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字始于读字.docx
5页写字,始于读字写字,始于读字,初学写字的小学生更是如此所谓读字,是指小学生在书写前对临摹对象静心观察,细细体味,形成清晰的印象,做到意在笔先,“字”在胸中,是写字的第一步要把字要写得正确、端正、美观,写前必须像阅读课文那样仔细读字,既有整体的把握,又有细节的揣摩;既要熟悉字形,又要琢磨运笔规律;只有明了笔画和结构的特点,才能使“眼”中字变成“心”中字,进而成为“手”中字古人说“贵在熟看,不贵生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感知事物比较笼统,不精确,辨别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很不完善初学写字,对书写对象往往只能感知大致的轮廓,细微部分的变化则常常忽略或出错往往能记住一个字由哪些笔画组成,但不太注意笔画应写在哪里,该占什么位置,也不太关注每个笔画的长短粗细,更不会关注间架结构、穿插避让,以致影响书写效果读字是练习写字的一项基本功,是初学写字必须培养的一个好习惯一、读什么1.读“笔画”笔画是汉字构形的基本单位,笔画不规范将直接导致汉字书写不规范汉字的笔画有28种,最基本的有8种,即点、横、撇、捺、竖、提、折、钩读字时,对构成汉字的笔画要逐一分析,不仅要认清笔画的基本形态,如:横要平,竖要直,撇要出尖,捺要有脚,折要有角,还要观察同一笔画在不同的结体环境中的变化,如“市”的点是短点,“乐”的点是长点;左耳旁的竖是垂露竖,右耳旁的竖是悬针竖;“千”“人”“用”这三个字都有笔画“撇”,但各不相同,分别是平撇、斜撇、竖撇;在同一个字中有多个相同的笔画,所处的位置不同,形态也会发生变化,如“心”字中的三个点。
2.读“笔顺”笔画书写有约定俗成的先后顺序,即为笔顺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里头后封口”,规则牢记于心,在实践中熟练运用,才能把字写“顺手”,写正确如:上下结构(笔、量)——从上到下;左右结构(顺、洲)——从左到右;独体字(小、水)——先中间后两边;半包围结构(过、区),先里后外;全包围结构(国、园)——先里头后封口读字时,要进行笔顺的辨别,以防出错3.读“部件”读“部件”,要关注组件,观察形态偏旁部首是若干笔画的固定组合,写好这些部件要细细观察比如:三点水上面的两点和下面的提不能写在一条直线上,而是一种弧形的构图形式,第二点稍微偏左些,这样才显得有神韵不呆板,如“活”“洪”等字独体字作左偏旁时,往往字形要变瘦,往右伸展的长笔画要变短如“土、王、车、牛、舟、女、立”中的长横要改为提,“木、禾、米、火、又”等字中的捺要缩成点,以让出位置给右边独体字作字头时要扁而宽,字底要平稳居中如“雪”的雨字头、“笑”的竹字头、“爱”的爪字头为了让下面部分尽量舒展,字头不仅要写得扁而宽,而且往下伸展的竖、捺等要缩短为斜点照、念、黄”等字中的字底要左右均衡,能像盘子一样稳稳托住上面部分。
4.读“结构”读“结构”,要把握整体,注意联系字的间架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其疏密、向背、承载、覆盖等都有讲究字有独体、合体之分独体字要关注整个字的形态特点,如“山”呈三角形的山体状,显出稳重气势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组成,有以下几种基本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特殊结构(品字形结构)读字时,要搞清部件之间的关系,如左右结构有多种情况: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等、左低右高、左高右低等,还要注意“左右”之间的穿插避让低年级学生空间知觉较差,可以利用“田字格”来读“结构”如有老师这样指导学生读“苦”字:“苦”字是上下结构,“艹”在田字格上半格,“古”的“一”在横中线上;“|”在竖中线上,两笔交叉在横中线与竖中线的交叉点上;“口”在田字格的下半格二、怎么读读字是一种过程思维,需要寻找汉字的结体特点,建立印象,再通过反思形成认识,并在书写中自觉运用1.特点需显——比着“读”发现字体的特点,形成清晰、准确的印象是读字的第一要义读字时,可以反复观察比较,判断书写对象的异同点如“川”字共三笔,都是纵向笔画,但笔画间的差异明显,不能满足于知道“撇”“竖”“竖”,而应准确地说出“竖撇”“垂露竖”“悬针竖”,把握细微变化。
再如“重”字横笔较多,除了比较“横”的长短外,可另写一个“横”的间距不均等的“重”字作比较,让学生明白“横”之间的间距均衡紧凑是多么重要同样的部首因字中所处位置不同,笔画和形体会有变化口字旁在左要上移,封口横在横中线收笔(叶、吗、吧);口字旁在右往下沉,左右分量才均衡(知、和);口字在上或在下时,左右居中形稍扁(只、合、古)读字时,教师可让学生反复观察比较,利用其形象思维的优势化解抽象符号的局限,不断丰富审美体验,加深学生对汉字笔画、结构特点的认识2.规律宜循——归类“读”汉字书写规律,不能靠灌输,应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然后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如横折的竖画为什么在“口、中”这两个字里是斜的,在“日”中却是直的?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左边的竖画是直的,右边横折的竖画也是直的,如“日”;左边的竖画是斜的,右边横折的竖画也跟着是斜的,如“口、中”,然后师生一起推导出“你斜我也斜,你直我也直”的书写规律,再到语文生字表中去找找这类字,看看是否也符合这个规律,最后根据规律指导学生练写“口、中、日”再如读“园”字园”是全包围结构大口框的字,笔顺规则是先外后里再封口,书写时外框要呈长方形,上下左右都居中,内部要收紧偏上些。
练了“园”字后,可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是这类结构,然后运用“园”字的书写规律,自主练写“圆、团、困、国、图、围”等字读字中把握汉字结体规律,就容易推及同类实现能力迁移,促进汉字书写知识的结构化和系统化3.方法要明——有序“读”①按序“读”读字,应先“整体”后“部分”,先从字的结构人手观察,在正确把握字的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再对重点笔画进行分析小学生读字往往只关注局部,忽视整体把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引导学生有序读字如:“食”,先观察整体,感知它是上下结构、上扁下长的字;再看清布局、间架结构,“人”字头要写得扁而宽,撇捺要平缓舒展,下部“良”的笔画要紧聚翼下;最后观察细部,留意它的细节隐部,如一字不多捺,最后一笔捺应该写成长点②读“关键”读字要读好关键笔画,即“起始笔”和“主要笔画”对起始笔画的把握准确与否,决定了一个字的形态走向,最终影响着这个字是否美观读字时要注意起始第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方向、长短等,然后以此为参照,依势而写独体字的笔画有“主”“从”之分,找准主要笔画,树起“骨架”,其他笔画的位置就容易布局了一个字的主笔一般在顶盖、中腰、中垂线、外框等地方如条形字“喜、量、丹”中的长横是主笔,决定了该字的宽度;扁形字“申、乎”上的中竖和竖钩是主笔,它能增加字的长度;“民、之”的长斜钩和平捺是主笔,主笔伸展了,该字也就舒展;“食、富、运、句、巨、国”的顶盖和外框也是主笔,有包容作用。
定准主笔,摆好从笔,就能做到疏而不空、重心平稳、美观匀称③反复“读”读字需反复揣摩,理解字的妙处,将字“形”映入脑中,为下笔书写打好基础初学写字要注意写前“读”、写时“读”、写后“读”,反复读,读出字的神韵写字前“读”,侧重观察笔画形态、书写笔顺、占格位置、结构特点等;写字时读字.注意写三个字对照比较,争取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建立汉字书写的良性记忆;写完再次读字,重点在梳理总结得失4.年段有别——多样“读”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读字也一样,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低年级,宜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认清笔画,知晓部件;中年级,宜一组字一组字地读,比较异同,把握特点;到了高年级,应举一反三地读,运用所学,形成能力当然,这三个学习阶段没有严格的规定性,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前或延后指导学生读字要追求实效,不同学段宜采用不同的读字方法如同为“认识字的结构”,低年级读字时宜“形象感知”如《一去二三里》这一课中“三”字的书写,有位老师让学生在田字格里摆一摆三横的位置,直观可感,学生一下就感受到三横长短不一、距离相等的好处中高年级,读字宜“理性梳理”,如通过一组组字的观察,让学生明白汉字书写一般应遵循左紧右松、上紧下松、内紧外松的原则。
代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曾说过:“拟进一分,则察亦进一分,先能察而后能拟,拟既精而察益精小学生读字能力的形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持之以恒地进行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