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攀枝花本土方言俗语中的金沙江文化.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34088224
  • 上传时间:2018-02-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3.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攀枝花本土方言俗语中的金沙江文化 周莹 攀枝花学院 摘 要: 攀枝花作为新兴的移民城市, 其灵魂与依托是金沙江文化, 攀枝花本土方言俗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金沙江文化的重要标志, 同时攀枝花本土方言俗语又使金沙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对其进行文化解读能抢救和保护攀枝花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词: 攀枝花; 方言俗语; 文化魅力; 作者简介:周莹, 女, 1980 年出生, 硕士研究生, 讲师, 研究方向: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攀枝花学院基金:攀枝花学院 2016 年校级科研项目“汉语方言接触视角下的攀枝花本土方言与习俗研究”, 项目编号:2016YB08攀枝花位于滇东北川西南的大裂谷, 处于金沙江和雅砻江的交汇处, 是一座新兴的移民城市, 几十年来, 攀枝花人经过不懈的努力, 把金沙江悠久深厚的民族文化与现代工业文明相交融, 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金沙江文化地方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民俗文化, 而习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言俗语是对习俗的凝练表达与诠释俗语, 《辞海》的解释是:“流行于民间的通俗语言, 带有一定的方言性”, 方言俗语通过本地区人民群众的口口相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与生命力, 体现了一个地区人民对本地的文化认同, 本文从“简朴务实的农业文化、热情奔放的民间歌舞文化、兼容并蓄幽默风趣的方言文化”三方面来诠释攀枝花本土方言俗语中折射出的金沙江文化的魅力。

      一、简朴务实的农业文化农谚类的方言俗语:“荒山变绿山, 不愁吃喝穿山上乱开荒, 山下要遭殃”、“沟高田矮胡豆秧, 不是肥田不种姜”、“堆堆壅得大, 风大也不怕”等等反映出金沙江流域高山、峡谷多, 开阔的河谷少, 《蛮书》记载:“……曲靖州已南, 滇池已西……蛮治山田, 殊为精好……”, 复杂多变的的地理情况让这个地域生活的人们简朴务实地进行农业生产以维系自身和家庭的生活此外这一流域的自然气候也是复杂多变:“清晨太阳笑, 午后林破庙”、“早上日头辣、下午有雨下”、“山高一丈, (天气) 大不一样”……因而, 这里劳作的人们便有了识别天气进行合理农作质朴的经验总结:“人黄有病, 天黄有雨”、“家雀叽叽喳, 有雨不会下”、“绿翠早晚叫过沟, 大河涨水漫上沟”……由于独特的地理和多变的气候使得金沙江流域的农业文化呈现出农牧结合, 畜牧和狩猎兼备的特点, 反映了人们适应地理环境简朴务实地生产和劳作的特点二、热情奔放的民间对歌文化西区格里坪镇庄上村村民擅长对歌, 这些歌都是用当地的方言俗语编成词, 用热情奔放的歌唱方式反映了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如反映婚恋与男女情感的:“有女不嫁阿署达的人, 有儿莫上阿署达的门”、“打竹板, 真热闹, 早婚不如晚婚好”、“攀枝花红朵朵开, 何方小伙相亲来?笔挺新衣身上穿, 俊俏身板好人才”、”山歌好比清水泉, 高山深岭流不完……安宁河水荡悠悠, 摘枝桂花顺水流”……三、风趣形象的俗语文化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充分体现民众口头创作的方言俗语中, 独特的地域方音造就了俗语幽默风趣的独特魅力, 这一特点体现在歇后语、谜语和民谣里。

      歇后语中, 例如:“乌龟放屁——冲壳子”、“鸡脚杆上刮油——莫得搞头”、“吃荞粑粑打哈欠——咋黄腔”、“螺蛳屁股—歪的”、“三十晚上的砧板-忙不开交”、“锅铲添饭—何消勺 (说) ”、“吊颈鬼打摩登红 (胭脂) ——死妖冶儿”、“快刀打豆腐——两面光生”、“蚊子吃菩萨——认拐了人”……在这些歇后语中“冲壳子、莫得搞头、咋黄腔、歪的、死妖冶儿、光生、认拐、” 具有独特的地域方言特色, 其传达了风趣幽默的艺术魅力谜语中也有类似的风趣幽默的体现:“一个老汉背背豆, 连路走倒连路漏 (谜底:羊子屙屎) ”、“一个圪蔸两头翘, 屙屎不屙尿 (谜底:鸡) ”……在这些谜语的谜面和谜底中, 把一些上不得高雅台面的俗世生活中的物事借用方言语音和方言词汇的方式在民众流传, 体现了攀西人民朴实幽默的精神风貌在民谣的地名谣里的方言俗语用语的形象风趣一览无余:“攀莲是个水码头, 神仙过路掉文帚;要买红糖撒莲有, 要吃冰糖垭口走新河到处是灶头, 草场坝的杯杯酒;白凹梁子老虎口, 普威烟会头挨头克他赶街贼在吼, 滥坝赶场冷球球……在地名谣里, 用地方独特的物产、民众精神风貌和治安秩序等来展现这个地方的风貌, 通俗易懂, 幽默形象。

      儿歌:“攀枝花儿朵朵开, 华坪小娃儿小乖乖;攀枝花儿朵朵红, 华坪姑娘赛灯笼”、“金银花, 十二朵, 大姨妈来接我;猪拿柴, 狗烧火, 猫儿孔 (kǒng 一种烹饪法, 加少量水, 紧盖锅盖, 用微火将食物焖热) 焖饭笑死我儿歌用当地儿童可以理解与认知的模式来表达, 直观生动结语攀枝花本土方言俗语来源于生活, 金沙江文化是本土方言俗语的产生源泉, 同时本土方言俗语又反映了金沙江文化, 其间蕴涵着攀枝花人民丰富而深刻的的人生哲学智慧, 是人民认识世界的反映另一方面, 本土方言俗语对金沙江文化传承起着很大的作用本土方言俗语诙谐幽默、形象生动、富于生活情趣的特点使人们喜闻乐见乐于传播, 这样方言俗语中蕴涵的文化就得以固定完整地保存并传承因而, 对攀枝花本土方言俗语进行研究, 可以对金沙江文化做深刻而具体的解读参考文献[1]攀枝花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攀枝花市志》 (1986-2005) [M].方志出版社, 2010. [2]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志编撰委员会《仁和区志》[M].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 [3]盐源县志编撰委员会.《盐源县志》[M].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0. [4]王文虎等.《四川方言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