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doc
11页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第二次月考测试卷【含答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下列气体性质不需考虑的是( )A.密度 B.可燃性 C.溶解性 D.能否与水反应2、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B.③⑤化学性质相似C.②③④均表示离子 D.②④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3、某学生测定下列数据合理的是( )A.用100 mL量筒量取7.5 mL液体 B.用温度计测得体温为37.52 ℃C.用托盘天平称得某食盐样品的质量为15.6 g D.用烧杯量取200.0 mL盐酸4、下图属“用后必须洗手”标志(贴在微毒或有毒的试剂瓶上)的是( )A. B. C. D.5、某微粒M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M的原子易失电子 B.x只能为7C.M为金属元素 D.x为8时,M为阴离子6、下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织布 B.耕田C.生火 D.灌溉7、如图表示初中化学常见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读出液体的体积 D.液体的取用8、下列是《本草纲目》记载的四种无机药物,其成分中Hg的化合价为0的是( )A.水银(Hg) B.升丹(HgO) C.朱砂(HgS) D.轻粉(Hg2Cl2)9、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10、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 )A.0.2g B.0.6g C.0.8g D.0.9g11、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不漏气后再进行后续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C.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瓶因温度升高,气压较大,造成橡皮塞从瓶口脱落D.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本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1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C.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D.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13、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A.1:1 B.2:1 C.4:1 D.5:1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15、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和乙质量比为2:7 B.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丁一定是化合物 D.x的值是716、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C. D.17、集气瓶中装满某气体,可能是下列气体中的一种:①二氧化碳 ②氧气 ③空气 ④氮气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火焰立即熄灭,则该瓶气体可能是( )A.①或② B.②或③ C.①或④ D.③或④18、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 B.死灰复燃 C.破釜沉舟 D.滴水成冰19、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20、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B.化学变化的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l:1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序号和名称按要求填空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_____________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____4)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______。
5)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______6)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时需用______________2、某粒子R的结构示意图为1)当x=10+y时,该粒子为_________ (填“原子”或“阳离子”或“阴离子”,下同),当x>10+y时,该粒子为_________2)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R原子,当y=2时,x=_________3)若该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是R-,则x=_________,y=_________3、A是无色液体,在通电条件下可生成B和C两种气体,D为一种单质根据如图所示关系,请完成问题:①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②写出上述物质转变过程中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B,D之间发生还可能得到另外一种气体产物,其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B,C两种气体在同温同压下的密度较小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式)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四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所示:(1)实验A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
2)实验B中,反应前天平平衡,然后将稀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石灰石小块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天平指针向_____偏转,其原因是___________3)如图C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10cm长的粗铜线,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①_____②_____其原因是_____4)如图D所示的小实验先在托盘天平上称量一小段洁净的镁条的质量,在空气中点燃后再称量燃烧产物的质量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其原因是___________5)在四个实验中,是否有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反应?_____,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质量守恒的原因_____2、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所示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3)由此可以得到的有关分子的性质是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工业上利用煅烧石灰石(CaCO3)的方法生产生石灰(CaO),同时得到产物二氧化碳,试回答(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煅烧1500t含杂质10%的石灰石,能生产生石灰多少吨?2、过氧乙酸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消毒剂,其化学式为C2H4O3,请计算:(1)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3)38g过氧乙酸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B2、B3、C4、B5、D6、C7、B8、A9、B10、B11、A12、B13、D14、C15、A16、A17、C18、B19、B20、C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②试管夹 ⑤药匙 ①胶头滴管 ⑥酒精灯 ④试管 ⑩集气瓶2、原子 阳离子 12 17 83、H2O CO2 H2CO3 2H2O2H2↑+O2↑ 氧气不足量、点燃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4P+5O22P2O5 平衡气压,防止橡皮塞飞出 右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 左边一端铜丝变黑色 玻璃棒a端下降,b端上升 加热条件下铜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 镁和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镁 否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质量和总个数都不变2、进行对比 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合理即给分)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CaCO3CaO+CO2↑;设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x,1500t含杂质10%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500t(1-10%)=1350t; x=756t;答:生成了756t氧化钙。
2、(1)76;(2)6:1:12;(3)12g11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