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古典文献学第六章古典文献的辑佚.ppt

29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79387328
  • 上传时间:2024-08-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3.23M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辑佚:辑佚:“辑辑”,搜集、编辑;,搜集、编辑;“佚佚”,散佚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字逐一搜辑、整理,按一定的方法原则之文字逐一搜辑、整理,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最大限度地恢复佚加工后编辑成册(篇),最大限度地恢复佚书(佚文、佚诗)原貌的文献整理工作,或书(佚文、佚诗)原貌的文献整理工作,或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辑佚有广义、狭义以此为手段的研究方法辑佚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辑佚单指辑佚书广义的辑佚之分狭义的辑佚单指辑佚书广义的辑佚包括了辑佚书、辑佚文、辑佚诗、辑佚书目包括了辑佚书、辑佚文、辑佚诗、辑佚书目等 •辑佚学:总结辑佚活动基本辑佚学:总结辑佚活动基本规律,研究辑佚历史、原则、规律,研究辑佚历史、原则、方法及相关问题的一门学问方法及相关问题的一门学问 第一节第一节 古典文献的辑佚及其价值古典文献的辑佚及其价值 一、历代文献散佚概况一、历代文献散佚概况二、散佚文献的主要类别二、散佚文献的主要类别 1 1、亡佚之书:全佚之书,缺佚之书,散、亡佚之书:全佚之书,缺佚之书,散佚之书。

      佚之书 2 2、脱佚之文脱佚之文3 3、散佚之篇散佚之篇 •三、文献亡佚的主要原因三、文献亡佚的主要原因•1、人祸:文禁(如焚书坑儒、四库禁毁)、战乱(八国联军、日本焚掠)•书厄:十厄*•2、天灾:水灾、火焚•3、自然淘汰:质量不高、价值不大、流传不广 •五厄:五厄:《《隋书隋书·牛弘传牛弘传》》记载:隋文帝秘记载:隋文帝秘书监牛弘曾上书建议广开献书之路,并列书监牛弘曾上书建议广开献书之路,并列举了书所遭受的五厄:一是秦始皇焚书;举了书所遭受的五厄:一是秦始皇焚书;二是王莽之乱,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二是王莽之乱,长安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三是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四是西晋焚烬;三是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四是西晋末年,刘(渊)石(勒)凭陵,京华覆灭,末年,刘(渊)石(勒)凭陵,京华覆灭,朝章阙典,从而失坠包括八王之乱);朝章阙典,从而失坠包括八王之乱);五是南朝梁武帝末年,五是南朝梁武帝末年,“候景渡江,破灭候景渡江,破灭梁室,秘书省经籍,虽从兵火,其文德殿梁室,秘书省经籍,虽从兵火,其文德殿内书史,宛然尚存内书史,宛然尚存”,,“及周师入郢,及周师入郢,(萧)绎(梁元帝)悉焚之于外城。

      萧)绎(梁元帝)悉焚之于外城 •明代胡应麟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少室山房笔丛》》卷一中又补卷一中又补充了充了“五厄五厄”为为“十厄十厄”:六:隋炀帝杨:六:隋炀帝杨广曾下令搜焚天下纬书;七,唐代安史之广曾下令搜焚天下纬书;七,唐代安史之乱,两京图书毁于兵燹;八,唐末黄巢起乱,两京图书毁于兵燹;八,唐末黄巢起义攻陷长安洛阳,宫庙焚荡殆尽,四部御义攻陷长安洛阳,宫庙焚荡殆尽,四部御书十二库,一时散失九,宋朝图书一盛书十二库,一时散失九,宋朝图书一盛于庆历,再盛于宣和,而毁于金国攻陷卞于庆历,再盛于宣和,而毁于金国攻陷卞京的靖康之灾;十,南宋图书,一盛于淳京的靖康之灾;十,南宋图书,一盛于淳熙,再盛于嘉定,而终毁于蒙古骑兵熙,再盛于嘉定,而终毁于蒙古骑兵“绍绍定之祸定之祸” 乾隆乾隆禁书禁书 清乾隆年间(清乾隆年间(1736—17951736—1795),乾隆帝采取寓禁于征的),乾隆帝采取寓禁于征的手段,广泛查禁手段,广泛查禁““违碍违碍””、、““悖逆悖逆””之书,范围之之书,范围之广,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其在位广,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其在位6060年,禁毁书籍约年,禁毁书籍约31003100余种、余种、151000151000多部,销毁书版多部,销毁书版8000080000块以上。

      块以上四库四库之烬之烬 清咸丰初年,太平天国军与清军在江南征战,攻城清咸丰初年,太平天国军与清军在江南征战,攻城掠地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所藏掠地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所藏《《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毁于此时毁于此时著名的天一阁在战火中著名的天一阁在战火中损失大半损失大半 侵略侵略毁抢毁抢 清咸丰十年(清咸丰十年(18601860),英法侵略军洗劫、焚烧圆明园,),英法侵略军洗劫、焚烧圆明园,文源阁文源阁《《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及长春园味腴书屋及长春园味腴书屋《《四库荟要四库荟要》》被毁光绪二十六年(被毁光绪二十六年(19001900),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翰林院被焚,翰林院被焚,《《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及及《《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底本部分遭焚毁,部分被八国联军掠底本部分遭焚毁,部分被八国联军掠走,零星卷帙散落民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走,零星卷帙散落民间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焚毁、劫掠图书馆及典籍无数,如焚毁、劫掠图书馆及典籍无数,如19321932年上海涵芬楼年上海涵芬楼4040万册藏书被炸毁烧掉万册藏书被炸毁烧掉。

      第二节第二节 辑佚的基本问题辑佚的基本问题一、辑佚工作优劣的评价标准一、辑佚工作优劣的评价标准 近人刘咸近人刘咸炘炘( (xìnxìn) )说:说:““辑书,非易事也辑书,非易事也非通校雠、精目录,则讹外百出非通校雠、精目录,则讹外百出他早他早年写过一部年写过一部《《辑佚书纠谬辑佚书纠谬》》,书中郑重地,书中郑重地指出了过去辑佚书存在着四大弊病:第一指出了过去辑佚书存在着四大弊病:第一是漏第二是滥又分二端:是漏第二是滥又分二端:1 1、臆断,、臆断,2 2、、非本书文第三是误又分二端:非本书文第三是误又分二端:1 1、不审、不审时代,时代,2 2、据误本俗本第四是陋又分三、据误本俗本第四是陋又分三端:端:1 1、不审体例,、不审体例,2 2、不考源流,、不考源流,3 3、臆定、臆定次序 评判辑佚书优劣的标准:•1、原书是否完备 •2、佚文是否可靠 •3、考订是否精审 •4、出处是否注明 •5、体例是否完善 •6、原书的学术价值 二、辑佚工作的基本程序二、辑佚工作的基本程序 •1 1、确定范围、确定范围•首先需要确定一部亡书是否值得从首先需要确定一部亡书是否值得从事辑佚,如本身是一部无价值之书,事辑佚,如本身是一部无价值之书,徒费精神。

      确定一部待辑的古籍之徒费精神确定一部待辑的古籍之后,应当知道现存佚文佚篇的范围后,应当知道现存佚文佚篇的范围 •2 2、准备工作、准备工作•首先要判定辑佚的文献是否真佚首先要判定辑佚的文献是否真佚 •其次是审订辑佚引用文献和参考文其次是审订辑佚引用文献和参考文献目录 •第三,选择版本第三,选择版本•第四,确定辑佚对象的体例第四,确定辑佚对象的体例( (即佚即佚书的原体例书的原体例) ) •3 3、制订辑本的体例、制订辑本的体例•辑书的体例和佚书原先的体例不一样,前者是指辑书的体例和佚书原先的体例不一样,前者是指辑佚者在辑佚中采取的一些措施辑佚者在辑佚中采取的一些措施( (即体例即体例) )以保证以保证所辑书的质量,体现了辑佚者工作的成果,从中所辑书的质量,体现了辑佚者工作的成果,从中可以看出辑佚者水平的高低而后者是固有的一可以看出辑佚者水平的高低而后者是固有的一种模式种模式( (除了辑佚者的某些臆断外除了辑佚者的某些臆断外) ),和辑佚者本,和辑佚者本身没有多大关系身没有多大关系•体例的内容应包括原书作者、成书年代、卷数、体例的内容应包括原书作者、成书年代、卷数、内容、价值、亡佚过程;前人有无辑本,如有辑内容、价值、亡佚过程;前人有无辑本,如有辑本,存在哪些不足;辑本的编次与原书编次之比本,存在哪些不足;辑本的编次与原书编次之比较;材料的选择、排比、校勘、注释以及无法归较;材料的选择、排比、校勘、注释以及无法归类的佚文的处理等。

      类的佚文的处理等 •4 4、防止在内容上求全,避免弄巧、防止在内容上求全,避免弄巧成拙•5 5、加以校勘与辨伪加以校勘与辨伪•如李剑国先生如李剑国先生《《新辑搜神记新辑搜神记 新辑搜神后记新辑搜神后记》》(中华书局,(中华书局,20072007年版)即在明胡应麟辑录年版)即在明胡应麟辑录《《搜神记搜神记》》 二十卷和汪绍楹先生二十卷和汪绍楹先生《《搜神记搜神记》》基础上重新辑校而成前言部分包括干宝籍基础上重新辑校而成前言部分包括干宝籍贯、家世、生平、贯、家世、生平、《《搜神记搜神记》》版本流传、散版本流传、散佚、辑录、前人辑本存在的问题和辑校原则佚、辑录、前人辑本存在的问题和辑校原则和方法介绍和方法介绍 •三、辑佚工作条件和特性三、辑佚工作条件和特性 •辑佚的三个条件:辑佚的三个条件:1 1、原来就有一个独立的、原来就有一个独立的文献单位文献单位2 2、这个文献单位现在不存在了、这个文献单位现在不存在了或有缺陷或有缺陷3 3、客观上存在着可辑的内容或、客观上存在着可辑的内容或资料•辑佚的两个特性:辑佚的两个特性:1 1、还原性:力求全面真、还原性:力求全面真实地恢复原有文献模式,不是主观地创造实地恢复原有文献模式,不是主观地创造一个模式。

      一个模式2 2、可辑性:即第三个条件可辑性:即第三个条件 •四、辑佚的意义和价值四、辑佚的意义和价值 •1 1、辑佚使失传已久的古籍不同程度地、辑佚使失传已久的古籍不同程度地重现,使现存古籍增加不少新品种,为重现,使现存古籍增加不少新品种,为研究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资研究古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很多有用的资料•2 2、辑佚是文献流通和保存的重要手段辑佚是文献流通和保存的重要手段•3 3、辑佚把极其零散的,一般人不易看、辑佚把极其零散的,一般人不易看到或不大注意的资料集中起来,为学术到或不大注意的资料集中起来,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五、辑佚与辑录、拾遗的区别五、辑佚与辑录、拾遗的区别 •辑录:指后人把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散见于群书辑录:指后人把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散见于群书的资料辑录成册,为研究者提供方便它与辑佚的资料辑录成册,为研究者提供方便它与辑佚的共性是编辑方法和手段大致相同,因此有人往的共性是编辑方法和手段大致相同,因此有人往往把辑录看成是辑佚,这是不准确的辑录与辑往把辑录看成是辑佚,这是不准确的辑录与辑佚的明显区别是,辑录之作是那些本来就没有成佚的明显区别是,辑录之作是那些本来就没有成书的作品,不存在亡佚问题。

      例如,清严可均编书的作品,不存在亡佚问题例如,清严可均编辑的辑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丁福保编、丁福保编辑的辑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乾嘉时期编辑的,乾嘉时期编辑的《《全唐诗全唐诗》》和和《《全唐文全唐文》》,近些年已经出版和正,近些年已经出版和正在编辑的在编辑的《《全宋文全宋文》》、、《《全元诗全元诗》》、、《《全明词全明词》》、、《《全清词全清词》》等,皆属辑录等,皆属辑录 •拾遗:即拾补、补遗在整理某方拾遗:即拾补、补遗在整理某方面或某人某部著作时发现有失收的面或某人某部著作时发现有失收的材料,遂补加进去例:乾隆辑录材料,遂补加进去例:乾隆辑录《《全唐诗全唐诗》》,毛世宁补遗,毛世宁补遗《《全唐诗全唐诗逸逸》》,王重民再补遗,王重民再补遗《《全唐诗外编全唐诗外编》》 第三节第三节 辑佚的基本方法辑佚的基本方法 一、亡佚文献搜辑的基本方法一、亡佚文献搜辑的基本方法 1 1、佚文检索的方法如盲检法、直检法、扩、佚文检索的方法如盲检法、直检法、扩展法、机检法等展法、机检法等2 2、佚文查阅的方法一次定成法、签注法、、佚文查阅的方法。

      一次定成法、签注法、索引法3 3、出处标注的方法对互见佚文出处,一般、出处标注的方法对互见佚文出处,一般有两种方法:并注法、校注法有两种方法:并注法、校注法 •二、辑佚的主要文献资源二、辑佚的主要文献资源•1 1、类书唐朝徐坚的、类书唐朝徐坚的《《初学记初学记》》、虞世南、虞世南的的《《北堂书钞北堂书钞》》、欧阳询的、欧阳询的《《艺文类聚艺文类聚》》、、白居易辑、宋人孔传续的白居易辑、宋人孔传续的《《白孔六帖白孔六帖》》,,以及宋朝李以及宋朝李昉昉等人的等人的《《太平御览太平御览》》、王钦、王钦若等人的若等人的《《册府元龟册府元龟》》、章如愚的、章如愚的《《山堂山堂考索考索》》、明王应麟的、明王应麟的《《玉海玉海》》等 •2 2、子史书、古文选集和经注及其、子史书、古文选集和经注及其他古注疏他古注疏•如裴松之的如裴松之的《《三国志注三国志注》》、裴、裴骃骃、司马贞、、司马贞、张守节的张守节的《《史记注史记注》》、颜师古的、颜师古的《《汉书注汉书注》》、李贤的、李贤的《《后汉书注后汉书注》》,以及李善的,以及李善的《《文选注文选注》》、郦道元的、郦道元的《《水经注水经注》》、刘孝、刘孝标的标的《《世说新语注世说新语注》》、萧统的、萧统的《《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李、李昉昉等人的等人的《《文苑英华文苑英华》》 等。

      等 •3 3、地志如专志、方志、一统志、地志如专志、方志、一统志等 •比如记述我国著名瓷都景德镇窑业情况的第一篇比如记述我国著名瓷都景德镇窑业情况的第一篇专文、亦即世界上最早的瓷器论著专文、亦即世界上最早的瓷器论著————南宋蒋祈南宋蒋祈( (qíqí) )所著的所著的《《陶记陶记》》,即收录于康熙时期的,即收录于康熙时期的《《浮浮梁县志梁县志》》、、《《饶州府志饶州府志》》以及以及《《江西通志江西通志》》等方等方志之中•4 4、字书•字书多引群书以训诂解说,故也是辑佚必采之书字书多引群书以训诂解说,故也是辑佚必采之书以以《《经典释文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一切经音义》》等古代字书为等古代字书为大宗,以辑前人的文字、训诂、音韵之书大宗,以辑前人的文字、训诂、音韵之书 •5 5、杂抄及笔记资料杂抄及笔记资料•古人杂抄颇类今读书笔记,所抄者多有后古人杂抄颇类今读书笔记,所抄者多有后世亡佚之书,辑佚资料于杂抄中也颇丰世亡佚之书,辑佚资料于杂抄中也颇丰•以上五个方面是清人辑佚古书的主要文献来源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有类书、子书、史书、文集以及义疏、注释等诸多内容总之,一切征引过佚书章节语句的材料均可加以利用。

      三、辑本文献的主要整理方式三、辑本文献的主要整理方式•1、编辑性辑佚 •2、辑存性辑佚 •3、辑复性辑佚 •4、辑证性辑佚 •5、辑增性辑佚 •6、辑合性辑佚 第四节第四节 历代辑佚工作(自学)历代辑佚工作(自学)辑佚工作出现较早,至迟在汉代已出现辑佚工作出现较早,至迟在汉代已出现宋代辑佚方法基本确立宋代辑佚方法基本确立宋代宋代 南宋王应麟南宋王应麟元代元代 陶宗仪陶宗仪《《说郛说郛》》明代明代 胡应麟胡应麟《《搜神记搜神记》》 梅鼎祚梅鼎祚《《古乐苑古乐苑》《》《历代文历代文纪纪》》张溥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清代清代 王谟王谟 严可均严可均 马国翰马国翰 黄奭黄奭 王仁俊王仁俊当代当代 王国维王国维 鲁迅鲁迅 郭绍虞郭绍虞 王重民王重民 唐圭璋唐圭璋 逯钦立逯钦立《《古本竹书纪年辑证古本竹书纪年辑证》《》《八家后汉书辑注八家后汉书辑注》《》《东观汉东观汉纪校注纪校注》》 【【思考题思考题】】1、什么是辑佚?辑佚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辑佚?辑佚的意义是什么??2、佚文献有哪些种类?文献亡佚的、佚文献有哪些种类?文献亡佚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什么?3、如何评价辑佚书的优劣?、如何评价辑佚书的优劣?4、简述辑佚的基本方法。

      简述辑佚的基本方法 作业•1、利用所学辑佚知识查找《风世类编》相关篇目的文献来源并比较二者文字异同•2、查阅《徽州府志》中收录的文学史料 参考文献•1、曹书杰著:《中国古籍辑佚学论稿》,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2、孙启治、陈建华编:《古籍佚书辑本目录附考证》,中华书局1997年版•3、曹书杰:《中国辑佚学研究百年》,《东南学术》2001年第5期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6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0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理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1997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3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9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1年政治考研真题(文科)及参考答案.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2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4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doc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