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声带小结常见症状与护理ppt课件.ppt

11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69279349
  • 上传时间:2024-07-2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04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声带小结常见症状与护理1 前言声带小结(vocal nodule)又称歌唱者小结(singer nodule)或教师小结(teacher nodule),发生于儿童者称喊叫小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喉炎,由炎性病变形成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声嘶通过喉镜检查可以进行临床诊断治疗包括适当声带休息、纠正发声方法、手术治疗等2 声带小结指两侧声带边缘前中1/3交界处出现对称性结节样增生,妨碍声门闭合致声音低粗不利,甚则嘶哑失声多因长期用声不当或用声过度所致喉镜下可见两侧声带边缘前1/3处有苍白色小凸起,半透明,表面光滑,基底可见小血管,发声时妨碍声带闭合3 发病原因 引起慢性喉炎的各种病因,均可引起声带小结最常见的有:用声过度或用声不当常见于教师、演员、歌唱家等职业用声者,长期持续高声讲话,音调过高或者过长时间的演唱等均可导致声带小结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急、慢性喉炎,鼻炎、鼻窦炎、咽炎,肺、气管、支气管炎等均可成为该病发生的诱因如果在有上呼吸道炎症存在的基础上过度用声,则更容易发生声带小结鼻、鼻窦及咽部感染可由于炎症直接向下蔓延,或者炎性分泌物流入喉部,而导致发声共鸣作用出现障碍,从而引起发声不当和增加喉肌的疲劳,导致本病。

      肺、气管、支气管感染时,通过咳嗽可使其产生的炎性分泌物与喉部长期接触,也可继发本病4 发病原因接触刺激性致病因子如高温作业、粉尘作业、化学工业等均可产生大量的刺激性物质,引起声带小结内分泌紊乱声带小结在儿童与成人发病率均有性别差异,且50岁以上患此病者少见,故有学者认为内分泌因素与声带小结可能有某种关联某些全身疾病如心、肾疾病,糖尿病,风湿病等使血管舒缩功能发生紊乱,喉部长期淤血,可继发本病喉咽反流喉咽反流疾病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该病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有学者认为由于胃内容物反流刺激喉部黏膜引起的慢性炎症也是引起声带小结的原因之一接触刺激性致病因子5 声带小结的症状一、起的小结柔软而带红色,覆以正常的鳞状上皮,基质呈水肿状,并有血管增生,血管扩张中期的小结则较坚实,有纤维和透明样变性晚期小结呈苍白色,上皮增厚和角化,也有棘细胞层增厚和不全角化二、带小结早期时发高音破裂,用声易疲劳而不持久,发低音无变化以后逐渐加重,因多数音破裂而嘶哑针对声带小结会有哪些症状来说,结节较大三、声音嘶哑,嘶哑程度可因小结大小,部位变化而不同,轻者仅有轻微变化,重者会有声音嘶哑,甚至失声6 疾病治疗包括适当声带休息,纠正不良的发声习惯,药物及手术疗法。

      7 疾病治疗一般治疗声带休息:早期声带小结,经过适当声带休息,常可变小或消失儿童的声带小结也可能在青春发育期自行消失即使较大的小结虽不能消失,但声音亦可改善若声带休息已2~3周,小结仍未明显变小者,应采取其他治疗措施,因声带肌长期不活动反而对发声不利发声训练:声带小结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声训练,常可自行消失发声训练可以通过调节呼吸气流、改变起音习惯、更好地利用共鸣腔等方法来提高发音的效率,协调呼吸、振动、共鸣、咬音等各个器官的功能,改变原来用声不当的错误习惯,缓解喉部的紧张状态,最终达到科学发音此外,应限制吸烟、饮酒和食用辛辣及刺激性食物,避免咖啡、浓茶等,还要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粉尘等致病因素8 疾病治疗药物治疗局部可给予理疗和雾化吸入治疗抑酸药物治疗: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因为喉咽反流造成的咽喉黏膜的慢性炎症,可以治疗及预防声带小结手术治疗声带小结切除术:对于较大的声带小结,单纯休息、用药或者嗓音训练不奏效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方法有多种,可视小结大小、部位等具体情况而定较小的小结可在表面麻醉下通过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下进行切除,但随着喉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声带小结患者采用全麻后在支撑喉镜下显微镜辅助的激光切除手术及显微器械微瓣技术手术。

      目前经口的喉内手术技术日趋成熟,各种类型激光、显微器械、等离子刀等切除手段日新月异9 声带小结的注意事项 一、保持湿润的口腔环境:更是保养发声器官的重要措施,要做到:不要在干燥的环境内待的太久,若有口渴的感觉应及时饮水二、须注意环境:汽车尾气是嗓子的天敌,有时我们感觉不到,如果这时我们外出,不小心吸入汽车尾气,或有污染成份的气体嗓子就很容易感染生病,所以建议大家在嗓子疲劳时要尽量呆在空气清洁环境中,否则是很容易产生咽炎的三、养成保护性训练的习惯:科学声音训练法,不是通过大喊来改变声音,而是通过调整肌肉的组合能力来改变声音的,那些拼命喊叫的方式来训练声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这样声带的负担过重,而且咽腔的毛细血管容易被拉破,造成出血的现象10 谢谢!11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