 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死亡率 4.75‰,人口为 2008 年北京市常住人口 1695.0 万人,死因构成比参照2007 年相关统计数据脑血管疾病为 23.73%,呼吸系统疾病为0.67%。
2008 年的 PM10的值为 0.122mg/m3与容许浓度 0.15mg/m3相比并未超标,而是减少了 0.028mg/m3, 因此,归因系数应该是取 0.028mg/m3与没增加 100ug/m3时的弹性的乘积的绝对值,带入相关数据可得:M(脑血管疾病)=0.00475*16950000*0.2373*0.044*0.28=235M(呼吸系统疾病)=0.00475*16950000*0.1067*(0.0605~0.088)*0.28=146~212 1.2 案例案例健康损失的价值评估健康损失的价值评估——减少过早死亡的健康效益(减少过早死亡的健康效益(V1))(2)分病因生命年挽救的 YPLL 的计算:挽救的YPLL(分病因)=M(分病因)*每例死亡平均YPLL(分病因) 1.2 案例案例其中,每例死亡平均 YPLL 值可根据下表 5 得到,该值是我国流行病学者利用 1990-1994 年全国疾病监测系统 5 年的监测资料,计算出的几种主要疾病死因的 YPLL 值,并跟据该值计算出了分死因每例死亡平均 YPLL 值带入相关数据可得:YPLL(脑血管疾病)=235*4.93=1158.6YPLL(呼吸系统疾病)=(146~212)*2.75=401.5~583.0健康损失的价值评估健康损失的价值评估——减少过早死亡的健康效益(减少过早死亡的健康效益(V1))(3)可避免因早逝造成的经济损失(V1)的计算: V1= 挽救的 YPLL* 年工资 其中,年工资的为 2008 年北京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56328 元,带入计算得: V1=8787.7~9810.1 万元。
1.2 案例案例健康损失的价值评估健康损失的价值评估——减少误工和医药费的健康效益减少误工和医药费的健康效益((V2))(4) 减少误工和医药费的健康效益 V2的计算公式为:V2(分病因)= 减少的发病人数 * 每病人误工天数 *(日均工资 + 日均医药费) 根据《2008 年国家卫生部统计年鉴统计资料》中分疾病患)率统计可知 2008 年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为 9.7‰,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为 14.7‰由死因构成比和总死亡率的乘积可得出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为 1.1‰,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为 0.5‰因此,脑血管疾病减少的发病人数约是死亡人数(M)的8.8倍,即2068人;呼吸系统疾病减少的发病人数约是死亡人数(M)的29.4倍,即人查《2008 年 30 种疾病平均住院医药费用》表可知脑出血及脑梗塞疾病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 13.9 天和 12.6 天,因此我们用 13 天作为脑血管疾病平均住院日的估算来估计每病人误工天数,呼吸系统疾病以 12 天来估计,显然是为保守估计日均医药费用北京2008 年北京地区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 13730.4 元来估计,具体计算如下:V2(脑血管)=2068*13*(56328/365+13760.4/13)=28871.5 万元V2(呼吸系统)=(4292~6232)*12*(56328/356+13760.4/12)=6700.7~9729.4 万V2=35572.2~38600.9 万元(3.6~3.9 亿元) 1.2 案例案例结论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可避免因早逝造成的经济损失 V1与减少误工和医药费的健康效益 V2相加得到 2008 年由于可吸入颗粒物(PM10)减少所减少的经济损失。
即:V=V1+V2=(8787.7~9810.1)+(35572.2~38600.9) =44359.9~48411.0 万元约合 4.4~4.8 亿元 1.2 案例案例评价评价 当使用 YPLL 方法时,人力资本法在我国有很大的适用性①人力资本法适用工资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度量,反映了社会的支付意愿,原理简单、操作容易,评估结果变化幅度不大②YPLL 法相对于人力资本法的传统应用途径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它把某人群不同年龄的死亡人数转变为统一的死亡人年,不需要计算一个人的价值,而用人年作为价值计算单位③该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人力资本法在伦理道德面的缺陷,它还计入了未成年人(时期)、退休人员等没有工资收入者的价值,并令其价值等于相应工资收入者的价值④YPLL 的数据可通过中国卫生部防疫司建立的全国疾病监测网发布的《中国疾病监测报告》的数据计算而得,为使用这种途径评估健康效益提供了可能性 1.2 案例案例疾病成本法(简介、案例及评价)02疾疾病病成成本本法法是一种评价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和劳动能力损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方法这种方法是用于计算所有由疾病引起的成本,例如生病缺勤造成的收入损失和医疗费用(包括门诊费、住院费和药费等)。
计算的基础是损害函数,该函数把人们接触到的污染水平和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联系起来,体现它们之间的技术关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污染物的量;(2)确定污染下发病的增加量;(3)使用治疗成本、工资损失和生命损失去估计患病和提早死亡的成本疾病成本法 2.1 定义定义计算公式: 2.2 案例案例运用疾病成本法评价环境影响导致疾病损失,包括疾病所消耗的时间与资源,可采用的计算公式为:I =Σ(Li+Mi)其中:I —— 由于环境质量变化所导致的疾病损失成本;L i—— 第i类人由于生病不能工作所带来的平均工资损失;Mi —— 第i类人的医疗费用(包括门诊费、医药费、治疗费、检查费等)如 果实际的医疗费用(比如药品和医生的工资)存在严重的价格扭曲现象,则需要通过影子价格等方法进行调整使用条件: 2.2 案例案例使用疾病成本法的项目,应满足以下条件:(1)可以确定疾病的发生与项目实施导致的环境质量变化之间具有明确而直接的因果关系;(2)疾病是非致命性的,不属于慢性病;(3)收人和医疗费用可以进行准确估算例如,对于失业人或贫苦农民等,由于其收入很低,如果单纯计算生病导致的收入损失,计算结果就会很低(即其机会成本很低甚至为零),显然不很合适 这就要为他们的收入确定“影子价格”,比如可按照同年龄相同学历水平的就业人口的年平均收入来计算。
对于失业人员,可以用与之条件类似的再就业人口的年平均收入水平作为其影子价格;贫苦农民的影子收入可以使用年龄相近的农村就业人口或进城农民工的收入水平作为其影子价格局限性: 2.2 案例案例使用疾病成本法具有其局限性首先,对环境质量下降而导致发病率上升造成的损失的计算应该是对称的,也就是说任何可以降低污染程度并能够降低发病率的 行动,它的效益都可以依照同样的方式来估算这种分析往往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通过疾病成本法得到的估算结果,只能看做是引起发病率变化的项目环境影响的预期成本,或者说是产生的预期效益的下限值,因为疾病成本法并没有考虑到受影响的个体对于健康或疾病的偏好一般说来,人们更喜欢健康而不是生病,他们愿意为避免生病而支付更多的治疗或预防费用局限性: 2.2 案例案例其次,疾病成本法假设人们认为疾病是外生的,并没有意识到他们可以采取预防性措施,虽然这相应的会产生为减少健康风险而付出的成本比如,为避免流行性感冒而提前采取打预防钟或其他免疫措施,或者可以使用特殊的空气或水过滤系统等来减少污染对居民的影响再次,疾病成本法排除了同疾病相关的损失,例如个人所经受的痛苦以及工作之外的活动受到的限制。
因为生病而使身体上遭受痛苦以及生活活动受到重大影响,这对受影响的个体来说,是一种很大的不适,也是一种效益上的损失但在采用疾病成本法评价环境质量变动使人患病造成的损失时,并没有把这些损失包括进来注意的问题: 2.2 案例案例(1)医学上的限制一些致病动因难以识别,反应关系更难于建立;致病动因在环境中的作用强度的分布与人口分布及敏感人群分布的关系十分复杂;发病率结果由多种因素导致,难以准确区分;(2)对处于风险中的人群的评价受到个体差异的干扰,容易造成评价结果偏离主要趋势水平;(3)价格扭曲和失真现象可能普遍存在,特别是劳动力的价格、医生工资、药品的价格等基于人力资本法和疾病成本法的案例分析03 采用修正人力资本法及疾病成本法,选取与大气污染密切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作为估算对象,估算了能源改造前后( 分别以 2003 和 2008 年为基准年) 空气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经济损失兰州市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后空气污染造成的人体健康经济损失占 GDP 比例有所减少, 可为兰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及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3.1 案例简介案例简介大气污染造成的大气污染造成的全死因过早死亡全死因过早死亡的人数和的人数和死亡经济损失死亡经济损失( ECa1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经济损失由 3 部分组成:部分组成:ECa = ECa1 + ECa2 + ECa3 3.2 具体案例具体案例大气污染造成的大气污染造成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的失能损的失能损失失( ECa2 )大气污染造成的呼大气污染造成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患者的门诊、疾病患者的门诊、 住院、住院、 误工天数及误工天数及其经济损失其经济损失( ECa3 )修正人力资本法伤残调整寿命年( DAILY) 结合修正人力资本法疾病成本法Ped——现状大气污染水平下造成的全死因过早死亡人数(万人); fp——现状大气污染水平下全死因死亡率(1 /10 万); Ft——清洁浓度水平下全死因的死亡率(1 /10 万); Pe——城市暴露人口(万人); RR ——大气污染引起的全死因相对危险归因比Β——暴露 反应关系系数 C 、C0 分别为研究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和背景浓度, 本文 C0 选取我国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大气污染造成的全死因过早死亡人数估算公式为: 3.2 具体案例具体案例式中: Ped为现状大气污染水平下造成的全死因过早死亡人数, 万人; γ为社会贴现率, 本文采用 8% ;GDPdvpci为第 i 年的人均 GDP 的 贴 现 值,万元/人;GDPpc0 为基准年的人均 GDP; α 为人均 GDP 增长率,本文采用 6%[13]; t 为大气污染引起的全死因过早死亡的平均损失寿命年, 根据分年龄组与大气污染相关疾病的死亡率, 得 t 约为 19 年大气污染造成的全死因过早死亡经济损失( ECa1 ) 公式为: 3.2 具体案例具体案例 Peh——现状大气污染水平下造成的慢性阻塞性 肺病的超额患病人数(万人); fc ——现状大气污染水平下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病人数(万人); △c ——试剂 污染物浓度与健康危害污染物浓度阈值( 采用由 WHO 推荐的污染物浓度,15μg/m3 ) 之差, μg/m3; β ——回归系数(即单位污染物浓度变化引起慢性阻塞性 肺病变化的百分数, % )大气污染造成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的失能损失( ECa2 ) 3.2 具体案例具体案例 Peh为大气污染造成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超额 患病人数,万人; t 为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慢性阻塞性肺 病早死的平均损失寿命年数,经估算 t = 23a; γ 为慢 性阻塞性肺病的失能损失系数,取值 40%。
大气污染造成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经济损失估算方法 3.2 具体案例具体案例 3.2 具体案例具体案例ECa31=门诊人次门诊人次×(人均就诊直接费用人均就诊直接费用+人均就诊间接费用人均就诊间接费用) ; ECa32=住院人次住院人次×(人均住院直接费用人均住院直接费用+人均住院间接费用人均住院间接费用) ECa33=(住院人次住院人次×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门诊人次门诊人次×平均门诊时间平均门诊时间)×日均日均 GDP; 大气污染引起的患病费用损失:大气污染引起的患病费用损失: ECa3 = ECa31 + ECa32 + ECa33 大气污染造成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的患病费用损失ECa3由3部分组成: 门诊费用损失 ( ECa31) +住院费用损失(ECa32)+误工损失(ECa33) 大气污染造成的相关疾病的门诊人数(Peo) 及住院人数(Peh) 计算方法: fs为患病率; fo为就诊率; fr为住院率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结论结论)提早死亡经济损失提早死亡经济损失大气污染造成的患大气污染造成的患病经济损失病经济损失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经济损失康影响的经济损失 慢性阻塞性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失能损失病的失能损失 3.3 案例小结案例小结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提早死亡经济提早死亡经济损失损失 经估算,兰州市实施清洁能源改造 前后大气污染造成的过早死亡总经济损失分别为88381 万元和99871万元,具体见表 3。
其中 PM10 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高于 SO2和NO2,占大气污染造成的过早死亡总经济损失的 67% ~ 74% ,这与 PM10 作为兰州市的首要污染物相符考虑到污染物之间 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健康效应会存在一定的协同性,因此在计算过早死亡经济损失时,选取 PM10 作为 最终的过早死亡经济损失,能源改造前后分别为 65597 万元和 67019 万元 3.3 案例小结案例小结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3.3 案例小结案例小结慢性阻塞性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失能损失病的失能损失 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气污染造成的大气污染造成的患病经济损失患病经济损失 3.3 案例小结案例小结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气污染对人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体健康影响的经济损失经济损失 3.3 案例小结案例小结案例评价案例评价该案例所估算的兰州市清洁能源改造前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经济损失结果略高于国内文献结果有两方面原因:① 文中估算的大气污染所造成的健康经济损失由提早死亡损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失能损失以及空气污染相关疾病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的门诊、住院及误工导致的经济损失三部分组成,而文献对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失评估,仅仅是估算其中一项经济损失或两项。
② 兰州市地处西北, 经济较东南沿海城市落后, 城市 GDP 不高, 而空气污染则是全国乃至世界污染较严重的城市之一,因此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经济损失占当年GDP 的比例略较高于其他城市所以案例中所估算结果虽然有差距,但对于兰州市空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具有实际的参考意义 3.5 评价评价方法评价方法评价在评估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经济损失时,研究方法通常采用疾病成本法或人力资本法但两种方法在评价过程中都有一定的不足,该案例将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失分为三个部分,根据每个部分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评估,一定程度上避开了每种方法的缺陷,估算结果更靠近实际经济损失,在评估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经济损失时值得借鉴 3.5 评价评价[1]《2008 年北京市环境质量公报》.[2]《2009 年北京市统计年鉴》.[3] 胥卫平、魏宁波,《西安市大气和水污染对人群健康损害的经济价值损失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4).[4] 靳乐山,《2000 年北京大气中 SO2浓度削减 50% 的健康效益》,《中国环境科学》,1998(18).[5]韩茜. 北京市大气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 (PM10) 造成的健康损失研究——人力资本法实例研究[J]. 北方环境, 2012 (11): 150-152.[6]羊德容,王洪新,兰岚,陶燕,米生权. 兰州市能源改造前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经济损失评估[J]. 环境工程,2013,01:112-116.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 ] Yang ChunYuh ,Chang Chih Ching,Chuang Hung Yi,et al.115环境工程2013 年2 月第31 卷第1 期Relationship between air pollution and daily mortality in asubtropical city: Taipei,Taiwan[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04,30( 4) : 519-523.[2 ] 贾健,阚海东,陈秉衡. 上海市闸北区大气污染与死亡率的病例交叉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4,21( 5) : 279-282.[3 ]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2-Reducing Risks,Promoting Healthy Lif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eneva[EB /OL]. [http: www.who. int /whr /2002 / en]( 2009 - 03 - 10) .[4 ] 钱孝琳,阚海东. 大气颗粒物污染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5( 12) : 999-1001.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谢谢观看Thanks for your 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