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年味印记.docx
2页春节年味印记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不觉间年又将至深深地怀念起小时候每年农历腊月二十前后就已经到处弥漫的年味那是一种温暖的味道寒假照例一般会在这个时间节点开始,所以对于孩子们来说,寒假一开始我们的年便开始了 年味在跟着大人们一起紧锣密鼓地置办的年货里九十年代人们的生活已经好了很多,年货也开始丰富多彩了起来不过那时候家里还没有冰箱,置办的年货只能挂在院子的南墙上开始先置办的是对联、碗筷以及大米、红枣等这些不易变质的物品;接下来才是鱼、肉、蔬菜等这些不能久放的菜品;当然最后不可或缺的是那两只养了快一年的大公鸡等南墙上挂了一大串东西的时候,年货基本上算是置办齐了接下来轮到母亲大展身手了 年味在刚出锅的热气腾腾的馒头、年糕和豆腐里从母亲那满脸的笑容里能感觉到那时候已经慢慢过上了她心目中的小康生活了年糕是自己买的黏米磨成面放上些大枣,然后放到锅里蒸出来的,又香又甜做豆腐用的豆子是自己家种的,前一天晚上先泡上豆子,第二天豆子就变得饱满了,然后去磨坊里磨成豆浆,最后把磨好的豆浆烧开点上卤水,豆腐就做好了。
母亲总是把刚出锅的馒头、年糕和豆腐掰一块塞到我的嘴里,那是幸福的味道 年味在妈妈去姥姥家包的大包袱里偌大的一个包袱里除了几块鸡肉、鱼肉和豆腐之外,基本上都是大馒头了那时候竟然感觉给姥姥带去了很多很多的东西,所以毫不客气的等着姥姥给我们准备丰盛的午餐,走的时候再给我煮上一堆鸡蛋可惜姥姥到去世也没能托上我的福,现在买点稀罕的东西也只能到她的坟前祭奠 年味最浓的当然是除夕夜观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享受的那顿年夜饭不管吃多吃少都会做的越丰盛越好,母亲还不停的催着我们多吃些第二天一大早就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叫醒,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去拜年,我们的拜年形式是磕头,是真正的磕头,有时候都能听到头着地的响声孩子们对拜年是非常有激情的,图的是几块糖几角钱,糖是每家都给的,但是钱却是只有自己很亲近的人或是跟父母非常要好的人家才会给说起这事还闹过笑话,因为磕头只能给自己的长辈才行的大礼,所以拜年只去长辈家但是就有这么几个调皮的家伙为了得到更多的糖去了一家论辈分叫侄子的家里去拜年,人家虽然都不认识他们是谁也照样给了些糖,最后却被小伙伴们给揭穿了,每每提及都让人忍俊不禁 如今的年味,感觉能陪健康的母亲包一顿过年的饺子,父亲喜欢喝我给买的老酒,就很幸福。
孩子们开心地玩着我给买的新年玩具,我在尽量地丰富着他们的年味,就像父母当初给我的年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