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ppt

30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592845760
  • 上传时间:2024-09-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78MB
  • / 3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五、六十年代诗歌与戏剧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第一节 50、60年代的诗歌概况一、诗人队伍的构成情况 三类诗人二、文学特点1、“大众化”Ÿ 郭沫若的《新华颂》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2、“颂歌”成为普遍范式 1)同是颂歌创作,不同背景的诗人的表现有很大的差异 2)影响最大的类型当数政治抒情诗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胡风创作于1949年底到1951年初的大型交响乐式的长诗《时间开始了》 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这部作品有五个乐章组成:Ÿ第一部 《欢乐颂》Ÿ第二部 《光荣颂》Ÿ第三部 《青春曲》Ÿ第四部 《安魂曲》 Ÿ最后一章 《又一个欢乐颂》 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2、“颂歌”成为普遍范式Ÿ 3)颂歌与战歌二者是等值的 Ÿ “诗是战斗的”Ÿ 战歌所表现的战争常常是某种比附Ÿ 边塞诗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第二节 新民歌运动一、产生过程1、1958年3月2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酝酿“大跃进”运动的成都会议上,正式号召搜集和创作新民歌2、他指出:“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是民歌,第二是古典。

      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形式是民族的,内容应该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统一 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二、新民歌作品《迎春序曲》(郭沫若) 赶上英国只需要十五年, 农业纲要七年就可实现; 一个大跃进连着一个大跃进, 英雄气概可以覆地翻天 看吧,要把珠穆朗玛铲平! 看吧,要把大戈壁变成良田! 劳动人民历来就是创世主, 在今天更表示了他的尊严 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二、新民歌作品Ÿ《我来了》:“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Ÿ《主席走遍全国》:“主席走遍全国,/山也乐来水也乐/峨嵋举手献宝,/黄河摇尾唱歌//主席走遍全国,/工也乐来农也乐/粮山棉山冲天,/钢水铁水成河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Ÿ1959年9月,由郭沫若和周扬主持编选的新民歌选集《红旗歌谣》正式出版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三、作品评价Ÿ1、扭曲变形的时代画面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三、作品评价Ÿ2、个人生活的政治功利性Ÿ《问姑娘》:“大树底下问姑娘,/为啥还不配情郎?/姑娘脸上红霞染,/笑语过后把话讲:/‘封不好山不出嫁,/治不服水不出庄!/青山绿水当花轿,/满山花果当嫁妆。

      ’” 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四、实质1、鼓动民众投身“大跃进”运动的重要工具 2、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或无产阶级的文艺形态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第三节 郭小川创作介绍一、诗人介绍: 郭小川曾与陈笑雨、张铁夫合作以“马铁丁”为名写作《思想杂谈》,产生过较大影响 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二、作品介绍1、“楼梯体”的政治鼓动诗2、表现个人情感的抒情诗3、四篇叙事诗,包括《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有时被称为“爱情三部曲”),《一个和八个》4、《团泊洼的秋天》(1975) 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三、诗歌特点 1、贴近现实政治运动,重视诗歌形式的创造和革新 2、他以诗人——战士的眼光来观察现实,他在诗歌中首先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战斗者形象,其次才是一个热情洋溢的诗人 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3、他是个“自觉诗人”,能够从 “反政治化”的角度对世界、人生进行思考与体验 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第三节 贺敬之的诗歌创作一、诗人简介 贺敬之 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二、创作简介 1、1945年曾经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白毛女》。

      2、1956年开始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诗歌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三、创作特点Ÿ1、在诗歌细节处理上较为精细,人性的体验,构成了贺敬之诗中感人的因素;代表作《回延安》Ÿ2、借鉴了“楼梯式”这种马雅可夫斯基首创的形式,比较注重押韵、字句的排列、节奏的工整;代表作《雷锋之歌》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第四节 闻捷的诗歌创作 一、诗人简介 原名赵文节代表作品:抒情诗集《天山牧歌》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二、代表作介绍 1、抒情诗集《天山牧歌》, 2、《复仇的火焰》被称为“诗体小说”,充分体现了闻捷诗人兼具小说家的艺术才华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二、创作特点 1、清新自然、纯朴真挚的抒情风格 2、注重对热烈、美好、活泼的青年男女爱情的描写《苹果树下》 Ÿ“枝头的花苞还没有开放,/小伙子盼望它早结果/奇怪的念头姑娘不懂得,/她说:别用歌声打扰我/“小伙子夏天在果园度过,/一边劳动一边把姑娘盯着,/果子才结得葡萄那么大,/小伙子就唱着赶快去采摘/满腔的心思姑娘猜不着,/她说:别像影子一样缠着我 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3、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 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第五节 老舍的创作一、作者简介:Ÿ老舍 原名舒庆春 字舍予,满族人 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二、《茶馆》简介1、“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2、《茶馆》三幕分别选取三个社会时期: “戊戌变法”后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代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三、《茶馆》的艺术特色1、避开了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直接描绘,只是描述这些历史事件在民间的反响。

      2、语言直接来自北京普通人民的生活,是“活的语言” 五六十年代新诗和戏剧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