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图书馆建筑设计word版.doc

19页
  • 卖家[上传人]:日度
  • 文档编号:161116807
  • 上传时间:2021-01-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9M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图书馆建筑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高校专业图书馆图书馆是高等学校扩大师生员工知识领域,提高精神文明的重要建筑之一某高校建筑与艺术学院和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满足广大师生学习要求,现拟在校园内建设一所藏阅一体的专业图书馆,以共享图书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美化校园环境二、设计内容:(建筑面积控制在4000㎡以下)阅览部分: 普通期刊阅览室: 200㎡ 综合阅览室: 200㎡ 学生阅览室: 3x200㎡ 视听阅览室: 200㎡ 教师阅览室: 200㎡ 1.辅助书库: 500㎡ 2.出纳、检索部分(计算机检索): 100㎡ 3.行政、业务办公及技术设备用房部分: 行政办公: 4x 20㎡ 接待室: 50㎡ 会议室: 100㎡ 采编室: 120㎡ 交流间: 50㎡ 计算机网络中心: 80㎡照相室: 40㎡装裱整修用房: 40㎡配电间: 20㎡预留间: 2x20㎡5. 学术报告厅: 300㎡6. 其它部分:门厅、值班室、储藏室、开水间、卫生间、楼电梯间与走廊等。

      7.室外空间:环境绿化与场地设计;室外停车位:3-5辆三、设计要求及教学目的:1.对图书馆建筑有基本认识2.内部布置合理,创造舒适宜人的阅览空间3.造型简洁明快4.充分考虑室外环境空间的创造四、图纸要求:总平面图 1:500各层平面图 1:200立面图(不少于2个) 1:200剖面图 1:200 设计说明、分析图彩色效果图图幅要求:1#标准图纸五、设计进度:第11-12周:讲课,收集资料第13-14周:第一轮草图,发散构思,多方案比较第15-16周:第二轮草图,平面布置,空间组织,建筑造型设计周,正图绘制,交图六、参考资料:《建筑设计资料集》第7集《图书馆建筑设计》《世界建筑造型与平面设计典例大观》文化建筑类其它相关书籍附:地形图第一章 图书馆建筑综述第一节 图书馆的发展过程图书馆作为一种建筑类型,其实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图书馆建筑也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自从有了文字以来,人类便孕育了保存文字记录的必要,远古的人类将历史刻在石头上和甲骨上,随着时间的推进和历史的进步,慢慢出现了收藏和利用这些载休的特殊建筑物,后人称之为图书馆。

      • 图书馆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千多年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的发展,新载体、新印刷技术的不断涌现,造成管理、功能上的变化使图书馆不断变化和发展最初的单一形态:古埃及、希腊罗马帝王、皇室出资修建的皇家、贵族图书馆,空间单一,馆藏有限、规模不大,以藏书为主,藏阅一体,功能简单,空间却极度高大豪华宗教影响下的发展:12世纪欧洲出现了中世纪的大学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大学图书馆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大学图书馆都以教堂或修谴院的图书馆为蓝本典型实例为英国三一学院图书馆 15世纪后,欧洲进入文艺复兴时期,继而西方掀起产业革命;当时活字印刷书籍的大量普及、图书馆藏书倍增、促使图书馆正式向公众开放于是便出现了一种圆形屋顶下设中央大厅的屋筑构造形式在空间形式上依然比较单一这在设计、建筑技术上都是很大的迸步在精神上也给人以宁静肃穆、博大崇高,置身其中如入知识宝殿的感觉 19世纪以后,科学技术又迸一步发展特别是滚筒印制术的广泛应用;使出版物迅速增加空间趋于序列化,丰富化,从原始的单一空间的以藏为主,藏阅合一,向复合空间的藏阅并重、藏阅分离转变,也就从原来简单的藏书楼逐步发展形成阅览与藏书分别占用建筑空间,并与借书出纳空间截然分隔的近代图书馆布局形式、藏书形式开始使用铸铁或型钢书架重叠向上发展,形成高密度、大容量的闭架书库即基本书库。

      现代图书馆是从20世纪初开始出现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给入类带来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促使了知识载体的繁衍、提高和大量增加,也促使图书馆专业设备的产生和广泛应用仅仅经过短暂历史时期的近代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这样的形势变化从这个世纪开始,西方国家的图书馆建筑,在规模上更超越了以前的历史时代在平面布局上首先开始突破了房间的固定分隔;并以大柱网、大空间适应了使用上调整互换的灵活性;其次是开始采用了“藏阅合一”的管理方式,大量实行开架借阅,促使传统式截然分隔的“三大空间”解体,基本书库大大压缩或根本取消” 以后经过遂步完善,形成了“模数式图书馆”的设计模式 我国图书馆建筑的发展历史 1、建于明朝的浙江宁波“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图书馆建筑其主要功能是藏书,很少借阅 2、鸦片战争以后,我国始建具有近代公共图书室性质的图书馆建筑,如北京的京师图书馆、南京的江南图书馆开始社供读者使用的阅览空间3、20世纪初,欧美图书馆建筑文化影响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藏、借、阅、管的独立系统读者与图书分离,互不交叉干扰如清华大学图书馆、东南大学孟芳图书馆4、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图书事业发展较快。

      大致分三个阶段: 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我国图书馆采用闭架管理,强调藏、借、阅、管功能的独立分区,四大空间按书刊流通路线布局 70年代后期,以读者为主,开架阅览、进库借阅最大限度地缩短读者与知识载体的距离 80年代起,我国图书馆建设进入由传统型向开放式的现代化的图书馆转变时期引入“模数式”图书馆设计方法尝试柱网、荷载、层高“三统一”原则采用大开间、大进深,用轻质隔断分割空间,使空间具有调整、移位、变更使用功能的可能性和灵活性;以读者为主,形成有序的组团组合空间系列出现集藏、借、阅、管于一体的阅览单元,或以藏、借、阅、管四个功能单元组成“四合院式”的独立建筑单元5、当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同时人们在精神生活上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图书馆的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数量还是服务质量都在不断提高普及范围从开始的城市,发展到郊区、乡镇、以及社区从开始的以书为中心发展到以人为中心,从单一的阅读借阅功能,发展为现在的研究、展览、学习、交流、休闲、娱乐等综合性功能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生活的活动场所6、图书馆的分类一、公共图书馆 1)国家图书馆 2)省(市)自治区图书馆 3)县(市)图书馆 4)区图书馆 5)基层图书馆(街道、厂矿、企业) 6)少年儿童图书馆二、科学研究系统图书馆 1.专业图书馆 2.综合图书馆 三、高等学校图书馆 1.学院图书馆 2.学院图书馆分馆 3.科系图书馆 四、中小学图书馆第二节 图书馆建筑设计的一般性要求• 基地要求1.地点适中,交通方便。

      公共图书馆应符合当地城镇规划及文化建筑的局2.环境安静、场地干燥、排水流畅3.注意日照及自然通风条件,建设地段应尽可能使建筑物得到良好的朝向 4.远离易燃易爆物、噪声和散发有害气体的污染源5.留有必要的扩建余地,以便发展6.图书馆规模的确定教学目的与要求:确定设计任务,对图书馆建筑有初步设计概念教学重点:基础性资料的阅读和收集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作业:收集前期资料第二章 总体规划及功能空间组织第一节 总体规划1.图书馆总体规划要因地制宜,结合现状,集中紧凑,功能分区明确,简化交通流线,同时使各种功能的用房彼此联系方便,又不相互干扰2.合理、高效地组织交通,使读者人流、书流和服务人流分开,互不干扰而又便捷道路布置应便于图书运送、装卸以及消防和疏散并根据图书馆平均每日读者流量设置足够的自行车和机动车停放场地 町立图书馆3.馆区总平面宜结合建筑的形体,利用地形及自然景观条件布置绿地、庭院、广场等,创造优美的室外阅览环境,4.规模较大的公共图书馆,少年阅览区应有单独的出入口和室外活动场地。

      5.为了使读者、工作人员以及藏书均有一个舒适、满足要求的环境,在总体规划时,主体建筑应争取良好的朝向和自然通风6.在选址和总图规划时,应留有扩建用地,以便日后发展7 .满足规划及规范要求建筑密度不宜大于40%,绿化率不宜小于30%8.在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图书馆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基地的客观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做到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第二节 室外环境设计幽雅、大方、生态、宜人1.人车分流,避免干扰尽可能做到车行出入口与人行出入口分开设置如果条件有限,必须共用,应在车行道旁边设置人行步道,还可根据需要,在人行步道上进行铺装图案设计2.除了必要的道路和广场外,尽量减少硬质地面3.绿化尽量以树木为主,根据城市的气候,选择不同的树种,草坪宜用当地草种,注意及时修剪4.室外阅读场所应选择安静的位置,考虑供读者阅读、交流时坐的设施5.儿童室外活动场地,应考虑儿童的活动特点,注意必要的安全防护设置,并宜有专门的看护人员第三节 内部功能分区1.图书馆建筑的用房分为四大部分:办公用房、阅览用房、和书库和一些公共用房书是读者和办公人员之间的媒介办公人员通过书来为读者提供服务2.办公用房分为技术和管理两类,其布局除了满足方便使用外无特殊要求。

      书库的要求是便于藏书阅览室是要求最高的,要有良好的采光、通风、景观等等第四节 流线分析图书馆建筑共有三种流线:办公人员流线;图书流线;读者流线1.办公人员流线:由办公出入口到管理用房和技术用房以及借阅处书库等岗位2.图书流线:由图书入口到采编房到书库,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损坏,回到技术用房进行修复3.读者流线:由读者出入口到门厅,检索厅,到各阅览室;或直接由门厅到达研究室、报告厅以及报刊阅览室三种流线在设计时,应做到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