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犬猫疾病学:犬猫细菌性传染病.ppt

97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91922012
  • 上传时间:2024-09-1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74MB
  • / 9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犬猫细菌性传染病犬猫细菌性传染病 犬埃里希体病犬埃里希体病canine Ehrlichiosis 概述v由埃里希体族多个成员引起的临床和亚临床感染› 犬埃里希体,感染最常见,最严重›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扁平埃里希体、尤因埃里希体、立氏埃里希体v重要的人畜共患病重要的人畜共患病v呕吐、黄疸、进行性消瘦、脾肿大,眼部流出黏性脓性分泌物怕光和后期严重贫血幼犬死亡率较成年犬高 历史沿革v1935年,阿尔及利亚首次发现本病v1945年,德国Moshkovshi将此病命名为犬埃里希体病v之后在非洲、叙利亚、印度和美国都报道此病v1999年我国在军犬中发现此病,并分离到病原 深圳缉毒犬队缉毒犬 农大动物医院 陈艳云提供 病原v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原立克次体科)›无形体属(人粒细胞埃里希体、马埃里希体、嗜吞噬细胞埃里希体)›埃里希体属v埃立希体属和无形体属包含了所有感染外周血细胞的埃立希体属和无形体属包含了所有感染外周血细胞的蜱传播疾病病原蜱传播疾病病原 ›新立克次氏体属 v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一般呈球形,有时可见卵圆形、梭标状以及钻石样等多种形态平均长度0.5~1.5μmv主要存在于循环血液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中v在宿主吞噬细胞的空泡中以二分裂方式生长繁殖v细菌可多个菌聚集在一起,形成光镜下可见的桑葚状包含体,或可单个存在于嗜中性粒细胞的胞质中vRomanovsky染色-菌体蓝色或紫色vGiemsa染色-菌体蓝色 培养特性v埃里希体不能在人工培养基或鸡胚上生长v可以在脊椎动物的培养细胞上增值v在培养细胞内,最初生长缓慢,需1~2周才能通过细胞涂片和染色在光镜下看到包涵体v然后迅速繁殖,数天后细胞将被严重感染 种名自然感染宿主感染靶细胞主要传播媒介地理分布犬埃里希体查费埃里希体伊氏埃里希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立氏埃里希体血小板埃里希体犬人、犬、鹿犬人、犬、食草动物、啮齿类马、犬犬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血红扇头蜱美洲钝眼蜱变异革蜱美洲钝眼蜱硬蜱不明不明世界各地美国欧洲美国欧洲、美洲、中国北美欧洲美国欧洲对犬具有感染性的埃里希体属各个种及其主要特征 流行病学v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v蜱是主要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菌体在感染蜱体内可存活长达155天v蜱摄食患犬的血液后感染,在犬感染的头2~3周最易发生犬-蜱传播v带菌蜱吸食易感犬血液时,菌体从蜱的唾液中进入犬体内v急性期后的病犬可带菌29个月-输血是重要的传播途径v蜱活动的季节多发,主要在夏末到秋初 Lone_Star_Tick. Brown_Dog_Tick 犬埃里希体病的种类v根据病原的嗜性不同可分为›犬单核细胞性埃里希体病›犬粒细胞性埃里希体病›犬血小板性埃里希体病v严重程度还与犬的年龄、品种、免疫状况有关,以犬(单核细胞)埃里希体感染引起的疾病最常见,也更严重 发病机理v人工感染犬埃里希体后,一般经历3个阶段-急性期、亚临床期和慢性期。

      潜伏期8~20天v急性期发生在感染后持续2~4周,病菌在血液单核细胞、肝、脾、淋巴结中的单核吞噬组织内繁殖,引起淋巴结肿大、肝和脾淋巴网状内皮细胞增生›感染细胞经血液转运到全身,尤其是肺、肾和脑膜等器官组织›感染细胞吸附在血管内皮内或内皮组织中引发脉管炎›破坏血小板引起血小板轻度减少›使红细胞生成受抑制,红细胞破坏加快——引起贫血 发病机理v亚临床感染阶段›感染后6~9周出现›实验室检查异常: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贫血,高球蛋白血症›不表现临床症状:体重、体温正常›免疫力强,清除寄生菌›免疫力弱,进入慢性感染阶段 临床症状v与犬的年龄、品种和免疫状况等有关v与病原的种类有关 v主要由犬单核细胞埃里希体感染引起v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均有发生v三宿主的扇头蜱传播v潜伏期8~10天v潜伏期后很快进入三个连续的发病阶段›急性期1~4周›亚临床期,可能数月到数年›慢性期,发展到慢性期的机理尚不清楚犬单核细胞埃里希体感染(犬单核细胞埃里希体感染(1)) v急性阶段持续1~4周› 精神沉郁、发热、食欲下降、嗜睡、淋巴结病、脾脏肿大和岀血(瘀点、瘀斑或鼻衄)›口鼻流出黏液脓性分泌物、呼吸困难、体重减轻、四肢或阴囊水肿›眼睛的变化包括前葡萄膜炎、角膜结膜炎、眼前房岀血、视网膜剥离等›还可见多关节炎和多发性肌炎›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包括 血管炎、脑膜脑炎、中央或外周神经系统岀血——出现神经症状,如感觉过敏,抽搐等 ›一般不经治疗,1~2周后恢复›通常在感染后10~20天出现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v亚临床阶段  急性期症状消失后1~2周,体重体温恢复正常›实验室检验异常,如轻度血小板减少,高球蛋白血症›亚临床阶段持续40~120天v慢性期  病犬又可出现急性期症状›发展及严重程度与年龄、免疫状态及是否有并发感染有关,幼犬致死率较高v通常在慢性期被诊断出来,治疗为时已晚,“silent killer” ——全血小板减少、免疫介导性疾病 v血液学检验›超过90%病例血小板减少›后期贫血症状明显,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总数下降›轻微到严重的白细胞减少v血液生化异常›高球蛋白血症›ALP、ALT活性轻度升高实验室检查异常 免疫介导性反应v担任重要角色›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凝集异常›抗核抗体›红细胞自凝、Coob试验阳性›疾病过程中出现循环免疫复合物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v消耗过多›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变›脾脏中血小板挤伤扣留和聚集›由于免疫破坏引起的血小板吞噬作用›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在外周血中的半衰期缩短›此外,血小板自身功能异常 继发或并发感染v犬肝簇虫病v犬巴贝斯虫病v婴儿利氏曼原虫病 诊断v血象变化v生化检查v单核细胞中桑葚体检查,难!vPCR检查——血液、组织、脾脏、骨髓 血清抗体v存在时间长›对机体无保护作用›不能清除细胞内的病原体v感染早期检测不出来v商品化试剂盒›与其他种类的埃里希体存在交叉反应vIFA是金标准 治疗v四环素类v土霉素类 Although rarely seen, the presence of organisms within the white blood cells is diagnostic for ehrlichiosis. Arrow points to a morula of Ehrlichia Canis in a white cell.  犬粒细胞性埃里希体病v伊氏埃里希体为主,只感染犬v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范围广›自然宿主包括:马、啮齿类、犬、家猫、反刍兽和人等›家犬和人是偶尔寄主v感染犬粒细胞 v一肢或多肢跛行、肌肉僵硬、高抬腿姿势、不愿站立、拱背、关节肿大和疼痛,体温升高,四肢肿胀v神经症状v偶尔出现胃肠道症状临床症状 v轻微的非再生性贫血和白细胞减少v90%左右的患犬血小板减少v高球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v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 诊断v检查血液中性粒细胞或其他体液中的桑葚体vPCR方法检查抗原vIFA检查血清抗体›血清抗体可持续存在1年以上,但对再次感染无灭活作用 治疗v多西拉敏(doxycyline)5mg/kg,2次/日,连用14天v清除蜱  治疗v病犬及时隔离及时治疗v选用四环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22mg/kg.w,口服,3次/日。

      若有效,至少持续3~4周,慢性病例,持续治疗8周v配合使用支持疗法:›输血›输液v对于血小板减少,有出血倾向的患犬,给与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但使用时间应尽量短,避免因免疫抑制而影响治疗效果 预防v消灭其传播和贮存宿主-蜱难!血红扇头蜱宿主范围太广!夏季药物驱蜱!vIFA阳性犬应进行治疗,直到检验阴性才能混群饲养每隔6~9月做一次血清学检验,以期很好地控制本病v有人试用长效四环素(强力霉素),6.6mg/kg.w,1次/天,在蜱的生活周期内连续用药,即可预防感染 犬循环血小板减少症v血小板埃里希体引起v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v个别病例出现眼前色素层炎v感染后10~14天出现出现埃里希体血症和血小板减少症v血小板凝血能力差 规格型号:规格型号:IDEXX SNAP ®4DX制造国别:美国制造国别:美国  产品特性产品特性:快速发现犬的四种(心丝虫病、犬艾利希体病、莱姆病、嗜吞噬细胞无浆体病)通过蚊子或蜱传播的高危险性传染病  产品技术产品技术:ELISA酶联免疫分析法,保证了结果的准确率使用说明使用说明:样本可以是抗凝全血或血清或血浆 血巴尔通体病(hemobartonellosis) v由血巴尔通体引起的猫和犬以免疫介导性红细胞损伤,导致动物贫血和死亡为特征的疾病v经吸血昆虫和医源性输血等途径感染,世界上许多地区存在此病概述 分类变化v猫常见的血液传染病,也叫猫传染性贫血vDNA序列分析显示,与支原体的基因最为接近v许多学者将其改名为猫血支原体(Mycoplasma haemofelis),与附红体一同划归为血营养性支原体 病原v分别猫血巴尔通体和犬血巴尔通体v无浆体科,血巴尔通体属v由嗜碱性小体组成,多数呈杆状,有的成球状或小环状,0.2~0.5μm,含DNA和RNAv寄生在宿主红细胞表面寄生在宿主红细胞表面,有双层膜,没有细胞壁v具有宿主特异性v尚未能在体外成功培养 流行病学v猫血巴尔通体经静脉、腹腔接种、口服感染性血液均可感染本病›吸血昆虫叮咬传染,实验条件下,经血红扇头蜱传播›猫咬伤传染›可能存在子宫内感染,因为发病母猫所产幼猫可被感染v犬与猫巴尔通体相似 发病机理和症状v病菌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许多被感染猫Coombs反应阳性,表明产生了抗红细胞抗体v与抗红细胞抗体、网状内皮细胞嗜红细胞作用有关的免疫介导性红细胞损伤增加了红细胞的脆性,缩短了红细胞的寿命v临床主要表现出›慢性贫血、苍白、消瘦、厌食›偶尔发生脾脏肿大或黄疸 v猫›急性病例若不及时治疗,约1/3因严重贫血而死亡›康复者,可能复发菌血症并在数月至数年内保持慢性感染状态›慢性感染带菌猫,外表正常,但可出现轻度再生障碍性贫血v犬›血液涂片中偶尔可见犬血巴尔通体,一般认为致病性不强,应注意检查其它并发的传染性或非传染性疾病 诊断和治疗v主要是制作外周血涂片,应用瑞-姬染色检查›周期性,一天内不同时间抽血检查›用不加抗凝剂的血染色检查,防治菌体脱落vPCR技术检测病原特异性核酸片断v血象和生化指标诊断意义不大v首选药物-四环素,同时用糖皮质激素或其它免疫抑制药物终止免疫介导性药物损伤v对四环素有抗性的菌株选用甲硝唑(40mg/kg.w,连用21天) Fig. 1. Cat, blood smear, Wright-Leishman stain. Scattered erythrocytes contain delicate ring and rod forms of Hemobartonella felis.  Fig. 2. Cat, blood smear, Wright-Leishman stain. H. felis organisms are present on erythrocytes and scattered singly and in small aggregates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smear. Fig. 3. Cat, blood smear, Wright-Leishman stain. The presence of stain precipitate interferes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of H. felis.  Fig. 4. Cat, blood smear, Wright-Leishman stain. Polychromasia indicates regenerative anemia in a cat with hemobartonellosis. Also present are macrocytosis, a rubricyte, a metarubricyte, and a small lymphocyte  Fig. 6. Cat, blood smear, Wright-Leishman stain. Autoagglutination in blood smear of a cat with hemobartonellosis. Erythrocyte aggregates did not disperse when blood was diluted with saline and examined as a wet mount preparation(生理盐水稀释时发生红细胞聚集).  Fig. 7. Cat, blood smear, Wright-Leishman stain. Erythrophagocytosis by blood monocytes in a cat with hemobartonellosis.  Fig. 8. Cat, blood smear, Wright-Leishman stain. Signet ring morphology of Cytauxzoon felis (猫胞簇虫)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 CSD 病原、流行病学v汉赛巴通体引起的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或脓包进而发展成局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猫和人共患性疾病v立克次氏体目,巴通体科,巴通体属成员,可以人工培养v跳蚤为传播媒介v约有10%的宠物猫及33%的流浪猫血液中携带此病病菌 v引起人的猫抓病、杆菌性血管瘤、杆菌性紫癜等 症状v猫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v部分猫出现一过性发热和食欲减退v菌血症可持续数月至数年v人大部分无症状,或轻微,一旦出现,可见感染部位附近局部淋巴结肿大、低热、厌食、肌痛等v大部分自行康复v免疫缺陷病人可发生败血症或多系统脏器的扩散感染,少数表现为血管瘤或杆菌性紫癜 治疗v普通患者一般不需要治疗v免疫缺陷病人可用庆大霉素、强力霉素、红霉素等治疗v猫可用强力霉素、林可霉素、红霉素、恩诺沙星等治疗 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 v 本病是由致病性的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v人感染后引起螺旋体性黄疸-Weil氏病v猪、牛、马、羊感染可引起感染动物流产、死胎,泌乳牛乳房炎 v犬有两种病型›急性、致死性黄疸›亚急性、慢性肾炎›多数感染犬临床上通常表现与肾病有关的症状,其它器官也可受到侵害›世界大多数地区均有流行,热带、亚热带地区多发 病原v钩端螺旋体属›寄生性的问号钩端螺旋体-致病›腐生性的双曲钩端螺旋体,存在于淡水,偶尔在盐水中-不致病v人和动物分离到的问号钩端螺旋体有25个血清群,270多个血清型。

      我国发现的钩端螺旋体血清型最多 钩端螺旋体v钩端螺旋体体呈圆柱形但纤细,大小约0.1~0.2μm×6~20μm vFontana镀银染色着色好,菌体呈褐色、棕褐色v对干燥、次氯酸消毒剂和pH6.2~8.0之外的酸碱度敏感 我国犬群中的钩端螺旋体v多达8群›主要是犬群和黄疸出血群›其他的包括玻摩那群、流感伤寒群、拜伦群v猫钩端螺旋体病较少 流行病学v钩端螺旋体遍及世界各地,尤其热带、亚热带地区v动物宿主范围广泛,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均可感染v我国钩端螺旋体的贮存宿主广泛,哺乳类的啮齿目、和食虫目和有袋目是我国的主要贮存宿主v南方稻田型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是鼠类和食虫类鼠类感染后多呈健康带菌,带菌时间可长达数年,是本病自然疫源的主体v猪是北方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那方洪水型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的重要宿主 v可以在宿主肾中长期存活,经常随尿排出,污染水源-该病的传染源v潜伏期5~15天v主要通过动物的直接接触,经皮肤、粘膜和消化道传播病菌可穿过完整的粘膜v交配、咬伤、食入污染有钩端螺旋体的肉类均可感染本病v有时经胎盘垂直传播v通过被污染的水间接感染可导致大批发病v某些吸血昆虫和其它非脊 椎动物可作为传播媒介 v患病犬可以从尿液间歇或连续排出菌体,污染周围环境。

      排菌时间可长达数月至数年v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季节为流行高峰v雄犬发病较多,幼犬容易发病,症状也较严重v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密度大、饥饿或其他疾病使机体衰弱时,原为隐性感染的动物表现出临床症状,甚至死亡 症状v特急性型病例: 严重的钩端螺旋体菌血症、休克、死亡v急性病例›初期发热(39.5-40℃),震颤和广泛性肌肉触痛›然后,呕吐、迅速脱水和微循环障碍并出现呼吸迫促、心率快而紊乱,毛细血管充盈不良›由于毛细血管充盈不良和血管壁受损,可出现呕血、鼻出血、便血、黑粪症和体内广泛性出血›精神高度沉郁可视粘膜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或出血一般2天内机体衰竭,体温下降死亡 v 亚急性症状›以发热、呕吐、厌食、脱水和饮欲增加为主要特征›病犬可视粘膜充血、淤血并有出血斑点›眼部可见结膜炎症状,眼角有粘液性分泌物›同时有干性咳嗽、气喘及呼吸困难等症状›肾功能障碍,可出现少尿或无尿›亚急性感染的犬大约在2-3周后恢复肾功能严重破坏的患犬表现烦渴多尿等症状 v由出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感染,常出现黄疸›由于肝脏炎症,引起肝内胆汁淤积,可使粪便由棕色变为灰色›有的病例出现明显的肝衰竭症状,体重减轻、腹水或肝脑病症状›有的表现尿毒症症状,口腔恶臭,严重者发生昏迷。

      ›有的溃疡性胃炎和出血性肠炎v临床上,大部分患犬仅表现亚临床感染或取慢性经过,症状不明显 v血清学检验表明,猫体内含有抗多种血清型钩端螺旋体的抗体,往往临床症状比较温和,剖检仅见肾脏和肝脏炎症 病变v粘膜呈黄疸样变化v浆膜、粘膜和某些器官表面出血v舌及颊部局灶性溃疡,扁桃体肿大v呼吸道水肿,肺充血、淤血、出血v胸膜有出血斑点 诊断v根据临床剖检所见,尿中镜检可见到钩端螺旋体及血清学试验进行诊断v确诊›典型病例,白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肾衰病例血清尿素氮、肌酸酐浓度升高›微生物学检查 急性发作起,常以血液(发病后7天之内,未用抗生素之前),中后期常用脊髓液和尿液作为被检材料›死后检验最好在1h以内,不超过3小时,否则,菌体溶解难于检出›病理组织中菌体常经镀银染色后检查 ›血清学检查 微量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IFA、ELISA等›PCR技术›动物实验:用病料或钩端螺旋体培养物直接接种金地鼠或幼龄豚鼠一般在接种后3-5天出现行动迟缓、食欲下降等症状,1-2天后出现黄疸,死前体温下降 治疗v抗生素治疗和针对肾病的支持疗法›首选青霉素及其衍生物——不能消除带菌状态›应用青霉素治疗后,可使用四环素、氨基糖甙类›肾病主要采用输液疗法,个别病例可用血液透析›严重病例实施安乐死术 预防v消除带菌、排菌的各种动物。

      包括三方面内容›犬群定期检疫,消灭犬舍中的啮齿类动物›消毒和清理被污染的饮水、场地、用具,防止疾病传播›预防接种 公共卫生意义v接触病犬的人员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v污染的尿液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应尽量避免接触尿液,特别是粘膜、结膜和皮肤伤口不能接触尿液 弯曲菌病campylobacteriosisv人和动物共患的腹泻性疾病之一,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引起v主要宿主有犬、猫、犊牛、羊、貂及多种实验动物和人 病原v弯曲菌属细菌›逗点状、S型或海鸥展翅状,革兰氏阴性,0.2~0.5μm×0.5~5μm,一端或两端具有单鞭毛,运动活泼›空肠弯曲菌通常与腹泻疾病有关 流行病学v人及多种动物的肠道中v家禽带菌率很高,可达50%~90%一般认为是主要的传染源v猪的带菌率很高v犬、猫带菌率与年龄和生活环境有关›自由游荡和群养犬、猫粪便分离率最高›腹泻者分离率约20%~50%,正常犬猫分离率低于10%›粪-口传播,通常经食物和饮水途径感染›苍蝇等节肢动物带菌率很高,可能成为重要的传播者›摄食未煮熟的肉食品,特别是家禽和未经巴氏消毒的牛奶幼犬猫最易感染,并表现临床症状 症状v与摄入的细菌数量、毒力、动物是否具有保护性抗体和其它肠道感染有关›临床多为无症状携带者,多为6月龄以下的动物,尤其是受到某些应急因素的影响›水样腹泻和出血粘液样腹泻›部分厌食,偶尔呕吐›可能出现白细胞增多或发热,但少见›个别犬急性胃肠炎›症状可持续1~3周 诊断v新鲜粪便在暗视野或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弯曲菌的快速运动可做出推测性诊断v革兰氏染色可见海鸥展翅状细杆菌v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鉴定v排除其它病毒或细菌感染 治疗v可选用庆大霉素、痢特灵,强力霉素和氯霉素v喹诺酮类药物效果好,但药物对软骨发育有毒害作用,应予以考虑v四环素和卡那霉素很容易诱导耐药性v幼龄腹泻动物需要考虑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公共卫生意义v空肠弯曲菌是人类腹泻的重要病原v犬、猫和灵长类动物是人类感染的重要来源v新近购进的动物更应加以重视v采用血清学分型系统来鉴定人和动物的分离株v更好的了解空肠弯曲菌的流行病学和动物在病菌传播中的确切作用 相关链接—人空肠弯曲菌肠炎(1) v流行病学›传染源:主要为家禽、野禽、家畜。

         病菌—粪便—污染环境—人与动物密切接触或食入被污染的食品—病原体进入体内    病人也可成为传染源›传播途径:粪一口是主要的传播途经     家禽家畜的肉、奶、蛋类多被弯曲菌污染,如进食未加工或加工不适当,吃凉拌菜等,均可引起传染    水源传播也很重要,有报告弯曲菌引起的腹泻患者有60%在发病前一周有喝生水史,而对照组只有25%.另外除人与人间密切接触可发生水平传播外    还可由患病的母亲垂直传给胎儿或婴儿                               相关链接—人空肠弯曲菌肠炎(2)v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的儿童发病率最高,尤其1岁以内者发病率随年龄升高而下降  ›发达国家卫生条件较好的发展中国家,空肠弯曲菌分离率以10~29岁年龄最高,说明成人对本病的免疫力并不比儿童强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这一差异,与卫生条件有关,发展中国家的成人平时经常少量接触体内获得一定水平的免疫力,所以发病率低  相关链接—人空肠弯曲菌肠炎(3)v流行特征 本病全年均有发病,以夏季为多平时可以散发,也可由于食物、牛奶及水被污染造成暴发流行自然因素,如气候、雨量;社会因素,如卫生条件的优劣、人口流动(旅游)都可影响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关链接—人空肠弯曲菌肠炎(4)v发病原理与病理改变 ›可能与其侵袭力、内毒素及外毒素有关。

      国外两例志愿受试者,一例口服含菌量为106的牛奶后三天出现典型症状;另一例口服含菌量为500个的食品第四天发病空肠弯曲菌从口进入消化道,空腹时胃酸对其有一定杀灭作用,已证明pH≤3.6的溶液对该菌可可杀灭所以饱餐或硷性食物利于细菌突破胃屏障›进入肠腔的细菌在上部小肠腔内繁殖,并借其侵袭力侵入粘膜上皮细胞细菌生长繁殖释放外毒素、细菌裂解出内毒素外毒素类似霍乱肠毒素外毒素激活上皮细胞内腺苷酸环化酶,进而cAMP增加,能量增加,促使粘膜细胞分泌旺盛,导致腹泻这一作用可被霍乱抗毒素所阻断病菌的生长繁殖及毒素还造成局部粘膜充血、渗出水肿、溃疡、出血如果免疫力低下则细菌可随血流扩散,造成菌血症,甚至败血症,进而引起脑、心、肺、肝尿路、关节等的损害  相关链接—人空肠弯曲菌肠炎(5)v潜伏期1~10天,平均5天食物中毒型潜伏期可仅20小时v初期有头痛、发热、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腹泻、恶心呕吐骤起者开始发热、腹痛腹泻v发热约占56.3~60%,一般为低到中度发热,体温38℃左右个别可高热达40℃,伴有全身不适儿童高热可伴有惊厥v腹痛腹泻为最常见症状表现为整个腹部或右下腹痉挛性绞痛,症状严重赫氏反应赫氏反应   青霉素治疗梅毒或钩端螺旋体青霉素治疗梅毒或钩端螺旋体时,当螺旋体被杀死后产生大量内毒素可引起赫氏时,当螺旋体被杀死后产生大量内毒素可引起赫氏反应。

      表现为寒战、发热、咽喉痛和心动过速等反应表现为寒战、发热、咽喉痛和心动过速等v者似急腹症,但罕见反跳痛腹泻占91.9%,一般初为水样稀便,继而呈粘液或脓血粘液便,有的为明显血便腹泻次数,多为4~5次,频者可达20余次  相关链接—人空肠弯曲菌肠炎(6)v多数1周内自愈轻者24小时即愈,不易和病毒性胃肠炎区别;20%的患者病情迁延,间歇腹泻持续2~3周,或愈后复发或呈重型v婴儿弯曲菌肠炎多不典型,表现为:①全身症状轻微,精神和外表若似无病;②多数无发热和腹痛;③仅有间断性轻度腹泻,间有血便,持续较久;④少数因腹泻而发育停滞 v肠道外感染弯曲菌也可引起肠道外感染,故有弯曲菌病之称肠道外感染多见于35~70岁的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常见症状是发热、咽痛、干咳、荨麻疹、颈淋巴结肿大或肝脾肿大,黄疸及神经症状  犬布氏杆菌病Canine Brucellosis 概述v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v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也可传播给人和其他家畜v在家畜,主要出现生殖器及胎膜的炎症,引起流产、不育和多种组织局部病灶v犬可感染布氏杆菌,但多呈隐性感染,少数表现临床症状 病原v布氏杆菌›革兰氏阴性菌菌,球形、球杆状或短杆状,0.5~0.7μm×0.6~1.5μm,无运动性,不产生芽孢和荚膜›犬布氏杆菌病主要由犬布氏杆菌引起›也可感染流产布氏杆菌、马耳他布氏杆菌和猪布氏杆菌 流行病学v犬是犬布氏杆菌的主要宿主,也是羊布氏杆菌的机械携带着或生物学携带者v自然条件下,主要经患病及带菌动物传播v流产后,母犬的阴道分泌物、流产胎儿及胎盘组织均带菌v流产母犬排菌时间可长达6周v患病母犬的乳汁常成为新生犬的传染源v病犬的精液和尿液也可成为感染源,在感染后2年内仍可通过交配传染v消化道、口腔黏膜、结膜和阴道粘膜是最常见的侵入门户v消化道粘膜、皮肤创伤也可使病原侵入人体造成感染 症状v多为阴性感染或仅表现为淋巴结炎,也可经2周或长达半年的潜伏期后表现出全身症状v怀孕母犬在怀孕45~50天时发生流产›流产前1~6周,阴唇和阴道粘膜红肿,阴道内流出淡褐色或灰绿色分泌物›流产胎儿部分发生自溶,出现纤维素性或化脓性或坏死性炎症v部分母畜怀孕早期胚胎死亡并被母体吸收v流产母犬发生子宫内膜炎,以后往往屡配不孕 症状v公犬可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及包皮炎等v还可发生关节炎、腱鞘炎,有时出现跛行 诊断v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或母犬不育及公犬出现睾丸炎或附睾炎时应怀疑本病v确诊需要综合诊断›流行病学 犬群大批母犬流产或不孕,公犬睾丸炎、附睾炎和包皮炎及配种能力降低›血清学诊断 试管凝集、补体结合反应、虎红凝集试验等›细菌学检验 菌血症持续数月~数年,取血液进行细菌培养是确诊的最好方法›流产组织Ziehl-Neelsen染色镜检,见到红色细菌即可确诊 诊断v病料接种豚鼠,接种3~6周后剖杀,从脏器中分离细菌vPCR鉴定 治疗v比较困难!›细胞内感染菌,抗生素难以发挥作用›雄性动物药物难于通过血-睾丸屏障›反复培养血液检验疗效›停药后几个月,感染还可能反复v抗菌治疗费用高,治疗时间长›口服米诺环素、庆大霉素、利福平、复方新诺明等›持续3周以上›配合使用维生素C、维生素B1等提高疗效 预防v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预防›定期血清学检验,必要时抽血进行细菌培养,最好每年进行两次,阳性犬严格隔离,仅阴性者作为种用›自繁自养。

      新购入犬应先隔离观察一个月›种公犬配种前进行检疫,确认健康后方可参加配种›经常消毒,尤其是流产物污染的场地、栏舍及其他器具›经济价值不大的病犬,可以扑杀 公共卫生v羊、牛是主要传染源v犬、鹿是次要传染源v毒力强的羊布氏杆菌是当前布氏杆菌病的优势菌种v非职业人群、老年人、及儿童感染率上升v布氏杆菌病病人临床表现典型化v犬布氏杆菌对人的感染性较低,但仍可以感染人v兽医工作人员在接触可疑病例时应加以注意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