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doc
5页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时间:___年____月____日 授课教师:_______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单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4~105页例1及第108页练习二十六第1~3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及科学的态度教学重点: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教学难点: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情分析:在前面有关统计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多次从不同层面经历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数据分析的过程,对统计的过程和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学会了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本单元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学习一种新的数据描述方法---折线统计图,结合具体实例,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了探索和尝试的空间,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操作、思考和交流中体会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要点与程序。
教学时,应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体会折线统计图所反映数据的本质及规律教学过程:【复习导入】课件出示数据2006年:426支;2007年:394支;2008年:468支;2009年:454支;2010年:489支;2011年:499支;2012年:519支这是老师收集的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支数的数据像老师这样整理数据的方法好吗?你想怎样整理这些数据?(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你能说说用统计表或条形图来呈现数据有什么好处吗?(统计表更清楚,更有条理;条形统计图更形象直观)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还经常用这种方式来表示这些数据,课件出示课本105页例1折线统计图揭示课题:单式折线统计图)新课讲授】一、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1.读懂图意谈话:看来折线统计图的用途真不小!你能看懂这个折线统计图吗?请同学们先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折线统计图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它是怎样表示数据信息的?学生活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提问:表示2007年参赛队的点在哪里?这一年有多少支参赛队?2011年呢?2.数据分析谈话: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出示问题: (1) 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的?(2) 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3)参赛的队伍上升得最快的是哪一年到哪一年?下降得最快呢?3.小结。
人们在表示这些数据时可以选用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你还在哪儿见过折线图?展示课前收集的折线图(略),让学生说一说每个统计图所表示的内容,以及从图中能了解到的信息二、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课本105页"做一做")你能根据统计表(陈东调查自己0-10岁的身高情况,并制成统计表)完成下面的折线统计图吗?出示统计图(没有描点),教师示范前两个点的画法学生尝试画图,并组织交流(让学生说一说制作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提问: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从图上看,陈东的身高有变化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单式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1)描点 (2)连线 教学反思:《复式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时间:___年____月____日 授课教师:_______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复式折线统计图(教材第106~107页的内容及第109~110页练习二十六的第4、9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统计的理解学情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分析,预测等方法都是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只是把几个单式折线统计图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因此在教学新课之前必须复习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复习,预测的方法与过程,这对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具准备:投影片,小黑板、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投影出示课本第106页例2的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见课本图形)观察两图中数据,你得到了哪些数据?学生回答后,教师解说: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的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数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怎样才能更方便地比较上海的出生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呢?生答:我们可以把这两幅图画到一起就好比较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新课讲授1.怎样才能更清楚地表示出两条不同的折线呢?教师用电脑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并用图例说明)2.学生在课本中画出死亡人口折线后提问: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着重强调要用不同的线段来分别连结两组数据中的数也就是制作复式统计图时,先要画出图例3.引导学生回答教材例2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到两条折线变化的趋势三、课堂作业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4题这题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时,教师让学生结合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的复式统计图,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包含的信息,从而了解甲乙两地的不同气候特点,然后由学生解决3个问题,再全班反馈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9页练习二十六第5题学生看图回答问题,得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但13岁之后的女生的身高增长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比男生慢3.课余时间完成第6题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会画复式折线统计图,而且还能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获得许多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