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doc
7页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摘要:【目的】我国经过多年对传统小流域治理的实践探索,不断总结和拓展, 提出了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理念,就是改传统水土流失治理为土壤侵蚀、水资 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与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有机结合,修复生态系统,加强小 流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在适宜地区发展旅游、绿色产业等,有效保护、合理 配置和高效利用流域内的水土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 效益方法】为了确保流域能够连续性的获得经济、生态、社会等基本效益,将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研究及建设现状为根据,简单介绍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在水土保持 方面的应用, 回顾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历程,总结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 成效,剖析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有效措施 在实现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对于林、牧、农等各个产业用地,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治理同时,对可再生资源尤其是水资源进行合理使用,并在 日常中加以严格的保护结论】目前全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已取得实质 性进展,在治理水土流失、土壤侵蚀、面源防治污染等方面也有不错的成效各 地可以按照水源保护型、应用型、水源保护型与城郊型相结合的三个功能类型开 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工作,实现流域内的山青、水净、村美、民富,并通 过示范带动作用,最终建成健康小流域。
关键字: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水土保持;水土流失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内涵是水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沟道 基本保持自然状态,行洪安全,流域内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扰动在生态系统承载能 力之内,出口水质达到地表水三类以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人口、 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小流域以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水 土保持防线为重点,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结合新农村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促进 郊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22]1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历程 随着生产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提升了城市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加剧了水土流失问 题,在农村和城市地区, 由于过度使用肥料及生活污水垃圾增加,造成严重面源污染, 在重要水源区域以及河流源头地区,由于水体污染,降低了流域水质,威胁水生态环 境基于以上情况,需要转变传统治理方式,加强对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不断总结与反思,丰富和拓展传统的治理技术,多年前我国已经开始尝试建设生态 清洁小流域,并且获得较好的成效2003 年北京市以保障首都水源安全和绿色奥 运为目标,率先开展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试点从2004 年起,北京市水务局 先后提出了清洁小流域、卫生小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等治理理念[1],率先 提出了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 工作思路[2-3] (图1)。
2006 年以前,我国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主要以水土 流失防治为重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步提 高,为适应这种形势,2006 年1月水利部在北京召开了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工作 座谈会,以此为标志我国进入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新阶段[4],从生态清洁小 流域评价体系到建设措施也都开始围绕着保护水源和改善水质的目标开展[ 5] 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和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也对生态清洁 小流域提出了明确要求接着,水利部副部长刘宁提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关 键环节是控制农村面源污染[6]2017 年之后,水土保持司司长蒲朝勇将水质 保护、防洪减灾、水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多个目标都整合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 设目标[7]水利部办公厅印发的《2018 年水土保持工作要点》明确指出:“围 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谋划和积极推进生态清洁小 流域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思路,将生态清洁小流域与流域水系整治、 生态农业推广、人居环境改善等紧密结合起来,科学配置建设管理措施创新建 设管理机制,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推动形成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和 社会力量合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工作格局。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实现 流域内水土资源有效保护与生态环境可持续维护的重要途径2 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成效 近年来,水土保持工作者在传统小流域治理的基础上,以面源污染控制、水 源与水环境保护、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人居环境改善、新农 村建设等为切入点,提出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的理念,就是改传统水土流失治 理为土壤侵蚀、水资源保护、面源污染防治与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有机结合,修 复生态系统,加强小流域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在适宜地区发展旅游、绿色产业 等,有效保护、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流域内的水土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 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8]旨在全面实现流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 展图 1 构筑“ 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2.1 控制水土流失21 世纪初,黄河流域已建设治沟骨干工程 1401 座、淤地坝 11.2 万座,这些 工程在防洪保安、蓄水拦泥、淤地增产、供水灌溉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 [13-14] 对当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群众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大农民群众从中得到了极大的实惠,对修建淤地坝的积极性空前高涨2003年 水利部正式审查通过《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建设规划》,并对完成的成果报告给 予了高度的评价。
专家们认为《规划》符合《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规划》要求, 指导思想明确,规划原则正确,编制依据充分,资料翔实,目标及总体布局基本 合我理,论证科学,保障措施基本可行2001到2005 年间,中国黄河中游黄土 高原地区,共有7.8万km2水土流失区域得到综合治理,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 得到了显著改观(表 1)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加大了对黄土高原地 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支持力度,先后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一大批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先后安排资金14.4 亿元人民币用于黄河上中游水土 保持项目淤地坝建设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 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1986 年开展以治沟骨干工程 为主体的坝系建设以来,不仅探索出了大、中、小型淤地坝联合运用的成功模式, 而且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2003 年开始实施淤地坝建设工程, 大大加快了坝系建设的速度2007 年6 月16日,水利部、中科院共同组织实施 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关键支撑 技术研究”在陕西杨凌正式启动,由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主持的宽谷丘陵区农牧综合 开发模式研究与示范、高原沟壑区农果林多元综合治理模式与节水型生态农业建 设和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评价关键技术等三个课题列入实施计划。
2015年2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川县梁家河就陕西淤地坝工程建设给予了肯定据了解,截至 2014年,陕西共建成淤地坝33637座,占全国淤地坝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骨干 大型坝2593座,中型坝9213座,小型坝27541座,总库容达68亿m3,累计拦 泥59亿t,可淤地130万亩,已淤地100万亩淤地坝建设,为陕西特别是黄土 高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2.2 保护了饮用水源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通过防止面源污染物进入水体,保护了水源,净化了水质 通过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建立水源区“生态保护、生态治理、生态修复”三道 防线,使水源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近年来,北京密云水库上游白河沿线延庆 千家店镇进行小流域治理和结构调整,每年可节水320万m3,减少化肥施用 243t密云水库在连续8年干旱、蓄水偏少的情况下,水质仍然保持在国家二类 标黑龙江省鸡东县在传统山、水、林、田、路治理基础上,增加了生活污水、 垃圾的处理和居住区的综合整治,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在大山深处的人口集中 区、养殖区建设了多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多处小型垃圾处理设施通过产业结 构调整,年节水1000万m3;封山育林减少入库泥沙2万t;污水、垃圾的集中处 理,减少入库污水20万t。
达到了保护水源、改善水质、发展经济的目的[9] 泉州市在山美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建设中,大力推广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 设,结合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完善污水处理设施 122 座,城镇污 水管网203. 5km,建设大型垃圾填埋场1座、垃圾中转站及其配套收集设施90 座,建设生态河道115km,新建、恢复、封禁库滨缓冲带66. 67hm2、湿地面积 102. 73hm2、生态涵养林3 341. 6hm2,治理崩岗68个;关闭、拆除生猪养殖场 (户) 916 户,取缔山美水库流域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表 1 王茂沟流域坝系拦泥减洪效益2.3 美化了生活环境在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建设过程中,加强植被建设,边坡整治,生活垃圾和 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改善人们居住的环境因地制宜,相应地建立小型污水处 理基础设施,使处理后的出水水质符合有关水资源的功能区划要求及相关规定, 经过处理达到农业用水的标准可再用于农业灌溉,实现污水再利用,提高水资源 的循环利用率,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采取综合措施,可以改变水土流失、遍地污水、垃 圾乱放乱堆的现象呈现出河边绿草茵茵,实现了一片美好祥和的景象,也为该 地发展生态旅游、悠闲观光、绿色产业创造了条件。
小流域内生活垃圾定时收集, 集中堆放,并且可以对农户养殖区的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减少排泄物 对水体的污染然后把垃圾进行分类后统一处理,实现垃圾资源化也可因地制 宜建设小型垃圾填埋场,并使之相对远离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填埋场基础必须 具有基底防渗系统,以防止渗沥液渗漏到地下或地表水体中造成污染填埋场在 达到卫生填埋要求的基础上,选择适宜植物进行覆土绿化,改善环境[10]2.4 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生态小流域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用水、动植物用水的紧缺,并且提高了人民幸福感和人民群众的收益,增加了为群众收入的方式, 进一步实现了国家所出台的有关乡村振兴的战略,为农村提高整体收益带来了更 好的发展环境许多地方被开发成为旅游区、度假村,并且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当 地特色,是住在城市里居民想要享受农村生活的好去处生态环境的大大改善,在促进各个乡村城郊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还带 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开阔农村人民的视野的同时还大幅度的增加了农民们的收 入比如北京市怀柔区神堂峪,到现在为止是北京市民的度假娱乐的首选圣地 2010年以来,陕西省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先在陕南秦巴山区试点,后在全省深入 推广,先后建成了安康市杨柳,汉滨区龙须沟,汉中市樱桃沟、肖家坝,以及商 洛市的桃花谷、闵家河等生态清洁小流域 61 条,治理修复水土流失面积 218 km2, 发展樱桃、茶等经济作物2 507 hm2,年提供水产养殖、瓜果等清洁产品2. 7万 t,同时带动了生态休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实现产值约1. 69亿元。
3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经历了大量的实践检验和理论探索,其内涵从以水 土保持为重点逐步发展到水土保持与水环境整治、防洪减灾与产业发展等多目标 协调发展,建设技术也逐步完善,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3.1 小流域建设缺乏系统性每个小流域都是一个小尺度上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导 致了生态的破坏,需要进行系统的生态恢复治理但现有的治理措施均是针对流 域某一部分的专项规划治理,如坡改梯、淤地坝,而缺乏基于小流域的系统治理 思路例如,从系统性角度讲,需要保证从坡面到流域出口的水文连通性,而目 前的坡改梯工程可能阻断坡面的水文传递路径,如陕北地区的治沟造地工程阻断 了上下游的水沙物质能量循环,流域治理缺乏系统性的统筹考虑生态清洁小流域既要求从坡面到流域出口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