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路教育公共基础知识.doc
9页思路教育公共根底知识 导语:掌握思路公共根底知识,为考试做好准备吧下面是的思路公共根底知识,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思维的过程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内容比拟抽象,考生在备课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所以中公老师特意对这局部的知识做详细的讲解,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 思维的根本过程即思维操作,它是人们通过大脑根据以往的知识经历对外界刺激进展一系列比拟复杂的操作的过程,比拟分析与综合,比拟与分类,抽象与概括,详细化与系统化 1.分析与综合(思维的根本过程) 分析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局部的过程,比方我们从色,香,味三个方面来认识一盘水煮鱼,从根,茎,叶等几个方面去认识一棵树,这些都是从事物的各个属性和特征来认识事物而综合指的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局部和特征属性结合起来,找出他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识,比方把文章的各个段落结合起来就能把握全文的中心思想,总结出文章的本质分析和综合是相互练习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分析是综合的根底,而基于整体的分析才有价值和意义 2.比拟和分类 比拟是在分析之后找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各个事物和现象进展比照,例如让小朋友找出手中洋娃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可能有的小朋友能找出他们的颜色不同,大小相同,性别相同等特点,在比拟的根底上,按照颜色可能把洋娃娃分为几类,按照大小可能把洋娃娃归为一类,按照性别可能把洋娃娃分为两类。
分类是在比价的根底上完成,分类的依据又是比拟的维度 3.抽象和概括 抽象是找出事物或现象共同的特征和属性,舍弃非本质的个别特征的过程,例如从喜鹊,麻雀,乌鸦,鸵鸟中抽取出他们共同的特征都是由羽毛的卵生动物,而舍弃他们会飞与不会飞等个别特征,这个过程就是抽象,在抽象的根底上,人们就可以得到对事物的概括性的认识,形成鸟的概念,反映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平时学习中很多概念,原理,定理都是概括的产物 4.系统化和详细化 系统化是指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按照一定的组织层次形成一个整体和系统的过程,例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按照知识之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的系统框架图,就是系统化的过程,而详细化是用一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理论指导实际活动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了杠杆原理之后用他来指导生活中撬东西的技巧,就是详细化的过程系统化是详细化的前提和根底 以上就是对思维过程的理解,希望考生能根据例子仔细揣摩,有效备考! 1.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 ) A.人格 B.性格 C.气质 D.倾向性 2.社会自我根本成熟的时期在( )。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少年期 3.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开展的时期为( )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初期 4.使人格各局部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知 C.性格特征 D.能力 5.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方案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 ) A.思考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过程 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 A.独立型和顺从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中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 7.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8.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 ) A.认知方式和认知途径 B.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C.思维方式和智力水平 D.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 9.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0.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1.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和( ) A.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和意识成分 C.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D.意志成分和认知成分 1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比纳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一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13.智商(IQ)等于( )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1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1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 14.智力开展上的差异包括( ) A.内在差异和外在差异 B.相对差异和差异 C.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 D.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15.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需要 16.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17.生理自我根本成熟的时间在( ) A.1岁左右 B.3岁左右 C.6岁左右 D.9岁左右 18.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之为( )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决策方式 D.认知方式 19.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20.有些儿童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 ) 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独立型 D.场依存型 1.A.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称之为人格 2.D.社会自我根本成熟的时期在少年期 3.D.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开展的时期为青年初期。
4.A.自我意识是使人格各局部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5.D.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方案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认知过程 6.B.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内倾型和外倾型;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可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7.C.对客观事物作判断时,常常利用内部的参照,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的认知方式属于场独立型 8.B.造成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其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 9.C.见学习精要中辐合型认知方式的定义 10.D.见学习精要中发散型认知方式的定义 l 1.c.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情感成分和意志成分 12.B.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经推孟修订的《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13.A.智商(IQ)等于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100,见智商的定义 14.D.智力开展上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而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那么属智力差异中的群体差异 15.C.人格的核心成分是性格,它是个体独特而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16.B.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意志特征。
17.B.生理自我根本成熟的时间是在3岁左右 18.D.见学习精要中认知方式的定义 19.D.见场依存型认知方式的定义 20.A.见学习精要中的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