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视片断在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思考.docx
6页影视片断在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思考 [Reference] 在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影视片断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强化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审美教育效果这样可以使课堂更生动,帮助树立“大文学观”的教学理念,同时能加强学生对生活感知的深度[Keys] 影视片断;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H193.6:A:1672 - 8610( 2010) 01 - 0165 - 02在现当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影视片断是采用了教学方法中的直接感知类方法直接感知类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直接感知事物,以获得事物的初步印象的教学方法影视片断向学生展现了活生生的生活与历史,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迅速获得相关对象的表象,从而为下一步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一、学科特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个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它所蕴涵的思想力量、思维的逻辑性等非智力因素是其他学科所难以比拟的课堂教学就是要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变化、发展过程、规律,了解现当代著名作家、作品,总结他们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以当代的审美标准独立地阅读、欣赏及评判各类文学作品的能力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教材有《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文学史和作家作品两大部分,其中作家作品占了该课程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文学史课程的独特性质决定了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要强化历史意识,以此体现这门课独特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是在培养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以便为进入本学科继续更深层次的其他各门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文本解读基础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在大量阅读作品的基础上,向学生全面、系统而深入地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的基本知识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面貌和基本规律而今天的学生因为历史距离和当代文化的影响,对阅读某些文本兴趣较低,影视片断能把教学内容视频化、图像化,缩短文学形象由于时空差距所给学生造成的模糊印象二、教学方法新探在方法上,为了引导学生以历史的眼光来思考和理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流派和一些文学问题,可以通过历史再现的方式比如十七年文学,学生因疏离时代而造成的思想情感隔膜,使他们在听讲十七年文学时有明显的排斥和逆反心理基于现代文学三十年、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的特殊性和时代隔膜,教学时费时多,负担重,而又收效微、质量差这一积重难解的症结针对这种教学现状,我们可以尝试首先从筛选根据现当代小说拍成的影视剧人手,精心节选能补充学生生活体验方面不足的片断,将这些片断精心穿插在课堂进程中,这样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教法的操作性强,增强教学的时效性,随着学生课堂理解深度的加强和兴趣的提高,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
王德威说:“比起历史政治论述中的中国,小说反映的中国或许更真切实在些我们恰恰可以由以作品拍摄的影视剧片断走进文学想象中的中国特定历史时空比如我们可以从电影《活着》里剪辑一些富贵大炼钢铁的场面,富贵的女儿凤霞结婚的场面,凤霞生孩子时因没有医生难产而死的场面让学生看以此生动地再现1958年“大跃进”的历史,建国初期中国人的领袖崇拜情结,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分子的特殊遭遇学生从这些片断里看到了凤霞在产房将要生产时,该医院著名教授被红卫兵挂上“反动学术权威”的牌子游街并已饿晕,等到富贵夫妇买来一袋馒头让教授吃,又因吃得太多而被撑死了电影通过黑色幽默展示的画面可以让我们对历史有身临其境之感,在看了短短的电影片断之后,我们再开始讲述比如巴金《随想录》的思想和作家创作时的情感基调时,学生理解作品情感上要容易接近学生在此基础上由感性走向理性,进而达到文学史的教学目标三、意义及主要内容运用影视片断优化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种思考:(一)运用影视片断辅助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的意义第一,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运用影视片断能够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效果影视片断的声音、图像等多种信息,不仅能够极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而且能弥补学生历史经验的不足,增加更真切的现场感及其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思想力量。
因为“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知识的明确性、具体性、有效性、可信性,有赖于对教学方法的有效利用”[2]第二,强化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课堂教学过程作为文学类课程,通过影视片断,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过程能把审美形象中凝聚的作家的审美理想,通过情感活动传达出来,还原文学艺术的生命活力,发挥文学对人的思想情感和人品人格的熏陶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分析影视片断中再现的人物和场面,能够引导学生共同感悟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从而有利于优化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文学是以语言文字构成的一种想象的艺术,影视片断能再现文学作品用语言构筑的艺术情景文本中像祥林嫂、小福子、瑞宣、繁漪等文学形象不只是个文学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寄寓着作家的审美情感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观赏影视片断中展现的生活,共同讨论主人公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变化这样师生站在平等的立场上相互对话,在讨论中推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对文本思想内涵的挖掘从而将审美对象所显示的情感和自己审美时的情感融为一体,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增强了教学过程中的平等和民主第三,强化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审美教育效果中国现当代文学是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作为一门文学类课程,其教学目的“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文学知识,更在于使学生获得文学审美能力、文学想象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大学中文系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深刻的人文思想、敏锐的审美感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较强的写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影视片断在视听觉效果上的极大优势,能辅助地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感悟力二)运用影视片断辅助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第一,在多媒体环境下构建生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媒体和网络空前发展,信息高度密集化的今天,学生对感性的东西兴趣较高,现当代文学老师在教授这门课时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影视资源,通过绘声绘影软件,截取一些需要的影视片断,在短短的课堂内通过这些片断将学生感知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加大,通过声音、画面、色彩将小说中描写的年代久远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仅通过听觉参与课堂学习的状况,这样通过丰富教学资源可以构建理想的课堂教学第二,树立“大文学观”的教学理念,重视“人”的文学的传统现当代文学史从文学史观上来说把文学还原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系统构成的人的总体活动中,而“人的文学”的思想和创作实践贯穿于现代文学的整个三十多年,文学的发展受到社会发展力量的制约。
对人的价值的认识和对人的重视,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最主要的动力我们可以通过生动的影视片断来贯穿宏大的文学史命题,像沈从文的湘西世界里呈现的湘民血性的原始的阳刚之美,以此批判随着文明的进程而萎缩的人性,像鲁迅、老舍等书写的改造国民性的问题第三,加强学生对生活感知的深度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基于对生活的认识的正确地看待自己是每一个学生面临的重大问题,现当代文学学科是不同于有着几千年传统的发展单一的古代文学的,通过生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正确把握我们民族几千年传统的断裂,增强学生对历史纵深感的感知力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成长起来三)运用影视片断优化现当代文学课堂教学的方案及落实措施第一,教学准备模式的重新建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是由具有经典性和增殖意义的优秀作家作品支撑的,那些在当时特定文学思潮中既对文坛产生重要影响又有力承载了时代要求同时还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作品,也是历来导演的首选文本,因此我们第一阶段的任务是收集整理这些影视资料,分工合作截取影视片断第二,教学内容设计的生动性、实用性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一堂课的成功,在内容上要力求线索简明精炼,纲举目张,电影片段的插入使课堂突破了传统的僵化模式注重系统性与逻辑性相结合能够还原文学作品的艺术情景,使学生融入文学作品所构筑的艺术境界之中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