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画中的点苔.doc
4页中国山水画入门 中国旅游出版社 一九八八年北京 闫正刘万朗 冉祥正编著中国山水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世界绘画宝库中,也是独占鳌头, 富有特色的艺术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英悠久的演变过程它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虽然 比较晚,但也比欧洲风景画早一千多年研究我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学习前人对祖国大好 河山敏锐的观察,深刻的理解与体会,把热爱祖国一片赤诚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表达出来, 这对今天盛世求贤、振兴中华、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发扬我国光辉灿烂的艺术事业,是很有 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中国山水画技法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九月 段七丁编箸点苔在山水画中的意义和作用在国画的塑造中,点子和线条一样,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相对线条,点子的线条更 灵动,故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在山石的表现中,点法除了配合勾、擦、染,形成皴法表现 之外,也直接从形态上以点苔、草迹、落叶、腐土、远树等一类面目,对山石形象进行生动、 丰富的塑造另一方面,从形式上更是对线面用笔的表现,进行接气,提醒,深厚等等灵活 的丰富和补充打点的笔,以弹性较强的键毫、兼毫为好笔有新、旧、秃,锋有锐顿、聚散其性 不一,点出的面目自然各异,如:夹、圆、扁、破、浑。
更以用笔的部位、方向产生横竖、 斜正、长短等等形态在实际表现中,这些丰富的点法随着水墨的浓淡、枯湿变化,更产生 出无尽变化的灵性在广泛的应用中,生发出活泼的表现魅力点法的用笔、用墨与组合技 巧,需要掌握如下:用笔打点,力有轻重、徐疾其效果或力透纸背而显得凝重、沉厚;或蜻蜓点水,风 致飘逸笔的运动有直落坠点;有勾点结合;有点中带揉手法多,灵活性大掌握时要灵 活的根据表现需要在同其它技法配合中生动、自然的发挥能够如此,自然是点与不点、 点多点少均有道理一般规律是:一幅作品中,点子类型不可太杂否则,难以和谐又不 可太单一,太单一会导致表现力度的贫乏用墨上,点子有浓淡,焦渴之别在笔的轻重缓急作用下,更产生憨浑、苍莽等精神 特色因此表现中尤其要注意笔墨配合时灵动的互补关系与制约关系活力,即在于笔与 墨的调解中浓淡、枯湿的自然兼顾是其基本规律,灵活地随机应变是关键例如:在塑造 中需要精神提醒之时,打点自然当以反差鲜明的笔墨点出响亮的视觉感受然而,这其中既 包含有笔触的反差,也包含了墨色的反差如何取向、调节,即在于相对整体表现的笔墨, 而不即不离的灵活应变了在组合上,点法更讲究自然之中的节奏感前人有所谓攒三聚五法,即是在最基本的 组合上以三点或五点形成基本单位。
而在整体的面积单元I'可,又以此形成主要的组合形式 这种奇数的组合方式,既能有效防止灵动的点子在组合上形成均匀、散乱的局面,又能自然 地组合中,产生疏密、轻重的节奏感点子在组合中忌规整、匀散,又忌相同大小形态深浅 的点子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体貌相同的重叠只能产生笔墨的呆腻中国艺术百科全书吉林文史出版社二零零五年三月点:在山水画技法中点子的表现力是很丰富的,“点子”不但可以表现山石上的苔 点,还可以表现山头上的小树另外树木的叶子、除用夹叶勾写外,大多是用点子來画的 而山石的皴法中,更有“雨点皴”、“米点皴”、“雨淋墙头皴”、“芝麻皴”等许多点皴点子”本身既可表示很多形象,还能起到装饰画面、丰富画面的重要作用一幅较 平、较光的画,加上点子后便会增加几分苍茫浑厚的感觉点子”还可以起到“联”的作用,它可以使笔与笔之间、墨与墨之间、笔墨之 间、结构Z间联成一体,使画而中的各个局部环节联成一个完整的“势”点子”还可以起 到遮掩败笔的作用,有些不太好的用笔,无法修改,就靠点子来盖住收拾整理画时,如感 觉哪还不够,便可以用点子来“提” 一下,“醒” 一下,一提一醒,画面顿吋变得厚和亮起 來画山石在皴染之后,经常要经过点苔的程序,否则觉得过于光滑干净,苔点象征山石上 的小树或者杂草等,后来逐渐向写意写趣。
北宋以前的山水画点多不点苔,南宋画家表现江 南潮湿易生霉苔的山石,逐渐使用苔点,在元明两代点苔最为兴盛,如赵孟頫的“立苔”、 王蒙的“渴苔”、倪瓒的“横苔”、沈周的“攒苔”及石涛的点苔都有独到之处,此外尚有泥 金苔点,色苔点的使用传统山水画点苔的要求点景法1.目的要点点景,旨在山水画中,根据题材、内容、情节的需要,点缀相应的景点如轿车、桥 梁、房舍、人物、畜兽、禽鸟等等用以增加主题的鲜明度,以及表现上的生动情趣 点景分为两类,其一为建筑、交通设施、工具等人工建造物类;其二为人畜、动物类 无论何类点景,应做到下述两个方面点景的内容与形式首先必须与题材协调,与时代精神协调,尤其点景笔墨 在全幅作品中的协调在传统笔墨的山水画中,去配现代化建筑设施,亦是不会和谐 的此外还有地域特征与名族风情的协调又如将天山上的毡房或者西藏的喇嘛庙填 写在江南的土山上是一样的,不会协调,如此等等不可想当然的随心所欲设置与 景观既要合符情理,又要与笔墨表现的艺术氛围和谐简练与隐显点景在山水中是表现的点题故以点到为止,不可着意刻划使其独立 于画面因为题与内容、情节的表现,更在于全局的配合协调中,从总的氛围上得以 体现,所以,点景应以简练,有隐显地设置于总体的和谐之中。
景的隐显在于隐藏中 有自然含蓄,意无尽之作用,显需中有鲜明的导向2、方法房舍、桥梁、舟车一类点景这一类着重注意安置的位置、方向、主次聚散上大 结构的准确与生动勾画点染不宜过紧尤其内部结构,总要简洁松活注意点景前 后、左右要有空间虚实感,更要有环境的空间与遮掩关系的配合用笔主要以中锋虚 实灵活的发挥,线条的粗细与运行变化,要与坏境及全局形成呼应,追求概括中的丰 富,要有阴阳向背的感觉,或静与动势态表现墨线干后以淡色(多用赭石)复勒一 次,求整、厚、活的效果然后着色,其冷暖、深浅与环境的关系既要突出,又要协 调点景人物、牲畜、禽鸟、同样应注重大的动态与相关设施环境的配合大的动态需 要概插与适度的夸张,同时要点出其动态与环境及人物间、人畜间、动物间的呼应, 顾盼的联系,以其大的动态传神,协调全局的表现,自然地起到点题的作用点景位 置的经营,可先从点子的面目,在总的经营位置上,形成大小疏密聚散虚实的关系, 从铅笔点记,采用与全局协调的笔墨从容的勾点这一类点景,虽然少、小,然而却 常常是画面的焦点,是敏感的部位,点的好,锦上添花点的不好,则破坏全局,尤 其忽略不得正式勾画之前,可先单独联系儿次,将练习的点景在做品上摆放,其大 小、轻重、动态合适Z后,才不疾不徐勾点。
着色用笔以点为主,落笔要在自然中适 当错位,并留下余地浓淡深浅的变化,总以简明为妥,立足于简化便有生动协调的 意趣点景德技巧熟练,有赖于平时的练习,速写是最见成效的手段中国山水画点苔的种类和表现方法中国画历代名家技法图谱山水篇点苔法 上海书画出版社卢辅圣主编一九九零 年九月点苔是山水画中一种含有装饰性和概括性的重要技法点苔的分类圆点式2页清唐代《绘事发微》云:“点苔之诀:或圆、或直、或横圆者,笔笔皆圆;直者, 笔笔皆直;横者,笔笔皆横不可杂乱颠倒,要以顺点之用笔如蜻蜓点水,落纸要 轻,或浓或淡,有散有聚,大小相间,于山又添以番精神也山头石面当点之处微加 数点,望之逾觉风致飘逸圆点式有大圆点和小圆点(又称胡椒点)Z分,宜用中锋点,以取其圆厚用笔 法似鸡啄米,其松紧,快慢虚实变化及组合形态、情调等等较之其他垂点式,横点 式之类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因而在山水画中的运用较为广泛元代吴镇于圆点式最擅 长,现代山水画家在这方面的继承发挥也较多横点式 101页横点式,又称扁点由较平整的短线组成,尤宜与披麻皴相配,亦适宜于表现远树 若以中锋横按,所形成的横点则为小混点和大混点(小和大的差异只在笔锋横按得轻重及墨 色多少的不同),适于表现苍翠欲滴的树。
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云:“时作笔繁墨厚,布景幽深,山石重叠,必于轮廓分 间处,层层加点苔缀,庶不混乱,而山脊接连处亦须点出气脉,一起一伏,势若游龙,虽千 点万点不嫌为多,亦可以盖掩皴法漫乱而论Z哉! ”点苔的主要目的不在掩盖皴法漫乱,而 在“点出气脉”,这对于横点苔来说尤为重要,元代黄公望和倪瓒的侧笔于苔点都非常出色 他们所作的山水画皴法松灵秀逸,苔点虽不多,但画龙点睛、锦上添花,既强化了山脉蜿蜒 的气势,又增强了山石苍浑的感觉历代名家在苔点方面确有不少珍贵遗产值得我们学习继 承垂点式 145页清秦祖永《绘事津梁》云;“画成树后应用若何点搭配,在临时斟酌之,不可忽略他 指出考虑点何种苔应贯彻纵横相破的原则,也就是树或山石若以纵直的用笔为主,那么就该 考虑横苔以収对比;树或山石若以横的用笔为主,那么就该考虑点直苔以求变化龚贤《山 水课徒稿》云:“点苔有宜扁点者,有宜直点者,趁势也这话讲的比秦祖永更为概插、全 面垂点式,亦称直苔,由极短的竖点笔划组成上细下粗者称针尖点,上平下尖者称钉 头点,笔锋无论藏还是露,皆须沉着虚灵,切忌漂浮燥硕亦有上下匀齐者,更须中锋用笔, 使之熟而不甜,纵而有法,归于自然而蕴以趣。
嵌色点式 174页嵌色点,又称嵌宝点,是传统青绿、金碧山水或重彩花鸟画中常用的一种点苔法一般 作画时先点墨点,然后再墨点中嵌点石青或石绿等色,留出四周墨痕嵌色点多点于近树Z 树干,亦可点于坡石关于点苔的程序先后,清郑绩在《梦幻居画学简明》中指出,“凡苍劲要醒凸者,点苔 宜着色之后”;“凡秀润要浑化者,点苔宜未着色之先”他所指的是以墨点苔;至于像嵌宝 点那样以石青或石绿等重色点苔,且又四周留以墨痕,画面效果当然是苍劲、醒凸、鲜亮的 只是这类点在一幅画中不宜用的太多,否则会使整个画面太花、太跳当然有时候不妨出奇 制胜,故意用铺排停匀的满纸嵌色点,求的艳丽闪烁、神秘的特异效果杂点式185页杂点式,包括泥裹拔钉点、破墨点以及杂用各种法式的点法泥裹拔钉点由垂直向下形 如钉子的线条组成,宜中锋用笔,注意线条长短、粗细、干湿、浓淡的变化,远望如泥中插 得一排钉子;破墨点多采用两遍或两遍以上的复点,或以浓破淡,或以淡破浓,用笔中、侧 锋皆可;其他杂点式,尚有如石涛所说的夹水夹墨一气混杂点、含苞藻丝缨络连牵点、空空 阔阔干燥没味点、有墨无墨飞白如烟点、焦似漆逋遢透明点、没天没地当头劈面点等,用笔 多用中锋,亦有间以侧锋以至卧锋的。
如清?重光在《画筌》中所云:“点分多种,用在合 宜圆多用攒,侧多用叠;秃锋用?,破笔用松;掷笔者芒,按笔者锐;含润者滴,带渴为 焦;细等? ?,粗同坠石;淡以破浓,聚而随散繁简恰有定形,整乱因乎兴会运用杂 点式,虽然显示其变化,但仍要求通过点苔以形成抑扬顿挫节拍转换的内在的韵律感,从而 有力地加强整个画面的情趣感染力中国画技法第二册山水 人民美术出版社白雪石编箸1985年9月16J8页树叶中国山水画中树叶的画法,可以分为点叶法和勾叶法(点叶法也叫单页法,勾也法也叫 夹叶法)另外也有少量点勾相结合的画法,如介字间双勾点、椿也点间双勾等历代山水画家根据不同树种的叶子形状,创造了不少点叶和勾叶的方法,比如,表现松、 梧、椿、柳、竹等具有鲜明形象特点的叶子,就用比较接近真实叶子形象的点法画出,如松 点叶、梧桐点、椿叶点、介子点、个字点等对其他特征不很明显的树木,称之为杂树,杂 树树叶的点法有胡椒点、垂头点、平头点等等,也就是说画杂树不以树名来区别,而是用各 种点法加以区分画树叶的方法可以概括为点叶法和夹叶法两种点叶法有圆点类:如胡椒点、柏叶点等;平点类:如大混点、小混点、平头点等;下垂 点类:如介子点、个字点、竹叶点、梧桐点等;上仰点类:如鼠足点、松叶点、仰头点等; 其他:如梅花点、椿树点等。
点树叶要根据树叶形象有时用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