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安徽省退化林修复技术导则.docx

51页
  • 卖家[上传人]:206****923
  • 文档编号:91408658
  • 上传时间:2019-06-2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0.35KB
  • / 5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安徽省退化林修复技术导则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加强对安徽省林业增绿增效行动 的技术指导,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律、法规、技术 标准和规范,并结合安徽省实际,制订本导则第二条 本导则适用于安徽省退化林修复工 程的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和建设管理第三条 退化林修复对象为责任主体落实,林 权权属清晰,立地条件较好,目前由于自然或人为 因素造成林相残破、生态和经济效益低下的林分第四条 退化林修复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尊重自然,科学修复尊重自然规律和 自然地理格局,根据森林类别和培育目标合理确定 修复模式,培育适应当地自然条件且能实现优质高 效高产目标,达到可持续经营的目的;按照退化类 型和退化程度,先急后缓,及时开展退化林修复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宜乔则乔、宜灌 则灌,乔灌结合,科学选择修复方式、更替树种和159确定初植密度;树种配置以混交、复层、深根为主;优先使用效益较好、抗逆性强、生长稳定的乡土树 种;分区域、分类型、分年度开展退化林修复,最 大限度提高修复林分的生态防护和生产功能三)突出重点,合理推进优先修复生态区 位重要、退化严重、遭受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 和森林火灾危害的人工林;实行保护生态与改善民 生有机结合,合理配置部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 顾树种,因地制宜推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四)创新机制,多元投入落实主体责任, 加大政府投入,积极吸引企业和社会资金参与退化 林修复;健全森林经营长效机制,建立退化林修复 投融资机制五)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修复科技水平 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推广适 用当地的成功修复模式和技术,鼓励各地积极开展 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升退化林修复的科学化 水平六)坚持依法依规开展修复,强化资源管理在修复过程中,严格遵守林业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等,严格林木采伐管理,强化森林资源保 护,确保修复工作依法依规开展第二章 退化林类型及评判标准第五条 退化林分在林种上包括防护林、用材 林、经济林和能源林,在起源上包括人工林与次生 林退化林修复不适宜于原始林、特殊灌木林的林 分类型一)退化次生林 1、残次林受干扰破坏,林相残败,结构失调,郁闭度及 植被覆盖度低,林地土壤侵蚀较严重,经济价值及 生态功能低下的次生林2、劣质林 受不合理的利用,优良种质资源枯竭,保留下的种群遗传品质低劣,自然发育退化,失去经营培 育价值的林分3、退化灌木林受干扰破坏,生态功能低下,失去经营培育价 值的灌木林二)退化人工林 4、退化纯林生态效益或生物量(林产品产量)显著低于同 类立地条件经营水平的单一树种的人工纯林。

      5、树种(种源)不适林 因树种或种源选择不当,未能做到适地适树,林木生长极差,功能与效益低,且无培育前途的林 分6、病虫危害林 受有害生物严重危害且难以恢复正常生长的林分(林带)7、经营不当林 因经营措施不当、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林木生长不良,林分(林带)功能与效益显著低下的林 分8、衰退过熟林进入衰老期,丧失自然更新能力,整体衰败的林分(林带)9、自然灾害林 受火灾、水灾、旱灾、风灾、雪灾等自然灾害严重危害,且难以恢复正常生长的林分(林带) 第六条 退化等级 根据退化程度,将退化林分为重度退化、中度退化、轻度退化 3 个等级一)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为重度退化 1、防护(或生产)功能严重下降,主林层枯死木、濒死木株数比例达单位面积株数 40%以上 2、林相残败、郁闭度降至 0.3(含)以下3、连续断带长度在林带平均树高的 2 倍以上, 且缺带比例达 50%以上二)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为中度退化 1、防护(或生产)功能明显下降,主林层枯死木、濒死木株数比例达单位面积株数 11%-40% 2、林相残败、郁闭度降至 0.3-0.5 以内3、连续断带长度在林带平均树高的 2 倍以上,且缺带比例为 30%-49%。

      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为轻度退化 1、防护(或生产)功能出现下降,主林层枯死木、濒死木株数比例达单位面积株数 5%-10% 2、连续断带长度在林带平均树高的 2 倍以上,且缺带比例为 20%-29%四)退化灌木林等级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情 况自行确定第七条 退化林评判标准(一)通用标准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可判定为退化林 1、林相残败,功能低下,并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退化的林分; 2、林分优良种质资源枯竭,具有自然繁育能力的优良林木个体数量<2 株/亩的林分; 3、林分生长量或生物量较同类立地条件平均水平低 30%以上的林分;4、林分郁闭度<0.3 的中龄以上的林分;5、遭受严重病虫、干旱、洪涝及风、雪、火等自然灾害,受害死亡木(含濒死木)比重占单位面积株数 5%以上的林分(林带);6、经过 2 次以上樵采、萌芽能力衰退的薪炭林;7、因过度砍伐、竹鞭腐烂死亡、老竹鞭蔸充塞林地等原因,导致发笋率或新竹成竹率低的竹林;8、因未适地适树或种源不适而造成的低效林分二)生态标准 以生态防护功能为主要经营目的森林,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判定为退化防护林 1、植被覆盖度<40%的中龄林以上的林分;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 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

      2、林地 土壤侵蚀 模数大于 或等于中 度(≥2500t/ km2.a)的林分;3、营建于农田、牧场、沙区的防护林带,连 续缺带 20m 以上或现有密度小于合理经营密度 20%以上,以及生长、结构不良,防护功能差的林带;4、受中度风蚀,沙质裸露,林相残败的防风 固沙林;5、组成单一、结构不良、林相残败、防护功 能低下、无培育前途的林分;6、林分衰败,生态防护功能显著下降的成、 过熟林三)经济标准 以林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判定为退化商品林 1、树高、蓄积生长量较同类立地条件林分的平均水平低 30%以上; 2、林分中目的树种组成比重占 40%以下;3、商品材预期出材率低于 50%;4、生产非木质林产品,连续 3 年产品产量较 同类立地条件林分的平均水平低 30%以上;5、生产非木质林产品,林木或品种退化,已 不适应市场需求第三章 退化防护林修复第八条 退化防护林修复对象为我省人工起 源的退化防护林,天然次生严重退化防护林和风景 林的修复可参照执行第九条 退化防护林修复可采用更替、择伐、 抚育、林带渐进、综合等方式第十条 更替修复(一)适用对象 适用于重度退化防护林二)修复方法 采取小面积块状皆伐更新、带状采伐更新、林(冠)下造林更新、全面补植更新等方式进行修复。

      三)技术要求 1、小面积块状皆伐更新、带状采伐更新 根据林分状况、坡度等情况,采用小面积块状、带状等采伐进行修复,采伐连续作业面积按表 1 执 行小面积块状皆伐相邻作业区应保留不小于采伐 面积的保留林地带状采伐相邻作业区保留带宽度应不小于采伐宽度采伐后应及时更新,更新树种按防护林类型要 求、兼顾与周围景观格局的协调性确定,原则上营 造混交林,可采取块状混交、带状混交等方式根 据 更 新 幼 树 生 长 情 况 合 理 确 定 保 留 林 地(带)修复间隔期,原则上更新成林后,再修复保 留林地(带),间隔期一般不小于 3 年表 1 小面积块状皆伐与带状采伐连续作业面积限度表坡度采伐方式面积≤35°≤15°小面积块状皆伐≤60 亩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需采用沿等高 线带状采伐带宽小于有林地平 均树高的 2 倍16-35°沿等高线带状采伐>35°原则上不允许更替改造注:“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指《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 190-2007)中规定的土壤侵蚀强度 达到中度及以上地区2、林(冠)下造林更新 林(冠)下造林更新应选择幼苗耐庇荫的树种造林前,先伐除枯死木、濒死木、林业有害生物危 害的林木,然后进行林(冠)下造林。

      待更新树种生长稳定后,再对上层林木进行选择性伐除,注意保留优良木、有益木、珍贵树 3、全面补植更新退化严重、林木稀疏、林中空地较多的退化防 护林,可采用全面补植方式进行更新先清除林分 内枯死木、濒死木、生长不良木和林业有害生物危 害的林木,然后选择适宜树种进行补植更新第十一条 择伐修复(一)适用对象 适用于近熟、成熟和过熟的退化防护林二)修复方法 可采取群状择伐、单株择伐等方式进行采伐,并根据林分实际情况进行补植补造三)技术要求 1、择伐对修复小班内枯死木、濒死木和林业有害生物 危害的林木,其群状分布特征明显的区域实行群状 择伐;群状分布特征不明显且呈零散分布的区域实 行单株择伐169群状择伐、单株择伐强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择伐株数强度应小于 40% 群状择伐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群面积大小,但最大采伐林窗的直径不应超过周围林木的 2 倍 平均择伐强度不超过伐前林木蓄积的 15%,采伐间 隔期应大于一个龄级期(详见《生态公益林建设技 术规程》(GB/T 18337.3))2、补植补造择伐后郁闭度大于 0.5,且林木分布均匀的林 分可不进行补植补造;择伐后郁闭度小于 0.5 的林分,或郁闭度大于 0.5 但林木分布不均匀的林分, 应进行补植补造。

      补植补造应尽量选择能与林分原有树种和谐 共生的不同树种,并与原有林木形成混交林第十二条 抚育修复(一)适用对象 适用于中(幼)龄阶段的退化防护林二)修复方法 按照间密留匀、去劣留优和去弱留强的原则,采取疏伐、生长伐、卫生伐等方式进行修复,并根据林分实际情况进行补植补造三)技术要求 1、抚育采伐对因密度过大而退化的防护林,采取疏伐、生 长伐方法调整林分密度和结构,优先伐除枯死木、 濒死木和生长不良木对遭受自然灾害、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林分, 采取卫生伐,根据受害情况伐除受害林木,并彻底 清除病(虫)源木2、补植补造根据《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81)要求, 符合下列条件的林分,应进行补植补造1)人工林郁闭成林后的第一个龄级,目的 树种、辅助树种幼苗幼树的保存率小于 80%;(2)郁闭成林后的第二个龄级及以后各龄级, 郁闭度小于 0.5;(3)卫生伐后郁闭度小于 0.5;(4)含有大于 25 平方米的林中空地;(5)立地条件良好、符合经营目标的目的树种株数少的有林地(符合本条件应结合生长伐进行 补植)补植树种应尽量选择能与林分原有树种和谐 共生的不同树种,并与原有林木形成混交林第十三条 林带渐进修复(一)适用对象 适用于农田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城镇村屯周边等退化防护林带(网)。

      二)修复方法 在维护防护功能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可采取隔带、隔株、半带、带外及分行等修复方式,有计划 地分批改造更新,伐除枯死木、濒死木和林业有害 生物危害的林木,并对林中空地和连续断带处加以 补植补造更新间隔期应不小于 3 年三)技术要求 1、隔株更新按行每隔 1-3 株伐 1-3 株,采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