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类文学系统分类构造思索.docx

14页
  • 卖家[上传人]:庄**
  • 文档编号:193859277
  • 上传时间:2021-08-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7.39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人类文学系统分类构造思索 一、人类文学大系统分类结构的时问性与空间性角度 古今中外一切文学现象、文学作品、文学研究等都可以按以下两个视角分类,从而构成一个完整而开放的文学系统:第一是文学的时空角度,第二是文学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角度先来看第一个视角,即文学的时空角度,这又可分为时间性和空间性角度 (一)时间性角度:古典性文学与现代性文学 文学的时问性,实际上就是文学的时代性文学的产生、生长和演变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是在历史时间长河中不断运动的这就有了文学的长度,即时间性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文学,文因时而变,文与时俱进一个时代产生了适应一个时代精神与需要的文学,是作家对所处时代具体生活有感而发的产物;但同时,一个时代的文学又反过来反映和促进了这一时代的精神和品格无论是把文学比拟为照亮时代的精神明灯,还是反映时代的镜子,说的都是文学的时代性问题就整个人类文学而言,可以区分为古典性(古代)文学、现代性(现代)文学与正在发展运动中的当今性(当代)文学就中国文学具体论之,从时间性角度可分为先秦文学、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近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每一时代都有代表这个时代价值取向、社会生活、审美理想与艺术创新的经典性作品。

      如先秦文学中的《诗经》和《楚辞》,前者是北中国文学的代表,后者是南中国文学的典范,两者互补融合,哺育着中国传统文学的古典性品格同样,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代表着所处时代的文学成就按时间性即时代性研究文学,正是我们的文学史教程长期奉行的研究路数中国的古典性文学,美学上的道、气、韵、味等,政治上的忠君、爱国、济世等,构成了艺术和思想上的鲜明个性在语言上,古代文学是古代汉语的文学,与古代汉语的语言系统相一致中国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之间还有一个中介,即近代文学近代文学是一种转型期的文学,很多东西都没有定形与定制,但它是现代文学产生的必要准备需要说明的是,在西方,“近代”和“现代”是同一个词,不存在“近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分别本文考虑到中国文学史的习惯分类,因而析出介于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的“近代文学”现代文学是现代性的文学,表现了人类对现代社会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感悟现代性的基本标志有三个力‘面: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个体原则市场经济以功利原则为主导,民主政治与权威主义相对立,个体原则是区别于整体主义的行动哲学历史的发展要求人类找到一种能够更好地表现现代人精神情绪、审美理想、价值观念的新的文学形式。

      试以中国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相比较,从文体角度不难发现,中国古典性文学中的韵文较发达,广义的散文比韵文要弱;而现代性文学则相反,散文体尤其是叙事性文学小说特别发达,诗的成就相对要小一些我们看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主体部分就是一部小说创作的发展史,诗歌、散文、戏剧都在其次,如果去掉小说,现代文学大厦就会轰然倒塌从整体上说,中国现代文学即现代性文学在精神取向上表现为向西方学习,科学、民主、自由、理性、民族、国家等构成了现代文学的主题在语言上,现代文学是现代汉语的文学,与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相一致现代文学的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外部原因,即印刷技术和传播媒体比之古代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晚清以降,印刷业的发达,报刊的传播,文学大众化、通俗化的取向,极大地刺激了小说创作,使这一能够有力、有效地表达现代人精神情绪与生存体验的文体,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关于文学的时间性与时代性,还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意味着后起的文学必然胜于从前的文学、越是后代的作品必然超过前代的作品文学是精神产品,不同于科技产品科技的发展是一种线性发展,后起的必然超过从前的,今天的火车飞机比之古代的骡马舟车自然要先进快捷,但人文领域的文学就不同了,每件作品都是作家在特定时空、特定语境、特定情绪下产生的,与彼时彼地人们的精神状态、生活习俗、价值观念、审美理想紧密联系,其意义与价值是复杂多元的,不可能像物质产品那样可以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与判断。

      比如诗歌,你能说今天的新诗已经超越唐诗了吗?显然,李白、杜甫的崇高诗史地位,今天依然无人可以取代 (二)空间性角度:本国文学与外国文学 时空视角的第二个角度是关于文学的空间性,也即文学的地域性、民族性从这一角度立论,可以把文学分为本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两大类本国文学指自身所处国家的文学,具有民族、国籍身份的认同意识对中国人而言,本国文学就是中国文学,即发生在中国境内的一切文学;外国文学是发生在中国境外的一切文学为了行文方便,本文所论文学的空间性,只将其分为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两大类中国文学内部又可按地域或民族分为各类文学以地域区分,如京派、海派文学,这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热门话题1996年湖南教育出版社推出的“中国现代文学地域文化研究丛书”,就包括巴蜀、楚湘、吴越、齐鲁文学等分类,研究了特定地域与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就中国当代文学而言,形成了大陆、台湾、香港、澳门不同的地域文学台、港、澳文学与大陆文学一方面是同根同源同文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各有其特殊的文学生态环境与发展态势,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深受西方文化与文学的影响;深受商业化运作对创作出版的影响;在语言方面深受闽南客家文化、广东方言以及外国语的影响。

      外国文学是一个十分宽泛的地域文学概念一般把外国文学分为欧美文学、东方文学等大类就欧美文学而言,又可分为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意大利、东欧、北欧、美国、加拿大文学等;就东方文学而言,则有日本、韩国、印度、东南亚文学等文学的空间性是由产生这种文学的地理环境决定的地理环境是一切因素中最稳定的因素,势必影响到与之紧密联系的地域文化生态的稳定性及其特征,濡化、组织、干预和引导着该地域作家的性格与思维、情趣与视野、审美理想与艺术感受,进而影响该地域文学的表现世界、精神走向与文化品格科学的进步有其世界性的统一标准,但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文学的进步则在于其独创性文学在时间上是时代的,在空间上是民族的一个民族的文学只有反映了特定地域的社会生活、时代精神、民族性格、文化心理、审美情趣、共同荣辱以及本民族生存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质,才能有别于其他民族文学秀华光发的世界文学大厦,正是由形形色色各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作品所支撑起来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不但是文学研究的重要尺度,也是文化研究的重要方向时代性是一种全球意识,民族性则是一种寻根意识,这是当今世界的两大思潮21世纪人类面对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交通立体化、信息网络化,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特别足覆盖全球的通讯卫星和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不分国界的“电子空间”,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真正成了“地球村”。

      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本民族文化价值的精髓,体现本民族文化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特有的地佗、意义及尊严,正越来越成为一种普世的精神追寻在此意义上,研究文学的时代性与民族性越发湿得重要对文学大系统进行时问性与空间性分类,具有自身的学理逻辑,并非简单的分门别类 二、人类文学大系统分类结构的生产者与消费者角度 文学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着眼于文学与世界、与社会的关系,也就是文学与外部的关系文学大系统分类结构的第二个大视角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着眼于文学与作家、与读者的关系,也就是文学的内部关系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既然是产品,就有生产者即创作主体,还会有消费者即阅渎主体为此,从精神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角度立论,就可以对人类文学进行区分,探讨各自的内在规律 (一)生产者角度: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 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从“生产者”来看,就要探讨是准生产了它?如何生产?为什么生产?生产过程与产品有什么特色?这是关于创作主体即作家的研究按生产者身份的不同,可以把文学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作家文学,第二类是民nj文学作家文学也可称为文人文学,或知识分子文学,生产者是作家,是文化人,是具有独立写作能力和对自己的言论自由及表达拥有清晰判断力的人,其特点体现在个体性、符号性、稳定性三个方面,表现了作家的独立性生产方式及产品的独创性品质。

      作家文学的第一个特点足个体性或个性化文学创作是作家生命律动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最具个性化的精神劳作,是一种完全彻底的个人行为,因此,人们通常把作家看成“自由职业者”文学生产的个体性特别强调生产者的自由度,只有在自由度较大的宽松环境中,作家才能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和劳动文学创作本身足一种精神探索,是一种不断向前的精神追求,它以语言为工具,通过语言建构形象或意境,表现作家对社会生活的美学评价及其独特的生命体验文学是生命的体验,是人生的表现,要充分体现、传达作家对社会的理解和对生命的独特体验,个性化就自然而然成为作家文学的一个鲜明特征每个人对社会的理解、对生命的体验、对人生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对同一种社会现象也会有不同的体验与表达,同样生活在唐代,李白的豪放飘逸与杜甫的沉郁顿挫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风格即使同一个作家,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与生命历程中,也会有不同的文学表现个性化形成了作家文学的个人风格、个人特色与个人色彩个性化是作家价值观、人生经历、艺术气质与修养、语言理想等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晶,这是作家文学的第一个特点,也是最显著的特点正因如此,文学研究除了整体性的文学思潮、文学社团、流派等研究外,也要专注于个别性的作家研究,根本原因就在于作家的个性化影响了文学创作的理想与作品。

      作家文学的第二个特点是符号性任何一个作家的精神生产都不是为了自我消费一个自诩创作了100万字作品但还放在抽屉里没有公开发表的人,是不能称为作家的作家的社会角色与意义在于向公众源源不断地提供其精神产品,并由此影响社会只要号称作家,就自然有其影响于世的产品流传因此,作家必须将自己的精神产品通过媒体变成符号公之于世,这就是产品的符号性当然,其传播方式和途径是不一样的在古代,作品流传的范围相对较小上古时代通过甲骨、钟鼎或竹片、木片、石刻来发表作品,古人用“韦编三绝、学富五车”来形容饱学之士,车是牛车、马车,五大车的书自然不得了,作品是用竹简刻写成的从今天的角度考量,“学富五车”不过几十万字,现在用几张光盘就可以把数千万字的大百科全书全部扫描进去自古及今,作家文学的符号传播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首先是手工符号图书时代,完全手工化作业,有甲骨、钟鼎、简帛等多种形式;第二是工业符号图书时代,是纸张和印刷术发明以后的时代,在纸上印刷符号;第三是今天的多媒体时代、网络时代,进入电子出版流通渠道,即电子图书时代电子书籍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是通过计机或相关没备阅读并可复制、发行的现代传播媒体。

      电子书籍的出现并不意味着传统纸质书籍命运的终结,人类未来的图书阅读与传播,将是电子书籍与传统书籍和平共处的“混合图书时代”从甲骨简帛到雕版印刷,再到机器印刷,到今天的激光照排、电子存储与网络传播,作家产品的符号化转换与发表途径,变得越来越简便快捷与多样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作家产品只有公开发表出来,转化为符号进行流通才有意义事实上,无论是过去“韦编三绝”的时代,还是今天电子网络的时代,发表自己精神产品的人总是少数,尤其是将其印刷成图书出版就更少了作家文学符号化的核心手段是将产品印刷成图书,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易传播、可保存的纸质文本载体作品的符号性是作家文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只有变成符号,作家才算完成了精神产品的生产,才能影响社会,才能产生文学作品的社会价值,产生文本的解读研究、作家个案研究以及文学社会学等其他研究符号性使作家的精神产品成为社会公器作家文学的第=三个特点是稳定性作家的精神产品一经成为符号文本公开发表,流人社会,便成为社会公器,不再改变,这就是作家文学的稳定性特点也有个别作家认为作品不太成熟,再版时会进行修改,但这从整体上说只是微观的,是个别语句、细节的修改,绝不是大动干戈,伤筋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