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园林观后感.pdf
4页人本园林观后感一、风土人情日本是亚洲东端的岛国,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冲绳五大岛及三千多个小岛组成在秦代,中国人发现的日本只有本州、九州和四国三个岛屿,故有东海三神山的传说经考古证明上古文明时期, 古代日本人通过路桥从中国到了日本绳纹文化时代是日本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日本人较矮, 男人不超过 160cm,直到古坟时代人已略高, 达到 162cm日本在进入有园林的文化时代时,其人群高度与当今有很大差异,这一差异最终引起了园林在尺度上的差异日本岛国南北跨度大,南北气温也有十度到二十度的差异,由于全年多雨,植物生长茂盛, 建筑园林等也因此更加重视了排水设施的设计,而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频繁, 使得日本人民一生敬畏鬼神,出现了神道教和神社建筑形式,该形式非常典型的体现了日本建筑的特点二、风景名胜日本因地处海岛,风景资源丰富,历史上曾有日本25 景和百景之说而日本学者们对自己国家的名山大川早有了详细系统的规划,上原敬二的《造园大辞典》对日本的山景、溪谷、河川、瀑布、海岸景观、平原、湖沼、温泉等更是有着详细的记录造园者更是通过模仿身边的自然景观以达园林秀美的目的,试想,还有什么样的景色能比自然更美呢?向大自然借景正是造园师们惯用的手法之一。
从造园风格上讲, 日式园林总是会给人以鲜明的风格特点,单体元素虽与我国园林大同小异,其视觉区别性却能显著突出,其原因可在以下能略窥一二一)枯山水1.枯山水枯山水又称干山水、 假山水,与池泉园和真山水相对 现在人们一提起枯山水都会认为就是以沙拟水、 以石代岛的做法, 但是最初其意义无非就是无水庭院之意枯山水的产生有几方面原因,最主要的就是京都当时缺水;另一个原因就是日本有大量的石材、沙、砾等,而且用石最为能够模仿体现日本的国土环境2.苔庭枯山水有时候也以青苔为表现模式,运用青苔使园林表现出古老和枯寂,与白砂的干枯又形成一定意义上的对比苔庭很少有全部以青苔来表现的,大部分是用青苔和景石组合表现, 往往白砂部分象征海洋, 青苔或景石象征陆地和生命枯山水发展成熟源自于佛教禅宗和茶道的发展,把禅与茶两种文化意义注入枯山水之中,一直是造园师们乐此不疲的手法在室町武家文化前期, 将传统贵族文化与新兴的武家文化及庶民文化融为一体,从而完成了对唐、宋、元文化的吸收和消化,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其特点是:禅宗受到武士阶层信仰和保护;一向宗广泛深入民间,真宗获显著发展;学问在贵族与禅僧之间盛行, 并通过禅僧向地方上普及; 通俗的御伽草子与和歌的消沉相反,连歌盛行,能乐、狂言、小曲得到发展和保护。
学问和书院作为贵族、武家和禅僧共同的纽带,把僧家和武家结合在一起,大将军或大名常在晚年出家, 或舍宅为寺, 或捐建寺院, 使园林出现武家和僧家两种特点僧家的特点是园林中石组和植物的表达以枯寂和佛义为主,武家特点的表达是石组和建筑的粗犷和雄伟 在皇家园林和武家园林中的舟游式寝殿造园林渐渐被舟游和回游相结合的书院造庭院所替代3.型木式枯山水完全用修剪树木来表现的称为型篱式枯山水或型木式枯山水,这些修建植物在日本园林里面有专门的称谓,译为:型篱式或型木式该形式与苔庭式一样,不会大面积使用,只会作为庭院的一部分出现日本园林的发展经历了池泉园(平安时代)——砂石枯山水(镰仓时代末)——茶庭(室町时代末)——型木式枯山水(桃山时代)几个阶段从中可以看出,型木式枯山水处于后期, 是从桃山时代开始兴起的一种用修建植物来表现生命意义的枯山水模式 桃山时代从提人文精神, 使枯山水由枯而生, 一改过去砂石主景的风格,把有生命的植物摆到主景的位置, 作为园林的戏剧中心加以表现二)池泉园、筑山庭1.池泉园池泉园有时候与筑山庭是一相对的概念,有时又与枯山水是一相对的概念当与筑山庭相对时, 指的是池泉式园林偏重于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而筑山庭则是偏重于堆土山的园林构成。
从游览方式上看,池泉园分为池泉周游式、池泉回游式和池泉观赏式三种池泉周游式最古,在平安时代就很流行, 当时的池泉园中没有园路, 或园路极短,游览路线全在水中, 必须借助小船于是,园林景观环池而立, 正立面面向水池随着园林面积的扩大,陆地面积增加,在陆地上开辟园路,在路边设置景石、建筑、土山、型木、草地等园林景观2.筑山庭日本人常称筑山庭中的园山为“筑山”或“野筋”是坡度缓和的土丘,在日本早期也叫做假山,到了江户时代才称之为筑山在江户、明治、大大正年间的武学流就是严格按照《筑山庭造传》的模式进行创作的依《筑山庭造传》的平面图式,园林为池泉园,中心为水池,池中设岛,池背后为筑山,池左右设计主人岛和客人岛,陆地上有飞石,筑山上有独立的景石,名守护石或三尊石,陆地上有石灯笼、七五三石和额拜石等在大型园林中,一般以舟游、回游、坐观三种方式结合,以增加园林的趣味性三)茶庭茶庭,也叫露地或露路 日本人把茶道融入园林之中,为了进行茶道礼仪而创造了这种园林形式茶庭于室町时代后期诞生于京都和奈良茶庭一般是在进入茶室的前一段空间里,布置各种景观 步石道路按一定的路线,经厕所、洗手钵最后到达目的地 园林的气氛是以裸露的步石象征崎岖的山间石径, 以地上的松叶暗示深林茂盛,以蹲踞式的洗手钵象征圣洁的泉水,以寺社的围墙、 石灯笼模仿古刹神社的肃穆清寂。
这一切都是为了追求茶道所讲究的“和、寂、清、静”和日本茶道、歌道美学中所追求的“佗”美和“寂”美茶庭依复杂程度分为一重露地、二重露地、和三重露地四)植物植物在日本园林中运用尤为突出,日本因为出于海洋性气候区, 充足的阳光和降雨使日本园林植物生长茂盛可以大致划分为苔草类、灌木类、乔木类植物在园林中的配比, 也是按照吉配实行的, 吉配在日本叫做嘉祥配 它是指植物的配植是按人们的吉凶观念来配的趋利避害是配置的原则 在《造园大辞典》中,罗列有以下例子:一年三秀——竹、石、荔二友——梅、菊一枯一荣——柳、山茶花四天王树——银杏、樟树、杉树、榉树五果——桃、李、杏、栗、枣八草——菖蒲、艾叶、车前、何叶、苍耳、忍冬、马鞭、繁叶在主体建筑物前的吉祥植物对植,日本讲究的是对称中的不对称 如果在中国园林中,常是左右同种、同大小、同树形等日本园林中对植的植物可以不同种,不同树形,不同大小总结:对比中日园林, 我认为我国园林所要表达的是人工成就与伟大,而日本园林则多表达自然 中国园林中在表现重点是景观中的建筑和高山,而日本园林重在表现自然景观的植物和水景 日本园林中植物的用量远远超过了中国园林,从而使得日本园林显示出一番林野森森的效果,自然之意非常浓厚。
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中, 人们都希望能寻找至一片净土, 安慰自己的心灵,而日本园林正好符合了当代人们的审美观,成为了越来越多的都市人追求精神品质的象征所以,日本园林之美,美在其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甚至是价值观日本园林多禁忌,佛教观念使他们为了满足神佛愿望,不得不把它落实到实际的园林中来;多自然灾害的岛国人民,把一切生物都看做是有灵气的、有魔力的,于是必须小心对待他们 这样的对待甚至包括了研究和趋避而这种抱着谦卑的心态学习和研究,是我透过日本园林之美学到的重要内容之一12 级园艺 2 班120153438 陈永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