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儒道互补专题研究.ppt

29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2422980
  • 上传时间:2018-08-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15.50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语》、《老子》 ——“儒道互补”专题探讨 § 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精彩场面: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阵阵呐喊, 体现了儒家“仁爱”的胸怀;太极拳表演的一 招一式,展示了道家的“无极”境界千百年 来,儒道两家互动、互补、滋养着中华民族 的特有文化 § 今天,让我们以《论语》《老子》为依据, 认识构成中华文化主体的儒道两家,探讨“儒 道互补”这个专题所谓互补,就是相互补充,它是以二者之 间的差异为前提的我们要研究“儒道互补”就必须先比较儒道的不同 § 儒道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需要 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比较研究儒道两家 分别为我们树立了一种做人的准则,这种做 人的准则在《论语》和《老子》中体现在两 个人物形象上――“君子”“圣人”,今天我们 就选取“君子和圣人”这个角度,来看儒道互 补,借以窥斑见豹从《论语》《老子》看“君子”与“圣人” § 将《论语》十则含有“君子”、《老子》五 章中含有“圣人”的语句画出来从这三则、两章中看,孔子所说的“君子”和 老子所说的“圣人”分别是怎样的人呢? 从《论语》《老子》看“君子”与“圣人” § 孔子和老子都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做人的楷 模: § 《论语》中为我们描述的君子,有德、有 仁,能够克己复礼、奋发有为。

      § 《老子》中为我们描述的圣人,无辨、无 争,能够顺应自然规律、不去妄为从君子与圣人看儒道异同 § 孔子、老子为什么树立“君子”“圣人”这样 的楷模?那么我们就先要看看孔子、老子 生活在怎样的时代儒道思想诞生的时代背景春秋时期——西周控制力日渐减弱,诸侯国 群雄并起,战乱纷争,礼崩乐坏见于史书的 诸侯国128个,36名君主被弑杀,52个诸侯国 被灭, 480多起战事,450余次诸侯会盟诸侯 国内部的矛盾凸显出来,不少诸侯国的国政被 国内公族、卿大夫掌握,公族、卿大夫和国君 之间矛盾尖锐,甚至出现了国君被逼出逃、臣 子弑君篡国的事情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更 是名存实亡几个实力强大的诸侯国都想通过 战争吞并其他国家,统一天下,它们之间爆发 战争规模更大,杀人更多从君子与圣人看儒道异同 § 依照文本、并结合时代背景,先说说孔子 为什么要树立“君子”这个楷模?而生活在 同一个时代的老子,为什么要为我们树立 了一个与“君子”差别很大的“圣人”形象? 依照文本并结合时代背景说说你的看法 儒道思想的异同 § 异: § 孔子:看到礼崩乐坏、社会动乱的现象,积极寻求解决 办法——使人心向“仁”,以“礼”规范行为,从而维护社 会稳定。

      § 老子:看到社会动乱、战事纷纭的现象,思考其原因, 认为是人性的堕落导致了社会的纷争,而人性的堕落正 是由文明的发展导致的,故而他找到的解决办法是—— 抛弃文明的干扰(绝圣弃知、绝仁弃义、绝巧弃利), 回到人性的起点(见素抱朴),回到原始的社会(小国 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同:都旨在解决社会纷争,恢复社会的安定儒道两家思想的异同:政治理想儒家:以“仁” 协调人际关系,以“礼”规范自身行为,从而 维 护社会稳定——“为政以德” 道家:“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无为而治具体做法:儒家 道家 为人“仁” “义”恢复自然本性见素抱朴 处世符合“礼” 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抱柔居后不争治国“爱人” “仁政” “王道” “以民为本”绝圣弃智绝人弃义绝巧弃利“无为”而治原 因§ 孔子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 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人道”; § 老子偏重于对哲学问题,特别是人与自然 的关系问题的思考,侧重讲“天道”§ 孔子关注的是问题的现象本身, § 老子关注的是问题产生的根源通过以上研读,请大家归纳儒道两家的异同 § 通过研读,我们发现,儒道两家同样不满于春秋时 代战争频仍、民不堪命的社会现实,他们拥有共同 的理想: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

      面对这 个混乱的时代,儒家的主张是做“加法”,要求人们 加强自身修养,从而治国、平天下,强调一种积极 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而道家的主张是 做“减法”,要求人们丢弃扰乱自然天性的东西,那 么社会就没有纷争,天下就太平了,他强调一种宁 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正是由于儒道两家对社 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式, 才能形成的二者互动互补的关系儒道互补 § 在孔子、老子之后的2000多年中,儒道互 补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 正如林语堂所说:“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 灵魂的两面儒道互补对中国文人的影 响,在课后的阅读指南中说得特别好,请 同学们打开书20页你熟知的哪个文人是这样的代表? § 以苏轼的两首词为例,来看看儒道互补对苏轼的影响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 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 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 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定风波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 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将你感受到的诗人情感,通过你的朗读传 达给大家 § 朗诵的学生谈体会(如何处理?为什么这 样处理?) 他频遭贬谪,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 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 ,他说:,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此心安处是吾家他被无数小他被无数小 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目,见 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 “眼前见天下眼前见天下 无一个不是好人无一个不是好人 ” 后人对他的评价:后人对他的评价:“ “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 ”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苏轼以犯人身份贬黄州,无薪俸,故租5050亩亩 荒地经营有诗曰:荒地经营有诗曰:““不令寸土闲,饥寒不令寸土闲,饥寒 未知免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 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三百尺今年刈草盖雪堂,日炙风吹面如 墨又有又有““自笑平生为口忙自笑平生为口忙””之句苏轼:一生思想复杂,受到儒道佛三家思想苏轼:一生思想复杂,受到儒道佛三家思想 的影响。

      早期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影响早期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乌乌 台诗案台诗案””被贬黄州后,道家思想占主导地被贬黄州后,道家思想占主导地 位,达观,豁达位,达观,豁达 § 黄州,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 脱胎换骨,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种蒸 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 今来许多的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 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 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儒道思想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 心理,他们既以儒家的理想为追求目标, 以天下忧乐为忧乐,锐意进取,建功立业 同时,又用道家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往 往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静观 待时§ 苏轼的人生是典型的“儒道互补”的人生, 千百年来,儒道互补影响着像苏轼一样的 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 § 你还知道“儒道互补”哪些文人身上得到体 现?儒道思想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 操《龟虽寿》)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 § 人生本无事,苦为世味诱富贵耀吾前,贫贱独难 守苏轼) §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满堂皆君子之风, 万古对青苍翠色郑板桥)儒道思想对后世文人的影响:§ 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 李白《书情 题蔡舍人雄 》) §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梁园吟》) § 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 天下无寒人白居易《新制布裘》) § 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可使寸寸折, 不能绕指柔白居易《李都尉古剑》)§ 陶渊明:祖父,儒家思想;外祖父,道家思想 § 一生中,早期——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晚期— —老子思想的绝好实践者 § 李 白:儒家、道家思想同时影响他,“功成身 退”是其人生理想功成”是儒家的追求,“ 身退”则无疑来自道家的隐逸 § 杜 甫: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家庭,一生受儒 家思想影响深远,将儒家思想发挥到极致,儒家 认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 是“无论穷达,都要济天下”! § 白居易:一生以3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早期更 多儒家的积极进取,晚期更多道家的豁达避世§ 儒家思想适用于盛世及人生得意之时, § 道家思想适用于乱世及人生遭遇坎坷之时; § 儒家思想重在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济世),道 家思想重在实现人的生命价值(自保); § 儒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 道家关爱生命,关爱心灵; § 儒家思想积极用世,激励人, § 道家思想超然通达,安慰人。

      § 道为体, § 儒为用小结§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 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 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无数的先贤用生命撑起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回首岁月,在历史的 长空中回荡的是一声声此起彼伏、激荡心胸的 呐喊,或昂扬,或孤愤,或抑郁,或欣喜;守 望当下,呈现的是一幅幅前仆后继的壮阔画面 ,或豪迈,或悲壮,或从容,或赤诚先贤如 夜空中璀璨的群星,照亮了整个神州大地…… 与先贤对话,感受他们血脉中流淌的精神在我 们体内所散发的热度,让我们成长的步子迈得 更稳健一些§ 易中天总结出了孔子的一颗爱心、孟子 的一股正气、墨子的一腔热血、韩非子的一 双冷眼、老子的生活辩证法、庄子的艺术人 生观、荀子的科学进取心他提供了读孔得 仁、读孟得义、读老得智、读庄得慧、读韩 得直面、读荀得进取、读墨得侠义的心 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对“儒道互补”这一 专题进行了探讨首先,我们应该从中学 习一些专题研究的方法:如选择恰当的研 读角度,对相关的内容对比研究等同时 ,在思想上我们应该获得一些启迪:作为 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让古代先贤的智慧 在我们的血脉中延续。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 人生漫漫旅程中“用儒家思想进取,用道家 智慧炼心做一个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 ,也能做一个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牛刀小试§ “儒道互补”的智慧对你的人生有哪些启迪 呢? § 请你用你喜欢的语言样式,写出“儒道互补 ”对你的人生启迪。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