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pdf
32页课外文言文阅读成语故事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 6分)北人食菱北人①生而不识菱②者,仕③于南方席上啖④菱,并壳入口或日: “ 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 “ 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 “ 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 日 :“ 前山后山,何 地 不 有 !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 自 江 盈 科 《 雪 涛 小 说 •知 无涯》) 【 注释】①北人:北方人②菱:菱角③仕:当官④ 啖 ( d a n ):吃1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 每小题1分,共 2分)( 1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2 )北土亦有此物古 亦: 一2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 2分)前山后山,何 地 不 有 !3 . 本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 2分)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 6 分)螳臂当车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将彝其轮问其御①曰: “ 此何虫也? ”对日: “ 此所谓埼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 “ 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 ”回车而避之,而勇士归之 选 自 《 淮南子・人间训》)【 注释】①御:车夫。
②回车:调转车头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每 小 题 1 分,共 2 分)( 1)问其御日 其:_ _ _ _ _ _ _ _ _ _( 2)对白 对:2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2分)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3 . 文 章 中 “ 勇士归之”的原因是什么? “ 螳臂当车”现在主要是讽刺什么样的人? ( 2 分)— 2 —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 ( 6分)徙木立信孝 公 既 用 卫 鞅 黑 鞅 欲 变 法 ,恐天下议己令 既 具 ,未 布 ,恐民之不信己,已乃②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日: “ 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以明不欺 选自《 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孝公:秦孝公卫鞅:人名,即商鞅②已乃:旋即,不久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每小题1分,共 2分)( 1 )恐天下议己 恐:( 2 )以明小欺 以:2 .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2分)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3 . 从这个故事中看,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初中阶段所学的文言文中还有哪一篇也表达了类似的道理? ( 2分)— 3 —四' 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 )恪尽职守崇预①末,流贼张献忠②出没薪、黄、潜、桐间,史公③以凤庐道④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 漏 鼓 移 则番代每寒夜起立,振衣裳, 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或劝以少休,公曰: “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⑤也 注释】① 崇 祯 :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② 张 献 忠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与李自成齐名③ 史 公 :史可法,明末抗清英雄 ④凤庐道:管理凤阳府、庐州府的官⑤ 吾 师 :史可法的老师左光斗1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每 小 题1分,共2分 )( 1)就数月不就寝 辄:( 2 )吾上恐加朝廷 恐:2 . 把文中画. 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3 .史可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2分)— 4 —五、 课外文言文阅读 ( 6 分)人琴俱亡王子猷①、子敬俱病笃,而子敬% , 亡子猷问左右: “ 包必都不理消息?此D表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累吗(于 琴 ,便径入坐灵床上, 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选 自 《 晋书• 王徽之传》)【 注释】①王子猷:王徽之。
②子敬:王献之③素:向来1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每小题1 分,共 2 分)(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2)弦既小调俱:既:2 .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2 分)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3 . 结合文章内容,说 说 “ 人琴俱亡”的意思是什么 ( 2 分)— 5 —人物品行六、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谢公泛海谢太傅①盘桓东也 时与孙兴公诸人学海戏以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开遽,便唱% 吏 还 太 傅 神 情 ③ 方 王 ④ ,吟啸 ⑤ 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 “ 如此,将无归? ”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选 自 《 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谢太傅: 谢安②唱: 提议③神情: 精神兴致④王: 同 “ 旺”⑤吟啸: 同 “ 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啸咏是当时文士一种习俗,更是放荡不羁、傲世的人表现其名士风流的一种姿态1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每 小 题1分,共2分)( 1)太傅神情方王 方:( 2)诸人皆喳动小坐 皆:2 .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
3 . 文中的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 ( 2分)— 6 —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 长孙)道生廉约,身为三司,而衣不华饰,食不兼味,一熊皮郭泥色数十年不易,时人比之晏婆第宅卑陋,出 镇后,其子弟颇更修缮,起堂房②道生还,叹曰: “ 昔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强寇尚游魂漠北,吾岂可安坐华美也 !”乃切责子弟,令毁宅其恭慎如此世祖世,所在著绩,每建大议,多合时机为将有权略,善待士众 选 自 《 魏 书 ・ 长孙道生传》)【 注释】①障泥:马鞍因垫在马鞍下,两边下垂,有遮挡泥土的作用,故名②堂庞: 堂下四周之屋尻,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1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每小题1分,共2分)( 1 )第宅卑陋 陋:( 2 )乃切责学弟 责:2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今强寇尚游魂漠北,吾岂可安坐华美也!3 . 你如何看待道生毁掉华宅这件事? 请简述理由 2分)— 7 —八' 课外文言文阅读( 6 分)胡仲尧,洪州奉新人累世聚居,至数百口构学舍于华林山别墅,聚书万卷,大 设 厨 縻 ① ,以延四方游学之士南唐李煜时尝授寺丞雍熙二年,诏旌其门闾仲尧诣阙谢恩,赐白金器二百两。
淳化中,州境旱歉,仲尧发廊减市直以振饥民,又以私财造南津桥太宗嘉之,除本州助教,许每岁以香稻时果贡于内东门五年,遣弟仲容来贺寿宁节②召 见仲容③,特授试校书郎④,赐袍笏犀带,又以御书赐之 选 自 《 宋史• 卷二百一十五》)【 注释】①厨縻:厨,厨房M , 粮仓②寿宁节:庆祝帝王生日的节日③仲容:胡仲尧的弟弟胡仲容④试校书郎:官职名称1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每 小 题 1 分,共 2 分)( 1)以延四方游学之士 延:( 2)遣亲仲容来贺寿宁节 遣:2 .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2 分)仲尧诣阙谢恩,赐白金器二百两— 8 —3. 根据选文内容,简要概括胡仲尧为百姓做了哪些事情?( 2 分)九、课外文言文阅读( 6 分)公①八岁入社学读书,刻苦自励,遇夜则燃枯竹以继暮稍长,从后部主事黄岩章仲寅先生学举子业②时予先公为温州太守,患乐清东数乡滨海, 俗犷戾,思有以变其习, 及选艮家俊秀•补郡庠加弟与员公在选中先公问其业,甚习,为易今名,因留府廨躬教之政暇则召至后堂,亲为讲析义理,教之作文繇是④学大进南畿士子从学者甚众,经其指授者,往往擢科跻士⑤ 注释】①公:指章恭毅。
②举子业:指应试学子的学业③郡庠:府学,指官府创办的学校④繇是:由是⑤擢科跻士:指中科举登进士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每小题1 分,共 2 分)(1)患乐清东数乡滨海 宙患:_ _ _ _ _ _ _( 2)先公问其业 l问:_ _ _ _ _ _ _— 9 —2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乃选良家俊秀补郡庠弟子员3 . 读选文,说说章恭毅是什么样的人 2分 )叙事说理十 、课 外 文 言 文 阅 读( 6分 )郑人逃暑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 日流影移,而徙衽①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 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②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星而拙于用夕矣 .( 选 自 《 苻子》)【 注 释 】① 衽( r e n ):睡席② 逾 : 同 “ 愈 ”,更加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每 小 题1分 ,共2分)( 1 )而患露之濡于身 患 :( 2 )而其身逾湿 具 :— 10 —2 .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及至暮,反席于树下3 .郑人的“ 拙”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2分)十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武王拜俘虏武王胜殷,得二虏而问焉,曰: “ 若国有妖①乎? ” 一虏对日: “ 吾国有妖,昼见星而天雨血,此吾国之妖也。
―虏对日: “ 此则妖也,虽然,非其大者也吾国之妖甚大者,子不听父,弟不听兄,君令不行,此妖之大者也" 武王避席②再拜之此非贵虏也,贵其言也 故 《 易》曰: “ 诉诉履虎尾 ,终吉 选 自 吕 不 韦 《 吕氏春秋》)【 注释】①妖:怪异、邪恶的事或人 ②避席:离开坐席— 11 —1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每小题1分,共2分)( 1)虽然,非其大者也 然:(2)贵箕言也 言:2 .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昼见星而天雨血,此吾国之妖也3 . 结合选文,说说武王为什么“ 避席再拜之”2分)十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敬姜论劳逸公父文伯①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②,文伯曰: “ 以歌③之家而主④犹绩,惧干季孙⑤之怒也其以歌为不能事主乎? ”其母叹日: “ 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 居⑥,吾语女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 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 节选 自 《 国 语 ・鲁语下》)— 12 —【 注释】①公父文伯:鲁大夫 季悼子的孙子,公父穆伯的儿子。
②绩:纺麻 ③ 歌( chu ):文伯自称其名 ④主:主母 ⑤季孙:季康子 当时担任鲁国的正卿,是季悼子的曾孙 ⑥居:坐下1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鲁其亡乎( 2)择瘠主而处之( 每小题1 分,共 2 分)亡: _ _ _ _ _择:2 .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2 分)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3 . 从选文的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2 分)十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 6 分)关尹①谓列子曰: “ 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身长则影长,身短则影短名也者,响也;身也者,影也故曰: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度②在身, 稽③在人人— 13 —爱我,我必爱之;人恶我,我必恶之 汤武爱天下,故王;桀纣恶天下,故亡,此所稽也稽度皆明而不道也,譬 之 出不由门,行不从径④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 ”( 选 自 《 列子・ 说符》)【 注释】①关尹:春秋时人,字公文 ②度:法度③稽:考核评论 ④行不从径:走路不走正道1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每小题1 分,共 2 分)( 1)身长则影长 影:( 2)桀纣恶夫下 恶:2 .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2 分)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3 . 关尹认为桀纣失天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分)— 14 —关注民生十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晋饥,公①问于箕郑②曰: “ 救饥何以? ”对日: “ 信公曰: “ 安信? ”对日: “ 信于君心,信于名,信于令,信于事公曰: “ 然则若何? ”对曰: “ 信于君心,则美恶不逾信于名,则上下不干信于令,则时无废功信于事,则民从事.有业于是乎民知君心,贫而不惧,藏出如入,何匮之有?’ ’公使为箕咒及清原之篇力使佐. 上军 选 自 左 丘 明 《 晋语•箕郑对文公问》 )【 注释】①公:晋文公②箕郑:晋国大臣③箕:箕地的大夫④蒐:检阅军队1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每小题1分,共2分)( 1)则时无废功( 2)手是乎民知君心2 .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信于事,则民从事有业— 15 —3 . 从选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 3分)十五、课外文言文阅读( 6分)齐 威 王 召 即 墨 大 夫 ,语 之 曰 : “自 子 之 居 即 墨 也 ,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苧是 子 不 事 吾 左 右 以 求 助 也 。
”封 之 万 家 召 阿 大 夫 , 语 之 日 :“自子守阿①,誉言日至吾 使 人 视 阿 , 田野不辟,人 民 贫 馁 昔日赵攻郭②, 子不救,卫③取薛陵,子 不 知 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荚敢饰诈,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 自 《 资 治 通 鉴 • 周 纪 一 》 )【 注释】①阿 : 古 地 名 ②邺( j u d n ):古 地 名 ③ 卫 :周王朝的姬姓诸侯国1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 每小题1 分,共 2 分)( 1 )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尝:( 2 )强于天下 于:— 16 —2 . 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3 . 齐威王根据实情做判断,处死了阿地大夫,从中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位怎样的君王 2分)— 17 —参考答案一 、1. ( 1) ( 1分)认识 (2) ( 1分)副词,也【 课内链接】本题词语释 义课内链接识认识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鱼我所欲也》)亦副词,也怀 民 亦 未 寝 (《 记承天寺夜游》)2. ( 2分)前山后山,哪个地方没 有 ! ( 每 句1分)3. ( 2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只能出丑。
参考译文】一个生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在南方做官 ( 一次)宴席上吃菱角, ( 他)连壳一块吃有人告诉( 他)说: “ 吃菱角必须剥去外壳那人为了遮掩自己的短处,说: “ 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块吃,是想用来清热啊问话的人说: “ 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 ”他回答说: “ 前山后山,哪个地方没有!”菱角长在水里,却说是土里产的,这是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二、( 1) ( 1分)代词,他 的(2) ( 1分)回答【 课内链接】本题词语释 义课内链接其代词,他的谓 其 妻 日 (《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回答对日: “ 小惠未褊,民弗从也” (《 曹刿论鹿》)2. ( 2分)这虫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 ( 每 句1分)3. ( 2分) “ 勇士归之”是因为齐庄公回车避让螳螂,表现了他对勇士的尊重 1— 18 —分)这个成语现在主要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的人 ( 1 分)【 解析】解答第一问,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情节,齐庄公出猎时,遇到了螳螂举起脚,准备和他的马车车轮子搏斗他认为这虫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于是他让车子躲开了螳螂,以示敬重,勇士们听说这件事后,纷纷投靠解答第二问,首先要明白“ 螳臂当车”在现在的意思,现在多用来比喻不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导致失败。
然后根据意思回答其讽刺意义平时学习时,可注意加强这方面的积累 参考译文】齐庄公出门打猎,有一只螳螂举起脚,准备和他的马车车轮子搏斗 庄公)问他的车夫说: “ 这是什么虫啊?”车夫说: “ 这是螳螂作为虫来说,( 它是那种)只知道进却不知道退,不估计一下力量对比就轻率和敌方对阵庄公说: “ 这虫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于是让车绕道避开了它,后来勇士都投奔了庄公三、1. ( 1) ( 1 分)以……为 怪 ( 认为……奇怪)( 2) ( 1 分)来【 课内链接】本题词语释 义课内链接恐担心,恐怕恐托付不效(《 出师表》)以来属以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2. ( 2 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3. ( 2 分)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取信于民 ( 1 分) 《 曹刿论战》 ( 1 分)— 19 —【 解析】解答第一问,首先要整体掌握文章的主要情节,商鞅担心百姓不信任他,于是采用“ 徙木予金”的办法,赢得百姓的信任,从而让百姓相信他的变法因此,变法成功的原因就是他能够取信于民解答第二问,需要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联系所学课文,寻找关于“ 取信于民”的情节,初中阶段我们学习的《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之与齐师作战的前提就是“ 取信于民”。
参考译文】秦孝公已经任命了卫鞅,卫鞅想要实施变法图强政策,唯恐天下人对自己产生非议法令已经完备,但没有公布, ( 卫鞅)恐怕百姓不信任,旋即在国都市场南门立下一根三丈长的木杆,招募百姓有能够搬到北门的就赏给十镒黄金百姓对此感到惊讶,没有人敢去搬木杆 ( 卫鞅)就又宣布命令说: “ 有能够搬过去的就赏给五十镒黄金有一个人搬木杆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镒黄金,来表明没有欺诈最终颁布了( 变法的)法令四、1. ( 1) ( 1 分)就 (2) ( 1 分)担心【 课内链接】本题词语释 义课内链接辄就饮少辄醉(《 醉翁亭记》)恐担心恐托付不效(《 出师表》)2. ( 2 分)选择十几个健壮的士兵,让两个人蹲着,自己靠着他们的背 ( 每 句 1分)3. ( 2 分)史可法是一个严于治军、忠于职守的人 参考译文】崇祯末年, “ 流贼”张献忠在薪州、黄州、潜山、桐城一带出没,史公以凤庐道身份奉命守卫这一带地区每当有了警报, ( 他)就几个月不睡觉,— 20 —让将士们轮流休息, 自己却坐在帐幕外,选择十几个健壮的士兵,让两个人蹲着, 自己靠着他们的背,过一段时间再轮换每当在寒冷的夜晚站起身来,抖动衣裳,战甲上的冰霜散落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有人劝他稍加休息,史公说:“ 我上怕对不起朝廷,下怕对不起我的老师啊! ”五 、1. ( 1) ( 1分)全,都 ( 2) ( 1分)已经【 课内链接】本题词语释 义课内链接俱全,都俱为一体(《 出师表》)既已经既出,得其船(《 桃花源记》)2. ( 2分)为什么总听不到( 子敬的)消息?这 ( 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 每句1分)【 解析】 “ 何以”是 “ 以何”的倒装,意思是“ 为什么”; “ 都不闻消息”是省略句,应在消息前面补充主语“ 子敬”后半句是判断句,译出判断语气“ 一定”3. ( 2分)王徽之用王献之的琴来演奏,琴已经不能成调了,想到王子敬已死,感觉他的琴也跟他一样死去了,不由得心情悲痛形容睹物思人,痛悼亡友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参考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 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 ( 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 子猷)说话时,脸上完全看不出不悲伤就要乘轿子去奔丧,一路上没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径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 子猷)— 21 —把琴扔在地上说: “ 子敬子敬,你人死了,你的琴也死了。
于 是 ( 王子猷)哭了很长时间,几乎要昏死过去,一个月后( 子就)也死了六、1 . ( 1) ( 1分)正( 2) ( 1分)都 【 课内链接】本题词语释 义课内链接方正—皆都同舍生皆披绮绣(《 送东阳马生序》)2. ( 2分)船夫因见谢太傅神态悠闲,神情喜悦,便继续向前( 划去)不停止 每 句1分)3. ( 2分)谢太傅是一个沉静镇定、临危不乱的人 参考译文】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 兴致正高, 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 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一会儿,风势更急, 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 既然如此,那就回去吧? ”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七、1 . ( 1) ( 1分)简陋 ( 2) ( 1分)责备,责罚【 课内链接】本题词释 义课内链接— 22 —语陋简陋斯是陋室(《 陋室铭》)责责备,责罚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出师表》)2. ( 2 分)现在强大的敌人在北方边境游荡未平,我怎么可以安稳地住这样华美的房子! ( 每 句 1 分)3. ( 2 分)示例:道生毁宅虽然体现出他清廉节俭的品质,但建好的房子再毁掉,却也是对资源,对人力财力的一种浪费。
解析】回答此题可从两个方面做答一方面,道生升官后却不因为自己发达而随意挥霍,因为北方边境游荡未平,他也不会安稳的住进华美的房子,体现出他节俭、志行高洁、心忧国家的高尚品质;另一方面,道生只顾追求自己的心志,子弟们为他建好房屋,他却狠狠的训斥子弟,并命令把建的房屋毁掉,并不考虑建房中所消耗的时间、财力人力等答题要明确自己的看法,理由充分即可 参考译文】长孙道生清廉节俭,身三司职,但所穿的衣服不华丽,所吃的东西也很简单,所用的一副用熊皮做的马鞍,数十年不更换,当时的人把他比作晏婴遒生的住房低矮而简陋,出任做官以后,他的子弟们将他的住房全部修缮更新,并建起了堂虎 道生回家,感叹道: “ 从前霍去病认为匈奴没有消灭,无以为家现在强大的敌人在北方边境游荡未平,我怎么可以安稳地住这样华美的房子! ”于是,就把子弟们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并命令他们把所建的房屋毁掉他就是如此恭敬谨慎 世祖的时候,他在各处都留下政绩,每当发表重大意见,多合乎时机他任将领有大智慧大谋略,妥善对待兵士— 23 —八、1 . ( 1) ( 1分)邀请 ( 2) ( 1分)派,差遣【 课内链接】本题词语释 义课内链接延邀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桃花源记》)遣派,差遣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桃花源记》)2. ( 2分)胡仲尧到朝廷感谢圣恩, ( 皇上)赐 予 ( 他)器物和白金二百两。
每 句1分)3. ( 2分)建学舍;救济饥民;出资造桥 解析】通读语段,从 “ 构学舍于华林山别壁,聚书万卷, 大设厨席,以延四方游学之士” “ 发原减市直以振饥民,又以私财造南津桥”可以看出,胡仲尧为百姓做了三件事:建学舍,救济饥民,出资造桥 参考译文】胡仲尧,是洪州奉新人世世代代都住在一起,整个家族有几百人 胡仲尧)在华林山别墅( 庄园)建造学堂, ( 那儿)聚集了上万卷书,设置了大厨房和大粮仓,用来邀请四方游学的人南唐后主李煜那时曾经授予他寺丞一职宋代雍熙二年,皇帝下诏书表彰他们这个大家族胡仲尧到朝廷感谢圣恩, ( 皇上)赐予( 他)器物和白金二百两淳化年间,洪州境内遭遇干旱而歉收,胡仲尧打开他家的粮 仓 ( 平价卖粮或无偿发放粮食)以降低物价来救济灾民,又自己出钱修建了南津桥宋太宗嘉奖他,授予他洪州助教一职, ( 胡仲尧)答应每年稻谷、水果成熟时进贡给内东门司淳化五年, ( 仲尧)派弟弟胡仲容前来— 24 —庆贺寿宁节 ( 皇上)召见胡仲容,特别授予他试校书郎一职,赐予他袍笏犀带,还把御书赐予他九、1 . ( 1) ( 1分)担心 ( 2) ( 1分)询问【 课内外迁移】本题词语释 义课内链接患担心又患无硕士名人与游(《 送东阳马生序》)问询问问 从 所 来 (《 桃花源记》)2. ( 2分)于是选拔清白之家才智杰出的子弟补录府学的学生。
3. ( 2分)刻苦好学,善于培养人才 解析】细读选文,由 “ 公八岁入社学读书,刻苦自励,遇夜则燃枯竹以继馨”可知章恭毅刻苦好学由 “ 南畿士子从学者甚众,经其指授者,往往擢科跻士”可知,他善于培养人才 参考译文】章恭毅八岁的时候进入社学读书,刻苦自强,到了晚上就燃烧枯竹照明来夜以继日地读书稍大一点,跟从后部主事黄岩章仲寅先生学习应试学子的学业当时先父是温州太守,担心乐清东部的几个乡靠近海边,民风粗犷暴戾,想要改变那里的习气,于是选拔清白之家才智杰出的子弟补录府学的学生章恭毅正在人选之中先父询问他的学业,非常用心,为他改了现在的这个名字,于是把他留在府中亲自教育他政务空闲的时候就把章恭毅召唤到后堂去,亲自给他讲解义理,教他写文章由 是 ( 章恭毅的)学问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南畿的读— 25 —书人跟从他学习的很多,经过他指点传授学业的人,大多都中科举登进士十、1. ( 1) ( 1 分)担 忧(2) ( 1 分)他的【 课内链接】本题词语释 义课内链接患担忧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送东阳马生序》)其代词,他的其乡人日(《 曹刿论战》)2. ( 2 分)到了黄昏,他又把睡席放到大树底下。
( 每 句 1 分)3. ( 2 分)示例: “ 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睡席 ( 1 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事要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的道理 ( 1 分) ( 意对即可)【 解析】第一问,可先通读全文,把握故事大意,从中筛选出答案要点这则寓言的大意是:郑人在大树下乘凉,随树影移动卧席乘凉,晚上他也随月影移动卧席,结果身上的露水越来越重显然,白天,他的做法是可取的,但晚上如法炮制,反而让自己受累,这就是他“ 拙”的地方第二问,可先找中心句( 观点句),再结合第一问来整合、提炼这则寓言的观点句是末句“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即他白天随树影移动卧席乘凉,可取;晚上随树影移动卧席,被露水沾湿也就难免了他不会变通,让他苦不堪言这说明做事要随机应变,不可墨守成规,据此简要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郑国有个人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太 阳 在 ( 空中)移动,树的影— 26 —子 也 ( 在地上)移动,他也随着树的影子挪动自己的睡席到了黄昏,他又把睡席放到大树底下等到月亮在空中移动,树的影子也在地上移动, ( 他) 又随着树影挪动自己的睡席,并且担忧露水沾湿了全身树影移动得更远了,他的身上也更湿。
( 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十一、1. ( 1) ( 1 分)如此,这样 ( 2) ( 1 分)言论【 课内链接】本题词语释 义课内链接然如此,这样然后施行(《 出师表》)言言论进尽忠言(《 出师表》)2. ( 2 分)白天出现星星,天上降下血雨,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怪异之事 ( 每句1 分)3. ( 2 分)因为武王觉得他们的言论是正确的,而且不因为他们是俘虏就轻视、看低他们 说明武王是一位不耻下问、贤明的君王 解析】理解文段,从 “ 武王避席再拜之此非贵虏也,贵其言也”讲的就是周武王不认为俘虏重要,而是认为他们的言论可贵,由这件事情也能看出周武王是一位贤明的君王,据此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周武王战胜殷商后,抓到两个俘虏,问他们说: “ 你们国家有怪异的事吗? ” 一个俘虏回答说: “ 我们国家有怪异的事,白天出现星星,天上降下血雨,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怪异之事另一个俘虏回答说: “ 这诚然是怪异之事,即便如此,但还算不上大的怪异之事 我们国家特大的怪异是儿子不顺从父亲,弟弟不服从兄长,君主的命令不能实行 这才算最大的怪异之事呢! ”武王离开座席,向他行再拜之礼。
这不是认为俘虏重要,而是认为他的言论可贵所 以 《 周易》上说: “ 一举一动都战战兢兢,像踩着老虎尾巴一样,最终必定吉祥十二、1 . ( 1) ( 1 分)灭亡 ( 2) ( 1 分)选择【 课内链接】本题词语释 义课内链接亡灭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择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二章》)2. ( 2 分)让你这样的顽童充数做官却不把做官之道讲给你听?3. ( 2 分)在生活中,我们要居安思危,勤俭节约,善于劳作和思考,不能贪图安逸,过度享乐 解析】回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文段, “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讲的是老百姓要劳作才会思考,要思考才能( 找到)改善生 活 ( 的好办法):闲散安逸会导致人们过度享乐,人们过度享乐就会忘记美好的品行:忘记美好的品行就会产生邪念因此警告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思考、勤俭节约,贪图享乐,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公父文伯退朝之后,去拜见他的母亲,他的母亲敬姜正在纺麻,文伯说: “ 像我公父歌这样的人家还要主母亲自纺麻,这恐怕会让季孙恼怒他会— 28 —觉得我不愿意侍奉母亲吧? ”他的母亲叹了一口气说: “ 鲁国要灭亡了吧?让你这样的顽童充数做官却不把做官之道讲给你听?坐下,我讲给你听。
过去圣贤的国王为老百姓安置居所,选择贫瘠之地让百姓定居下来,使百姓劳作,发挥他们的才能,因 此 ( 君主)才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老百姓要劳作才会思考,要思考才 能 ( 找到)改善生活( 的好办法);闲散安逸会导致人们过度享乐,人们过度享乐就会忘记美好的品行;忘记美好的品行就会产生邪念居住在沃土之地的百姓不能成才,是因为过度享乐啊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没有不讲道义的,是因为他们勤劳啊十三、1. ( 1) ( 1 分)影 子 ( 2) ( 1 分)讨厌,憎恨【 课内链接】本题词语释 义课内链接影影子回清倒影(《 三峡》)恶讨厌,憎恨死亦我所恶(《 鱼我所欲也》)2. ( 2 分)这就是为什么能事先知道( 道理)的原因3. ( 2 分)不能做到谨言慎行 解析】细读选文,从 关 尹 “ 慎尔言,将有和之:慎尔行,将有随之”可知,选 文 观 点 是 “ 谨言慎行”,从 “ 言美则响美,言恶则响恶” “ 桀纣恶天下,故亡”可知,关尹认为桀纣失去天下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做到谨言慎行 参考译文】关尹对列子说: “ 说话声音好听,回音也就好听;说话声音不好听,— 29 —回音也就不好听身材高大,影子就高大;身材矮小,影子就矮小。
名声就像回音,行为就像影子 所以说:谨慎你的言语,就会有人附和;谨慎你的行为,就会有人跟随所以圣人看见外表就可以知道内里,看见过去就可以知道未来,这就是为什么能事先知遒( 道理)的原因法度在于自身,考核评论在于别人别人喜爱我,我一定喜爱他;别人厌恶我,我一定厌恶他 商汤、周武王爱护天下,所 以 能 称 王 ( 统一天下);夏桀王、商纣王厌恶天下,所以丧失了天下,这就是考核评论的结果考核评论与法度都很明白却不照着去做,就好比外出不通过大门,走路不走正道一样用这种方法去追求利益,不 也 ( 是)很困难吗? ”十四、1 . ( 1) ( 1分)副词,就 ( 2) ( 1分)了解【 课 内 链 接 】本题词语释 义课内链接则副词,就有仙则名(《 陋室铭》)知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 论语〉 十二章》)2. ( 2分)安排民事讲信用,那百姓从业就各得其所 ( 每 句1分)3. ( 2分)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讲信用,或做一个诚信的人 解析】本文主要叙述了晋文公与箕郑的对话,主要围绕着守信用这个话题,也因为箕郑的讲解,晋文公使任命他为大夫,因此可知讲信用的重要性,回答时围绕讲信用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晋国闹饥荒,晋文公问箕郑说: “ 用什么来解救饥荒? ” ( 箕郑)回答说: “ 要守信用。
晋文公问: “ 怎样才能守信用? " 箕郑回答说: “ 国君之心要— 30 —讲信用,尊卑名分上要讲信用,实施政令要讲信用,安排民事要讲信用文公说: “ 讲了信用又会怎样? " 箕郑回答说: “ 国君之心讲信用,那善恶就不会混淆尊卑名分上讲信用,那上下就不会侵犯实施政令讲信用,那就不会误时废功,安排民事讲信用,那百姓从业就各得其所这样一来,百姓了解国君的心,即使贫困也不害怕,富裕的拿出收藏的财物用来赈济,如同往自己家里送一样,那又怎么会穷困匮乏呢? “晋文公便任箕郑为箕地的大夫等到清原检阅军队的时候,让他担任新上军的副将十五、1 . ( 1) ( 1分)曾经 ( 2) ( 1分)比【 课内链接】本题词语释 义课内链接尝曾经尝趋百里外(《 送东阳马生序》)于比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2. ( 2分)自从你到即墨( 任官),每天都有指责你的话传来 ( 每句1分)3. ( 2分)能辨忠奸,体察国情,做事有理有据,治国有方,为天下百姓着想 解析】从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以及阿弟大夫不同的对话核做法可以看出齐威王能辨忠奸,做事有理有据;从察看土地和百姓的生活状况可以看出齐威王体察国情,为天下百姓着想, 治国有方,据此总结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 “ 自从你到即墨( 任官),每天都有— 31 —指责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土开阔,百姓丰足,官府没有纠纷的事发生,东方因而十分安定 ( 于是我知道)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内臣来 谋 求 ( 他们)帮助的缘故便 赏 赐 ( 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户的俸禄 ( 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 “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话传来我派人去阿地察看,却是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邺地,你不援助;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 ( 于是我知道)这是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他们替你说好话当天, ( 齐威王下令)煮了阿地大夫以及曾经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子们毛骨悚然,非常害怕,不敢再遮掩真实而弄虚作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比天下( 其他)国家都强大— 32 —。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