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省郴州市腾飞中学高二政治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7页湖南省郴州市腾飞中学高二政治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B.相对主义、形而上学、辩证法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参考答案:A2. 古有一父.为解决家中鼠患,买了一只猫猫抓老鼠的同时,却也偷吃鸡,其子甚怨父道:“宁无鸡也不能无猫,因无鸡不会挨冻受饿,而无猫,则会挨冻受饿遂其子不再怨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处理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 )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参考答案:B 3. 1的10次方是1,0.9的10次方约0.35,1与0.9之间只差小小的0.1,相乘后的结果却相差很大这启示我们 A.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参考答案:C4. 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
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的观测结果与爱因斯坦事先计算的结果十分吻合,从此相对论得到世人的承认材料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参考答案:C5. 荷兰上世纪50年代因为发现沿海地区蕴藏巨量天然气而迅速成为出口天然气为主业的国家伴随巨大财富而来的,是创新动力的逐步萎缩、其他工业部门的衰落.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降低到上世纪80年代初,荷兰终于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发展经济学把这种因自然资源的丰富反而拖累经济发展的经济现象,称为“荷兰病”回答29~30题29.“荷兰病”现象印证了“福兮,祸之所伏”的哲学道理,体现了①矛盾双方相互吸引和贯通的趋势 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和否定的趋势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制约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0.资源合理利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①科学理论的创新能力 ②产业的合理布局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④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参考答案:CB略6. 在大众文化中,人们可以领略一个民族当下的现实和它来自当下的想象力、创造力;从大众文化中,人们可以感受一个社会和其他社会沟通与对话的可能。
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是( )①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的文化 ②为人民群众所喜闻见的文化③先进的、健康的、有益的文化 ④通俗流行的文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参考答案:A7. 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方法布朗立即寄去了25生丁不久,他收到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万公里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布朗顿时目瞪口呆回答5-6题5.布朗目瞪口呆的原因,从哲学上分析是因为广告商A.片面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 B.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肯定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否认了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6.如果请你为布朗讨回公道,你使用的哲理应该是 ①静止决定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②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承认相对静止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否认相对静止的诡辩论是错误的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A C8.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论语)心得》一书的扉页中写道:“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有( )①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②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③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④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参考答案:A9. 一位社会学家发现大楼的一块玻璃坏了,起初他没太当回事,没过多久,他发现许多处窗户都破损了经过调研后,他得出结论:一样东西如果有点破损,人们就会有意无意地加快它的破损速度,一样东西如果完好无损,或是及时维护,人们就会精心的护理这就是著名的“破窗定律”下列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与“破窗定律”内涵相近的是( )①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②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③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 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B10. 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③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A11.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对“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①包容性能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②包容性能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④包容性是指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C12. 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 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参考答案:B13. 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下列观点中与其相近的是 A.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 飞矢不动 参考答案:D14. 就文化自身的传承性而言,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是( )A.自然地理条件 B.社会制度的更替C.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 D.经济发展水平参考答案:C15. 著名画家范曾先生在《自述》中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作画平生万万千,抽筋折骨亦堪怜在艰难之时,我追逐着希望和光明。
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必须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C.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主次矛盾的转化 D.既要看到光明的前途,又要勇于克服困难参考答案:D16. “放学回家坐公交,到站登上共享单车,一直骑到家门口”共享单车”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小明同学的回家过程非常方便,快捷,圆满这体现了A. 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B. 关键部分对事物整体意义重大C.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D. 认识矛盾特殊性才可能促使矛盾转化参考答案:B17. 盛不过三代”是大多数官宦之家很难逾越的魔咒而曾国藩曾氏家族却代有英才、层出不穷,出现了像曾纪泽、曾纪鸿、曾广钧、曾宪植等一代代杰出人物,没有一个败家子其中曾国藩“慎独、主敬、追求仁爱、参加劳动”的遗嘱对后世影响深远,曾家后裔恪遵先祖遗训,洁身自好,实现了曾氏长盛不衰的遗愿这启示我们( )①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②作为社会意识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③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要不断修身养性、提高道德素养④实现人生价值离不开社会提供的各种客观条件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参考答案:C①选项表述不恰当,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坚持真理,顺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曾国藩曾氏家族人才辈出,这启示我们作为社会意识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要不断修身养性、提高道德素养故②③入选18.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它们共同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参考答案:B 19. 下面两幅画说明 ①落后文化在我国依然存在②腐朽文化在我国依然存在③应该对图中的文化糟粕予以改造和剔除④腐朽文化往往变换新的形式蔓延A.①③ B.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A20.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体现了A.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 参考答案:D21.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一切商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B.只有货币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C.凡是劳动产品都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 D.仅仅金银能承担价值尺度职能参考答案:A22. 人类在创造和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饱尝了高增长带来的苦果,这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类行为的准则。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安全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进的一种文明形态生态文明观的提出过程告诉我们①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始终③真理超出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会变为谬误④新事物在批判继承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B23. 2013年市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3周年,这是深圳不断改革、生产力不断发展的33年深圳特区的改革之所以能推动其生产力大发展,是因为改革( )①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经济政治体制和社会基本制度 ②能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 ③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生产力 ④能调整上层。












