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谈竹笛演奏西洋作品的得失.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3004036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7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谈竹笛演奏西洋作品的得失    余路漫【Summary】:作为华夏民族乐器的瑰宝,竹笛为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二十世纪以来,竹笛演奏技巧的迅猛发展和世界音乐的大融合让竹笛也从传统的戏曲风格演奏的基础上迈向了世界各地经典的古典风格作品然而,这种在传承中发展的中国民族乐器于[来自wW]演奏西洋作品时必定有时会碰到技术上甚至音乐情感艺术表达上的困扰,更不免会遇到西洋作品的风格与民族乐器的演奏风格相冲突的时候Keys】:西洋作品;风格;乐器;音色一、演奏西洋作品的得利之处(一)演奏西洋作品使竹笛表现内容多样化中国竹笛在改革开放前的演奏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旋律明朗、结构紧凑、以叙事写实为主,虚幻空灵的作品在当时并不多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笛子的表现内容开始丰富和多元化了随着西洋作品的出现,竹笛的表现内容也开始趋向世界音乐发展例如:萨拉萨蒂的作品《流浪者之歌》(唐俊乔移植改编)这首作品是小提琴的经典巨作然而用竹笛演奏小提琴作品这使得竹笛在表现内容上又有了一次探索性的创新作为竹笛演奏作品的它,对演奏者的要求相当高开头以C调曲笛演奏,慢板中的半音复杂,连续的跳进并且在速度上也是有要求的。

      因此这就让演奏者在竹笛演奏者在处理作品时先以音准为基础其次把握速度与节奏的律动,最后还不能有失流浪者的流离失所感快板转调后用梆笛演奏双吐部分这使得快板部分表达的感情更加坚定、干脆可是,整首作品下来,用竹笛演奏缺乏一定的稳定感五度相生律在这首作品里几乎完全消失如果要完美地用竹笛演奏出地道的《流浪者之歌》,必须具备极高的基本功才能将小提琴那种如泣如诉的魅力展现在竹笛上二)西洋作品的渗入推动乐器改革由于西洋作品中的调式与中国民族调式有差异,所以在用民族乐器演奏西洋作品时都难免有些牵强为此,一些民族乐器的专家们开始对乐器本身进行了许多研究,竹笛领域也不例外改革的成品有1、20世纪六十年代,赵松庭发明排笛,将2至4根不同调的笛子扎在一起,音域可扩大三个八度以上,音乐富于变化2、加键新笛的试制工作曾于1972年和1976年两次在上海管乐器厂进行,1976年完成了基本定型的十五孔加键新曲笛这种加键的竹笛改革属于完全模仿西洋乐器长笛的构造,目的是能方便控制半音阶从而更流畅得演奏出除民族调式以外的调式但是对笛子的变相改革始终都难以让广大笛届人士接受,首先,排笛由于几根笛子绑在一起同时演奏,那么演奏起来手指的灵活度自然受到了干扰,这也让排笛所演奏的曲目受到了限制。

      其次,加键笛虽然在音准方面占绝对优势,但是在制作上加键竹笛比一般笛子成本要高出几倍,并且竹笛本身的音色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这中加键式的对竹笛的改革最终也未能做到真正的推广受改革开放前丁燮林十一孔笛的启发,如今又出现了七、八、十孔的改革,它们分别由广州的耿涛、北京的戴亚、江西的沈文毅作出了相应的研究与探讨这三种创新都是围绕竹笛在演奏无调性、西洋作品类作品时可以在既不破坏传统竹笛本身音色的同时能更好的把握音准的思考这种加孔的创新,是对中国传统竹笛的制作又一次伟大突破其实用度极高,深受竹笛吹奏者的喜爱三)西方音乐渗入为中国竹笛开辟新的创作方向不同的文化背景可以衍生出不同的人文思想比如:西方看重个人的独立性、偏重个性,而中国人追求共性;中国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实用;西方音乐以纵向和声发展为主,中国民族音乐以横向旋律式发展为主等等因此,这些差异也直接引导了作品创作者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然而,音乐是无国界的当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西德的斯托克豪森的电子音乐灌成唱片后,电子音乐开始逐渐风靡全球音乐界在二十世纪末期,中国竹笛作曲家也开始对电子音乐进行研究1992年,当代著名的笛箫演奏家张维良先生以《天幻箫音》这本专辑在整个音乐界引起了轰动,之后这便成为了中国民乐与电子音乐合作的典范。

      之后,电子音乐也成为竹笛音乐发展的一部分由于电子音乐让竹笛音乐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艺术色彩,因此,中国竹笛与电子音乐的结合也深受许多笛界内外的听众喜爱,这种新的碰撞又为竹笛创作的领域又拓开了一条新的分支二、竹笛演奏西洋作品时对本身传统演奏产生的冲击[来自www.L](一)演奏西洋作品必定收敛竹笛传统音色中国传统竹笛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就呈现出南、北两个流派南派音色圆润、华丽、优雅,犹如亭台楼阁般,音律错落有致北派则重视舌头技巧的运用,产生出较硬、穿透力强的音响效果那么在西洋作品的演奏中,这些音色效果就要稍微收敛不那么出众了例如:1、肖邦的作品《罗西尼变奏曲》(唐俊乔移植改编)竹笛演奏此类作品音色应该注重圆润、柔和这首作品本身是用曲笛(南派风格的竹笛)演奏但由于半孔的连续进行、高低八度跳进的三连音组合节奏型频繁,使得竹笛演奏者在曲笛的音色控制上产生了很大的难度不但要避免杂音的出现,并且要兼顾音乐表达的连贯性尽量要使曲笛音色向长笛音色靠拢2、莫扎特的作品《D大调长笛协奏曲第一章》(耿涛移植改编)作为长笛协奏曲用竹笛来演奏的话,更要凸显出长笛的特点其中,准确的十二平均律、跳音、以及华彩部分的半音阶级进等这些都需要竹笛演奏者对曲笛音色做高度的控制。

      才能将此曲演绎得完美无暇二)演奏西洋作品时竹笛须摒弃传统的演奏技巧之前文章提到传统竹笛在五十年代后呈现出南北两个流派,那么南北流派之间自然有着不同的表现方法,这些方法便来自于流派本身拥有的技巧了比如,南派比较常用的技巧为:“颤”、“叠”、“增”、“打”;而北派的“吐”、“滑”、“剁”、“花舌”、“历音”等用得比较多然而,当竹笛演奏西洋作品时,便不得不暂时放弃所谓的南北流派之分,演奏时以作品为主由于乐器材质的差异,西方吹管乐器作品中,以滑音、颤音、吐音等为主要技巧,在技巧上西方并没有存在明显的南北差异因此,我们不能以演奏中国曲子的方式生搬硬套到西方的曲目中去由于西洋作品的风格严谨,我们可以说具体一点,比如用小F、小G、小A调等以此类推的绑笛吹奏西洋作品时,就不能随意用上“剁音”、“花舌”等中国北派的技巧同上如果用D调、C调、大G调、大F、调等以此类推的曲笛吹奏西洋作品时,同样不能随意用“颤”、“叠”、“增”、“打”中国民间的这些装饰音这点也是演奏西洋作品时竹笛演奏者需要常常注意的三、我们要平衡竹笛对于演奏西洋作品时的取舍我们必须要端正学习西方音乐的观念二十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尚西洋作品,把一些经典的世界名著移植到竹笛谱上作为竹笛谱曲演奏。

      这种做法得到了正反不一的反响,守旧派坚持传统的演奏方式,以及保持一切以中国民族调性为基准的创作观念:既然有守旧派必然就有他的对立面革新派,他们则主张学习西方的演奏形式,主张以全新型竹笛的形象走向世界音乐殿堂,在创作方面革新派主张无调性的抽象思维模式,以炫技为主要表现手法,给人空灵、抽象的艺术形象我认为,无论是守旧还是革新都不应该太过于片面思考,中国传统竹笛有着悠久的历史,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与创新,既不能恪守陈旧,也不能盲目地一切以西方音乐为发展目标中国竹笛逐步迈向世界音乐圣堂我们首先需要超越传统的观念,对乐器本身、曲谱、技巧等进行不断创新才能进一步开拓竹笛的发展领域但音乐始终建立在民族性之上,我们也万万不能将西方对音乐处理的方法生搬硬套在我们的传统乐器中那么如何让传统竹笛既不失本身华丽又与世界音乐融合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对竹笛研究的人的迫切任务了华南师范大学)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